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经典)小学数学教案
学校数学教案篇1
教学内容:
17页练习四
教学目标:
1、经过多练多想,让同学在练习的.过程中娴熟掌控除法口算的基本法。
2、娴熟掌控除法口算后,能在生活中学会运用。
重点难点:
留意发觉同学错多,难以明白的一些典型例题给同学讲解。
教学过程:
一、听算
二、估算竞赛:用你自己喜爱的方法估一估
三、笔算竞赛
四、再现问题
1、每听饮料3元,100元最多能买多少听饮料?
2、在一次地震中,有灾民182人,假如按每人发一顶帐篷,最少要预备多少顶帐篷?
组织同学争论怎样估算?板书估算列式。
3、老师小结。
五、总结。
大家想想自己在除法口算中总结了那些阅历?
学校数学教案篇2
设计说明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内容的选取要贴近同学的生活实际,这样才便于同学思索和探究。小数与单位换算的知识在生活中应用特别广泛,因此,在设计本节课的教案时,紧密联系同学的生活实际,在自主探究后着重引导同学对知识的梳理,构建知识网络,重组知识结构。
1.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实现知识从详细到抽象的转化。
依据四班级同学的思维特点:由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在教学时,充分利用教材中的问题情境,以小数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为切入点,从同学生活阅历和知识背景出发,通过对多个实例的争论,经受从实际情境中探究知识的过程,经受知识由详细到抽象的转化过程。同时,进一步体会小数与实际生活的亲密联系。
2.着重知识的梳理,构建知识网络。
教学时要着重引导同学对知识进行梳理,明确是什么名数改写成什么名数,是高级单位改写成低级单位,还是低级单位改写成高级单位,依据各单位间的进率进行转化,然后根据小数点移动的规律实现名数间的改写,给同学一个清楚的思路,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
课前预备
老师预备多媒体课件
同学预备收集的生活中的小数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
1.径直写得数。
0.75×100=5.67×1000=
60.4÷100=28÷1000=
2.填空。
1米=()分米=()厘米
1千米=()米1吨=()千克
1千克=()克1时=()分
1分=()秒1平方米=()平方分米
设计意图:复习小数点的移动规律和单位之间的进率,为新知的学习做好铺垫。
⊙探究新知
1.了解生活中的小数。
(1)争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地方用到了小数,找一找,在哪儿见过?(老师指名汇报,同学可能会说:商品的标价、身高、体重、体温等)
师:在同学们汇报的这些小数中都带有单位名称,如1米30厘米,1米20厘米5毫米,30.4千克,36.5℃等。通常把数和单位名称合起来叫做名数。观测同学们说出的这些名数,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生:相同点是这些数据都是名数;不同点是有的名数只带有一个单位名称,有的名数带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位名称。
师:只带有一个单位名称的名数叫做单名数;带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单位名称的名数叫做复名数。大家能举出一些单名数和复名数的例子吗?(同学举手发言)
(2)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小数和整数。(课件出示教材48页情境图)
2.学习名数的改写。
师:通过刚才所举的例子,大家发觉小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很广泛。这里就有四个小伙伴,他们在比身高,我们来给他们排排队吧!
(1)提问:观测情境图,这些小伙伴的身高各是多少?(80cm、1m45cm、1.32m、0.95m)
(2)提问:请同学们观测这四个数据,能径直比较它们的大小吗?要想比较出它们的大小,你有什么方法?
(同学争论后沟通汇报)
预设
生1:把它们都化成相同的单位再比较。
生2:把它们都改写成用米作单位的数再比较。
生3:把它们都改写成用厘米作单位的数再比较。
(3)教学把低级单位的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数。
①课件出例如1。
②看一看厘米和米这两个单位哪一个大,哪一个小。
老师小结:我们把较大的单位叫做高级单位,较小的单位叫做低级单位。这道题就是把用低级单位“厘米”作单位的名数改写成用高级单位“米”作单位的名数。
③应当怎样改写?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争论沟通,合作完成。(详见课堂活动卡)
④指名汇报: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同学可能有以下两种方法)
方法一由于100cm=1m,所以80cm=m=0.80m。
方法二80cm=(80÷100)m,80÷100可以利用小数点移动的规律把80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即80÷100=0.80(m)。依据小数的`性质小数末尾的0可以去掉。(老师板书:80cm=0.80m=0.8m)
(4)争论:怎样把低级单位的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数?
老师小结:把低级单位的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数,就用这个数除以它们之间的进率,也可以把这个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相应的位数。
(5)老师出示:1m45cm=()m。
①提问:这道题与上面的题相比有什么不同?
②引导同学争论沟通:怎样将1m45cm改写成用米作单位的小数?小组争论一下,谁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引导同学说出:45cm=0.45m,0.45m和1m合起来是1.45m)
老师小结:把复名数改写成小数,复名数中高级单位的数不变,作为小数的整数部分;把复名数中低级单位的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数,作为小数的小数部分,再把两者合起来。(老师板书:1m45cm=1.45m)
(6)给四个小伙伴排队。
学校数学教案篇3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控多位数减法连续退位的算理,能娴熟运用此算理正确计算被减数中间有0或末尾两位都是0的多位数减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争论发觉被减数中间位置有0的多位数减法运算的算理的过程,感受由猜想到验证的数学探究方法。
情感立场价值观:收获通过合作与探究自主解决数学问题的成就感,加强数学学习的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被减数中间有0或末尾两位都是0的多位数减法的算理
难点:被减数中间有0或末尾两位都是0的'多位数减法的算理、多位数减法的验证
三、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同学们昨天晚上都看浙江卫视的《跑男》了么?大家最喜爱哪位明星呢?
老师昨天在网上看到了喜爱他们的观众人数。其中,喜爱邓超的有413人,喜爱Baby的有379人,喜爱李晨的有158人。你们能快速帮老师算出来喜爱Baby的人比喜爱李晨的人多多少个么?喜爱邓超的人又比喜爱李晨的人多多少呢?
师生互动:同学们可能较快算出379-158=221,413-158=225的结果,在引导同学回顾上一节课学习的多位数减法中的不退位减及退位减。
提问1:哪位同学能站起来说一下221是如何得出的么?
提问2:哪位同学能说一下225又是怎么算的呢?
2、提出原理
这一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一下几种特别的多位数减法(板书多位数减法)
老师还看到,喜爱陈赫的人有403人,大家能用同样的方法告知老师喜爱陈赫的人比喜爱李晨的人多多少呢?同学们前后四人结为一组一起来争论一下,3分钟过后老师请小组代表上台发言。
提问1:老师看到有的小组在争论时根据原来的方法,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不够减向前退一当十时遇到了困难。3不够减向前退1时,发觉十位是0,没法退了,那怎么办呢?
师生互动:引导同学争论得出十位是0没法退1当10时,再继续向前一位退1当10,此时十位变成了10,拿去1给个位,个位变成了13,13减8余5,十位剩9,减5余4,百位退1后剩3,减1余2,所以403-158=245。
追问1:哪位同学能说一下403-158在计算时和我们前面学习到的多位数减法有什么相同点又有什么不同点呢?
师生互动:引导同学得出,在被减数中间有0时,个位不够减应当连续向前退1进行两次。
追问2:同学们能否用学习过的方法来检验一下我们的结果是否正确呢?
预设一:158+245=403
预设二:403-245=158
3、讲解原理
提问:同学们思索一下,在什么状况下才需要连续退位呢?
师生互动:引导同学得出在被减数中间有0时需要连续退位。
4、应用原理
提问:现在老师还知道喜爱祖蓝的人最多了,总共有500人,大家能快速算出喜爱祖蓝的人比喜爱李晨的人多多少么?
追问:哪位同学能说一下他发觉了什么呢?
师生互动:引导同学得出被减数末尾两位都为0时,也是需要连续退位的。
5、小结作业
提问:同学们通过本节课都学到了哪些有用的知识呢?
作业:同学们课下自己编一道中间有0的被减数的减法题目,回家考考我们的爸爸妈妈,看看他们是否和我们一样聪慧呢?
学校数学教案篇4
教学目的:
本游戏活动以摸球作为载体。通过此数学游戏,目的是让同学在活动中经受试验、猜想与验证的过程。
教学过程:
1、师向同学交代清晰活动的操作顺次:两人一组,然后记录颜色,再放回。记录摸出的红球、白球次数可用画“正”字的方法。
2、组织活动:
〔师给每组口袋内预备的白球与红球数的比例应相同。〕
同学两人一组,一人摸球,一人记录。
活动过程中,老师要实时进行巡察,以订正同学可能涌现的不当操作。
3、汇报沟通并猜想:
每组同学操作完毕后,组织全班进行汇报沟通。并将汇报结果记录在黑板上,以便同学进行猜想。也要请他们说说猜想的依据。
4、验证猜想:
请同学打开各小组的口袋,验证猜想的结果与实际结果是否相符。
5、小组争论:
投影出示争论的.题目包括表格。然后出示问题。
留意:同学在详细争论时,也会涌现各式各样的猜想与推选的方法,对此,要让同学说说自己的理由,特别要指导同学应考虑竞赛外的各种因素。
6、课堂练习:
89页第3题。
提示同学:由于任选的随机性,故可能涌现特例。对此,在解答时,不要求同学作统一的回答。
学校数学教案篇5
l.使同学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依据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写出比例,判断几个数是不是成比例;会解比例。
2.使同学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认识正比例关系与反比例关系的联系和区分,能够正确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会用比例知识解答比较简单的应用题。
3.使同学认识比例尺的意义,能够应用比例的知识,求出平面图的比例尺以及依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4.通过比例的教学,使同学认识比例知识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里的实际应用,进一步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单元教学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单元教学难点:认识正比例关系与反比例关系的联系和区分。
〔一〕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内容:教材第30~31页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练习六第1~5题。
教学要求:使同学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用比例的意义或性质判断两个比成不成比例;通过教学培育同学初步的综合、概括技能。
教学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用比例的意义或性质判断两个比成不成比例。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l.什么叫做两个数的比?请你说出两个比。(老师板书)
2.什么是比的比值?上面两个比的比值是多少?
3.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认识了比,知道怎样求比值。今日就依据比和比值来学习比例,并且认识比例的基本性质。(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教学比例的意义。
让同学算出下面各比的比值,再比较每组里两个比的比值有什么关系。(指名板演)
(1)3:524:40(2):7.5:3
追问:比值相等,说明每组里两个比怎样?
说明3:5的比值和24:40的比值都是,比值相等,也就是两个比相等,可以写成:
3:5=24:40(板书)这个式子表示两个比怎样?:和7.5:3也有怎样的关系?为什么?板书::=7.5:3这个式子也表示什么?谁来说一说,上面两个等式表示的是怎样的式子?指出: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2.下面两个比之间的哪些○里能填=,为什么?
1:2○3:60.5:0.2○5:2
1.5:3○15:3:2○:1
提问:填了等号后的式子是什么?1.5:3和15:3为什么不能组成比例?要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可以看它们的什么?指出:要判断两个比是不是相等,可以看比值是不是相等;也可以把两个比化简后看是不是相同的两个比。
3.教学例1。
出例如1,让同学先写出两次买练习本的钱数和本数的比。提问:怎样判断这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让同学判断并写出比例。提问:能不能组成比例?(板书比例式)为什么?强调:只有两个比值相等的比才能组成比例。
让同学依据比例的意义,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3:6=5:()0.8:()=1:
假如同学有困难,启发用比值相等的.方法推算。填写以后,提问同学:为什么填这个数?
4.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
向同学说明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让同学看开始组成的两个比例,说一说其中的内项和外项。让同学计算上面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和两个内项的积,并要求观测,从中发觉什么。让同学口答结果。提问:从上面的计算里,你发觉了什么,出示比例的基本性质,并让同学说一说。假如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请你说一说外项和内项。提问:在这个比例里交叉相乘的积有什么关系?追问:为什么交叉相乘的积相等?
5.判断能否组成比例。
出示3.6:1.8和0.5:0.25。让同学自己依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假如能组成比例就写出这个比例式。提问:2.6:1.8和0.5:0.25能组成比例吗?指出:依据比例的基本性质,也可以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判断时可以先把两个比看成是比例。假如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两个比就能组成比例;假如不相等,就不能组成比例。
三、巩固练习
1.提问:什么叫做比?什么叫做比例?比和比例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怎样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
2.完成练一练。
指名4人板演.其余在下面练习。然后集体订正,让同学说说是怎样判断的,并说明可以用两个比是不是相等判断,也可以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
3.做练习六第1题。
让同学做在练习本上。假如能组成比例就再写出比例。提问练习状况并板书,让同学说明为什么。
4.做练习六第2题。
让同学判断,在练习本上写出来。提问:哪一个比和:4组成比例?为什么,(比值相等,或化简后两个比相同)
5.完成练习六第3题。
同学先观测、计算,然后口答,说明理由。
四、全课小结
这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什么叫做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可以怎样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
学校数学教案篇6
教材分析:
《回家路上》是北师大版教材第三册第五单元的内容。教授的内容是用乘法口诀解决问题。同时是在学习了2、3、4、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安排的一节练习课,是对2、3、4、5的乘法口诀的巩固与疏理。同学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主动提出数学问题,进一步巩固乘法口诀,并能正确娴熟地计算,从而提高同学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技能。本单元内容与同学的生活亲密相关,依据《课标》的理念,在教学中,把计算教学与解决简约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培育同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技能
教学地位:
本节课是在同学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和已经具备了丰富的数数阅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习乘法口诀的起始阶段,也是进一步学习乘法运算的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结合小动物回家的详细情境,逐步进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技能。
2、技能目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2、3、4、5的乘法口诀,能比较娴熟的用乘法口诀进行表内乘法的口算。
3、情感目标:感受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进展初步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依据题意提出问题,并运用乘法口诀解决问题。
教学教法:
这一堂课的设计,我力求从同学实际出发,让同学在详细情境中学数学用数学,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同学的生活实际,从同学的生活阅历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同学开展观测、操作、猜想、推理、沟通等活动,使同学通过数学活动,掌控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巧,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测事物、思索问题,激发对数学的爱好,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这一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二班级的同学。他们年龄小、好动、爱玩、新奇心强,在四非常钟的教学中简单疲惫,留意力简单分散。依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爱好,激发他们的新奇心,我采纳了开心式教学方法为主,方法如下。
〔1〕直观演示,操作发觉。老师利用多媒体的演示,引导同学观测发觉,再让同学动手操作争论,使同学在丰富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探究新知,理解新知,应用新知,从而巩固和深化新知。
〔2〕巧设疑问,表达两“主”老师通过设疑,指名学习方向,营造探究新知的氛围,有目的,有计划,有层次地启迪同学的思维,让同学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同学在观测、比较、争论、讨论等活动中参加教学过程,从而达到掌控新知和进展技能的目的。
〔3〕运用迁移,深化提高:运用知识迁移规律。培育同学利用旧知识学习新知识的技能,从而使同学主动学习,掌控知识,形成技能。
教学学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同学学会观测,比较,概况出知识点,让同学主动探究、主动沟通,主动提问。
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主要设计了六个教学程序,情景导入、探究新知、巩固练习、数学游戏、课堂加油站、总结。
一、情景导入
从同学熟识的生活情境出发,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老师现在有一段语音想让大家听一听,对于我门来说一点也不生疏,每天都可以听到的,认真听完之后告知老师,你是在什么时候听到过呢?同学会回答放学的时候听到过。接下来出示本节课的主视图说,这是动物园里的小动物们放学的情景,他们在干吗呢?同学会说回家的路上,因此〔板书:回家路上〕
二、探究新知
1、发觉数学信息
2、小组争论,写出自己想的数学问题,比一比谁写的多。
3、同学反馈〔采纳你问我答〕我会这么问:哪位同学的志气先来提一个数学问题,接着请另一个同学进行回答。予以拍档嘉奖。同学边说老师边板书。
三、巩固练习
1、看图回答下列问题
2、填一填〔引导同学说出每段表示多少〕
3、看图列示计算
四、数学游戏时间
同学们练习了那么久让我们放松一下吧,接下来有两个游戏。
1、乘法口诀小组内对口令
2、乘法口诀接龙
五、课堂加油站
这一部分是本节课同学提升的环节,出示一副情景图,同学自主发觉数学信息,在练习本上写出自己的想法,老师巡察个别指导,并对于完成好的同学进行当场批改。
六、总结
对于本节课我是这样让同学总结的,今日学的快乐吗?在我们的生活中随时随地都用到数学,你们喜爱数学吗?
学校数学教案篇7
一、课时教学目标:
1.引导同学在熟识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使同学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结合负数的历史,对同学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育同学良好的数学情感和数学立场。
二、课前预习导学:
1、举例说明什么是负数?怎么读?怎么写?
2、举例说明什么是正数?怎么读?怎么写?
3、在日常生活中,在哪里用上了负数?
三、课堂学习研讨:
A、谈话沟通
谈话:同学们,刚才一上课大家就做了一组相反的动作,是什么?〔起立、坐下。〕今日的数学课我们就从这个话题聊起。〔板书:相反。〕我们四周有许多的自然和社会现象中都存在着相反的状况,请看屏幕:〔课件播放图片。〕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公交车的站点有人上车和下车;繁华的街市上有买也有卖;激烈的赛场上有输也有赢……你能举出一些这样的现象吗?
B、教学新知
1.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1〕引入实例。
谈话:假如沿着刚才的话题继续“聊”下去的话,就很自然地走进数学,我们一几个例子〔课件出示〕。
①六班级上学期转来6人,本学期转走6人。
②张阿姨做生意,二月份盈利1500元,三月份亏损元。
③与标准体重比,小明重了2.5千克,小华轻了1.8千克。
④一个蓄水池夏季水位上升米,冬季水位下降米。
指出:这些相反的词语和详细的数量结合起来,就成了一组组“相反意义的量”。〔补充板书:相反意义的量。〕
〔2〕尝试。
怎样用数学方式来表示这些相反意义的量呢?
请同学们选择一例,试着写出表示方法。
〔3〕展示沟通。
2.认识正、负数。
〔1〕引入正、负数。
谈话:刚才,有同学在6的`前面写上“+”表示转来6人,添上“-”表示转走6人〔板书:+6-6〕,这种表示方法和数学上是完全全都的。
介绍:像“-6”这样的数叫负数〔板书:负数〕;这个数读作:负六。
“-”,在这里有了新的意义和作用,叫“负号”。“+”是正号。
像“+6”是一个正数,读作:正六。我们可以在6的前面加上“+”,也可以省略不写〔板书:6〕。其实,过去我们认识的许多数都是正数。
〔2〕试一试。
请你用正、负数来表示出其它几组相反意义的量。
写完后,沟通、检查。
3.联系实际,加深认识。
〔1〕说一说存折上的数各表示什么?〔教学例2。〕
〔2〕联系生活实际举出一组相反意义的量,并用正、负数来表示。
学校数学教案篇8
认识负数
教学内容:
1、认识负数:教材第1—6页例1—例4以及练习一
2、实践活动:面积是多少第10—11页
教学目标:
教学难点: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认识负数〔一〕
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p1—3;练习一1—5题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学具预备:
一张联系纸、一个信封、温度计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
出示图片2:南京的气温是0摄氏度
师:南京的气温是多少摄氏度?
出示图片3:北京的气温是零下4摄氏度
师:和南京比,北京的气温怎么样?
师:在数学上怎样区分零上4摄氏度和零下4摄氏度的呢?
6、练一练
〔2〕小小气象记录员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2、练一练〔p6的.1、2两题〕
三、描述正数和负数的意义
出示:+3,-3,40,-12,-400,-155,+8848
师: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线,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四、练一练
2、每人写出5个正数和5个负数。p6第3题。
3、小结:今日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学校数学教案篇9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能让同学体验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是有规律的。
2.让同学经受探究、发觉规律的过程,从而激发他们探究的欲望。
3.培育同学的观测、概括技能,进一步进展他们的演绎推理技能。
【教学重难点】
在探究的过程中,找到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规律,并能抽象和概括规律。
【教具、学具预备】
情景图和例2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激趣引入
老师:老师想说的第1个数是7,第2个数是14,第3个数是21。〔板书:7,14,21〕你们知道我想说的第4个数是多少?
同学:28。
老师:我想说的第5个数是多少?
同学:35。
老师:你们是怎样猜到老师的想法的?
同学:老师,你报的`数有规律,分别是7的1倍、2倍、3倍,我想后面的数肯定是7的4倍、5倍
老师:看来,只要找到规律,就能够很快地解决问题,今日这节课就请同学们开动脑筋,一起来发觉规律吧。
初步感受到找规律的重要性,有利于激发同学探究的欲望。]
二、引导探究,发觉规律
1.教学例1
〔1〕出例如1的情景图,请同学观测。
老师:你从图中猎取了哪些信息?
同学:两个小伙伴在争论装篮球的问题,小男孩说每8个篮球装一筐,小女孩问男孩16个,24个,32个,40个篮球分别装几筐。
老师:要解决小女孩提出的问题,你们预备怎么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新时代青年的使命与担当2
- 善良的作文400字
- 新入职员工安全培训试题答案考点提分
- 会考实践科目实施方案
- 中国文具行业竞争态势分析
- 厂级职工安全培训试题加解析答案可打印
- 外科营养支持病人的护理
- 不用谢,爸爸教学课件
- 新工人入场安全培训试题及答案综合卷
- 新入职工入职安全培训试题参考答案
- 国企员工职务晋升(任免)考察审批表2021版
- 2022年北京地区成人本科学士学位英语真题及答案
- 冲压车间员工培训资料
- 全员育人导师制工作手册
- 甘肃广播电视大学钢结构(本)不计分-3.3小测验答案
- 练习问题ために、ように(word文档良心出品)
- 人员密集场所火灾疏散应急预案(精选14篇)
- 网络交友的弊
- 养老机构护理管理制度与规范
- 五代辽宋金元时期的美术4第五章第四节课件
- 京津冀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政策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