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司乐掌成均之法_第1页
大司乐掌成均之法_第2页
大司乐掌成均之法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司乐掌成均之法

《礼记大科乐》说,“大科音乐主导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学术管理,是与国家子女一起发展的。”。由于“均”是个多音兼多义的字,并且单一个“均”字与“成均”的含义又有不同,所以对“成均之法”的理解就成了问题,从汉代开始,聚讼至今,仍有分歧。对这个词的理解,直接牵涉到对“大司乐”职能的认识,并进而涉及到对周代礼乐制度的总体认识,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讨论。先来研读一下文献。在《周礼》“大司乐掌成均之法……”一句后,郑玄注曰:郑司农(即郑众——笔者)云:“‘均’(jn),调也(tiáo)。乐师主调其音,大司乐主受此成事已调之乐”。玄谓:董仲舒云:“‘成均’,五帝之学。‘成均之法’者,其遗礼可法者”。国之子弟、公卿大夫之子弟当学者,谓之国子。《文王世子》曰“于成均,以及取爵于上尊”,然则周人立此学之宫。贾公彦疏曰:先郑(即郑众——笔者)云“‘均’,调也。乐师主调其音,大司乐主受此成事已调之乐”者,案,乐师惟教国子小舞,大司乐教国子大舞,其职有异。彼乐师又无调乐音之事,而先郑云‘乐师主调其音’,大司乐主受其成事,义理不可。且董仲舒以‘成均’为五帝学,故依而用之。……彼郑注云:“董仲舒曰‘五帝名大学曰成均’,则虞庠近是也。天子饮酒于虞庠,则郊人亦得酌于上尊以相旅。”郑引之者,证‘成均’是‘学’意。若如先郑以义解之,何得于中饮酒?故知先郑之义非也云。然则周人立此学之宫者,即虞庠之学是也。这大概是关于“成均之法”的第一次讨论,郑玄、贾公彦都同意董仲舒的说法,认为‘成均’是指学校,“成均之法”即先帝传下来的关于教育的法度;而不同意郑众的说法,将‘均’释为‘调’。在唐高宗时期(贾公彦即此时人),将当时的国子监改为“成均监”。这件历史事实很重要。如果当时对“成均”的理解没有把握,唐高宗是不会轻易这样做的,因为万一搞错,就会成为千古笑柄。但是,此后不久,武则天敕撰的《乐书要录》就把“成均之法”与乐调理论中的“均”字联系起来。在讲到均的时候,首先搬出的就是“大司乐掌成均之法”这句话。在南宋人吴自牧的《梦粱录》中,又有这样的话:古者天子有学,谓之“成均”,又谓之“上庠”,亦谓之“璧水”,所以养育作成天下之士类,非州县学比也。他也认为“成均”是学校。当然,他是沿用成说,但是是有选择的。《辞海》也释成均为“西周的大学”。看来,自从郑玄注《周礼》以来,又经贾公彦疏进一步申述,对“成均之法”的理解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是比较一致的,只有《乐书要录》一例除外。但是,近来又有学者循与《乐书要录》相似的思路,提出“成均之法”是指乐律学理论。这种解释到底有没有道理呢?这还得从“均”字说起。均,郑众把它用作动词,释为调,即为乐器调律。乐师将乐器调试好以后,交付大司乐使用。但有个可作动词或形容词的“成”字在前,再把“均”看作动词就不合适。在乐律学理论中,均字读yùn,黄翔鹏先生将其解释为“七音的律高位置”,也即古音阶的律高位置,《乐书要录》所论就是这个均。认为“均”是指乐律学理论者显然也是这样理解的,并把“成”字作动词解。这样一来“成均之法”就成了立均的方法,成了乐律学理论。以上两种解释都是把“均”字单独理解。在这种情况下,似乎无论怎样解释,都能和乐律理论沾上边。但是,董仲舒、郑玄、贾公彦却是把“成均”作为一个词来理解的。董毫不犹豫地将“成均”释为“五帝之学”,可能是由于掌握着可靠的历史材料。郑玄又举出《文王世子》中的材料来说话,支持了董仲舒的说法。贾公彦除了同意董仲舒和郑玄的看法外,又就《周礼》原文作了有力的推理,指出为乐器调律既不是大司乐的职责,也不是乐师的职责。笔者认为,如果有可靠的史料作依据故然是好,而像贾公彦那样从原文本身入手解决问题,即进行内证,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也是一个好办法。《周礼·春官》就给我们提供了这样的条件,如以下文字:“大司乐掌成均之法,以治建国之学政,而和国之子弟焉。”如果“成均之法”是乐律学理论,那么就是依照乐律学理论来治建国之学政,通乎?“乐师掌国学之政,以教国子小舞。”正如贾公彦所指出,乐师的职责不是给乐器调音。“大师掌六律六同,以合阴阳之声。”六律六同才是律学理论,是由大师掌管的,而不是大司乐。“典同掌六律六同之和,以辨天地四方阴阳之声,以为乐器。”依照律吕数度制造乐器是典同的职责。此外,尚无文字提到乐学上的“均”。紧接在“大司乐掌成均之法……”一句之后的,是以下文字:“凡有道者,有德者,使教焉。死则以为乐祖,祭于瞽宗。以乐德教国子:中、和、祗、庸、孝、友;以乐语教国子:兴、道、讽、诵、言、语;以乐舞教国子:舞云门大卷、大咸、大韶、大夏、大、大武”。x这里处处强调的是一个“教”字,以及什么人有资格教,教什么内容。这才是大司乐的主要职责。总之,不管是外证还是内证,都不能说明成均之法是乐律学理论。反之,按照董仲舒的解释,将大司乐的职责理解为“以成均学之旧法式,以立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