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语言彰显议论文的理性美_第1页
借语言彰显议论文的理性美_第2页
借语言彰显议论文的理性美_第3页
借语言彰显议论文的理性美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般来说,记叙文以情动人,议论文以理服人;记叙文胜在感性,议论文美在理性。对于议论文的理性美,许多人都认为要观点独到,论据典型,论证严密,这固然有道理。但议论文如果在语言上注意锤炼,注意运用一些技法来达到形象化的要求,那幺也能出彩,可以使文章锦上添花,读起来沁人心脾,回味起来余味无穷。然而在大部分学生的日常习作中,议论文总是呆板有余,轻松不足;严肃有余,活泼不足;枯燥有余,文采不足。其实,只要在确保论点明确、语言缜密、论证有力的前提下,文采斐然的议论文说服力更强。而那些语言空洞、枯燥乏味的议论文即使讲出了一番道理,也给人满口说教、味同嚼蜡、振振有词、空喊口号之感。所以亮丽议论文的语言,既可增加文章的感性之美,更可彰显文章的理性之美。那幺,如何才能借语言彰显议论文的理性之美,从而吸引住读者的眼球呢?笔者认为,可以借助以下几个技法。一、借比喻增添议论文的形象性亚里士多德说:“善比喻者为天才。”比喻能化腐朽为神奇,化深奥为浅显,往往会收到言简意赅、言近旨远的效果。古今中外的许多作家都运用比喻阐发事理,使抽象的道理通俗化、抽象的事理形象化,从而引起读者的兴趣,唤起读者的联想,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甚至铭记一生。因此一篇好的议论文,运用比喻美化语言是极为普遍的,也是最容易收到效果的。庄子论交友时就说:“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正是借比喻,把交友之道说得深入浅出。荀况的《劝学》说:“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文章为了说明“假物”的重要,连续运用“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四个比喻,形象地说明借助于学习,人们可以有很大的进步,从而充分论证了学习的重要作用。以上喻体多是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浅近明了,运用这些喻体说理,把抽象的事理阐述得透辟而鲜明,使人在津津有味的阅读中深受启发。巴甫洛夫在《给青年们的一封信》中用了这样一个比喻:“事实就是科学家的空气”,“如果不凭借空气,鸟就永远不能飞到高空”,而科学家“不凭借事实,就永远不能飞腾起来”。巴甫洛夫在这里用了鸟凭借空气而飞翔的比喻,生动有力地论证理论研究和事实之间的辩证关系,指出“没有事实”将使理论研究毫无收获的道理。毛泽东说长征是宣传队,是播种机,是宣言书,高尔基谈谦逊时说:“智慧是宝石,如果用谦逊镶边,就会更加灿烂夺目。”这些语句文采丰腴,情味醇厚,读之如品佳肴,余味无穷,使文章具有动人的魅力。二、借排比增添议论文的气势美排比是一种富有极大表现力的修辞形式,它可突出地表现作者的情感和行文的气势。巧用排比进行议论说理,既可增大信息量,又可以使文章结构紧凑,更能造成一种飞流直下、一泻千里的气势它会不由分说地把你裹挟到那奔腾的激流中,让你去感受它那鞭辟入里、雄辩有力的阳刚之气,去领略它那大气磅礴、不可遏止的巨大力量。培根在《谈读书》一文里,开篇就用了一组排比:“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这组排比一开始就将读书的作用和盘托出,就像一位成功的长者告诉你一条成功的要诀,循循善诱,快言快语,让你在一种书香四溢的氛围中感受读书之美、读书之乐、读书之好。毛泽东同志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论及主观主义的危害时这样写道:“这种作风,拿了律己,则害了自己;拿了教人,则害了别人;拿了指导革命,则害了革命。”这一组排比,既有广度,指出了受害的方方面面;又有深度,由己推人再上升到革命事业,层层深入,步步紧逼,将主观主义的危害揭露得淋漓尽致,字里行间显示出了非凡的气势。一名同学在习作《谈自信》中有一段精彩的论述:“自信是什幺?自信就是诸葛亮在空城之上面对百万之众时镇定自若的笑容,就是毛泽东运筹帷幄指挥三大战役时坚定的目光,就是朱总理当选后答记者问时激昂的语调,就是女足姑娘们在球门前果断的一脚……”乍者紧扣自信,纵论古今,着意铺排,酣畅淋漓,既有丰富的容量,又有鲜明的节奏,具有强大的感染力,读者读到这里,定会思维滚,随之生发出自信的勇气。再如在《享受寂寞》一文中,作者写道:“寂寞是无人理解时依旧的坚守与执着,是无人喝彩时依旧的怡然和闲适,是无人分享时依旧的自信与陶醉,是无人承认时依旧的自尊与痴狂。”这样的句子如滔天巨浪,一浪接一浪,呼啸奔腾,气势磅礴,让论点严密透彻感情奔放激烈,增强语言的气势,使读者也心潮澎湃。三、借引用增加议论文的文化美引用,是一种常见的论说方法。在议论文中,巧妙地引用名言、警句、格言、俗语、成语等进行说理,往往会使所要阐述的内容高度凝练,言简意赅。这种充满哲理的语言,具有极大的说服力。它撞击人们的思想,开启人们的心智,增加文章的文采和文化底蕴。诗词是最富思想感情、最富表现力的艺术语言,诗词中的名篇名句更是艺术长河里的精华。透过诗句,我们可以触摸到诗人的思想灵魂,感受到诗人的生活气息。如写淡泊名利,我们就想起了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写到“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我们就会想到忧国忧民的杜甫,还有王维寄情于山水的诗句“清泉石上流”等等。在议论文中用这些诗句作为论据来展开议论,会大大提高语言的表达力,使语言精辟深邃,收到文采飞扬的效果。比如谈“立志”,可用“男儿不展风云志,空负天生八尺躯”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以高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壮“志与热情是伟大的辅翼”(歌德)、“真正之才智,是刚毅的志向”(拿破仑)、“最穷的是无才,最贱的是无志”(福楼拜)。在题为《距离》的作文中有这样一段话:“归鸿无影。在‘家书抵万金'的岁月,‘海内诸弟隔',‘天涯一身遥',一封薄薄的书笺,不知染白了多少青丝,也不知哭干了多少双期盼的眼睛。古人总是被滚滚狼烟挟卷得天各一方,又常常在人世风尘中躲进封闭的港湾,自己不出去,别人也进不来。‘消息未通何须急',‘青灯古佛自安逸',就在这种无奈的等待和有意的自足中,距离被演绎得无穷无尽。”作者左引右联,妙语如珠,引用的这些诗句如散落在草丛中的粒粒珍珠,使文章神采亮丽,境界深远。斗米折腰'的豁达;需要有‘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勇气;需要有‘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执着。”这段话旁征博引,文采翩翩,含蓄隽永,引人入胜。四、借疑问创造文章的波澜美语言贵有波澜。俗话说:“做人贵直,作文贵曲。”这不仅指内容要一层一层逐渐推进地展开,而且指语言要富于变化。营造疑问句,是造成波澜的一个有效方法。在杂文《有感于魏文华之死》一文中,作者有这样一段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