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全国社区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工作汇报_第1页
创建全国社区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工作汇报_第2页
创建全国社区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工作汇报_第3页
创建全国社区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工作汇报_第4页
创建全国社区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工作汇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热烈欢迎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赵建宏、李楠、韦云、王新本等四位专家,省市区各位领导莅临检查指导创建全国社区中医药先进单位工作创建全国社区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汇报

榆阳区青山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尊敬的赵处长、李处长、韦处长、王院长,各位领导:

大家好,今天各位不辞劳苦,亲临检查指导工作,这是对我们医院和中心的关心和支持,是我们无上的光荣,我谨代表区中医院和青山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体职工对各位专家和领导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就创建工作做如下汇报:一、基本情况榆阳是中医之乡,中医药传统文化底蕴深厚,榆阳人民对中医药服务广泛认可。青山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立于2007年11月,隶属于区卫生局管理,按照与榆阳区中医院资源共享的机制运行,财务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中心位于西沙常乐路,辖区服务面积6.5平方公里,服务人口5.4万,常驻2.9万,流动2.5万。其中15岁以上人群1.8万,占人口总数23%,60岁以上老年人5526人,占人口总数10.6%,65岁以上老年人4690人,占人口总数8.6%,下辖6个居委会,已建成保宁路、文化路、福安路、柳营路4个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心覆盖建安路、常乐路社区,并对各服务站在业务上实行“一体化”管理。二、创建工作情况

自创建活动启动以来,我中心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文件精神,紧紧围绕《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社区中医药服务工作指南》和《榆阳区创建全国社区中医药工作实施方案》,坚持以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突出中医药特色,发挥中医药优势,以居民中医药服务需求为导向,及时成立了创建活动领导小组,明确了工作任务,制定了《青山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建全国社区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实施方案》。按照评分细则重点加强了社区中医药服务网络体系建设、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特色中医专科建设,在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中充分运用中医药方法和适宜技术手段开展工作,以健康教育为抓手,加大宣传力度,营造中医药文化氛围,提高了居民中医药知识的知晓率。

中医药服务的开展拓宽了社区卫生服务的内涵,解决了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矛盾,赢得了居民的广泛认可和赞誉。中心在绩效考核、年度目标任务中把社区中医药服务项目纳入考核范围,并制定了促进中医药服务的保障措施,积极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在社区中医药人员的职称晋升、返聘等方面争取政策倾斜。为发展中医事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多次获奖中心连续3年在区级考评中名列第一,2010年荣获陕西省社区卫生先进单位,连续两年荣获榆林市社区卫生先进集体。

比赛获奖

2010年,以中心为主要力量代表榆林市参加全省社区卫生岗位大比武,获得理论考试第2名,模拟演练二等奖的好成绩。

我们在创建活动中具体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目标任务

中心成立了创建活动领导小组,把创建活动作为年度核心目标任务来抓,在3月初召开了创建工作动员大会,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明确了工作目标,每周召开调度会进行创建工作进度汇报,及时总结,调整部署,在半年工作推进会时对创建活动进行了阶段评估和再安排,依照《创建全国社区中医药先进单位评估指标体系》进行了严格的查漏补缺和系统的整改,强化了责任落实,理顺了工作思路,为创建活动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二、中医药网络体系建设得到加强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促进社区中医药工作提供了硬件支持。按照创建活动的要求,我们紧紧抓住国家“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历史机遇,认真搞好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46万元完成了中心改扩建工程及4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标准化建设

投资186万元购置了中医诊疗设备及康复设施共46台件。

投资50万元用于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推广工作

在与区中医院共享科室的前提下,增设预防保健科、医疗康复科、信息督导科和综合办公室

中心和医院共建的中医特色科室有针灸理疗科、中医康复科、脾胃科、哮喘科。拟建“治未病”科及养生保健科。

以社区为单位组建了6支责任医师团队,每个团队中至少配备有1名中医药工作专干,积极推广社区中医药服务工作,实现了社区卫生管理信息化、服务网络化、责任网格化、中医药服务网络化。服务责任团队同时,与区中医院、市一院建立了对口支援和双向转诊的协作关系,逐步形成了小病在社区,大病去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医疗服务格局。中心还被确定为医保、合疗定点医疗机构及药品三统一实施单位。三、中医药人才梯队结构更趋合理

按照“科技兴医、人才强卫”的工作思路,我中心大力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近年来,累计派出8名中医医师参加了省级中医类别岗位及规范化培训,师资培训1名。2名中医类本科大学生充实到中心工作。每年至少开展6次以上中医类别和西学中培训。已派出6人参加榆阳区常见病、多发病中医适宜技术培训班的学习,受训人员熟练掌握《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手册》并通过考试获得合格证后,持证上岗,同时向各服务站开展本级培训,收到了良好的中医技术推广效果。

截至2011年10月

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率

社区护士规范化培训率

其他卫技人员培训率93%89%100%四、中医药方法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我们紧紧抓住区委、区政府积极构筑城乡群众健康保障新机制的有利时机,不断拓展中医药的服务范围和领域。坚持把发展中医药事业与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结合起来。要求全科诊室、中医诊室、公共卫生科室、各社区卫生服务站必须全部开展中医药服务项目,对中医药技术人员的资质、比例也提出了明确要求。

中心与青山路办事处残联加强协作,积极争取配备了残疾人康复器械12件,联合成立了残疾人康复训练中心并应用中医药手段开展了中风后后遗症、肢残康复医疗工作。按照区卫生局的要求,将残疾人康复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每两年免费为残疾人进行健康体检一次。

中心与省中医院路波教授合作开展的糖尿病社区中医药强化干预科研项目,应用中医药适宜技术规范管理糖尿病患者600余例,效果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