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文学概论_第1页
宋代文学概论_第2页
宋代文学概论_第3页
宋代文学概论_第4页
宋代文学概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宋代文学(960)—(1127)——(1279陈寅恪:“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年之演进,造极于两宋之世。”《宋史职官志考证序》朱熹:“国朝文明之盛,前世莫及。自欧阳文忠公、南丰曾公巩、与公(苏轼)三人,相继迭起,各以其文接名当世,然皆杰然自为一代之文。”《楚辞集注》史尧弼《策问》:“惟吾宋二百余年,文物之盛跨绝百代。”陆游《吕居仁集序》:“宋兴,诸儒相望,有出汉唐之上者。”一、高度繁荣的文化及其对诗文的影响

(宋代文学的文化生态)1、崇文抑武的国策“杯酒释兵权”重用文臣。文臣成为宋代官僚阶层主要成分。优点:有力加强了君权、也使士大夫的社会责任感和参政热情空前高涨。士人以国家栋梁自居,发表政见。“开口揽时事,议论争煌煌”(欧阳修《镇阳读书》)缺点:兵事薄弱。(狄青被欧阳修弹劾)辽北宋西夏金西夏南宋2、理学思想对文学的影响

理学思想主要是士大夫主体意识的理论表现程颐、朱熹等理学家——安身立命之道欧阳修、苏轼、杨万里等文士也热衷于讲道论学卫道意识,积极著书以弘扬己说,摒斥异己北宋:新学与旧学之争旧学内部——蜀学与洛学之争南宋:朱熹与二陆之争,朱熹与叶适、陈亮之争。宋人论学的议论也旁溢到诗歌中去3、“文以载道”说的盛行

宋代士大夫在政治和学术上有强烈的使命感,十分重视诗文的政治教化功能。宋人总体倾向上对“文以贯道”思想表示认同理学家周敦颐“文所以载道”的命题。朱熹对此作了更深入的阐述。“文以载道”说在宋代文坛上占统治地位,它把文学的社会政治功能置于审美功能之上。宋代诗文说教意味比唐代浓厚。4、宋王朝重视文治教化,印刷业和教育事业空前发展

宋代公私刻书业兴盛:皇家秘阁和州县学校藏书丰富,私人藏书也动辄上万卷。出现于宋代的活字印刷术唐代的书vs宋代的书大部头著作出现,如:《文苑英华》(北宋)一千卷《太平御览》(北宋)一千卷,分五十五部,五千三百六十三类,总字数四百七十八万四千《太平广记》(北宋)全书500卷《册府元龟》(北宋)一千卷学校数量和种类大量增加。国子学到县学的各级官办学校;私立书院日益兴盛,著名的白鹿洞、岳麓、应天府、石鼓四大书院。白鹿洞书院5、诗文政治功能与议论成分的加强宋代文学家普遍关注国家和社会,文学作品尤其诗文,反映社会、干预政治始终是最重要的主题,描写民瘼或抨击时弊***宋代文学基本特征评价宋代诗文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和刚健的骨力。诗文中议论成分加强。“文以载道”的价值观也必然导致把议论视为写作目的。宋诗重意、重理趣的特点。“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二、忧患意识vs爱国主题的弘扬

1、忧患意识对文学家的影响儒家强调个体对社会应有责任感和忧患意识。宋代士大夫的国家主人公意识十分强烈,以国家天下为己任,密切关注国家隐患。深沉的忧患意识使宋代作家很少用文学歌功颂德。王安石“材疏命贱不自揣,欲与稷契遐相希”《忆昨诗示诸外弟》宋人诗文——严谨、平实、细密、深沉。宋代文学的现实意义更强。2、宋代文学中爱国主题的弘扬

宋代民族矛盾空前激烈,作家势必格外重视爱国主题。爱国主题的诗文层出不穷。“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轼“不请长缨,系取天骄种。剑吼西风”贺铸三、宋代作家的性格特征和审美情趣

1、儒释道三家思想的有机融合北宋对佛教采取保护、鼓励措施。宋代儒释道三种思想都从注重外部事功向注重内心修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