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古诗登鹳雀楼教案(3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写教案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我整理的优秀教案范文,欢迎阅读共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古诗登鹳雀楼教案篇一
1、学会本课8个生字。认识"楼,入,雀,依"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从朗读诗句中体会到"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
学会本课生字,朗读,背诵课文。
第一课时
1、小朋友,今天我要带大家到XX游玩一次。瞧,(出示挂图)我们就来看看这座亭子以及周边的风景。你们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吗(学生回复)
2、你们真聪明!对,我们一起来读读课题《登鹳雀楼》(齐读)
1、有些小朋友迫不及待的想要看看登鹳雀楼的美景了。那开启书,自己读读课文吧!读的时候要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学生自渎课文)
2、我看到小朋友都读得特别认真,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听(指名读,男女生读,小组赛读)
3、大家都读对了,而且都会自己停顿啦,真了不起!我们一起读读,注意大家的声音应当很和谐。(学生齐读课文)
1、小朋友读书读得很认真,很正确,可见昨天在家里书读得很好。可是不知道大家生字预习得怎样
2、(出示生字卡片)这一课的生字宝宝很想认识大家,我们先在心里和它们打招呼,待会我请小朋友开开火车。(默读生字)
3、每个小朋友的眼里都闪烁着聪慧的光辉,现在就请已经准备好的小朋友来读啦!小火车开起来(楼,雀,依,入,欲,穷,目,更)
4、你们真了不起!小火车开得又快又好!你能帮它们找朋友吗
1、小朋友读得好,组词组得更好,不知道是不是能写好呢下面,我们一去把其中的4个生字好好的写一写。
2、入:与"人","八"比较。组词:入口,出入,进入。
楼:左窄右宽。右边"米,女"上下各半。"米"最终一笔是捺,"女"第一笔是撇点,最终一笔横稍长,托起上部,组词训练。
3、指导写字
1、理解课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会背诵课文。
2、能说出古诗的意思。
3、学会"欲,穷,目,更"4个生字。
一,复习稳定
1、上节课我们已初步领会了鹳雀楼的美景。今天,我们将再一次走近鹳雀楼,尽情欣赏美景。不过,在此之前,我要给大家进行一次测试,过关的小朋友才能和我一起欣赏美景。
(出示黑板)先在心里默读,
二、
(一)复习引入,透露课题。
(1)简介。(板书:王之涣)
(2)释题。鹳雀楼,旧址在XX省永济县。因常有鹳雀在那儿栖息,所以人们把这座楼取名为"鹳雀楼",楼共三层。一天,诗人王之涣登上了鹳雀楼,眺望落山的太阳,奔腾的黄河,想得好多,就在楼上写了《登鹳雀楼》这首诗。指名说出题目的意思。(将学生引入诗境)
(二)理解词句的意思。
1、学生默读诗句,查字典理解词语,并结合词义自己小声说出每句诗的意思。注意启发学生,对每个词加以理解后,适当添加一些恰当的词语,再调整一下顺序,把意思连起来。
2、小组探讨。
3、全班交流。
4、指其中一组讲给其它小组听。
5、小组内互讲。(以上学生活动不少于15分钟,意在培养学生自行获取知识的能力)
第一,二句:理解"白日""依""尽""入海流"的意思。这里教师应向学生讲清:鹳雀楼距离黄河入海处有千里之远,在楼上是看不到黄河流入大海的。这里的"入海"是说明"流"的方向。说出这两句诗的意思。
第三,四句:理解"欲""穷""千里""目""更"各是什么意思说出这两句诗的意思。
(三)反复诵读,启发想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1、默读思考:这首诗主要写什么(登上鹳雀楼看到的景物和产生的想法)(板书:看想)哪些诗句的内容是诗人看到的哪些诗句的内容是诗人的想法诗人看到了什么(板书:白日尽黄河流)
2、指图(这就是鹳雀楼。一天入夜,诗人登上了鹳雀楼,他放眼望去,看到了气势宏大的风景:夕阳靠着山渐渐地落下去,黄河水滚滚地向大海流去。)
3、学生边想象,边描绘画面。
4、小组内相互描绘。(培养学生观测,理解,想象和表达能力)
5、教师小结设问:鹳雀楼共有三层。这是诗人登上二层看到的由青山,白日,黄河构成的气势壮阔的图景,那么看着眼前的景象,诗人有怎样的想法呢(要想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就要再上一层楼)诗人登高远望,写出了"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千古名句,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板书:站得高看得远)这两句表现了诗人一种怎样的精神
6、指读全诗,进一步体会诗人发愤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7、小结:后两句是千古流传的名句,蕴含着"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哲理,至今往往被人们所引用。(引导学生领悟哲理,体会诗人发愤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四)指导朗读,背诵
1、感情朗读全诗。(自由练读,同座互读互评,指名读,大家评)
2、小结。
3、背诵全诗。
古诗登鹳雀楼教案篇二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和背诵
3、初步理解诗的意思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你们还记得《英英学古诗》中,英英学的是哪首古诗吗?(《静夜思》)
2、集体背诵,问:诗的是谁?
3、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古诗《登鹳雀楼》。板书课题,齐读
4、简介
二、解题,简介
登楼之后,他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三、初读指导
1、借助拼音诵读全诗,想一想:诗人站在颧雀楼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诗人看到了什么?
(1)教学生字:依,入,指名试读。
怎样记住依
人和入这两个字的区别在哪里?
(2)组词练习:衣()()入()()
依()()人()()
(3)指名读第一二行诗句
3、诗人想到了什么?
(1)教学生字:欲,穷,目,指名拼读。
谁能想出好方法来记住这些生字?
组词练习:日()()()目()()()
(2)指读三四行诗句
四、课堂作业
1、读读、抄抄以下词语,准备听写。
山白日千里目海黄河一层楼
2、朗读课文
其次课时
一、复习提问
1、听写山白日千里目海黄河一层楼
2、指名朗读课文
二、精读训练
1、学习第一二行诗句
(1)细心观测插图,指图上楼、太阳、黄河的位置。
(2)指名读第一二行诗句
(3)出示:依有三个意思:a靠,依靠b依照c顺从
白日依山尽的依是什么意思?靠
白的意思也比较多,如a跟黑相对b明白、明白c亮d空白等
尽的意思有a完b达到极点c全部用出d所有的等
诗中的尽是多少
(4)想一想:第一二行诗写的是诗人登楼所看到的,他看到了什么?把你所想像到的景象说出来。
(5)朗读第一二行诗句
2、学习第三四行诗句。
(1)诗人想到什么?
(2)欲穷千里目是什么意思?
出示:欲,a欲望b要、希望c需要d将要
穷,a贫苦b完、尽c达到极点d推究终究
目,a眼睛b看c大项再分的小项d目录e标题
千里的意思是很远很远的地方
选择恰当的解释,想一想,欲穷千里目这句诗的意思
还得怎么样
更,a更加,愈加,更加b再,又
更上一层楼是什么意思?
可见这时诗人还站在哪一层?
(3)把第三四行诗的意思连起来讲一讲
(4)朗读第三四两行诗句
(5)指读全诗
三、朗读指导
1、划出停顿处
2、练习朗读
3、指读评议
四、写字指导
1、须按笔顺描红的字
欲,谷的捺改成点
楼,左窄右宽,共十三笔
2、其他要描红的字
穷:穴字头写的扁而宽
3、描红练习
五、课堂作业
1、朗读背诵课文
2、用自己的话讲这首诗的意思
板书:白日依山尽,看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想更上一层楼。
古诗登鹳雀楼教案篇三
1、通过学情调查,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上,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进一步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习8个生字,认识1个偏旁,学写“入〞,“欲〞两个生字。
3、初步理解字义和诗句,感知诗的意境及蕴含的道理
理解字义和诗句内容
提醒最终两行诗句所蕴含的“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这一深刻的道理。
1、多媒体课件
2、课前对学生进行学情调查
两课时
其次课时:
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通过教学,进一步读好、背好古诗,
学写其它5个生字。
教学过程:(略)
在实践中总结,在总结中提高
——古诗《登鹳雀楼》教后反思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根据母语的习得规律,认定学习语言是主体能动地把在语言内化为自己语言的过程。语文课上的语言学习,则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读书活动内化课文语言,同时接受课文的思想感情和文化熏陶的过程,语文教学强调主体因素,重视整合效应,明确提出以培养语感为核心,以指导读书活动为“经〞,以字词的训练为“纬〞来构建语文教学的整体框架,坚持“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的基本教学策略。教完古诗《登鹳雀楼》后,对此我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现代教学的一个重要观点就是承认差异,尊重差异,教学不但要把握全体学生发展的共同特点,而且要熟悉学生发展中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才能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扩大发展的局面。教学是师生间的教和学的双向活动,教师的教学对象是学生,因此对学生的学情要有充分地了解,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1、对学生知识背景的调查
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他们对于古诗《登鹳雀楼》已很熟悉,有部分学生在课前已经能读、能背了。但“古诗〞这种语言材料是一种结晶体,蕴蓄着很深的聪慧和哲理。通过调查发现,他们所谓的能背,仅仅是一种机械记忆,有些学生连诗中的一些字还不认识,字音读不准,字形不明白,对于诗意及蕴含的道理还不明白。所以,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这方面的学情,结合低年级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进一步提出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即在理解字意和诗句的基础上,读好、背好这首诗,体会古诗所蕴含的道理。
2、对学生能力经验的调查
二年级的学生通过以往的学习,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我充分表达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运用已有的读新课文的方法来初读古诗,即先自由读课文后面的生字,再自由读课文,然后同桌互读互查,让会读的小朋友帮一帮暂时不会读的小朋友,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在学习中相互合作的精神。另外,教学要面向全体。在检查自读状况时,先检查生字,再由生字连词,对于学生易读错的字词我进行重点指导、改正,如:“登〞“层〞是后鼻音,“鹳〞是三拼音,“楼〞的发音要到位等等,真正把字词教学落在实处。
3、对学生需求的调查
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好动、爱玩,他们能说的喜欢自己说。根据他们的心理特征,我在教学中是这样设计的。首先,在课前的学情调查时,设问:“谁愿意做代表为大家背一背这首诗?〞就有学生主动站起来背古诗了。其次,在写字这个块面中,我利用游戏形式即“看谁找的对〞来指导学生写字,寓教于乐,充分调动学生利用多种感官,动手动口动脑去学习生字。教学“入〞字时,与“人〞比较。这是个形近字,先让学生探讨交流,一起说说“入〞和“人〞的不同之处,再以顺口溜的形式帮助学生加强记忆:“看看有点像,比比不一样,就差一点点,错了就变样,写时要注意,细心想一想〞。学生的兴趣较高,觉得很好玩儿。在教学“欲〞字时,通过动画演示,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并通过自己的观测、学习去解决问题,学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明像〞才能“入境〞;“入境〞便可“悟情〞。我国著名思维科学家张光鉴教授说:“要想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必需紧凑地联系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充分调动学生的已有的经验和头脑中贮存的'相关信息模块,作为感悟课文内容的前提准备和敲击妙悟的“打火石〞〞。
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如何才能使抽象概括的文字所代表的客观事物的图像在学生脑海中留下明晰的印象呢?在教学中,我通过以下几点来落实。
1、充分利用媒体来活用课文插图,入境悟情
课文插图能够帮助学生明像入境,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动态的图与静态的文结合起来,让学生身临其境,恳切感知那种美好的情境。如学习“白日依山尽〞时,我通过媒体直接演示,让学生形象感知到入夜夕阳渐渐落山的美丽风景。学习“黄河入海流〞时,利用媒体向学生展示生活中较难观测到的黄河奔腾入海的壮观景象,图、文、声立体输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反复朗读体会,使文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13-14-Dihydro-15-keto-tetranor-prostaglandin-F1β-生命科学试剂-MCE-3578
- 2025年度智能家居安防装饰家居装修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同居关系解除并处理共同财产合同
- 2025年度钢琴制作工艺技术研究与应用合同
- 2025年度海鲜池养殖产业链整合承包协议
- 教育创新在展馆空间设计中的体现
- 解读中药药理优化日常养生
- 个人商业贷款保证担保合同
- 中央空调维护合同范本
- 个人经营性贷款借款合同样本
- 中国氢内燃机行业发展环境、市场运行格局及前景研究报告-智研咨询(2024版)
- 2024年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数学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上海铁路局招聘笔试冲刺题2025
- 《商用车预见性巡航系统技术规范》
- 国旗班指挥刀训练动作要领
- 春季安全开学第一课
- 中日合同范本
- T-CARM 002-2023 康复医院建设标准
- 最全新能源材料-锂离子电池材料189张课件
- 立式加工中心说明书
- 第八版神经病学配套课件-12-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