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产地艾叶挥发性有机物含量测定_第1页
不同产地艾叶挥发性有机物含量测定_第2页
不同产地艾叶挥发性有机物含量测定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不同产地艾叶挥发性有机物含量测定

aihiliaargirevl和etvart.干燥的叶子在中国广泛分布。其中大部分是用苦艾酒制成的。2010年版。其化学成分复杂,主要成分是挥发油,其次还有鞣质、黄酮类、甾醇类、多糖类、微量元素等。中国药典测定艾叶含量的指标只有桉油精,艾叶含有多种挥发油成分,不同产地艾叶成分由于环境、气候等差别有着明显差异。古今文献有端午采艾之说,本文建立了同时测定端午当天艾叶中桉油精、侧柏酮、樟脑、龙脑4个挥发性成分含量的方法,为艾叶质量标准的提高提供了依据。1材料来源药品气相色谱仪(GC,AgilentTechnologies6980N,FID检测器),安捷伦HP-5毛细管柱(30m×0.32mm×0.25μm)。正己烷(色谱纯,天津市四友精细化学品有限公司);15个不同产地艾叶(湖北蕲春、湖北襄樊、北京、陕西西安、江西南昌、山西太原、安徽合肥、甘肃兰州、河北安国、黑龙江、河南浙川、河南桐柏、河南郑州、河南固始、河南安阳),均采摘于2010年端午节当天(2010年6月16日),阴干,密封保存。由北京市药品检验所药师鉴定为正品艾叶;对照品桉油精(批号110788-9202)、樟脑(批号110747-200507)、龙脑(批号110881-200706)均购于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侧柏酮(批号89231-1ML)购于SIGMA-ALORICH公司。2方法和结果2.1混合溶液的配制混合对照品溶液①:精密称取桉油精、侧柏酮、樟脑、龙脑适量,以正己烷配制浓度分别为1.8078、1.2305、0.2760、0.5027mg·mL-1的混合溶液,即得;混合对照品溶液②: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①4mL于10mL量瓶中,加正己烷稀释至刻度,制成含桉油精、侧柏酮、樟脑、龙脑的浓度分别为0.7231、0.4922、0.1104、0.2011mg·mL-1的混合溶液,即得。2.2挥发油提取器支管的制备将艾叶剪碎,取5g,精密称定,置于500mL圆底烧瓶中,连接挥发油提取器,加入蒸馏水250mL,在挥发油提取器支管中加入正己烷2mL,加热回流4h,放冷,收集正己烷液置于10mL量瓶中,加正己烷定容至刻度,摇匀,即得。2.3对照品、样品采用安捷伦HP-5毛细管柱(30m×0.32mm×0.25μm);载气为高纯氮气(99.99%),流速为0.6mL·min-1,分流比为10∶1;进样口温度:240℃,进样量1μL,检测器温度250℃;程序升温:起始温度50℃,以4.0℃·min-1升至75℃,保持10min,以1.0℃·min-1升至100℃,以8.0℃·min-1升至150℃,保持2min,以3.0℃·min-1升至165℃,保持5min,以8.0℃·min-1升至250℃,保持3min。在上述色谱条件下,对照品及样品(湖北蕲春)色谱图见图1。1.桉油精(eucalyptol)2.侧柏酮(thujone)3.樟脑(camphor)4.龙脑(borneol)2.4方法研究2.4.1标准曲线的绘制以正己烷为溶剂配制桉油精、侧柏酮、樟脑、龙脑浓度分别为3.8739、2.0500、0.5520、1.0054mg·mL-1的对照品溶液A;准确移取对照品溶液A2mL于5mL量瓶中,以正己烷定容,得对照品溶液B;准确移取对照品溶液B2mL于5mL量瓶中,以正己烷定容,得对照品溶液C;准确移取对照品溶液C2mL于5mL量瓶中,以正己烷定容,得对照品溶液D;准确移取对照品溶液D2mL于5mL量瓶中,以正己烷定容,得对照品溶液E;将对照品溶液E稀释1倍即得对照品溶液F;另外因为个别样品中侧柏酮含量较高,单独配制高浓度侧柏酮溶液4.1018mg·mL-1。取上述不同浓度对照品溶液各1μL,分别进样测定。以各成分浓度为横坐标,峰面积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各成分在一定范围内相关性良好。各成分回归方程及线性范围见表1。2.4.2仪器精密度试验精密吸取混合对照品溶液②1μL,注入气相色谱仪,连续进样6次,测定桉油精、侧柏酮、樟脑、龙脑峰面积,结果峰面积的RSD<0.5%,表明仪器精密度良好。2.4.3稳定性分析取同一批湖北蕲春采集的艾叶样品,按“2.2”项下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分别于室温放置0、1、2、4、8、16、24h,精密吸取1μL进行GC分析,测定桉油精、侧柏酮、樟脑、龙脑峰面积,结果峰面积的RSD<2%,表明供试品溶液在24h内稳定性良好。2.4.4gc-ms分析取同一批湖北蕲春采集的艾叶样品6份,按“2.2”项下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精密吸取各供试品溶液1μL,进行GC分析,通过外标法计算各样品挥发油成分含量,RSD<3%,表明该方法重复性良好。2.4.5加标回收率的测定精密称取湖北蕲春采集的艾叶样品2.5152g、2.5200g、2.5314g、2.5214g、2.4518g、2.5319g,分别置于500mL量瓶中,加入水250mL,加入混合对照品溶液①2mL,加热回流4h,收集正己烷,以正己烷定容在10mL量瓶中,制得供试溶液。分别取供试溶液和混合对照品溶液②进行GC分析,以外标法计算各成分的量,求得回收率,结果桉油精、侧柏酮、樟脑、龙脑的回收率分别在97%~103%、96%~103%、95%~101%、95%~103%之间,且RSD<3%。各待测成分平均回收率见表2。2.5挥发性成分的测定取不同产地的艾叶样品,按“2.2”项下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精密吸取各供试品溶液1μL,进样3针,进行GC分析,按外标法以干燥品计算不同产地艾叶中4个挥发性成分的含量,测定结果见表3。3不同产地叶挥发性成分的检测3.1曾采用本法同时对样品中石竹烯进行含量测定,但回收率在75%~94%之间,平均回收率87.6%,回收率不佳无法定量。这种情况可能与石竹烯较难挥发有关,回流4h并不能将其充分提取,但回流时间过长可能会导致易挥发的成分回收率降低。所以该方法不适合同时对艾叶中石竹烯进行定量测定。3.2中国药典艾叶的含量测定中,艾叶需要粉碎,取粉末(过3号筛),然后进行前处理。但艾叶经粉碎加工会变成绒状,筛去渣滓后就是艾灸用的艾绒,按中国药典的方法所用的粉末只是艾叶中的叶肉部分,所测含量并不包括整体艾叶。所以样品应该剪碎,然后进行前处理、检测。3.3比较水蒸气蒸馏法和正己烷加热回流法提取艾叶挥发性成分,相同气相色谱条件下进行检测,前者所得化学成分峰面积较大,所以选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性成分;同一批样品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提取2、3、4、5、6h,相同气相色谱条件下,提取4h的艾叶挥发性成分峰面积较大,所以提取时间采用4h;由于艾叶挥发性成分复杂,色谱峰多不易分离,本法采用了程序升温的色谱条件,在该方法下各峰分离程度理想。3.4在相同实验条件下用气质联用仪对艾叶挥发性成分进行定性分析,结果示不同产地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