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虚生高热,湿邪蕴气用取象比类法论阴火之证治_第1页
阴虚生高热,湿邪蕴气用取象比类法论阴火之证治_第2页
阴虚生高热,湿邪蕴气用取象比类法论阴火之证治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阴虚生高热,湿邪蕴气用取象比类法论阴火之证治

李东元提出“阴火论”后,后人对阴火的理解不同。关于阴火的治疗,采用了加热和除热法,并对补中益气汤的讨论对此有不同的看法。笔者见识粗浅,在诸家认识的基础上采用取象比类的方法对阴火的证治探讨如下。1阴火病理机制1.1胃中气不全,则伤阴也少常见农庄沤肥,将新割采之草木或动物之粪便堆积起来,加水浸没,外以湿泥包裹封存,久置之后便有热气自内而发。由此再读《素问·调经论》“阴虚生内热奈何?岐伯曰:有所劳倦,形气衰少,谷气不盛,上焦不行,下脘不通,胃热也,热气熏胸中,故内热”,便觉其理甚是相同。有所劳倦亦不止于劳倦,或是饮食所伤,或是忧思过度皆可致脾胃亏虚。中气不足,脾气失运,气血生化乏源,导致外不能固护体表而伤无形之神气,内不能温养濡润脏腑,有形之机体为之所伤则形衰气少;脾胃为气机升降之枢纽,胃中谷气是荣卫之气、宗气、元气等一身之气化生之源,谷气不盛,一身之气俱衰;谷不养脏,脾胃气机升降之枢难以行令,以致清阳当升不升,浊阴当降不降,清气不能上行宣发输布,浊阴不得通调肃降,混沌之气清浊不分居于中焦脾土,失于运化继而久郁胸中,郁而化热,而发为内热。关于内热之证有两点需要明确。第一点,此内热为湿邪蕴热,热邪煎灼耗散湿气,如同沤肥所散之热气,久之可致形衰气少。故形衰气少的形成机理有二:一是气血亏虚失于温养固护;二是气虚所产生湿热之邪相互依附耗损机体脏腑精气。第二点,此内热为本虚标实之气虚发热证,本虚指脾胃气血亏虚,难以主中焦运化升降之用,标实指湿郁而化热为灾。而所引《素问》段首所言“阴虚生内热”之“阴虚”,与“气虚”看似有别,其实并不相悖,此“阴虚”笔者认为应该理解为里虚、脏腑气血亏虚,与阳与表相对应,而非单指阴血言。1.2阴火独盛,诸病生焉在《素问·调经论》理论的基础上,李东垣《脾胃论·辨阴证阳证》篇曰:“中气不足,则五脏阳气皆绝于外,故经言五脏之气皆绝于外者,是六腑之元气病也。气伤脏乃病,脏病形乃应,是五脏六腑真气皆不足也。惟阴火独旺,上乘阳分,故荣卫失守,诸病生焉。”脏为阴,腑为阳,中气不足,脾气运化无力,气血化源不足,脏腑失养,于外表现为形气不足,在内一派五脏六腑虚损之象,无形之真气衰少,不能行温煦推动固摄气化之功,气血不能充盈其道,而反被阴火之邪入阴乘阳,有形实邪独旺于内,且被东垣首次定义为“阴火”独占阴分,于外挟卫气却不能固护以致蒸蒸发热,于内盗营气而不养脏腑,惑乱其里,使阴血更衰而湿热之火邪愈盛,机体虚衰,抗邪无力,“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内忧易生外患,攘外必先安内,故用甘温之法以养中焦脾土,脾气健则可主气血生生之机,正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1.3“蒸蒸发热”以养胃热结合前两段分析,阴火即是实邪,为中焦脾气化源不足,五脏六腑失养,脏腑三焦气化失司,无力生精化气而产生一系列病理性产物,同时,因其性湿属阴复又携火性,发热的同时又可成为致病因素灼煎津液,耗气伤精。故阴火证之气虚发热属耗散性发热,而阴火之邪亦包括中焦失运而生“湿热”之邪。故说阴火是脾胃内伤的产物。机体阴火之象如同自然中之草木,草木之体本主湿、主运化吸收而促生长,因断其根于中土,非但不能吸收营养成分而致枯萎,其本体之湿亦不能固护而流渗于下,湿气郁于内,诸草木之形衰而堆积一处,空中之太阳如同人之心阳本可行温养之功,今反被灼烤入里挟湿助生内热郁于内,以手探之“蒸蒸发热”。再观《内外伤辨惑论》言:“是热也,非表伤寒邪,皮毛间热,乃肾间受脾胃下流之湿气,闭塞其下,致阴火上冲,作蒸蒸而躁热,是彻头顶,旁彻皮毛,浑身躁热。”此阴火之躁热如同久沤草木所发之热气,同属消耗性发热,为脏腑功能衰弱,不能气化以生精化气反生阴火湿热,热邪煎湿,湿邪助热,热邪耗竭阴精,则形衰气少,甚则如同草木而自焚之。2养源阴火之理阴火之机已辨,其理已明,其治如东垣老人以甘温除热之法,立方补中益气汤调之,如何?《难经》云:“……惟当以甘温之剂,补其中,升其阳,甘寒以泻其火则愈。”《内经》言“劳者温之”、“损者温之”。阴火之证既为脾气不足、运化升降之用有亏、湿热郁生之本虚标实之证,治宜以参、术、草、芪、归等甘温之药补其不足,升其中阳,以甘寒之升麻以泻阳明之火则愈。其理无误,却未点明用方机要之处。其理可见《脾胃论》篇后所言:“且湿热相合,阳气日以虚,阳气虚则不能上升,而脾胃之气下流,并于肾肝,是有秋冬而无春夏,春主升,夏主浮,在人则肝心应之,弱则阴气盛,而阳气不能经营。”脾气本虚,又复有病理产物湿热之邪致病,耗伤阳气,使阳气更虚,脾阳至虚不能主升清阳之气,且脾气虚本身失运即可直接化湿生热,使阳微而阴盛并行于肾肝。所以补中益气汤中用参芪术草归补气健脾皆是平常,唯独柴胡携方中他药之甘性共奏辛甘发散之功,以助春夏生长之用最巧。少阳生发之气得以启动,春夏之令得以通行,阳气始生,诸补气之药方可补而不被郁遏,随少阳之气共走升发畅达之阳道,以建脾胃气旺阳长之功。同时肝木克于脾土之中,为土所不胜,而阴火独盛之时,脾土湿盛蕴热,反侮肝木少阳之气不得升发,故柴胡之引少阳之气上行之药必不可缺,在用陈皮理气健脾燥湿以补脾体之时,共柴胡疏理脾土之性。配方之妙,耐人回味,不可不斟酌。3气阴阴经证综上所述,阴火的实质不仅仅是脾气亏虚失于运化而生湿化热的结果,同时也是中气不足不能化生气血,致五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