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讲辽宋夏金元的文化教案高三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一轮复习_第1页
第12讲辽宋夏金元的文化教案高三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一轮复习_第2页
第12讲辽宋夏金元的文化教案高三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一轮复习_第3页
第12讲辽宋夏金元的文化教案高三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一轮复习_第4页
第12讲辽宋夏金元的文化教案高三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一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历史(新教材通史)一轮复习《中外历史纲要》(上)辽宋夏金元的文化教案课标要求:1.了解辽宋夏金元时期在文化方面的新变化;2.认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近几年全国和地方卷高考试题:命题趋势: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来看,主要以客观题为主,主观题为辅;宋时期的理学及宋元时期的科学技术是命题的重点。备考建议:1.重点掌握:概念:程朱理学、“格物致知”、宋词、元曲、话本、市民阶层、市民文化、三大发明等时空定位:阶段特征:总体特征:中华文明的成熟、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和民族交融的新高潮。具体表现:1.思想文化上:封建文化高度发展繁荣。儒学发展到理学,逐渐哲学化、思辨化、世俗化;宋词、元曲、文人画和风俗画发展,市民文学出现;书院教育发达;呈现平民化、世俗化发展趋势;传统科技发展领先世界,四大发明应用广泛并外传。2.政治上:封建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强化;宋朝重文轻武,并不断分散地方权力来加强中央集权;元朝实行行省制度,体现中央对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创新发展;政治中心东移格局确立;3.经济上:南宋时,南方完全取代了北方经济重心的地位;租佃制度发达,土地兼并盛行;宋代出现商业革命;宋元时期海外贸易发达;4.民族关系上:各民族政权之间既有战争又有议和,但“和”是主流;边疆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加速;内迁少数民族与汉族逐渐融合,形成新的民族;5.对外关系上:宋元时期对外贸易发展超过了前代水平,大都和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商业都市;对外贸易范围扩大,东至朝鲜、日本,西到东欧和西非。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四大发明也使中国科技走向世界,对世界作出了重大贡献。6.社会层面上:出现了一些新变化,包括门第观念淡化,社会成员趋向平等,国家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放松平民社会到来。主要内容:儒学复兴运动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少数民族文字教学过程:知识点1:儒学复兴运动(理学)1.背景:(1)社会现实(重建伦理纲常秩序)的需要:唐末五代以来分裂割据、分裂与战乱,使传统伦理道德规范遭到极大破坏,冲击了伦理纲常秩序,宋朝需要重建纲常伦理,促使人们重新认识儒学。(2)政治:宋代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重文轻武和倡导尊儒读经,宋代相对宽松的文化政策的推动。(3)经济:两宋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城市繁荣,市民阶层壮大,奢靡享乐之风盛行,冲击了传统道德,理学家试图用理学来维护传统儒家伦理道德,进而规范社会秩序。(4)思想文化:①三国到五代,经学日益僵化,佛道两教的冲击,儒学独尊地位动摇。②“三教合一”及儒学复兴运动的发展(宗旨)③科学技术的进步,文化氛围宽松,成为理学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基础概念:宋明理学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道)和人生命运(佛),又继承孔孟正宗(根本),并能治理国家(目的)的新儒学,标志着儒家思想的成熟。在东汉魏晋时期道教、佛教直接冲击削弱儒学统治地位的背景下,北宋士大夫利用相对宽松的文化政策而掀起的儒学复兴运动,北宋五子开创理学,南宋朱熹建立理学体系,南宋陆九渊和明朝王守仁心学推进理学新发展,使儒学进入稳定成熟的新阶段,这也是儒学对道家思想和佛教思想吸收的结果。由于该思想体系以"理"为宇宙最高本体和哲学思辨的最高范畴,故称“理学”,也称“新儒学”、“道学”、“宋学”。2.目的:挖掘儒家经书的思想内涵,强调学术为现实服务,特别是希望充分发挥儒学在强化社会伦理道德秩序,树立基本价值观方面的作用。3.概况:(1)主要代表:①流派有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代表人物:②代表:北宋的程颢、程颐,南宋的朱熹等。(2)主要内容:程朱理学:客观唯心主义(3)发展:①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但在世时理学被视为异端②1241年宋理宗令二程、朱熹等从祀孔庙,成为官方意识形态。③元初,程朱理学在教育界获得支配地位,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官方统一教科书。④1313年元朝宣布将儒家经书作为科举考试的基本内容,答题标准以程朱理学的解释为主。内容以《四书章句集注》为标准。(4)影响:积极:①理学的形成,标志着儒家思想的成熟。②对我国古代政治思想和哲学思想都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成为我国古代封建社会后期的正统思想。③对中国文化起了推动和促进作用,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崇尚道德,重义轻利,强调自我约束;具有和谐意识,强调人与自然、家庭、国家之间的和谐;具有忧患意识,对历代仁人志士胸怀天下、奋发进取产生了积极影响;强调身体力行,强调自立精神。④宋明理学把儒家思想从天人感应的神学倾向中解脱出来,使之哲理化,具有一定的进步性;⑤对东亚、东南亚的文化产生了重要作用。消极:①程朱理学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②为封建阶级秩序作辩护,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占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束缚了人们的思想,严重阻碍了学术思想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③强调尊卑等级观念,重男轻女,片面地重义轻利,不利商品经济和民主平等的发展。(5)特点:①思辨化,哲学化:注重抽象思维,形成了哲学理论体系。从宇宙本体论的角度论证了社会伦理的本体性、先验性、客观存在性。②以儒家礼法、伦理道德为核心:无论是理学的本体论、人性论、“存理去欲”,还是“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均以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③兼收并蓄,批判吸收佛道思想:吸收借鉴佛、道的形而上学;佛、道的传教谱系,创立“道统”;吸收佛、道的禁欲主义,提出“存天理,灭人欲”。④引导人们关注现实,追求道德完善和人格建树。⑤注重普及,世俗化:儒家理学思想深入社会,影响教育与科举,并通过授徒、书院讲学等方式在社会上广泛传播,甚至深入族规、家训之中。朱熹的《家礼》和《小学》也成为家庭和幼童的行为规范。⑥回归孔孟:四书之名始于宋朝,五经之名始于汉武帝。孟子地位提升,也进了孔庙,儒学从“周孔之道”发展为“孔孟之道”基础概念:程朱理学主张花时间,讲方法,深刻探究万事万物的本质,以达到对普遍真理的认识。通过接触世界万事万物,亲身实践,在体会到各种知识的基础上,加深对“理”的理解,格物是致知的基础,致知是格物的目的和深化,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认识“理”的方法。而不是求科学之真。与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不同。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国儒家的经典书籍。宋朝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集为《四书》,并对之加以注解,使之成为理学的经典。加上五经的《诗》、《书》、《礼》、《易》、《春秋》(其实本来应该有六经,还有一本《乐经》,但后来亡于秦末战火,只剩下五经)成为南宋以后儒家弟子的必读书籍,也逐渐成为历朝科举制考试命题的范围。综合归纳:儒学的发展历程问题探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与汉代儒学相比,宋代儒学的不同及其原因。材料

汉学与宋学是中国古代儒学发展的两个重要阶段和两大学术形态。汉代儒学的兴起有赖于帝王主宰的庙堂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代儒学的资源是《五经》,而宋代学术思想的兴起是由于相对独立的儒家士大夫群体,宋学的形成首先是通过自下而上的民间学术和民间教育(如书院),其思想资源是《四书》,重心已经从汉代的“外王”转向“内圣”。宋代儒学在兴起的过程中不仅批判汉学,还着力批判吸取佛老思想,以建构新的学术体系,将天理引入儒家人伦,强化儒家伦理的绝对地位,推动儒家人伦本体化、哲理化。——摘编自朱汉民等《宋代士大夫与唐宋学术转型》提示:不同:①吸取佛老思辨思想;②以“理”为万物本原;③关注自身道德修养,注重“内圣”;④重视《四书》。原因:①汉代儒学自身缺乏思辨性;②佛、道思想对汉代儒学理论的冲击;③农村租佃关系的发展(人身依附关系减弱);④士大夫阶层的壮大。知识点2:文学艺术(一)文学:宋词、元曲就:知识拓展: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四大悲剧:关汉卿的《窦娥冤》、马致远的《汉宫秋》、白朴的《梧桐雨》、纪君祥的《赵氏孤儿》.2.主要特点:(1)逐渐平民化、世俗化、个性化;(2)注重个人情感抒发。(二)艺术:书法、绘画1.主要成就:知识点3:科学技术(一)三大发明1.印刷术:①雕版印刷普及,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②元朝中期,出现了铜活字印刷;③元代王祯在《农书》中对木活字技术作了系统总结并有所创新,发明了转轮排字法;④外传:13世纪传入朝鲜,后传入日本和东南亚地区,经丝绸之路传到波斯;后经蒙古人西传入欧洲。⑤影响: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2.火药:①唐朝末年,火药开始运用到军事领域;②宋元,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③南宋制造出突火枪;④元朝用金属发明了火铳;⑤外传及影响:13世纪传入阿拉伯地区,经阿拉伯人传到了欧洲;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3.指南针:①战国:人们利用天然磁铁制成指南工具司南;②北宋:人们把带有磁性的钢针安置在刻有度数的盘中,制成罗盘;③北宋末年:指南针开始应用于航海;④外传及影响:阿拉伯商人将指南针传到阿拉伯国家,后来又传到欧洲,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二)其他成绩:重难点突破:宋元时期文化繁荣的原因(1)政治:国家由分裂割据逐步走向统一,政治局面相对安定;(2)经济(根本):城市手工业、商业经济的繁荣奠定物质基础;(3)文化:文学创作表达政治理想和个人情感(4)民族交融:宋元时期,民族交融加强;(5)国家政策:宋朝重文轻武的政策;元朝科举制度被极度破坏,民族高压政策,大多数汉族文人在官场失意;(6)思想与技术:理学思想的影响;印刷术的推动;(7)对外交流:宋元时期对外政策开明,对外交流频繁,兼收并蓄;(8)阶级:市民阶层的扩大,要求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知识点4:少数民族的文字概述:(二)特点(1)借鉴汉字的基础上而创作;(2)统治者主持创制;(3)各族人民智慧的结晶;(4)促进文化的交融。(三)意义:少数民族文字创制的意义少数民族语言文字造就了中华文化的多样性,是中国文字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民族文化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重难点突破:辽宋夏金元文化的地位及特点(1)地位:上承隋唐,下启明清,是封建文化高度繁荣时期。(2)特点:①科技世界领先(三大发明及外传);②文化高度繁荣(唐诗、宋词、元曲);③全面发展,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民族文化等成就辉煌;④市民气息浓厚(杂剧、散曲和话本);⑤少数民族同汉族交融,既保留本民族文化传统,又有各自的特点。教育:书院制度(选择性必修3)(1)概念:是中国古代的相对独立于官学之外的民间性学术研究和教育机构。宋代是书院产生和发展的重要时期。(2)兴起的原因:①宋明理学兴起向基层渗透促进书院发展;②宋朝重文轻武、大兴科举推动书院的发展;③宋朝商品经济空前活跃为书院提供物质基础。(3)作用:①提高书院的学术地位和社会影响力;②不同思想相互辩驳推动学术繁荣;③扩大教育的范围推动教育和学术的发展。高考真题演练:1.(2021·全国甲卷)宋代盛行婚姻论财,遭到一些士大夫的批评。南宋理学家张弑认为,“婚姻结好,岂为财物?”甚至表示“治其尤甚者,以正风俗”。还有理学家强调婚姻是“合二姓之好”,上能事先祖,下可继后世。这反映了当时理学家A.淡化婚姻中的宗族观念 B.意图维护礼教纲常C.背离政府对民俗的引导 D.促成婚姻习俗变革正确答案:B.【解析】考点:宋代理学创立的目的。由材料“治其尤甚者,以正风俗”“强调婚姻是‘合二姓之好’,上能事先祖,下可继后世”可知,当时的理学家反对当时社会盛行的婚姻论财的做法,试图维护维护原有的宗族伦理纲常,维护封建统治秩序,故选B;材料显示当时的理学家仍非常重视婚姻中的宗族观念,而非淡化,排除A;理学家的这些主张试图维护原有的封建伦理观念,这迎合了封建统治者的统治需求,而非背离,排除C;由材料可知,当时的理学家是主张维护原有的婚姻习俗的,他们是反对婚姻习俗发生变革的,排除D。2.(2019·全国Ⅱ卷)程颢诗云:“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其体现的主旨是 ()正确答案:B.【解析】考点:程朱理学的认识论——格物致知。题干以程颢的诗为材料,其中“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反映了理学“格物致知”的思想,即对万事万物进行观察思考从而获得“理”,故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从自然界获得理的过程,即认识论,而不是与自然界和谐共存的目的论,故A项错误;材料“富贵不淫贫贱乐”体现的是理学自我约束的思想,故C项错误;程朱理学是积极入世的思想,故D项错误。3.(2014·全国Ⅰ卷)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他们认为人性 ()正确答案:D.【解析】考点:程朱理学的人性论。宋明理学家继承和发展了孟子的性善论,并对其加以发挥,主张先天性善,认为天命之性善而气质之性恶,因此需要“存天理,灭人欲”,C项错误,D项正确;人性本善是孟子的思想,人性本恶是荀子的思想,与题干“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不符,故A、B两项错误。4.(2013·全国Ⅰ卷)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正确答案:C.【解析】考点:程朱理学产生的影响。解题时,一要从“变化”的角度切入分析,从“周(公)孔之道”到“孔孟之道”不变的是“孔子”,变化的是从“周公”到“孟子”;二要联系教材相关知识,南宋以后程朱理学成为官方的统治思想,朱熹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四书章句集注》包括《大学章句》《论语集注》《孟子集注》《中庸章句》。程朱理学统治地位的确立使孟子地位提升,由此选择C项;宗法血缘制度瓦解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A项;仁政理念早在西汉时期就已深入人心,排除B项;陆王心学兴起于宋明时期,排除D项。5.(2022·浙江高考)宋代经济文化高度发达。有外国学者曾这样评价十三世纪的中国:“在社会生活、艺术、娱乐、制度、工艺技术诸领域,中国无疑是当时最先进的国家。”下列关于宋代史事的表述,正确的是①宋词是中国历史上具有时代特色的文学成就之一②瓷器开始成为“海上丝绸之路”外销的重要商品③毕异发明活字印刷术,实现了印刷史上的一大革命④已出现火药箭、火炮、火球、火蒺藜等多种火药武器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正确答案:C.【解析】考点:宋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根据材料“在社会生活、艺术、娱乐、制度、工艺技术诸领域,中国无疑是当时最先进的国家。”及所学知识可得,这些现象说明宋词是中国历史上具有时代特色的文学成就之一,毕异发明活字印刷术,实现了印刷史上的一大革命,已出现火药箭、火炮、火球、火蒺藜等多种火药武器,①③④表述符合题意,C项正确;“瓷器开始成为海上丝绸之路外销的重要商品”表述不正确,不是从宋朝开始的,②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故选C项。6.(2022·湖南高考)南宋画家李唐感叹:“云里烟村雨里滩,看之容易作之难。早知不入时人眼,多买胭脂画牡丹。”这反映当时 ()正确答案:D.【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