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未病”与“人人享有健康”_第1页
“治未病”与“人人享有健康”_第2页
“治未病”与“人人享有健康”_第3页
“治未病”与“人人享有健康”_第4页
“治未病”与“人人享有健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治未病”与“人人享有健康”

“治未病”与“人人享有健康”中国中医科学院刘保延“中医药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国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独具特色和优势”,其中“治未病”是中医药奉献给人类最先进、最超前的思维,他将人们的认识带入“无病世界”、“无医世界”的崇高境界。治未病的思维是在两千多年前《黄帝内经》中提出的:“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中提出的:“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如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唐代孙思邈将能治未病作为最好医生评判的标准:“古人善为医者,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若不加心用意,於事混淆,即病者难以救矣这与“好的医生应是使人不生病的医生,而不仅是把病治好的医生”的国际标准不谋而合。治未病的实质是“人人享有健康”。随着医学目的讨论的深入,人们已经清楚地看到,要使“人人享有健康”必须彻底摆脱“疾病治愈”目的的束缚,高度关注“健康保障”而治未病,努力使人人不生病,才可能人人真真享有健康。目前困扰人类的重大疾病,几乎都是多因素的复杂疾病,一旦“病已成”病魔就会终生缠身,“人人享有健康”也就成了一句空话。而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通过“治未病”而阻止其发病。在中医药的文化中,“治未病”不光要求医生要有高超的医术,有防微杜渐的能力,帮助人们早期发现“未病”或“欲病”,通过调节加以纠正,使“阴平阳秘,精神乃治”,恢复到正常的健康状况;而且提倡养生保健,强身健体。《黄帝内经》中强调“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而“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就是说要想不得病,光靠医生还不行,自己还要注意养护正气与趋避邪气。如何养护正气《内经》提倡“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欲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其天年”,也就是按照四时阴阳变化的规律,调节自己的饮食起居和生活行为,做到不光无病,而且心情舒畅、社会适应能力强,这样才可能进入到“无病世界”。

“治未病”是超前的思维,引领着人类健康1=1发展的方向,也是从根本上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良剂,他将彻底扭转医疗费用无限制上涨的恶性循环。美国等国家通过戒烟、改变饮食习惯,控制高危因素而使重大疾病的发生率逐年下降的事实就是最好的例证。目前,我国正在探索进行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则是推行“治未病”思维的最好时机。首先,要转变观念。医疗卫生决策者、医务工作者都应从“疾病治愈”目的中解放出来,从“治人的病”转变到“治有病的人”。不是追求高新技术去对抗疾病,而是靠人的能动性、靠人体自身的防病抗病能力去减缓疾病。重大传染性疾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精神心理疾病均需要有效的方法去减缓,但更大的精力、更多的卫生资源、卫生法规、政策应该向治未病倾斜;更多的关注治未病的科学研究。治未病,更多是需要组织、动员、协调,需要教育、引导和政策的保证。1=1需要官产学研金的有机整合,需要更多的社会力量、金融部门参与。观念转变了、思想解放了,资源、队伍、政策都会产生了。其次,要落实医疗卫生战略前移和战略下移的决策,要使两个战略有机结合,将社区、农村变成治未病的前沿。使社区、农村的医务工作者,不光成为治疗疾病的全科医师,更应该将他们培养成养生保健,防病健体的辅导员和督导员,将社区和农村的医疗站变成养生延年的基地。使“上工”即最高水平的医生投入到治未病的行列,成为其主力。同时,治未病不只是医疗卫生工作者的责任,更重要的是全社会每个愿意享受到健康者的义务,需要的是持之以恒的坚持、需要养成习惯成为自觉的行为。昆仑炎黄健康保障模式,以健康文化为基础,改变观念,解放思想,引导人们树立健康的理念和信心;以健康促进为手段,将医疗部门、健康教育部门、健康管理部门以及科技部门有机的整合起来,围绕着早期诊断、治未病、高危因素的预防开展各种工作,“治其未生、治其未成、治其未变”,帮助人们将“未病”、“欲病”和亚健康及时调理到健康状态,防止疾病发生,提高生存质量;以健康保险为支撑,吸纳社会和企业的资金,组织各方面的力量,建立治未病的社会网络和技术平台,支持部分人群成为治未病的先导,通过更多资源的投入,加大养

生保健、延年益寿的尝试。这将是我国医疗卫III生保健、延年益寿的尝试。这将是我国医疗卫III生体制改革中一种新模式的积极探索,是建立我国独具特色的健康保障体系的新尝试和希望。对于中医药来说,治未病模式的探索实质上是回归自我,回归到前人给我们所建立的“以人为本”的中医学根本上来的一场新的革命。中医药学在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已经建立了自己“以人为本”,从人体功能状态入手,通过观察、类推求道的方法学,从整体、动态、个体化层次掌握和调控人体生命活动的理论体系,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调控手段,在早期诊断治未病、综合调节与个体化治疗方面具有巨大的内在潜力。但由于近几十年来陷入到了“以病为中心”的泥潭,使中医药的优势特色被淹没,使中医医院也成为了以治病为中心的基地,无论科室的设置、环境的布局还是就医的方式,完全照搬了西医学的模式,如何从“以病为中心”中解脱出来回归自我,不光需要理念的回归和解放,更需要医疗体制的改变、教育、科技等领域在发展方向、内容等诸多方面的变革,在此意义上说他将是一场新的回归革命也不为之过。可以想象治未病尽管以疾病的预防为着眼点,但如果没有对疾病的深刻认识,没有围绕着“人”的状态辨识的创新技术和高超医术,如何能从“未病”中找到调控的对象,又如何能够阻止“未病”成为“已病”。所以在此意义上说中医药领域通过治未病的归回,实质上是21世纪在继承的基础上,沿着中医药自身的发展道路,以中医药的优势为起点,以解决制约优势发挥的关键问题为突破口,造就中医名院、培养名医、形成名药,使中医药可持续发展的一场整合创新和革命。追求健康延年益寿而“尽其天年”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也是人类最大的需求和愿望。饱含中国优秀文化内涵的“治未病”思维,为人类实现自己愿望带来了希望,如果我们能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