印刷工艺学(第3版) 课件 ch15汕墨转移中的现象与温湿度_第1页
印刷工艺学(第3版) 课件 ch15汕墨转移中的现象与温湿度_第2页
印刷工艺学(第3版) 课件 ch15汕墨转移中的现象与温湿度_第3页
印刷工艺学(第3版) 课件 ch15汕墨转移中的现象与温湿度_第4页
印刷工艺学(第3版) 课件 ch15汕墨转移中的现象与温湿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汕墨转移中的现象与温湿度工业和信息化部“十四五”规划教材印刷工艺学第十五章01油墨的雾散1.产生原因油墨在两个相接触旋转着的墨辊出口处被拉伸成纤维状物,当此纤维状物同时在两处或两处以上被切断时,产生的断片Q因表面张力而成为球状,同时纤维状物与断片Q界面存在的双电层被破坏,分为正、负电荷。其中一部分留在油墨中,另一部分极性相反的电荷则逸向大气。当纤维状物缩短时,油墨中残留的电荷逐渐堆集在墨辊及纸张表面。断片O因带有和油墨相同极性的电荷,所以在靠近墨辑或纸张时,被排斥而游浮于空中形成墨雾。2.影响因素墨雾量随印刷的速度增加而增大。印刷机转数与墨雾量的关系(1.59g油墨,黏性仪旋转3min)如表15-1所示。墨辊上的墨层越厚,墨雾量越大。但当墨雾量与墨辗墨量之比达到一定值时,便早饱和状态,如表15-2所示。2.影响因素当墨辊表面凹凸不平时,部分墨层加厚,墨雾量增大。当空气湿度减小时,会促进墨雾的产生;当空气湿度增大时,电荷减少,墨雾量变小。若油墨的导电性增加,则墨雾量减少。表15-3和表15-4所示为在油墨中加入水及NH4CI后所测得的结果。随着水与NH4CI的加入,油墨的导电度增加,墨雾可以完全消失。水性油墨或经过蒸汽处理的油墨一般不产生墨雾,油性油墨中加入5%的水成为W/0型,或加入NH4CI等电解质也可以减少或消除墨雾,其原因是加入导电性物质后,电荷不易堆集,从而防止了油墨的雾散。02叠

印1.影响叠印的因素在干式多色印刷中,第一色油墨迅速干燥,印刷品表面光洁,呈玻璃状,使第二色油墨不能附着其上,叠印效果恶化,形成墨斑,这一现象称为油墨的结晶或晶化。为减少油墨的结晶,底色应减少使用干燥剂,尤其是钻类表面干燥剂,延长油墨的干燥时间,也可以加入抑制表面快速干燥的试剂,如凡士林、牛油脂、蓖麻油等。1.油墨的结晶与叠印1.影响叠印的因素湿式多色印刷的套印间隔很短,不过数秒钟而已,顺次印刷的各色油墨没有时间干燥,而是由润湿的墨膜相互附着的,当满足下列条件时,叠印效果良好。式中,F1为第一色油墨的凝聚力:F2为第二色油墨的凝聚力:F12为第一、二色油墨间的黏着力。2.油墨黏着度与叠印1.影响叠印的因素用1.5g/m2的油墨(其流动特性见表15-5)先印第一色,然后以不同的印刷间隔叠印,可得表15-6所示的数据。第一色油墨与第二色油墨的印刷间隔对ƒ值的影响不大,但b值却因印刷间隔的增长而变小,故万值支配着叠印。3.印刷间隔与誉印2.叠印率供给印版一定量的油墨,印出第一色,然后精确地称量转移到纸面上的油墨量有y1,再以同样的油墨量,在第一色上加印第二色,并称量出油墨转移量y1+2,叠印率为1.质量表示法2.叠印率以一定量的油墨印第一色,再以同样的油墨量在第一色上印第二色,待印刷品干燥后,在两色光泽相同的情况下,测量印刷品的光学密度,如图15-2所示。可以用下式表示叠印率ƒD与密度的关系。式中,D1为第一色油墨的光学密度;D2为第二色油墨的光学密度;D1+2为第一色油墨上叠印第二色油墨的光学密度。2,光学密度表示法03透映与反印2.反印当印刷速度过快,印于纸面的油墨固着时间不足或纸堆的压力过大时,发生的油墨再转移现象称为背面映着或反印,它是油墨与纸张之间的一种相互作用。在高速轮转印刷中,卷筒纸由第一压印滚走到第二压印滚简的时间间隙大约只有0.1s,故反印是很难避免的。反印和透印不同,检查印刷品的断面可以将它们区分开来。反印断面无油污,用橡皮擦拭可以除去:透印断面有油污,用橡皮擦拭不掉。油墨的附着力强弱取决于机械投锚效应和分子间的二次结合力。由表15-7可以看出,分子间的二次结合力与分子间距离的三次方或六次方成反比。分子间距离的微小增大,将会使分子间的引力显著减小。2.反印一般采用下列几种方法来减少反印现象。①减轻印刷品堆积的压力,消除静电,防止纸张过分密着。②在印张之间放置吸收性间隔纸或拒墨的疏油性粉未纸。③在印张之间喷洒微粉粒子。④在高速轮转印刷中,采用中等印刷压力,减少卷筒纸的卷曲度。当反印过大时,可以减少供墨量。为了不使正面与反面的墨色密度相差太多,一般反面的墨色密度比理想的稍微减小一些。04剥

纸1.剥纸现象油墨从印版或橡皮布向纸张表面转移时,纸张的Z向强度,即单位纸页面积上垂直于纸页平面的抗分层、抗撕裂能力不足,纸张的表面结合力不能满足下列公式:式中,T为纤维、填料及胶料之间的结合力,即承印材料的表面强度;W为油墨对纸张的黏着力;Q为剥离力;N为橡皮布的黏度或印版对油墨的吸附力。此时,影层会揭下纸张表面的涂料粒子和细小纤维,发生掉粉、掉毛、剥纸现象。掉下来的涂料粒子、细小纤维会污染油墨并堵塞印版图文部分的着墨孔,产生糊版,严重时使纸张撕裂,成为油墨转移过程中最主要的故障之一。2.影响剥纸的因素对某一种纸张来说,当印刷压力和墨层厚度一定时,剥纸的临界速度(剥纸速度)V和η油墨黏度n的乘积为固定值C,称为纸张的VVP值,即实践表明,纸张表面强度与剥纸速度及油墨黏度之积成正比,即大量的实验证明,在剥纸过程中,有一部分能量转化为热能,使纸张温度升高,产生松弛现象,VVP值应修正为1.印刷速度与剥纸2.影响剥纸的因素上式表明,纸张表面强度与剥纸速度函数及油墨黏度之积成正比,即b的近似值为式中,ω为当力的作用时间等于l/e时的印速度。1.印刷速度与剥纸q2.影响剥纸的因素用黏度相同的油墨印刷时,若印版滚筒和压印滚筒的直径越大,则在相同的印刷速度下其接触时间越长,剥纸速度越大。(1)印刷适性机剥纸速度和圆压平型印刷机剥纸速度的关系。①压印滚简的圆周速度与剥纸。设印版滚筒与压印滚筒分离时的加速度为a,印版滚简的圆周速度为Vcm/s,印版滚简、压印滚筒的半径分别为R1、R2,则a可以表示为2.滚简曲率与剥纸q2.影响剥纸的因素圆压平型印刷机的设印刷适性机的印版滚筒、压印滚简半径分别为5cm、10cm,则2.滚简曲率与剥纸q2.影响剥纸的因素设印刷适性机剥纸开始时的速度为V,圆压平型印刷机的剥纸开始时的速度为V’,则2.滚简曲率与剥纸q2.影响剥纸的因素②印刷速度(印张数小时)与剥纸。剥纸除可用压印滚筒表面线速度V表示外,还可以用每小时的印张数量或每小时压印滚筒旋转的次数来表示。一回转印刷机的版台往返一次,压印滚简产生同样的圆周速度并旋转一周,印刷一张,故得到下列公式:将式(15-8)代入式(15-9),可得2.滚简曲率与剥纸q2.影响剥纸的因素综上所述,可得以下两点结论:①印版滚简、压印滚筒的直径越大,越不容易发生剥纸;②根据印刷适性机所得到的剥纸速度,可以利用上述各公式,换算出印刷机的剥纸速度。2.滚简曲率与剥纸q2.影响剥纸的因素3.墨层厚度与剥纸油墨的塑性黏度、黏着度、墨丝短度、屈服值和剥纸速度的关系分别如图15-3~图15-6所示。从4个图中可以看出,剥纸随油墨塑性黏度、黏着度的增大而加剧;随墨丝短度、屈服值的增大而减弱。4.油墨的流动性与剥纸图15-7所示为墨层厚度与剥纸速度的关系曲线。当墨层厚度增大时,剥纸加剧,但当印版上的油墨达到一定量时,墨层厚度对剥纸没什么影响。q2.影响剥纸的因素印刷压力和剥纸速度的关系如图15-8所示。印刷压力从P1增加到P2时,剥纸速度急剧减小,剥纸随纸张和油墨接触面积的增大而加剧,但因印刷压力不足,印迹发虚。印刷压力从P3增加到P4时,剥纸速度有所增大,剥纸现象减缓,但因印刷压力过大,印迹会向非图文部分扩展,并造成机器严重磨损,此印刷压力已失去印刷的意义。P2到P3范围内的力是实际的印刷压力,在此压力范围内,剥纸最严重,但在此范围内,印刷压力对剥纸速度的影响际的印刷压力,在此压力范围内,剥纸最严重,但在此范围内,印刷压力对剥纸速度的影响并不明显。油墨属于非牛顿流体,具有触变性。在压力的作用下,其内部结构会被破坏,黏度降低剥纸现象减弱。胶印用柔性大的橡皮布转移油墨,黏度变化较凸版印刷小,当印刷压力增大时,胶印的印张剥纸现象比凸版印刷的印张剥纸现象严重得多。5.印刷压力与剥纸q2.影响剥纸的因素纸张性质对剥纸影响很大,一般来讲,剥纸随填料的增多而加剧。涂料纸的涂料性质、涂布方法都对剥纸有影响。普通纸的正面较反面更易发生剥纸。纵丝缕纸的抗张力强,不易发生剥纸。6.纸张性质与剥纸q2.影响剥纸的因素根据Andrade公式:η=η0e-a/T(T为绝对温度,a=-E/k)可知温度是影响剥纸的主要因素之一。温度升高,黏度降低,黏着力减小,从而剥纸减弱。除以上各种因素外,剥纸还受版材、包衬材料等的影响。7.温度与剥纸05胶辑、橡皮布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胶辊的故障及其排除方法(1)胶辑氧化结膜。树脂墨中干燥油与扩散剂长期渗透胶辑表面,使胶辑表面氧化形成封闭的氧化膜,胶辊表面的感脂性减退,从而影响吸墨与传墨的效果。清除这种故障的方法一般是人工或用机械打磨去掉结膜层,也可用20%左右的NaOH溶液水洗,然后用弱酸中和最后用清水洗净备用。(2)胶辊脱墨。由于油墨乳化,在平滑的胶辑上形成了亲水基础,使它脱墨。解决的办法是铲除掉乳化层,将脱墨胶辊用汽油洗净,用5%的NaOH溶液与浮石粉混合打磨,同时对金属辊做同样处理,另外还应从水斗药水上找一找原因。胶银掉“渣”。胶辊老化再加上化学药品的侵蚀,容易造成胶辊掉“渣”。排除方法一般是将松软皱裂的胶层打磨掉或经车磨加工后改变辑径。2.橡皮布使用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安装和更换橡皮布时,首先应重视裁切,虽然制造厂在裁切橡皮布时,已考虑到大部分胶印机的滚筒尺寸,避免工厂另行裁切,但是国内各厂机种繁多,尺寸大小不尽相同,因此有些单位仍需自己裁切橡皮布,裁切大小合适的橡皮布对方便使用和延长滚筒的使用寿命意义很大。(1)要注意橡皮布的尺寸。橡皮布的轴向尺寸应小于滚筒母线尺寸,下面的衬垫(如毡呢、硬垫纸张等)必须比橡皮布窄一些。如图15-9所示,当橡皮布绷紧后,橡皮布的左、右两边就紧紧地抽紧在滚筒表面,可以防止印刷过程中的杂质、油类、粉类、洗涤剂、水等渗进里边而引起滚筒表面氧化生锈、橡皮布脱层起泡及毡呢、衬纸等变硬。2.橡皮布使用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橡皮布除安装图15-9橡皮布的包方法时要注意拖梢和叼口平行外,还要注意橡皮布的绷紧程度,绷紧度对KR(弹性恢复率)有一定的影响,而对气垫橡皮布的影响尤为显著。国外有人对此进行了研究并指出:气垫橡皮布的张力越大,其可压缩性越小。张力过大会降低橡皮布织物层内经纱的自然收缩性,从而影响橡皮布底基的全面弹力,甚至会使橡皮布的气垫层变成一个硬实的橡胶中间层,进而失去其作用。通过对Consnal气垫橡皮布进行的试验发现,在882/cm的张力下,给它0.33mm的挤压量时,其还原速度为8张(在印刷8张以后,橡皮布复原);给它0.63mm的挤压时,其还原速度为15张。如果在同样的橡皮布上将张力增加到112.7N/cm,挤压量分别为0.33mm和0.63mm,则即使印过60张后,橡皮布仍不能复原。(2)橡皮布的绷紧度要适当06相对湿度与纸张油墨1.相对湿度相对湿度RH表示单位体积空气内实际的水汽密度d1和同温度下饱和水汽密度d2的百分比,即或实际的空气水汽压强P1和同温度下饱和水汽压强P2的百分比,即相对湿度用千湿球湿度计或毛发湿度计测定。干湿球湿度计根据干、湿两球的不同湿度及其湿度差,查表计算出空气的相对湿度。毛发湿度计根据脱脂的人发吸水伸长,脱水缩短的物理特性制成,指针按照不同的伸缩情况偏转,所指示的刻度就是空气的相对湿度。2.纸张含水量与印刷质量图15-10所示为纸张的含水量与转移密度的关系。1.对油墨转移的影响在标准状态(纸张温度为26C,含水量为6%)、湿润状态(含水量为10.5%)干燥状态(含水量为3.5%),其他条件一致的情况下进行印刷。2.纸张含水量与印刷质量由图15-10可以看出,图(a)是单色印刷,铜版纸的含水量越小,油墨的转移性越好反之,则越差。铜版纸两面几乎没有差别,只有在高湿的情况下才稍有差别。对于胶版纸来说,标准状态下的转移性是最好的,但随着含水量的增加,油墨的转移性也随之变差,两面差较铜版纸表现得明显。图(b)是在与图(a)完全相同的条件下,图(a)印完24小时后再印一色,多色的叠印几乎全部呈现正反面差,正面的值较佳。多色叠印时,只要纸张的平滑性不是太差,含水量小,转移性就好,这点在铜版纸和胶版纸上都能明显地表现出来。总的来说,含水量小的纸张的转移密度、成色性是优秀的。1.对油墨转移的影响2.纸张含水量与印刷质量通过实验得出的实验结果如图15-11所示,实验条件与“纸张的含水量与干燥时间对印刷品质量的影响”实验相同。将油墨的密度压低到0.55,从结果上看曲线A为5min,曲线B为11min,曲线C为15min,即纸张的含水量越大,油墨凝固就越慢,反之就越快。当然所测得的数值可能会因使用的油墨和纸张不同而有相当大的变化,但总的趋势是不变的。显然,若在曲线C所表示的纸张上用凝固慢的油墨,肯定会造成事故,又如果在曲线A纸张上用凝固快的油墨,就会产生拉毛等现象。2.对油墨凝固的影响3.纸张的适性处理湿度的影响比较容易理解,但温度的影响往往不被重视,而温度和相对湿度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例如,若通过密闭印刷车间来提高温度,则绝对湿度虽然不变,而相对湿度却下降了。温度下降,则相对湿度上升。由此可见,不考虑温度的相对湿度是不存在的。例如,冬季将凉纸送进印刷车间,则纸张周围的空气被冷却而使相对湿度上升,于是纸张的边缘吸收水分,引起皱褶,导致纸张的印刷适性变化。一般来说,纸张的温度调节应在不打开包装的情况下进行,调节到接近车间的温度为止,若温差在5C以上,则纸张会受到影响,遇到这种情况首先应进行充分的温度调节,再用晾纸机进行湿度调节。1.纸张的温度调节3.纸张的适性处理湿度调节的目的有两个:①调节纸张的含水量,使之符合印刷的要求一一套准;②印刷前纠正纸张的毛病。纸张的毛病和温湿度变化的关系极其密切。例如,若周围空气的含水量小于纸张的含水量,则纸张周围放出水分而产生“紧边”变形;若周围空气的含水量大于纸张的含水量,则纸张会因吸湿而产生“荷叶边”。这些现象对印刷都是不利的,都应设法予以消除,具体的调湿方法有等湿法和高湿法两种。所谓等湿法,就是在对纸张进行调湿处理的车间与印刷车间的相对湿度等同的条件下,实现对纸张的晾晒,使纸张的含水量达到开印的含水量。此方法虽然使纸张的含水量与印刷车间的湿度相适应了,但它只稳定了纸张吸湿的一个方面。2.纸张的湿度调节3.纸张的适性处理2.纸张的湿度调节胶印过程是有润湿液参加的过程,纸张还会从橡皮布上吸收水分,使纸张吸湿变形但是此种变形是比较有规律的,只要掌握好润湿液的量就能较好控制。采用高湿法调湿能更好地解决纸张的吸湿问题。所谓高湿法,就是指在晾纸车间湿度高于印刷车间湿度的条件下,使纸张经调湿处理后,其含水量高于印刷车间湿度的方法。高湿法的目的是让纸张纤维吸收较多的水分,使纸张得到充分的伸长,然后再降低其湿度,使纸张在调湿后获得与印刷车间相同的湿度,这样就能使纸张的吸湿滞后效应更充分地表现出来。在印刷时,纸张对橡皮布上润湿液的吸收就会相对稳定,纸张不会再吸收过多的水分而伸长,保持相对稳定。4.温湿度对油墨的影响1.温度的影响温度对油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油墨的黏度、黏性和干燥性上。通常情况下,温度增高,油墨变稀:温度降低,油墨变稠。油墨中的主要成分一一调墨油的黏度与温度的关系曲线如图15-13所示。油墨的种类不同,很小的温度差就会使油墨的黏度发生很大的变化。从印刷适性的角度来看,油墨的黏度是造成事故的最大因素。若油墨的黏度太小,则再现性差;若油墨的黏度太大,则转移性不好。4.温湿度对油墨的影响和温度一样,湿度也是影响油墨性能的一个重要因素,它的影响明显地表现在油墨的干燥性上。如图15-16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湿度对油墨的影响因油墨颜料和连接料的不同而不同,黄墨受到的影响最小,蓝墨和黑墨容易受到影响。当湿度达到90%时,干燥时间需数倍于普通状态(湿度为60%)。印刷车间的湿度高不但对印刷油墨有影响,而且对印刷用纸也有非常大的影响。湿度高,印刷用纸的含水量也高,纸张本身的水分也会影响油墨的于燥。在这双重作用下,湿度高妨碍了油墨的干燥,容易引起干燥不良等事故。在没有空调设备的情况下,只能用添加剂来克服湿度对油墨的影响。2.湿度的影响07静电及其消除1.带电机理两种不同的固体材料接触时,在接触距离d≤25x10-8cm时,逸出功小的材料中的电子就会跑到逸出功大的材料中去。这样,失去电子者带正电,得到电子者带负电,在两物体的界面处便会形成一个偶电层,这时两种材料之间就产生一个接触电势差。一般来说,这种接触电势差是很小的,只有零点几伏到几伏之间。但是当两种材料分离后,由于两者之间的距离下子增大了几万倍(如果从接触时的25x10-8cm拉开到两者相距2m那么距离就增加了约8万倍),故电容也减小几十万倍。然而与起初偶电层的电荷相比,观察到的电量是相当少的,这是自分离开始到观察到带电为止,由于各种机理出现漏电所致。1.接触起电1.带电机理两物体一旦开始分离,对应接触面间的静电容量就会减少,从而电位上升。如果两表面的间隔又是允许电荷移动的范围,为了维持起初的偶电层电势差,电荷局部按Q=CV中和进一步分离,则电荷从完全脱离的电位点向还接触着的低电位点移动。通过这个点,电荷得到中和,CR(R是表面接触阻抗)越小,电荷移动越快,视物质和温度而有所不同。R非常小的物质在分离过程中,由于导电、电晕放电而产生的电荷泄漏成了支配性因素。2.电荷的泄漏2.消除静电的原理与方法在常态下,气体中并不都是中性分子,在空间紫外线或放射线等的作用下,气体中会不断产生一定数量的正、负离子,而且还会不断地相互复合。当产生和复合作用达到平衡时,每毫升气体中有800~1500对离子。这种离子密度虽比金属中的电子密度小很多,但都能起导电作用。1.气体放电2.消除静电的原理与方法1)影响物质带电的因素(1)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是决定物质带电顺序的主要因素。一般考察物质性质有如下几个方面。①物质内部的化学组成。②物质表面的化学组成(如污染、氧气、吸附等)。③分子结构、取向性、结晶性。例如,根据实验结果可知,拉伸可改变取向性而使带电状态发生变化。④应变的状态。如果在同一物质间能进行高灵敏度的实验,以鉴别有应变和无应变时的静电差异,那么就有可能知道其中的若干效应。2.影响物质带电的因素及物质带电顺序2.消除静电的原理与方法⑤试料的大小和形状。当电量一定时,电位与静电容量成反比。如果电位升高,就引起气体绝缘的破坏。因此,试料的形状、大小决定了带电量的极限值。⑥带电状态。试料发生的电量根据开始有无带电而变化。(2)周围条件。①温度。根据周围的温度来考虑电导率的变化。由摩擦而产生的局部加热的程度也受周围温度的影响。②气体介质。a.气体组成(水分):多数人认为水分的影响仅仅是由于它的吸附而使表面导电在数量方面发生影响,但是在带电顺序表中,邻近的物质间存在着符合反转的实例。b.气压:如果电量变得非常大,那么终究要引起气体绝缘的破坏。因为这种绝缘击穿电压随气压的变化而变化(帕邢定律),所以饱和电量也随气压的变化而变化。2.影响物质带电的因素及物质带电顺序2.消除静电的原理与方法(3)力学的因素。①接触的类型(摩擦、转动、扭动)。②接触时物体的方向。③接触面积(摩擦长度)。在绝缘体中,电量与摩擦长度成正比,如果是球,则可以达到某个饱和值(接触面积饱和);如果是金属,则与接触面积无关。④接触时间。如果是金属,则与接触时间没有关系;如果是半导体和绝缘体,则电量将随着接触时间的增加而增加。2.影响物质带电的因素及物质带电顺序2.消除静电的原理与方法⑤摩擦速度(分离速度)。通常情况下,如果摩擦速度增大,则电量就增大,电量相对于摩擦速度具有饱和值。⑥物质间的力。电荷随着正压力的增大而增加。2.影响物质带电的因素及物质带电顺序2.消除静电的原理与方法2)物质的带电顺序尽管影响物质带电的因素很多,但起决定作用的仍是物质本身的性质,在两种不同材料的分离过程中,因为逸出功的不同而使物质带上正、负电,通过对各种不同材料进行接触分离的静电测试,排出下列静电序列。2.影响物质带电的因素及物质带电顺序3.印刷过程中静电的危害在印刷过程中,纸张与辊子相互摩擦而在纸张表面积聚电荷。在纸张与纸张之间,因它们带的电荷是同种电荷,因而相互排斥,造成收纸不齐,进而给生产带来很多麻烦。随着印刷速度的提高和滚筒压力的增加,产生的电荷数量也会随之增加,当增加到某个限度时,就会出现放电现象,所产生的火花容易引起油墨溶剂着火(凹版印刷)。积聚在纸面上的静电电位有时高达1~2万伏,当工人触及纸面时,就会遭到电击。1.因带电而导致纸张相斥2.因放电而发生火灾、电击3.印刷过程中静电的危害在印刷机上调墨时,墨丝断裂会产生很多带电微粒子,即“飞墨”。微粒化的程度和电导率及电容率有关。不仅如此,静电还会吸附灰尘,造成印刷面划伤等问题。这些现象对印刷业的危害是很大的,在特种印刷中尤为明显。如何消除印刷静电已成为印刷适性中很有研究价值的课题。3.溅墨4.依据产生的原理消除静电近年来,随着对静电危害的重视,人们相继摸索出了一些消除静电的方法。(1)长时间地将纸张置于高湿度的环境中,使其充分吸湿,即前文说的高湿法。这种办法的放电效果是可靠的,也是最实惠的方法,缺点是太费时间。(2)接地。带电体和与其相摩擦的金属部件及其他与带电体接触的导体都需接地。(3)利用物体的带电顺序消除静电。静电序列中任意两种材料相摩擦或分离后,靠左边的一种材料带正电,而靠右边的一种材料带负电。4.依据产生的原理消除静电①利用静电序列使静电少产生或不产生。在纸张的印刷传输路线中,将印刷机上与纸张相接触的部位换成同种材料或换成在静电序列中与纸张邻近的材料,这样就可使静电不产生或少产生。但实际上,不产生静电是达不到的,因为实践证明,即使是同种纸张,相互摩擦或剥离后也会产生静电,这主要是由纸张原料较复杂且不均匀造成的。②利用静电序列正负相消来消除静电。一般来说,印刷后的纸张上是带负电的,所以用一种在静电序列中处于纸张右面的材料与纸张摩擦,就可达到正负相消的目的。4.依据产生的原理消除静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