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似三角形最全讲义(教师版)_第1页
相似三角形最全讲义(教师版)_第2页
相似三角形最全讲义(教师版)_第3页
相似三角形最全讲义(教师版)_第4页
相似三角形最全讲义(教师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相似三角形基本知识知识点一:放缩与相似形图形的放大或缩小,称为图形的放缩运动。把形状相同的两个图形说成是相似的图形,或者就说是相似性。注意:=1\*GB2⑴相似图形强调图形形状相同,与它们的位置、颜色、大小无关。=2\*GB2⑵相似图形不仅仅指平面图形,也包括立体图形相似的情况。=3\*GB2⑶我们可以这样理解相似形:两个图形相似,其中一个图形可以看作是由另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得到的.=4\*GB2⑷若两个图形形状与大小都相同,这时是相似图形的一种特例——全等形.相似多边形的性质:如果两个多边形是相似形,那么这两个多边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的长度成比例。注意:当两个相似的多边形是全等形时,他们的对应边的长度的比值是1.知识点二:比例线段有关概念及性质(1)有关概念1、比:选用同一长度单位量得两条线段。a、b的长度分别是m、n,那么就说这两条线段的比是a:b=m:n(或)2、比的前项,比的后项:两条线段的比a:b中。a叫做比的前项,b叫做比的后项。说明:求两条线段的比时,对这两条线段要用同一单位长度。3、比例: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如4、比例外项:在比例(或a:b=c:d)中a、d叫做比例外项。5、比例内项:在比例(或a:b=c:d)中b、c叫做比例内项。6、第四比例项:在比例(或a:b=c:d)中,d叫a、b、c的第四比例项。7、比例中项:如果比例中两个比例内项相等,即比例为(或a:b=b:c时,我们把b叫做a和d的比例中项。8.比例线段:对于四条线段a、b、c、d,如果其中两条线段的长度的比与另两条线段的长度的比相等,即(或a:b=c:d),那么,这四条线段叫做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注意:在求线段比时,线段单位要统一,单位不统一应先化成同一单位)(2)比例性质1.基本性质:(两外项的积等于两内项积)2.反比性质:(把比的前项、后项交换)3.更比性质(交换比例的内项或外项):4.合比性质:(分子加(减)分母,分母不变).注意:实际上,比例的合比性质可扩展为:比例式中等号左右两个比的前项,后项之间发生同样和差变化比例仍成立.如:.5.等比性质:(分子分母分别相加,比值不变.)如果,那么.注意:(1)此性质的证明运用了“设法”,这种方法是有关比例计算,变形中一种常用方法.(2)应用等比性质时,要考虑到分母是否为零.(3)可利用分式性质将连等式的每一个比的前项与后项同时乘以一个数,再利用等比性质也成立.知识点三:黄金分割定义:在线段AB上,点C把线段AB分成两条线段AC和BC(AC>BC),如果,即AC2=AB×BC,那么称线段AB被点C黄金分割,点C叫做线段AB的黄金分割点,AC与AB的比叫做黄金比。其中≈0.618。2)黄金分割的几何作图:已知:线段AB.求作:点C使C是线段AB的黄金分割点.★★★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1.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两条直线被三条平行的直线所截,截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用符号语言表示:AD∥BE∥CF,.2.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两条直线被三条平行的直线所截,如果在一直线上所截得的线段相等,那么在另一直线上所截得的线段也相等.用符号语言表示:.重心定义:三角形三条中线相交于一点,这个交点叫做三角形的重心.重心的性质:三角形的重心到一个顶点的距离,等于它到对边中点的距离的两倍.知识点三:相似三角形相似三角形1)定义:如果两个三角形中,三角对应相等,三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几种特殊三角形的相似关系:两个全等三角形一定相似。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一定相似。两个等边三角形一定相似。两个直角三角形和两个等腰三角形不一定相似。补充:对于多边形而言,所有圆相似;所有正多边形相似(如正四边形、正五边形等等);性质:两个相似三角形中,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相似比:两个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的比,叫做这两个三角形的相似比。如△ABC与△DEF相似,记作△ABC∽△DEF。相似比为k。4)判定:①定义法: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②三角形相似的预备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它两边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判定定理1: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简述为: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此定理用的最多)判定定理2: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和另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对应成比例,并且夹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简述为: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判定定理3: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简述为: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直角三角形相似判定定理:

eq\o\ac(○,1).斜边与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的两直角三角形相似。

eq\o\ac(○,2).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与原直角三角形相似,并且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也相似。补充一:直角三角形中的相似问题:斜边的高分直角三角形所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与原直角三角形相似.射影定理:CD²=AD·BD,AC²=AD·AB,BC²=BD·BA(在直角三角形的计算和证明中有广泛的应用).补充二: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推论推论一:顶角或底角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相似。推论二:腰和底对应成比例的两个等腰三角形相似。推论三:有一个锐角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推论四: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都相似。推论五: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边和其中一边上的中线与另一个三角形的对应部分成比例,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相似三角形的性质①相似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②相似三角形对应高、对应角平分线、对应中线、周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对应边的比).③相似三角形对应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相似的应用:位似1)定义:如果两个多边形不仅相似,而且对应顶点的连线相交于一点,那么这样的两个图形叫做位似图形,这个点叫做位似中心,这时的相似比又称为位似比。需注意:①位似是一种具有位置关系的相似,所以两个图形是位似图形,必定是相似图形,而相似图形不一定是位似图形。②两个位似图形的位似中心只有一个。③两个位似图形可能位于位似中心的两侧,也可能位于位似中心的一侧。④位似比就是相似比。2)性质:①位似图形首先是相似图形,所以它具有相似图形的一切性质。②位似图形是一种特殊的相似图形,它又具有特殊的性质,位似图形上任意一对对应点到位似中心的距离等于位似比(相似比)。③每对位似对应点与位似中心共线,不经过位似中心的对应线段平行。巩固练习:典型例题例1、.弦AB和CD相交于⊙o内一点P,求证:PA·PB=PC·PD例2:如图,△ABC中,AD是∠BAC的平分线,AD的垂直平分线交AD于E,交BC的延长线于F求证:△ABF∽△CAF例3、如图:在Rt△ABC中,∠ABC=900,BD⊥AC于D,若AB=6;AD=2;则AC=;BD=;BC=;例4、如图:在Rt△ABC中,∠ABC=900,BD⊥AC于D,若E是BC中点,ED的延长线交BA的延长线于F,求证:AB:AC=DF:BFABDABDC针对性练习1、判断①所有的等腰三角形都相似.()②所有的直角三角形都相似.()③所有的等边三角形都相似.()④所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都相似.()2、Rt△ABC的斜边AB上有一动点P(不与点A、B重合),过P点作直线截△ABC,使截得的三角形与△ABC相似,则满足这样条件的直线共有多少条,请你画出来。3.如果两个相似三角形的面积之比为1:9,则它们对应边的比为;对应高的比为。周长的比为。4.如果两个相似三角形的面积之比为2:7,较大三角形一边上的高为,则较小三角形对应边上的高为。10.如图,小华在晚上由路灯A走向路灯B,当他走到点P时,发现他身后影子的顶部刚好接触到路灯A的底部,当他向前再步行12m到达点Q时,发现他身前影子的顶部刚好接触到路灯B的底部,已知小华的身高是1.60m,两个路灯的高度都是9.6m,设AP=x(m)。

(1)求两路灯之间的距离;

(2)当小华走到路灯B时,他在路灯下的影子是多少?常见的相似三角形小结:二、巩固练习:1、有一张比例尺为14000的地图上,一块多边形地区的周长是60cm,面积是250cm2,则这个地区的实际周长是m,面积是m2有一个三角形的边长为3,4,5,另一个和它相似的三角形的最小边长为7,则另一个三角形的周长为,面积是。3、两个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平分线的长分别为10cm和20cm,若它们的周长的差是60cm,则较大的三角形的周长是,若它们的面积之和为260cm24、照相机镜头的取景框长16毫米。为了风景照的视觉效果最好,人像应在取景框长的黄金分割点处。如图,要拍左侧的风景,人站在右侧,则人像应距左边框_____毫米。5、如图,若ΔABC的中线AD和中线BE交于点G,ΔABG的面积如图,若ΔABC的中线AD和中线BE交于点G,ΔABG的面积为4,ΔABC的面积为______。6、如图,矩形ABCD中,AE⊥BD于E,若BE=4,DE=9,则矩形的面积是。下列各组的两个图形,一定相似的是()两条对角线分别对应成比例的两个平行四边形;B、有一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菱形;等腰梯形的中位线把它分成的两个等腰梯形;D、对应边成比例的两个多边形。9、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已知AE交BC于点E,交BD于点F,且BE2=EF·EA。求证:AB2=BF·BD。10、如图,在△ABC中,已知EF∥AC,D是BC上一点,连接AD,则△ABD与△BEF的面积相等。求证:BE2=BD·BC。11、如图,由边长为1的25个小正方形组成的正方形网格BBCA上有一个△ABC;在网格上画出一个与△ABC相似且面积最大的△A1B1C1求△A1B1C1三、课后练习1、如果△ABC∽△A′B′C′,相似比为k(k≠1),则k的值是()A.∠A:∠A′B.A′B′:ABC.∠B:∠B′D.BC:B′C′2、若△ABC∽△A′B′C′,∠A=40°,∠C=110°,则∠B′等于()A.30°B.50°C.40°D.70°3、三角形三边之比3:5:7,与它相似的三角形最长边是21cm,另两边之和是()A.15cmB.18cmC.21cmD.24cm4、如图AB∥CD∥EF,则图中相似三角形的对数为()A.1对B.2对C.3对D.4对5、△ABC∽△A1B1C1,相似比为2:3,△A1B1C1∽△A2B2C2,相似比为5:4,则△ABC与△A2B2C2的相似比为()A.B.C.D.6、在比例尺1:10000的地图上,相距2cm的两地的实际距离是()A.200cmB.200dmC.200mD.200km7、已知线段a=10,线段b是线段a上黄金分割的较长部分,则线段b的长是()A.B.C.D.8、若则下列各式中不正确的是()A.B.C.D.9、已知△ABC中,D、E分别在AB、AC上,且AE=1.2,EC=0.8,AD=1.5,DB=1,则下列式子正确的是()A.B.C.D.10、如图:在△ABC中,DE∥AC,则DE:AC=()A.8:3B.3:8C.8:5D.5:811、计算(1)若求的值.(2)已知:且2a-b+3c=21,求a,b,c的值.12、在等边△ABC中,P是BC上一点,AP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AB、AC于M、N,求证:△MBP∽△PCN.相似三角形经典大题解析1.如图,已知直线与直线相交于点分别交轴于两点.矩形的顶点分别在直线上,顶点都在轴上,且点与点重合.(1)求的面积;(2)求矩形的边与的长;(3)若矩形从原点出发,沿轴的反方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平移,设移动时间为秒,矩形与重叠部分的面积为,求关于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相应的的取值范围.AADBEOCFxyy(G)【答案】(1)解:由得点坐标为由得点坐标为∴由解得∴点的坐标为∴(2)解:∵点在上且∴点坐标为又∵点在上且∴点坐标为∴(3)解法一:当时,如图1,矩形与重叠部分为五边形(时,为四边形).过作于,则AADBEORFxyyM(图3)GCADBEOCFxyyG(图1)RMADBEOCFxyyG(图2)RM∴即∴∴即 当时,如图2,为梯形面积,∵G(8-t,0)∴GR=,∴当时,如图3,为三角形面积,2.如图,矩形中,厘米,厘米().动点同时从点出发,分别沿,运动,速度是厘米/秒.过作直线垂直于,分别交,于.当点到达终点时,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秒.(1)若厘米,秒,则______厘米;(2)若厘米,求时间,使,并求出它们的相似比;(3)若在运动过程中,存在某时刻使梯形与梯形的面积相等,求的取值范围;DQCPNBMADQCPDQCPNBMADQCPNBMA【答案】解:(1),(2),使,相似比为(3),,即,当梯形与梯形的面积相等,即化简得,,,则,(4)时梯形与梯形的面积相等梯形的面积与梯形的面积相等即可,则,把代入,解之得,所以.所以,存在,当时梯形与梯形的面积、梯形的面积相等.3.如图,已知△ABC是边长为6cm的等边三角形,动点P、Q同时从A、B两点出发,分别沿AB、BC匀速运动,其中点P运动的速度是1cm/s,点Q运动的速度是2cm/s,当点Q到达点C时,P、Q两点都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s),解答下列问题:(1)当t=2时,判断△BPQ的形状,并说明理由;(2)设△BPQ的面积为S(cm2),求S与t的函数关系式;(3)作QR//BA交AC于点R,连结PR,当t为何值时,△APR∽△PRQ?【答案】解:(1)△BPQ是等边三角形,当t=2时,AP=2×1=2,BQ=2×2=4,所以BP=AB-AP=6-2=4,所以BQ=BP.又因为∠B=600,所以△BPQ是等边三角形.(2)过Q作QE⊥AB,垂足为E,由QB=2y,得QE=2t·sin600=t,由AP=t,得PB=6-t,所以S△BPQ=×BP×QE=(6-t)×t=-t2+3t;(3)因为QR∥BA,所以∠QRC=∠A=600,∠RQC=∠B=600,又因为∠C=600,所以△QRC是等边三角形,所以QR=RC=QC=6-2t.因为BE=BQ·cos600=×2t=t,所以EP=AB-AP-BE=6-t-t=6-2t,所以EP∥QR,EP=QR,所以四边形EPRQ是平行四边形,所以PR=EQ=t,又因为∠PEQ=900,所以∠APR=∠PRQ=900.因为△APR~△PRQ,所以∠QPR=∠A=600,所以tan600=,即,所以t=,所以当t=时,△APR~△PRQ4.在直角梯形OABC中,CB∥OA,∠COA=90º,CB=3,OA=6,BA=3eq\r(5).分别以OA、OC边所在直线为x轴、y轴建立如图1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1)求点B的坐标;(2)已知D、E分别为线段OC、OB上的点,OD=5,OE=2EB,直线DE交x轴于点F.求直线DE的解析式;(3)点M是(2)中直线DE上的一个动点,在x轴上方的平面内是否存在另一个点N.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