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校亟需加强生均标准的培养
“学生、培训和就业”是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高校教育活动的重要因素和程序。这三种有机统一与良性的互动是促进大学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动力。而生源质量是高校造就高素质人才的前提和基础,决定着高校人才培养的起点和高度。始建于1949年的河南科技学院,作为一所省属普通本科院校,办学历史悠久,办学特色鲜明、定位准确,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本文以河南科技学院为例,深入分析影响当前高校生源质量的因素,并就如何进一步改善生源状况、提高生源质量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与措施。一、河南科技大学的起源与发展(一)从考生的志愿看主要特征表现为生源数量严重不足,省定分数线上1~5志愿报考人数缺额较大,必须通过降分才能完成招生计划。具体表现为“三低”,即:考生一志愿报考率低;所录考生平均成绩低于省录取控制分数线;由于大部分考生为调剂录取,因此考生报到率低。如2003年,河南科技学院在省内普通本科二批录取过程中,降低25分后才勉强完成了招生计划。在所录取的889名省内二本新生中,以第一志愿报考的仅有269人,报考率为30.3%。考生平均成绩为522.1分,低于省定分数线9.9分。新生总体报到率低于85.0%。(二)从《对于我国基层组织估计结果,其可主要特征表现为生源数量有了一定保障,省定分数线上1~5志愿报考人数虽不能完成计划,但经过分数线上公开征集志愿即可顺利完成计划余额,摆脱了惟有降分才能完成招生计划的历史。由于这一时期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分数线上公开征集志愿,因此所录取的考生平均成绩高于省定分数线,且报到率亦有一定程度提高。如2004~2006年,所录取的省内二本文科考生平均成绩分别高出省定分数线9.7、15.5和13.0分,理科分别高出16.7、19.8和14.9分;2006年新生总体报到率达到93.9%。(三)生态文明进一步提升,关系显著改善,生主要特征表现为生源数量充足,一志愿报考考生数量即可顺利完成招生计划,以平行志愿报考的分数线上考生已无机会进档;考生一志愿报考率和报到率均大幅提升。2007年是河南科技学院正式对外公开宣传教育厅批准执行“一志愿报考农林院校加20分投档”优惠政策的第一年,在这一有利政策的强力支撑下,生源形势得到显著改善。2007年,省内本科二批新生一志愿报考率为88.6%,2008、2009和2010年均达到100.0%。2007~2010年,河南科技学院所录本科新生总体一志愿率分别为88.9%、96.1%、96.0%和98.16%,新生报到率突破97%。二、河南省科技研究院目前的学生(一)当前生境条件从近三年情况看,学校生源形势明显改善,生源状况整体处于“量有保证、质待提升”的稳步转变阶段。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1.实际招生计划确定2008~2010年,河南省教育厅下达给学校的普通本科招生计划数分别为3800、4100和4600人,最终实际录取新生3822、4111和4620人,圆满完成了既定招生计划。2.志愿增强率:2009—总体一志愿率达98%考生对学校的认可度不断提高。2007年,新生总体一志愿报考率为88.87%,而2008、2009年均突破96%,2010年达到98.16%。3.生计划数占总计划的84%省内普通本科二批是学校的主体生源,年招生计划数占总计划的55%左右。2007年,省内本科二批考生一志愿报考率为88.64%,2008~2010年均为100%。4.新月度报告率超过97%2007年新生报到率为88.87%,2008年为96.05%,2009年为96.04%,2010年达到97.10%,再创历史新高。(二)距离和不足学校当前生源状况与省内其它本科院校相比仍有一定差距。1.各年度刑事执行情况省内本科二批所录新生虽然均是第一志愿报考,但分数线上一志愿报考人数不足。2009年,二本文科一志愿上线率为99.25%,全省排名第16位;理科一志愿上线率为61.88%,全省排名第18位;总体上线率为70.44%,综合排名第18位。2.省定要素集聚区2009年,河南科技学院二本文科综合一志愿批量投档最低为507分,理科综合最低为509分,分别低于省定录取分数线3分和11分。而在同批次录取的省内本科院校中,文科综合一志愿批量投档最低分在省定分数线以上即完成计划的学校有13所,理科综合一志愿批量投档最低分在省定分数线以上完成计划的学校有14所。3.各专业志愿学生申述2001年,在10个文科专业中,考生主要集中报考的是会计学、服装设计与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管理科学与工程类等专业,一志愿报考率分别达到323.33%、240.00%、210.00%和205.26%;汉语言文学、旅游管理和教育学等专业,一志愿报考率仅为48.33%、40.00%、37.50%。在29个理科专业中,考生报考会计学专业的热情较高,专业一志愿报考率达400.00%,而动物科学专业的专业一志愿报考率仅为5.71%。三、影响学生质量的主要因素(一)社会享有较高的声誉高等教育大众化和产业化使各高校比以前更加注重品牌效应。名牌高校一般都有一批高素质的师资、优越的教学和科研条件、良好的学习环境、畅通的信息渠道,在社会上享有很高的声誉。从对大一新生的问卷调查情况看,96.5%的同学认为,高校办学实力与水平是影响考生报考的最直接因素。办学实力强、教育教学水平高的院校通常具有较高的社会声誉和社会影响力,对广大考生而言,这无疑是报考的重点对象。(二)“进口畅”是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主要特点“生源、培养、就业”是高校整个育人过程中的三个重要环节。尤其是在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求职压力较大的社会背景下,就业状况好的院校生源相对红火,考生报考积极性高,而就业率低下、毕业后出路狭窄的学校生源显得较为冷清,这就是所谓的只有“出口畅”才能“进口旺”。(三)学生党员的发展与学科选择的关系考生在填报志愿时,不仅会关注每所学校的实际办学状况,同时在很大程度上更加注重从有无感兴趣专业的角度去选择学校。尤其在当前高等教育大众化与高校毕业生大众化就业的社会环境下,家长对子女未来的职业发展空前关注,选报专业与未来的个人发展就紧密地关联在了一起。因此,高校的学科布局与专业设置,对考生的志愿填报亦会产生重要影响。(四)引导和微观上规范着考生的学国家颁布的有关普通高招政策法规及省招生主管部门作出的具体规定和要求,都在宏观上引导和微观上规范着考生的报考行为,而考生也会随着招生政策的变化对自己的抉择作最有利的调整。因此,符合时宜、坚持以人为本的政策措施对考生报考和学校生源质量的提高均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五)在办学规模、办学实力和水平上,各有侧重、分类分层地开发社会资源,具备发展优势、有利于提高办学实力的原则地处经济活跃、信息发达、交通便利城市的高校,由于拥有较为丰富的社会资源和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其在办学规模、办学实力与水平方面相对优于其他高校。高等教育资源分布的这种不均衡性和差异性,使得生源流向呈现趋优避劣,强者火热、弱者低迷的现象成为一种必然。四、改善学生质量的措施(一)提高学校管理能力,改善学校管理条件,巩固自身基础(二)全面优化教学内容,打造优质的教学平台高校首要的社会职能是培养人才,而培养人才的关键在于教学。因此,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只有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才能赢得社会信任,才会吸引优质生源。高校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以学科、专业、课程的结构调整和优化为基础,全面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教学内容与方法。积极探索弹性学习制度,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努力为国家造就更多高素质的优秀人才。(三)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考生接受高等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而这一切的前提就是就业,不就业则任何贡献和回报都无从谈起。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求学就是为了更好地就业。但近年来,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的增多等原因,就业形势相对严峻。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不仅是考生、家长和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也是选择高校的一项重要参考指标。因此,高校应在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前提下,加大就业工作力度,广开择业渠道、提高就业层次,努力构建“就业、培养、招生”三者良性互动、协调运作的长效工作机制,推动学校快速、协调、稳定发展。(四)把握对于宣传的最佳时间招生宣传是展示学校形象、增进社会了解、吸引考生报考的重要措施。要搞好招生宣传,首先要明确宣传重点,包括重点内容、重点地域等。要使招生宣传工作见到成效,学校必须从受众的心理需求特点出发,制定内容详实、可操作性与针对性强、阶段性与中长期相结合的招生宣传计划,充分利用多种传播媒介的特点与优势,把握招生宣传最佳时间,在不同的时间段,合理、巧妙搭配,灵活运用。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型”向“大众化”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