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科学教案锦集5篇_第1页
的科学教案锦集5篇_第2页
的科学教案锦集5篇_第3页
的科学教案锦集5篇_第4页
的科学教案锦集5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的科学教案锦集5篇

科学教案篇1

一、主题活动由来

幼儿来幼儿园一个月了,已经摆脱了分别焦虑期。我们依据幼儿年龄特点和在幼儿园的表现,发觉幼儿对自我意识有了萌芽的进展,已经意识到自身的主体意识的存在,能区分别人与自己,感知自己与四周事物的关系。为此,我们确立了主题,通过游戏等一些活动方式,促进幼儿认识自我,加强主动性,独立性。

二、主题活动教育目标

1、知道“我”就是自己,我有自己的名字、标记,又属于我的东西。我和别人不一样,能发觉自己的好处与不足。

2、认识自己的五官的名称,熟识五官的'位置,初步了解功用简约的爱护常识。

3、自己有一双能干的小手,情愿自己解扣、绘画、表演。

4、知道自己有一双小脚丫,会自己走路不用别人抱。

5、在成人援助下懂得讲卫生,会自己用勺吃饭。

6、我不爱哭,会自己玩和小伙伴老师一起玩的兴奋。

三、环境创设与利用

教育资源

1、和幼儿一起创设主题墙上的内容

2、引导幼儿共同3、布置墙面“可爱的小手”

4、展示幼儿用小手制作的作品

5、活动区创设:

建筑区:引导幼儿用小手搭建,练习搭高、为龙、平铺。

美工区:引导幼儿用半成品进行粘贴,填涂,撕折。

益智区:通过一些教具培育幼儿动手操作

娃娃家:通过一些道具培育幼儿自己做饭,合作有家的感觉

周边资源

1、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制作玩具

2、亲子活动中和爸爸妈妈一起动手做泥造型

家长资源

1、通过直通车。

2、让家长帮幼儿收集各种废旧材料。

3、为幼儿动手操作作预备。

4、家长协作老师与幼儿一起互动制作泥造型。

5、家长帮忙提供关于主题活动的材料。

6、如:幼儿穿小的衣服。

7、裤子。

四、主要活动内容

科学教案篇2

设计意图:

通过日常的学习活动,中班下学期的幼儿已经认识了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梯形等图形,并且很愿意在区域活动时利用积木或平面图形拼搭各式各样的物品。但是,我在认真观测后发觉,幼儿思维的制造性比较欠缺。在结合中班幼儿年龄特点和已有知识阅历的基础上,我依据绘本《干变万化》〔网络上有视频资料〕设计了这一活动,盼望能引导幼儿巩固对基本图形的认识,开拓思路,进展制造性思维技能。

在环节设计上,我力图表达由易到难、层层深入的思路。

在活动的第一环节,我首先向幼儿介绍故事的两位主人公――红红和蓝蓝,之所以取这样的名字,是考虑到幼儿平日游戏所用的积木通常都会有艳丽的颜色,用红红代表小女孩,蓝蓝代表小男孩,简约且形象,易于记忆。接着,我提出“红红和蓝蓝会用积木做点什么呢”这样开放性的问题,以利于幼儿在了解故事内容前充分发挥想象力。此后,我出示各种外形的积木,引导幼儿将其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外形建立联系,为幼儿利用积木变出各种东西奠定基础。

在活动的第二环节,我首先援助幼儿理解“千变万化”的含义,使幼儿能在后面的操作活动中利用积木进行各种形式的“改变”“制造”。此后,我主要用图片呈现情境,引导幼儿认真观测图片,依据图片提供的情境推想故事内容并完整表达,同时通过追问了解幼儿相关的生活阅历。在幼儿表达的基础上,我在动画片段的帮助下完整讲解并描述故事内容,以加深幼儿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在活动的第三环节,我在幼儿了解一些积木变换形式的基础上,让幼儿动手操作,借助情境进行想象拼搭,并尝试完整表达自己的想法。

目标:

1。乐于依据图片内容推想故事情节,并完整表达。

2。感知不同外形的组合改变,体验探究事物“干变万化”的欢乐。

预备:

1。幼儿有拼搭积木的阅历。

2。幻灯片,积木〔幼儿每人一份〕。

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今日我请来了两位伙伴:红红和蓝蓝,他们来自积木王国。在积木王国里,任何东西都是用各式各样的积木变出来的。让我们去看看吧!

师〔呈现各种外形的积木〕:你看到了什么外形的积木?

师:生活中有什么东西的外形跟它们是很像的?

师〔小结〕:生活中的许多东西都跟这些积木的外形很像。

二、看看说说

师:把不同外形的积木合在一起还能变出更多的东西呢。红红和蓝蓝今日要带着大家一起玩一个名叫“干变万化”的游戏。

师:什么叫“千变万化”?

师:一种东西能够改变出许多许多样子,数都数不过来,这就叫“千变万化”。

1。变房子。

师:红红和蓝蓝会把这些积木合在一起变出什么呢?〔鼓舞幼儿大胆想象和表达。〕

师:原来他们用积木变出了一幢房子。看一看,房子是怎么变出来的。〔引导幼儿发觉房子的不同部分分别是用什么外形的积木“变”出来的。〕

师〔小结〕:红红和蓝蓝把各式各样的积木合在一起变出了一栋房子。认真看一看,三角形积木变成了屋顶,拱形积木变成了门窗……真好看啊!

2。变消防车。

师: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房子着火了,怎么办?〔鼓舞幼儿大胆表述生活阅历。〕

师:红红和蓝蓝会用积木变出什么来灭火呢?

师:红红和蓝蓝用积木变出了什么?像不像?哪里像?

师〔小结〕:红红和蓝蓝把不同外形的积木合在一起变出了消防车。长方形积木变成梯子,半圆形积木变成车灯和方向盘……哗啦啦,消防车里的水很快就把大火扑灭了。

3。变轮船。

师:认真看看,发生什么事情了?

师:猜猜红红和蓝蓝又会把积木变成什么呢?

师:你知道红红和蓝蓝把积木变成了什么吗?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师〔小结〕:消防车里流出的`水越来越多,都涨大水了。红红和蓝蓝立即用积木变出了大轮船。长方形积木变成桅杆,半圆形积木变成椅子……有了大轮船,水再多也不怕了。

三、尝试操作

师:开着大轮船到了岸边,红红和蓝蓝还想到更远的地方去,他们需要交通工具,你有方法帮帮他们吗?今日,我也给你们预备了各式各样外形的积木,请你先想一想,可以变什么交通工具,然后看一看哪些外形合在一起可以变出你想要的交通工具。抓紧时间动手试一试,过一会儿我们一起来说一说你变的交通工具,好吗?〔幼儿操作。〕

四、沟通、共享

师:谁情愿来介绍你用积木变出了什么交通工具?

师:大家来说说变得像不像?哪里像?

师:这是大家用不同外形的积木组合在一起变成的交通工具,有这么多哦。你们喜爱吗?你最喜爱哪一个?你能猜出伙伴变的是什么吗?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师〔小结〕:原来,不同的积木可以干变万化,有的转个方向可以变,有的连在一起可以变,有的换个位置可以变。究竟能变出多少东西呢,数也数不清。红红和蓝蓝看到你们变出这么多交通工具,别提有多兴奋了!他们说:感谢小伙伴。

延伸活动:

师:有了交通工具,红红和蓝蓝又要出发了。他们还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这些积木还能变出什么来呢?等会儿你们再去区角里试试看好吗?

科学教案篇3

设计意图:

利用玩具引导孩子科学地探究其中的神秘,这不失为一种好的学习方法,它能激发幼儿剧烈的探究欲望,并能让幼儿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认识到科学与日常生活的亲密关系。本活动通过两次试验,不仅使幼儿了解打气筒的构造及作用,而且更还使幼儿树立了“用事实说话”的科学探究精神。

活动目的':

1、在试验中了解玩具打气筒的构造及其作用。

2、学习记录试验结果,并愿意在集体中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预备:

1、能拆装的玩具打气筒人手一个。

2、记录纸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出示拆卸的玩具打气筒,提出尝试要求。

2、幼儿猜测、试验、争论。

1)老师提问:打气筒上有两个不同颜色的口子,打气管应接在哪个口子上呢?

2)幼儿猜测,并记录猜测结果。

3)幼儿试验并记录试验结果

4)师幼共同探讨实现结果:打气管应接在哪个口子上呢?你猜对了吗?〔出气孔〕

3、老师再次提出问题,幼儿猜测、试验、争论。

1)老师提问:另外这个口子有什么用呢?假如我们把这个口子堵起来,打气筒打起气来会怎么样呢?

2)幼儿猜测。

3)幼儿试验,并记录实现结果。

4)师幼共同探讨试验结果:这个口子堵起来行吗?为什么不能把它堵起来?〔进气孔〕

4、幼儿正确运用打气筒给气球打气。

5、师幼共同整理活动场地。

科学教案篇4

教材分析

本课是苏教版学校科学五班级下册第一单元《奇妙的机械》的第3课。课文大体由四个版块的内容组成:第一版块创设情境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不方便,从而认识生活中的斜面、发觉斜面可以省力;第二版块的内容教学是引导同学“探究斜面坡度大小与拉力关系”,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是进行科学探究技能培训的重要环节;第三版块的内容教学是本课教学的难点,引导同学认识斜坡的变形螺旋;第四版块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同学认识斜坡及螺旋在生产生活的应用,逐步使同学树立“学科学”是为了更好的“用科学”的思想。

学情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同学对斜坡及斜坡的运用有肯定的感性认识:他们看见过推车、搬粮食、运货物,而且同学也有过在“斜坡”上向上推车很省力的生活体验。生活中对于“斜坡”的感性认识,为课堂教学打下了一个很好的基础。结合教材内容、同学的认知体验,教学中,老师所要关注的并非是“斜坡”、“斜坡能省力”这些知识点的.教学,在教学中,老师要更多地关注同学科学探究技能的训练,面对全体同学,让每一个同学亲历“探究斜坡坡度大小与拉力关系”的全过程。另外,同学对斜面的变形螺旋较生疏,而且同学在认识“直线斜面”到“螺旋”有一个思维的跳跃,所以“如何引导同学很好的认识螺旋”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对斜面坡度大小与拉力关系提出假设、设计试验、观测记录等。

2.能够搜集数据并发觉斜面坡度大小与拉力改变的规律。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斜面是简约机械,知道斜面坡度大小与拉力改变的规律。

2.知道斜面的变形螺旋及其作用。

3.了解斜面及螺旋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情感、立场与价值观:

1.对科学讨论有爱好,体验和感受到生活中时时到处有科学。

2.体验到亲历科学探究过程的乐趣。

3.关注身边的简约机械的应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斜面坡度大小与拉力改变的规律

教学难点:引导同学探究认识斜面的变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认识斜面。

1、图片引入: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麻烦,瞧,小明今日就遇到了一个麻烦,要搬自行车上台阶很累、很不方便,你有好的解决方法吗?

2、同学沟通解决方法。〔预设:可以把台阶改造成斜坡,可以用木板铺成斜坡……〕

3、随机出示示意图,介绍斜坡的坡度。

4、激发讨论爱好:大家想的这种方法究竟好不好呢?

二、体验活动、发觉问题。

1、引导活动:这是一辆小车,垂直提升小车要用多少力呢?搭建斜坡提升小车又要用多少力?想不想测量一下呢?

2、同学争论试验做法:

〔1〕用测力计垂直提起小车,读出读数。测力计在运用的时候要留意些什么?〔检查指针是否在“0”位,读数时眼睛要平视指针

〔2〕搭建斜坡,用测力计拉起小车,读出读数。用测力计在斜坡上拉小车的时候还要留意什么呢?〔测力计要与木板相平,用力要匀称等〕

3、同学分组体验活动:垂直提升小车与搭建斜坡提升小车

4、小组汇报试验结果、课件统计数据。

5、观测试验数据,你有什么发觉?

6、沟通发觉:运用斜坡能省力、各组斜坡省力不一样。

三、试验探究、发觉规律。

1、再次创设情境:小明也想到了搭建斜坡,但现在有三个不同坡度的斜坡,1号、2号、3号,但是他不知道选择用哪一个斜坡就能很省力的把车推上去?

2、争论:假如让你来选,你会选择哪一个斜坡?为什么?

3、同学提出各种猜想:

预设一:同学提出不同猜想。

〔1〕选择3号,3号坡度小,推起来省力;

〔2〕选择1号,1号坡度虽然大,但距离很短。假如从省力的角度考虑,你会选择哪种?

〔3〕选择1号,1号坡度大,推起来省力

〔在同学充分发表看法的基础上,老师相机引导归纳,〕

预设二:同学提出“选择3号,3号坡度小,推起来省力”一种猜想。

4、引导探究,争论做法:要知道哪种猜想是正确的,我们应当怎么做呢?

5、同学课内争论,沟通试验探究的做法:

〔1〕你能利用材料造成大小不同的坡度吗?

〔2〕不同坡度会造了,那我们在每一种坡度上试验时应当测几次?

〔3〕试验的时候还要留意些什么呢?〔老师在这里要引导同学在这里认识到在做试验的时候,动手试验很重要,但观测、记录也同等重要,逐步培育同学小组合作探究技能。〕

6、同学分组开展课内探究实践活动。

〔老师巡察,提示定时记录,填写记录表。〕

7、组织汇报,课件统计数据,沟通并分析试验数据。

〔同学课内汇报各组的试验数据,老师随机,同学分析试验数据,得出试验结果。〕

8、解疑:你们猜猜小明最末选了哪一个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播放动画〕看来,斜坡的确是个好方法。

四、联系实际,认识斜面变形。

1、出示马路模型,引出问题:现在有高、低两条马路〔距离较远〕,你有方法让两条马路的车辆在这一段相互流通起来吗?

2、同学沟通方法:搭建斜坡。

3、提出更难的问题:现有这两条马路距离很近,你还有方法让两条马路的车辆相互流通起来吗?你还有方法让两条马路上的车辆还像刚才一样省力相互流通起来吗?

4、引导观测:将直线斜坡引桥变成了什么外形?

5、小结:像这种变形斜坡叫螺旋。这种螺旋引桥在哪里可以见到呢?

6、出示图片:这些图片中哪里用到了斜坡及螺旋,有什么作用?

五、课内小结,延伸课外: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了哪些收获?

2、指导课外探究:

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用到了斜坡及螺旋,我们可以开展更深入的观测、记录,看一看,你有没有新的发觉。

〔1〕你能利用材料造成大小不同的坡度吗?

〔2〕不同坡度会造了,那我们在每一种坡度上试验时应当测几次?

〔3〕试验的时候还要留意些什么呢?〔老师在这里要引导同学在这里认识到在做试验的时候,动手试验很重要,但观测、记录也同等重要,逐步培育同学小组合作探究技能。〕

6、同学分组开展课内探究实践活动。

〔老师巡察,提示定时记录,填写记录表。〕

7、组织汇报,课件统计数据,沟通并分析试验数据。

〔同学课内汇报各组的试验数据,老师随机,同学分析试验数据,得出试验结果。〕

8、解疑:你们猜猜小明最末选了哪一个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播放动画〕看来,斜坡的确是个好方法。

六、联系实际,认识斜面变形。

1、出示马路模型,引出问题:现在有高、低两条马路〔距离较远〕,你有方法让两条马路的车辆在这一段相互流通起来吗?

2、同学沟通方法:搭建斜坡。

3、提出更难的问题:现有这两条马路距离很近,你还有方法让两条马路的车辆相互流通起来吗?你还有方法让两条马路上的车辆还像刚才一样省力相互流通起来吗?

4、引导观测:将直线斜坡引桥变成了什么外形?

5、小结:像这种变形斜坡叫螺旋。这种螺旋引桥在哪里可以见到呢?

6、出示图片:这些图片中哪里用到了斜坡及螺旋,有什么作用?

七、课内小结,延伸课外: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了哪些收获?

2、指导课外探究:

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用到了斜坡及螺旋,我们可以开展更深入的观测、记录,看一看,你有没有新的发觉。

科学教案篇5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

能从日常现象中总结出声音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作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