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黑龙江省绥化市绥棱县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绥棱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
语文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请按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选择题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答案的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5.本卷主要考查内容:选择性必修上册(第5课、《无衣》《将进酒》《江城子》)。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2022年11月底,美国人工智能公司OpenAI推出的聊天机器人ChatGPT引起了社会各界关注,它能够通过学习和理解人类的语言进行对话,还能根据聊天的上下文进行互动,并协助使用者完成一系列任务。
ChatGPT本质上运用的是AIGC(AIgeneratedcontent)技术,是直接可以输出内容的,目前以文本内容为主,这也是它和搜索引擎很大的区别。以往我们熟悉的AI基本运用的是决策式模型。以文本类的决策式AI为例,第一步往往是判断文本的内容和要求,第二步是判断自己的任务,第三步是检索相关的内容;而ChatGPT这类的生成式AI还会再多进行一步,那就是生成全新的内容,而这需要对提问者的偏好和想法等进行预测,还要能够生成合理、流畅、有意义的文本,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对话"。在学习和判断机制方面,决策式AI一般用的是“条件概率模型”,即一件事情发生后另一件事情发生的概率,这种学习机制比较像我们从课本上学习技能类、知识类内容。这类知识是有准确答案的,学习的模式就是背题记答案,这种模式的好处是准确,极大概率不会出错,坏处就是可以生成的决策数量、输出内容是非常有限的。当没有对应的问题或者问题的表述有误时,就无法输出答案。而生成式AI往往用的是“联合概率",即两件事情同时发生的概率,并以此将文本元素组合在一起,形成内容。这种学习模式更像是人类最初学习语言的机制,靠联想和模仿,比如小时候,当汽车这个物件和汽车这个词同时出现的频率多了之后,我们就自然而然会明白汽车这个词指代汽车这个物件。因此,ChatGPT非常适合文本内容生产,它的底层逻辑就是在模仿人类的语言机制,这种模仿式学习的好处是很灵活,不死板,可以生成大量的内容,问题是很不准确,很多时候内容是模糊的,甚至会出现“不懂装懂"“牛头不对马嘴"的回答。
AIGC其实是一个已经发展了很长时间的技术,之前的各项进展也都没有出圈,停留在专业领域。而现阶段ChatGPT却引起了广泛热议,很多人认为它的出现会代替很多人类工作,导致大量失业,这可能是因为ChatGPT在“模仿人类回答”这一领域确实表现得太优秀了,ChatGPT目前扮演的实质上是一个工作效率极高的员工的角色。
(选自《ChatGPT给人文社会科学带来的机会大于冲击——访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教授陈云松》)材料二:
以ChatGPT为代表的最新一代人工智能产品自上线以来,在各国学界掀起巨大反响。通过搜索发现,进入2023年以来,已经有超过500篇学术论文与ChatGPT有关,涉及数学、医学、计算机科学、语言学、经济学、法学、新闻学等众多学科。综观论文内容,部分学者肯定ChatGPT给科学研究带来的多重便利性,但是对ChatGPT能否颠覆传统的科学研究方法与范式,学术界还普遍持谨慎态度。
自2022年12月起,有学者利用ChatGPT修改论文,并取得了满意的结果。这些学者认为,最新的语言处理模型不但可以捕捉学术文本中的概念并进行高质量的修改,还能提升学术论文的整体思路,使其变得更加清晰,可以帮助科研工作者提高研究效率。还有学者已经在日常的科学研究和教学中使用语言处理模型,如检查代码、收集资料、撰写科研资助申请等。
相对于一些积极的观点,麻省理工学院修辞学教授爱德华·斯卡帕(EdwardSchiappa)和蒙特福特共同撰文提出,面对越来越多的学生借助ChatGPT写作的现象,斯卡帕和蒙特福特认为,学生将并非自己写的文章当作自己写的文章提交,虽然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可以被接受,但是在学术领域,这种写作不应该被授权,因为这无法帮助教师推进学习目标,并使得评估学生成绩变得困难。此外,目前人工智能和大型语言模型技术给学生写作提供的帮助是模糊的,与教师提供的帮助相差甚远。写作和口语技能一直是学术成功的基础,如果本科阶段的学生没有在这两方面做好准备,日后也无法成为有效的沟通者。学生应该从日常学习中锻炼书写和口头交流中的核心技能,如创造性、风格、语法、逻辑能力、论据构建等。
谈到ChatGPT对高等教育的影响以及人文学科专业的教育工作者和机构应重点培养学生哪些核心价值观和技能时,特拉斯说,无需担心ChatGPT对高等教育造成的影响。教育者需要设计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过程的教学任务,这是ChatGPT无法代替学生完成的。现代教育还包括引导学生接触新工具,批评、审视并驾驭它们。教育者和学生必须学会如何与科技和谐共存,而不是抗拒科技的进步,故步自封。
国际出版伦理委员会的声明提到,在撰写手稿、制作图片或图形元素以及收集和分析数据时使用人工智能工具的作者,必须在论文的某一部分明确披露如何使用人工智能工具以及使用了何种工具。作者要对其手稿的内容负全部责任,也必须对任何违反出版道德的行为负责。金斯利表示,显然,人工智能未来将普遍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即使当下ChatGPT作为论文作者的身份不被承认,也无法阻止研究人员在未来的研究中使用此类工具。学术界迫切需要为此制定相关指导原则,以便更好地应对可能出现的风险。
(《ChatGPT科研无法代替人类》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一中国社会科学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ChatGPT可以学习人类的语言,和人类进行互动并完成一系列任务。
B.ChatGPT除可以完成文本类决策性AI任务外,还可以生成全新内容。
C.ChatGPT因为其全新的技术理念和逻辑,引发了社会广泛的热议。
D.ChatGPT给学界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让一些人感到危机和隐忧。
2.根据材料内容,判断ChatGPT不可能做到的一项是(3分)
A.判断文本的内容和要求,判断自己的任务,检索相关的内容。
B.对提问者的偏好和想法等进行预测,生成合理、有意义的文本。
C.捕捉学术文本中的概念并进行修改,提升学术论文的整体思路。
D.对比较复杂的逻辑、因果和关系做出精准的判断,准确回答问题。
3.下列选项中不能论证材料二第二段的观点的一项是(3分)
A.《华盛顿邮报》指出AI生成文章的素材可能源自他人作品,其中牵涉到剽窃、洗稿的伦理问题。
B.新华社推出“快笔小新"机器人3秒瞬间成稿,使编辑们有更多时间做独家、做深度,效率大大提高。
C.在线翻译系统借助海量计算机模拟的神经元,模仿人脑理解语言,生成翻译流畅,符合语法规范的译文。
D.《福布斯》杂志在名为“伯蒂”的内容管理平台中内置机器学习工具,帮助记者优化标题、生成内容和推荐图片。
4.请概括学生借助ChatGPT写作的不利影响。(4分)
5.某班级准备就“ChatGPT科研能否代替人类"进行一场辩论赛,请你结合材料就反方的角度为一辩陈词写出两个分论点。(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雪地猎狍
梁晓声
当年我是知青,在一师一团,地处最北边陲。鄂伦春族猎人常经过我们连,冬季上山,春季下山。连里的老职工、老战士,向鄂伦春族学习,成为出色猎人的不少。
北大荒的野生动物中,野雉多,狍子也多。所以有“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雉飞到饭锅里”的夸张说法。
狍天生就是那种反应不够灵敏的动物,故人们叫它们“傻狍子"。人如觉得别人傻,在当地会这么说:“瞧他吧,傻狍子似的。”
狍的确傻。可再傻,它见了人还能不跑吗当然也跑。但它没跑出去多远,就会站住,还会扭头望望,仿佛在想——我跑个什么劲儿呢,那人不一定打算伤害我吧往往就在它望着人发愣之际,猎枪响了……狍真的很傻,很少见那么傻的野生动物。
一辆汽车在公路或山路上开着,而一只狍要过路。车灯照住狍,狍就站在路中央不动了。它似乎想弄明白怎么回事,为什么那么亮的光会照住它司机一提速,狍被撞死了。
我在北大荒当知青的六年间,每年都听说汽车撞死狍的事。不但汽车撞死过狍,而且连拖拉机也撞死过狍。当年,团里有一批“东方红"履带式拖拉机,即使挂到最高挡的5挡,又能快到哪儿去呢但架不住傻狍子愣是站在灯光中不跑啊。
狍的样子其实一点儿都不傻,长得还很秀气。狍的耳朵比鹿长一些,眼睛比鹿的眼睛还大。公狍也生角,却不会长到鹿角那么高,也不会分出鹿角那么多的叉儿,一般只分两个叉儿。狍不会碎步跑,只会奔跃,但绝不会像鹿奔跑得那么快,也不会像鹿跃得那么远。狍虽是野生动物,但又显然太缺乏“野外运动”的锻炼。
狍,傻在它那一双大眼睛。
狍的眼中,尤其母狍的眼中,总有那么一种犹犹豫豫、懵懂不知所措的意味。我这里将狍的眼神比作仿佛到了该论婚嫁的年龄,但仍然缺乏待人接物的经验,因而每每陷于窘状的大姑娘的眼神。这样的大姑娘从前是很有一些的,但现在不多了。狍发现了人,并不立即逃跑,而是引颈昂头,凝视着人。也许凝视几秒钟,也许凝视半分钟甚至一分钟之久。要看它在什么情况下发现了人以及什么样的人,人在干什么。狍对老人、小孩儿和女人,戒心尤其不足。
我在连队当小学老师的两年,小学的校长是转业兵,姓魏,待我如亲兄弟。他是连队出色的猎手之一。冬季的一天,我随他进山打猎。我们在雪地上发现了两行狍的蹄印。他俯身仔细看了片刻,很有把握地说,肯定是一大一小。我们循踪追去,果然看到一大一小两只狍。体型小些的狍,在我们的追赶下显得格外灵巧。它分明是想把我们的视线吸引到自己身上。雪深,人追不快,狍也跑不快。看那只大狍跑不动了,我们也终于追到猎枪的射程以内,魏校长的猎枪也举平瞄准了。那体型小些的狍,便用身体将大狍撞开,然后,它在大狍的身体前跑来跑去,使魏老师的猎枪无法瞄准大狍,连开了三枪也没击中。魏校长生气地说:“我的目标明明不在它身上,可它怎么偏偏想找死呢。"
傻狍毕竟斗不过好猎手。终于,它们被我们逼上了山顶,旁边是悬崖,它们无路可逃了。在距离它们只有十几步远处,魏校长站住了,激动地说:“我本来只想打那只大的,这下,两只都别想活了。回去时,我扛大的,你扛小的。”
他说罢,举枪瞄准。狍不像鹿或其他动物,它们被迫到绝处,并不自杀,相反,那时它们或目不转睛地望着猎人,或凝视枪口,一副从容就义的样子。那种从容,简直没法细说。那时它们的眼神,就像参加奥运会的体操选手,连出差池,遭到淘汰已成定局,厄运如此,只好听天由命。某些运动员在那种情况下,目光不是也要望向记分牌吗那是运动员显示最后自尊的意识本能。狍凝视枪口的眼神,似乎是要向人证明——它们虽是动物,被人叫作傻狍子,却可以死得如人一样有自尊,甚至比人死得还要有自尊。
悬崖边上,两只狍一前一后,身体贴着身体,体型小些的在前,体型大些的在后。在前的分明想用自己的身体挡住子弹,眼神中有一种无悔的义不容辞的意味,似乎还有一种侥幸——或许猎人的枪里只剩一颗子弹呢!
它们的腹部都因刚才的奔逃而剧烈起伏。它们的头都高昂着,眼睛无比镇定地望着我们。体型小些的狍终于不望我们,将头转向大狍,仰望大狍。大狍则俯下头,用自己的头亲昵地蹭对方的背和颈,接着,两只狍的脸偎在一起。
我心中顿生恻隐,正奇怪魏校长为什么还没开枪,向他瞥去,却见他不知何时已将枪放下了。
他说:“它们不是一大一小,而是夫妻啊。"
我不知说什么好。
他又说:“看,我们以为是小狍的那一只,其实并不算小,它是公的。看出来没有那只母的怀孕了,所以显得大……”
我仍不知该怎么表态。
“我现在终于明白了,鄂伦春人不向怀孕的母兽开枪是有道理的。看它们的眼睛,人在这种情况下打死它们,是要遭天谴的呀!"
魏校长说着,干脆将枪背在肩上。
后来,他盘腿坐在雪地上,吸着烟,望着两只狍。我也盘腿坐下,陪他吸烟,陪他望着那两只狍。
我和魏校长在山林中追赶了三个多小时,魏校长可以易如反掌地射杀它们,甚至可以来个“串糖葫芦”,一枪击倒两只,但他决定不那样做了。
那一刻,夕阳橘红色的余晖漫上山头,将雪地染得像罩了红纱,两只狍在悬崖边相依相偎,身体紧贴着身体,眷眷情深,根本不理睬我们两个人的存在。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采用了"我"的视角。这是因为“我"亲历了狩猎的过程,近距离地观察过两只狍和魏校长,用心感知过这一切,“我”最方便把读者带进故事。
B.作者在介绍狍子和写被逼上悬崖面对死亡的两只狍子时,都很细致入微地描写它们的眼神,这是因为狍子的眼神让“我"体察到了此刻它们的内心。
C.小说通过对一次雪地里穷追两只狍而最终在稳操胜券时放弃的经历的描写,表达了人类对弱小者的惋惜和与动物共享地球这个家园的美好愿望。
D.小说中最重要的两个形象是公狍和老魏。长期以来,人们对狍子的认知就是“傻”,而老魏对狍子从穷追到放弃,是因为他对狍子有了新的认知。
7.关于文中的画线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不知说什么好"“我仍不知该怎么表态”,是因为“我"的心很乱,“我”很不愿意两只狍子被射杀,但又不知道怎么开口说。
B.魏校长坐在雪地里,吸着烟,望着狍子,因为他太累了;“我"也坐着陪着他吸烟看狍子,因为“我”也太累了。
C.“魏校长说着,干脆将枪背在肩上。"这个动作,说明魏校长内心很坚定,他彻底放弃了猎杀狍子的打算。
D.夕阳橘红色的余晖染红了雪地,雪地上坐着放下了猎枪的“我们”,悬崖边有眷眷相依的狍子,小说的结尾洋溢着浓浓的暖意。
8.魏校长对狍子从穷追到放弃,是因为随着事态的发展,他对狍子的认知和情感发生了变化,请结合相关内容简析这种变化。(4分)
9.小说在讲述“这次"猎狍的经过之前,用了大量的篇幅来絮谈狍子的“傻”,谈到它常常因为“凝视"而被射杀被撞死,揭示它“傻死”的根源在于“戒心不足",这部分絮谈带来了怎样的文学效果请谈谈你的理解。(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王长文,字德俊。父颛,字伯元,犍为太守。长文天姿聪警,高畅敏识,治五经,博综群籍。弱冠,州三辟书佐。丁时兴衰,托疾归家,察孝廉,不就,遂阳愚。尝牵猪过市中乞,人与语,伪不闻。郡守初至,诣门修敬。至闾,走出。请,终不还。刺史胡黑辟从事祭酒,长文阳发狂疾,步担走出门。罴累遣教请还终不顾还家养母独讲学。著《无名子》十二篇,依则《论语》。以为《春秋》三传,传经不同,每生讼议,乃据经擁传,著《春秋三传》十三篇。又撰《约礼记》,除烦举要,凡十篇,皆行于时。
长文才鉴清妙,泛爱广纳,放荡阔达,不以细宜廉介为意,亦不好臧否人物。有孝子罗偶,事亲至孝,郡察孝廉,长文立表以旌之。元康初,试守江原令。县收得盗马贼及发冢贼,长文引见诱慰。时适腊晦,皆遣归家。狱先有系囚,亦遣之,谓曰:“教化不厚,使汝等如此,长吏之过也。腊节庆祈,归就汝上下,善相欢乐,过节来还。”群吏惶遽,争请,不许。寻有赦令,所宥人无不感恩,辍不为恶,曰:“不敢负王君。"将丧去官,民思其政,时人爱而敬之。大将军梁王彤及诸府并辟,长文曰:“吾从其先命者。”遂应彤招,为从事中郎。诸王公卿慕其名,咸与之交。愍怀太子死于许下,博士、中书论虞树之礼①。长文议:“虞祭宜还东宫,以继太子者为主;配食②于颍川府君。"皆施行。除洛阳令,长文见彤曰:“主者不庶几③,奏长文为洛阳令。”彤笑答曰:“卿乃不庶几,非主者也。"固辞不拜。益州乱,拜蜀郡太守,暴疾卒。时年六十四。
(节选自《华阳国志》)
【注】①虞衬之礼:虞祭与衬祭,虞为葬后之祭,衬为合于先祖庙之祭。②配食:有功于国家的人,附祀于庙。
③庶几:三国及晋时称贤人为庶几。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
罴A累B遣教请还C终不顾D还E家F养母G独讲学。
11.下列对文本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这五部儒家经典。
B.“皆行于时”与“跨者不行"(《老子》)两句中的“行”字意思相同。
C.“时人爱而敬之"与“吾何爱一牛”(《齐桓晋文之事》)两句中的“爱"字意思不同。
D.“固辞不拜”与“日益骄固"《阿房宫赋》)两句中的“固”字意思不同。
12.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长文多次拒绝接受征辟,为了逃避做官,他甚至不惜托病和装傻。
B.王长文博爱众人,心胸宽广,不拘小节,性格开朗,不好评论人物。
C.王长文认为传和经不同,每有学生遭遇诉讼,就根据经传明辨是非。
D.愍怀太子去世后,朝廷采纳并施行了王长文提出的虞衬之礼的建议。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尝牵猪过市中乞,人与语,伪不闻。(4分)
(2)寻有赦令,所宥人无不感恩,辍不为恶,曰:“不敢负王君。"(4分)
14.王长文对百姓进行礼法教化的表现有哪些请简要概括。(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遣闷·杨万里
江树深春色,村鸡薄晚声。雨添青笠重,人减画船轻。
遣闷惟须睡,哦诗只强成。独判连日雨,却惜半朝晴。
【注】①淳熙七年(1180年)至九年(1182年),杨万里(吉州吉水人)任广东常平茶盐使、提点刑狱,三年间作了四百首诗,编为《南海集》,此为其中之一。②《诗经·国风·王风》中有《君子于役》一篇,其中有“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拊,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③判:判断。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点明了诗人所处环境,是在暮春傍晚时分树茂萌浓、鸡鸣声声的乡村。
B.颔联巧用夸张手法:“添与减"“重与轻”形成两组极大的反差,耐人寻味。
C.诗人认为睡觉是排遣愁闷的唯一方法,而现在吟咏诗篇只能勉强自我慰藉。
D.尾联两句呼应颔联,诗人期望着雨过天晴、哪怕只有半日也非常值得珍惜。
16.诗歌题目为"遣闷",请简要分析诗人“闷"产生的原因。(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论语·里仁》中孔子用“_____________,"两句来概括君子和小人不同的义利观。
(2)《无衣》中“___________”两句,描写将士们团结友爱,同穿贴身的衣服。
(3)李白《将进酒》中,以曹植痛饮为例,呼应只有饮者留其名,表现自己忧愤不平的句子是“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①1917年,时任北京大学校长的蔡元培出版的《石头记索隐》《红楼梦》是一部“政治小说”。②1921年,小蔡元培25岁的胡适撰写了《红楼梦考证》,③与蔡元培研究《红楼梦》的观点大同小异。④他毫不客气地把矛头对准了蔡元培,⑤说蔡元培的索隐是牵强附会,⑥认为蔡校长的研究走错了路。⑦胡适为了推翻蔡元培的观点为目的,⑧曾到处寻找有曹雪芹身世的《四松堂集》这本书。
就在胡适“踏破铁鞋无觅处"之时,蔡元培也帮助胡适四处寻找此书,后来A。这次,胡适“得来全不费功夫”了。胡适根据书中的史料记载,更加充分地证明了自己关于《红楼梦》是“曹雪芹自述"的说法。
胡适驳斥蔡元培的学术观点,蔡元培不但没有严词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医疗器械使用风险告知及免责合同
- 家具安装工合同协议书
- 物联网+智慧城市项目投资合同
- 无锡全日制劳动合同
- 药店装修施工合同
- 高新技术转让合作合同
- 电子商务平台入驻及推广服务合同
- 装修地暖施工合同
- 浙江工业大学《药用植物栽培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全国泰山版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用户界面》教学设计
- Unit5 What day is it today?(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教科版(广州)英语四年级下册
- 法院生活费申请书
- 2025年益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高职单招职业技能测试近5年常考版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医用气体施工方案
-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
- 新版人音版小学音乐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 急诊与灾难医学第二版配套课件 02 急性发热
- 部编版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4《买东西的学问》第1课时课件
- 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应用
- CBT主要技术精品课件
- 常用液压元件型号对照表230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