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血液学检验1_第1页
临床血液学检验1_第2页
临床血液学检验1_第3页
临床血液学检验1_第4页
临床血液学检验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陆金春武警江苏总队南京医院临床血液学检验1第一章血液学概述与发展史2一、几个概念血液学:以血液和造血组织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医学科学的一个独立分支学科。血细胞形态学:血液有形成分的形态血细胞生理学:细胞来源、增殖、分化和功能血液生化学:血细胞代谢和血浆成分血液免疫学:血液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遗传血液学:血液病的遗传方式和信息传递血液流变学:血液流动性和血细胞变形性实验血液学:实验技术和实验方法新领域:血细胞生物学、血液分子生物学等3临床血液学:以来源于血液和造血组织的原发性血液病(白血病、再障、血友病、深静脉血栓形成等,致病原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治措施等)以及非血液病所致的继发性血液病(肝脏病、肾脏病、冠心病、糖尿病、脑血管病、呼吸病、传染病、免疫病、产科病、恶性肿瘤、遗传病、外科手术等,引起血液学异常)为主要研究对象,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的一门综合性临床学科。4临床血液学检验:以血液学的理论为基础,以检验学的实验方法为手段,以临床血液病为工作对象,创建的一个理论-检验-疾病相互结合、紧密联系的新的临床分支学科。发展历程:组织水平-细胞水平-亚细胞水平-分子水平-组学水平5二、血液学发展史公元前3-4世纪:提到血液的名字显微镜的问世:红细胞(1673年)、白细胞(1749年)和血小板(1842年)被发现19世纪60年代:血细胞产生于骨髓20世纪初:血细胞的生成、造血干细胞、造血微环境、造血调控血液学家:血液有形成分、止血和血栓的基础与临床6血细胞数量的检测:血细胞吸管(1852-1867年)、血细胞计数板(1855年)、血红蛋白计(1878-1895年)、细胞分类技术(1877-1912年)、血细胞自动计数仪(1953年Coulter)红细胞的认识:携氧功能(1871-1876年)、碳酸酐酶的发现(1935年)、红细胞寿命(1946年)、红细胞的代谢和结构等(1959年后)白细胞的认识:最早认识的为粒细胞(1892-1930年,趋化、吞噬、杀灭细菌),其次为单核细胞(1910年后,吞噬、抗原递呈),淋巴细胞和浆细胞(近50年)血栓和止血的认识:1842年发现血小板、1882年发现止血功能、1923年发现聚集和粘附功能、近50年血小板颗粒及组分、凝血机制、纤溶、内皮细胞等在分子水平认识7干细胞的认识干细胞概念:1896年Wilson提出胚胎干细胞(EmbryonicSC,ESC):1981年小鼠囊胚中证实诱导性多潜能干细胞(inducedpluripotentSC,iPS):胚胎干细胞样的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SC,HSC):来自ESC和iPS,在造血微环境和造血因子诱导下增殖、分化、发育成熟为各系血细胞骨髓移植:移植的是HSC,1958年发现只有HLA(人类白细胞抗原)相合的供者才能生存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SC,MSC):亦称骨髓基质细胞、成纤维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olonyformingunit-fibroblast,CFU-F)。来自中胚层的多能干细胞,为非造血组织的间质干细胞,可分化为多种组织如骨、软骨、脂肪、肌肉等8造血调控的认识:造血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凋亡的调控——造血细胞与间质细胞之间通过受体和配体的相互作用;细胞因子与造血细胞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不同信号转导通路的启动或关闭一系列的基因表达造血微环境:包括基质细胞、细胞外基质分子(ECM)、细胞粘附分子(CAM)及各种正负调控因子等——调控造血细胞的增殖分化、造血细胞的迁移与定位、各系祖细胞的发育、分化、成熟microRNA(miRNA):一组19-24个核苷酸的非编码小RNA,主要在转录和翻译水平调控mRNA,目前成为许多肿瘤的诊断和预后判断的分子标志和治疗靶标

9白血病干细胞(leukemiaSC,LSC)的认识:1997年发现,移植给裸鼠导致白血病,为正常造血干细胞长期突变积累的结果,除具有自我增殖和多向分化的能力外,还有自我保护、抵抗化学药物和放射损伤的特性,成为靶向治疗的热点对造血与淋巴组织肿瘤(白血病)的分类的认识:1976年F(法)A(美)B(英)协作组提出的FAB分型(主要依据形态学)——2001年提出WHO分类方案,200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