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改革的现状与对策_第1页
高考改革的现状与对策_第2页
高考改革的现状与对策_第3页
高考改革的现状与对策_第4页
高考改革的现状与对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改革的现状与对策

由于甘肃省是一个欠发达地区,由于地域、民族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教育资源配置不平衡,入学机会不平等的问题依然突出。高中教育的多元化发展和考生数量的急剧增长,给普通高考招生增加了新的压力。现行的考试和录取方式以考试成绩作为衡量一个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品德的矫正及创造力的培养,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人才的选拔。为此,分析并研究普通高考招生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预测并探索改革趋势,不仅关系到高校的生源质量、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也关系到考生入学机会的均等乃至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现实意义不言而喻。甘肃省在建立健全高考招生“阳光工程”制度,顺利实现招生计划网上管理改革,不断完善考试管理系统,整治考试环境等方面作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本研究从甘肃省普通高考招生实际出发,在深入分析近年来甘肃省普通高考总体情况的基础上,总结出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改革对策,为政府或决策部门制定有关普通高考招生政策提供理论依据。一、甘肃省普通高中的招生现状(一)内容的改革历程高考考试科目及其内容,不仅对大学教育有着基础性作用,且对中小学基础教育有着向导性作用。甘肃省普通高考科目和内容的改革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演变,即实行全省统一命题的“六七模式”,会考基础上的“3+2方案模式”和全国统一命题的“3+文综/理综模式”。“3+文综/理综模式”中“3”即语文、数学、外语,文综包括政治、历史、地理,理综包括物理、化学、生物,这种模式克服了前两种模式带来的严重偏科问题,自2002年开始实行至今未变。(二)招生计划分析自1999年新一轮高考改革以来,甘肃省普通高校招生计划持续扩大,在甘招生的高校由1999年的303所扩大到2008年的1129所,增长3.7倍;招生计划数由1999年的24385人扩大到2008年的127479人,增长5.2倍。近五年来,部属高校及外省院校积极为甘肃增加招生计划,为甘肃选拔更多有用人才。同时近几年甘肃普通高校报考人数每年以20%左右的速度递增,而甘肃省由于经济落后,省属高校数量少、规模小,能容纳学生的数量非常有限,考生多、计划少的矛盾十分突出。分析近年来甘肃省普通高考招生计划的总体情况(见表1),可以看出甘肃省近年来招生计划总数稳中有升,2000年计划增幅最大,超出全国28.3个百分点;2001—2006年,甘肃省计划每年以15.6%以上的速度迅速增长,但增长率在2003年和2004年远远低于全国计划的增幅;2007年,甘肃省计划出现负增长,负增长率达到5.0%,远远低于全国计划7.0%的增长率。2008年受汶川地震影响,甘肃举行了两次高考,教育部按增加2%的数量下达招生计划,有效缓解了甘肃省普高计划少的困难。(三)关于入学1.线网特征选取根据高考成绩的分布情况,甘肃省确定了客观公正,有利于选拔人才,以考生为本,以确保最大限度保证招生计划的完成,尽量减少上线考生落选人数的划线原则,制定出了甘肃省高考录取最低控制线的依据:本科院校按计划的120%投档,专科和高职院校按120%~150%投档。重点批次、一般本科、专科分别扩大20%、10%、5%,高职适当扩大比例。可以看出,甘肃省普通高考录取分数线的划线原则及投档比例是相对科学、客观、合理的。归纳起来,其划线原则为:重点批次划线从宽,普通本科划线适中,民族院校招生及体育、艺术专业招生单独划线,独立学院在本科线下按考生第一志愿人数划定参考线。2.总体着力学职工生民收入比例不高一般来说,普通高等学校按学历层次可分为本科院校和专科高职院校。近年来,甘肃省各层次的普通高校录取计划数保持了较高的增长,但总体的录取比例变化不大。2004—2006年,本科录取比例稳定在47%,专科高职比例稳定在53%。2007—2008年从录取层次上来说,有了较大变化,其专科高职的比例首次低于本科录取比例。本科录取比例达到52%,专科高职录取比例为48%(见图1)。3.录取人数的增加1999年,甘肃省普通高考报考人数为88614人,2008年达到292637人;录取人数由1999年的24666人增加到2008年的148356人(见图2)。从图2看出,甘肃省高考报考人数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而录取人数增幅不大,致使高考录取率一直处于全国末位。4.在社会需求结构上,表现为“社会适应系统”的特性,与高校的地域优势有关生源情况是历年招生工作中各高校最为关注的热点。生源是否充足,既反映了普通高等学校品牌效应的强弱,也反映了招生计划的投向与社会需求的适应程度。一般而言,名牌高校生源较好,不同行业院校、同一院校的不同专业之间生源明显有别。同类高校中,在建校历史相同、办学条件相当的情况下,学校的地域优势非常突出。以西北师范大学为例,在专业方面,师范专业好于非师范专业,传统专业好于新建专业,如艺术、体育类各专业、英语、汉语言文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等师范专业生源爆满。5.大学及大学的报到率及专业分布近年来,甘肃省内各高校每年新生实际报到情况不容乐观。以2004年为例,省内本科院校的平均报到率为93.06%,尚有1977名新生未能报到,从省内有本科招生任务的19所高校的报到情况看,兰州大学作为全国重点大学且办学地点在甘肃省省会兰州市,其未报到率较低,4年平均未报到率为2.1%。西北师范大学报到率次之。与前两校相比,天水师范学院未报到率比较高,2005年,其未报到率比兰州大学高8.8个百分点。西北师范大学知行学院属独立学院,与公办性质的高校相比,认知度相对较低,未报到率更高,2005—2006年达到16%以上。对此,甘肃省招委会出台政策:“凡按考生志愿录取的考生,如果没有报到入学,下一年度录取时,省招办将其上一年度录取未报到情况向招生院校提供,学校以考生诚信缺失不予录取,其后果由考生自负。”较2006年相比,2007新生报到率大幅提高,省属高校平均报到率为88.7%,提高15.7个百分点。从未报到考生录取的专业来看,多为农林、地矿、化工等较艰苦的专业和当前社会就业率较低的专业。从地区分布看,多为省会城市以外的地州市及农村户口的学生。从高考成绩上看,多为达到第三、四批录取分数线以上,且有部分600分以上的高分考生。从未报到后学生的去向上看,绝大部分学生选择复读,准备第二年再参加高考。(四)实现了“网上国民待遇”2001年教育部推行远程网上录取,甘肃省普通高考也于此年开始实行网上录取,2002年重点院校网上录取新生达到100%,一般本科院校达到80%,专科、高职院校50%以上实行远程网上录取。教育部高校司本专科招生处处长杨松说:“这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基于互联网的实施性应用。”相对于传统的人力密集型纸介质流转模式而言,网上录取是人机结合的电子化信息流转模式,确保了录取的公正性和透明度,提高了录取的效率,节约了录取成本,其优越性很明显。二、甘肃省普通高考招生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学生偏科现象严重,不利于综合素质的培养自1977年恢复高考至今,甘肃省一直实行文理分科的统一考试模式。但是随着社会对人才素质要求的提高和教育改革的深入,特别是素质教育的推进,学生偏科现象明显,不利于综合素质的培养。中学为了片面追求升学率,过早地分文理班,不仅使学生偏科现象愈演愈烈,而且还破坏了正常的教学时间,将高中三年化为“一年学高中,两年为高考”,甚至将高中变为“高考补习班”,这在一定程度上难以满足高校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二)教育环境存在的问题甘肃省普通高考试题采用的是全国统一命题,克服了各省单独命题的良莠不齐的缺陷,但这种“一刀切”的做法忽视了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民族等因素的差异,造成了考试、录取不公平。甘肃民族众多,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落后,教育程度较低。甘肃省高考科目采用的“3+文综/理综模式”对于农村考生存在诸多不利。过去偏重考察知识面和记忆力,刻苦努力也能够取得高分,而综合考试侧重考察能力,受教育的条件和环境所起的作用有所上升。例如2008年高考试题中的有关“网络、信息”等知识,对于经济比较落后的农村地区的考生来说,连起码的计算机都买不起,更谈不上信息技术等配套的教学师资了。(三)优质高等教育的资源缺乏2003—2008年,部属重点院校在甘投放计划仅为6%~9%,甘肃省60%以上的招生计划由甘肃省省属高校完成,以2004年为例,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招收本地学生的比例分别为14.7%、21.4%和52%,而在甘肃的招生比例不到2%。对考生个体来说,接受优质高等教育的资源稀少,导致高考分数线上升,进一步扩大了地区之间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合理。对甘肃省属高校来说,外省生源稀少不利于学校整体的发展。(四)学教策略的单一性近年来甘肃省高考分数线一直高居全国前列。分数线偏高加剧了竞争,造成“应试教育”更加严重。一些教育主管部门把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唯一尺度。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形成了中学教育的应试教育体系,这种体系以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培养为代价,难以选拔培育创新型、开拓型人才。同时,高考分数线的提升,必然会使部分优质教育资源(主要指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和优秀学生)流向一些名牌学校(高中)。(五)模拟招生过程,影响招生工作秩序以2005年为例,省属本科院校未报到1284人,独立学院本科683人,专科院校5500人,高职院校7208人。虽然在独立学院、高职高专录取中实行了放大比例预录,同时在录取中学校打电话落实生源,未报到学生仍比较多。报到率低严重影响招生计划的完成,扰乱了正常的招生工作秩序,扰乱了高等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侵害了部分求学心切的落榜生的升学权益。此现象年甚一年,成为高校招生工作中的大问题,应该引起各级招生行政部门和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三、反应和建议(一)国家统一组织、高校自定科目的考试方案建立一个更为科学、合理且易于操作的高考招生制度,真正体现教育的社会公正,实现选拔过程的公正、公开和公平显得尤为重要。此研究种种成果等待论证和决策。例如“由国家统一考试(不分文理科,由必考科目+选考科目组成)+大学自主招生(高考成绩+自主考试成绩)+学生自由申请大学(学生高考成绩2年有效)”为核心内容的高考招生改革方案;国家统一组织、高校自定科目的考试方案,即将全国统考模式与高校自行命题形式结合起来,高中的主要课程全部开考,各高校根据专业还可自选相关科目;分年度考核的模式,每学年考核2~4门课程,各录取学校根据不同学科和专业的特点提出不同的分数组合方案。(二)争取招生指标,争取合适的安排支持鉴于甘肃省经济落后,考生多、计划少的现状,建议甘肃省应充分利用教育部“把招生计划的增量部分主要向西部地区倾斜”的大好机遇,积极协调教育部加大对甘肃省招生计划增加的调控力度,努力争取教育部在招生计划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同时,积极主动到部分重点大学以及东部发达省份的高等教育主管部门、高等学校争取招生指标,寻求对口支援,以缓解甘肃省高考招生的压力。科学编制招生计划方面,作为省属地方性大学,其高考招生录取应在教育部的指导下实行“弹性分省定额”的名额分配政策,教育部在各省招生定额应实行弹性比率指导。如各省(市、区)地方性大学在本省招生名额应控制在20%~50%以下。在高校密集的省比率应该低一些,高校相对较少的省如甘肃省应该高一些。这样既符合高等教育平等的要求,也符合谁投资谁受益的公平原则,可以更好地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保护地方政府教育投资的积极性。(三)全国高等教育事业将保持较快发展近年来,甘肃省的高等教育事业同全国一样,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横向比较,我们发现甘肃省的高等教育与全国平均水平特别是与中东部省市的差距还很大,难以适应全国高等教育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未来几年,一方面全国高等教育仍将保持较快发展势头,迫使甘肃省高等教育事业不能减速;另一方面,高中教育步伐加快,今后平均每年都将增加3万多名高中毕业生,因此,要大力发展甘肃省的高等教育事业,提高高等院校的招生能力。(四)完善招生制度,规范考生的学习权益长期以来,在录取考生不报到问题上,存在着一种模糊的认识,即录取的新生不报到是他们对学校和专业志愿自由选择权利的体现,不可剥夺。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充分给予考生选择高考志愿的同时,考生必须遵守国家有关的招生政策规定,不得危害和影响招生工作大局和侵害他人的升学权益。招生工作主管部门应制定严格的细则来加以规范,如甘肃省实施的“诚信档案”制度就比较有效,但还是缺乏细化,可操作性不强,要将诚信制度在高考工作中予以强化,把制定的录取细则及时向社会公布,真正做到让考生及家长人人明白。同时加强指导,科学填报高考志愿,提高第一志愿录取率,从而降低未报到率。(五)完善适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