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词语正式课件_第1页
文言词语正式课件_第2页
文言词语正式课件_第3页
文言词语正式课件_第4页
文言词语正式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言词语

(文言知识梳理)文言词语(文言知识梳理)

文言词语包括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实词:表示实在意义的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虚词:意义比较抽象,有帮助造句作用的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代词以及兼词。文言词语兼词兼有两个意义和作用的词。如:投诸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之于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于之

兼词兼有两个意义和作用的词。

文言实词

学习文言实词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一词多义(二)古今异义(三)通假现象(四)词类活用文言实词

学习文言实词要注意新大纲规定的120个文言实词爱

朝曾

辞从

得度

既假

就举

类怜

穷去

识使

孰属

私素

阳要

易阴

知致

坐新大纲规定的120个文言实词爱

一、一词多义(一)掌握什么是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本义是指最初造字时表示的意义;◆引申义是指由本义引申出来的意义;◆比喻义是指用打比方而形成的新的意义。一、一词多义(一)掌握什么是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本义蚓无爪牙之利《劝学》谋臣与爪牙之士(武士,帮凶)《勾践灭吴》蚓无爪牙之利《劝学》谋臣与爪牙之士(武士,帮凶)《勾践灭蚓无爪牙之利《劝学》谋臣与爪牙之士(武士,帮凶)《勾践灭吴》本义蚓无爪牙之利《劝学》谋臣与爪牙之士(武士,帮凶)《勾践灭蚓无爪牙之利《劝学》谋臣与爪牙之士(武士,帮凶)《勾践灭吴》本义比喻义蚓无爪牙之利《劝学》谋臣与爪牙之士(武士,帮凶)《勾践灭本义——引申义顾,回头看─>拜访─>关心─>考虑元方入门而不顾

(回头看)三顾臣于草庐之中(看望,拜访)三岁贯汝,莫我肯顾

(关心)大行不顾细谨(考虑)本义——引申义顾,回头看─>拜访─>关心─>考虑元方入门而不本义——引申义顾,回头看─>拜访─>关心─>考虑元方入门而不顾

(回头看)—本义三顾臣于草庐之中(看望,拜访)—引申义三岁贯汝,莫我肯顾

(关心)—引申义大行不顾细谨(考虑)—引申义本义——引申义顾,回头看─>拜访─>关心─>考虑元方入门而不一词多义:《滕王阁序》1.尽宾主尽东南之美潦水尽而寒潭清2.胜胜友如云躬逢胜饯3.穷响穷彭蠢之滨穷岛屿之萦回穷且益坚穷睇眄于中天一词多义:《滕王阁序》1.尽2.胜3.穷1.尽宾主尽东南之美都,都是潦水尽而寒潭清没有2.胜胜友如云躬逢胜饯3.穷响穷彭蠢之滨穷岛屿之萦回穷且益坚穷睇眄于中天1.尽2.胜3.穷1.尽宾主尽东南之美都,都是潦水尽而寒潭清没有2.胜胜友如云才华出众躬逢胜饯盛大的3.穷响穷彭蠢之滨穷岛屿之萦回穷且益坚穷睇眄于中天1.尽2.胜3.穷1.尽宾主尽东南之美都,都是潦水尽而寒潭清没有2.胜胜友如云才华出众躬逢胜饯盛大的3.穷响穷彭蠢之滨尽穷岛屿之萦回极尽,动词穷且益坚困厄、处境艰难穷睇眄于中天极目,放眼1.尽2.胜3.穷4.怀怀帝阍而不见有怀投笔5.序序属三秋滕王阁序6.临临别赠言临帝子之长洲4.怀5.序6.临4.怀怀帝阍而不见动词,想念有怀投笔名词,心思,胸怀5.序序属三秋滕王阁序6.临临别赠言临帝子之长洲4.怀5.序6.临4.怀怀帝阍而不见动词,想念有怀投笔名词,心思,胸怀5.序序属三秋名词,时序滕王阁序名词,序言、序文6.临临别赠言临帝子之长洲4.怀5.序6.临4.怀怀帝阍而不见动词,想念有怀投笔名词,心思,胸怀5.序序属三秋名词,时序滕王阁序名词,序言、序文6.临临别赠言副词,将要临帝子之长洲动词,面对4.怀5.序6.临《陈情表》1.行:①行年四岁②九岁不行2.矜:①犹蒙矜育②不矜名节3.至:①至微至陋②无以至今日《陈情表》2.矜:3.至:1.行:①行年四岁(动词,经历)②九岁不行(动词,走路)2.矜:①犹蒙矜育②不矜名节3.至:①至微至陋②无以至今日1.行:2.矜:3.至:1.行:①行年四岁(动词,经历)②九岁不行(动词,走路)2.矜:①犹蒙矜育(动词,怜惜)②不矜名节(动词,自夸)3.至:①至微至陋②无以至今日1.行:2.矜:3.至:1.行:①行年四岁(动词,经历)②九岁不行(动词,走路)2.矜:①犹蒙矜育(动词,怜惜)②不矜名节(动词,自夸)3.至:①至微至陋(副词,极其)②无以至今日(动词,到达)1.行:2.矜:3.至:4.以:①臣以险衅②臣以供养无主③谨拜表以闻④猥以微贱⑤臣具以表闻5.见:①慈父见背②二州牧所见明知4.以:5.见:4.以:①臣以险衅(连词,因为)②臣以供养无主(连词,因为)③谨拜表以闻(连词,相当于“而”)④猥以微贱(介词,凭)⑤臣具以表闻(介词,用)5.见:①慈父见背②二州牧所见明知4.以:5.见:4.以:①臣以险衅(连词,因为)②臣以供养无主(连词,因为)③谨拜表以闻(连词,相当于“而”)④猥以微贱(介词,凭)⑤臣具以表闻(介词,用)5.见:①慈父见背(表示对自己怎样)②二州牧所见明知(动词,看见)4.以:5.见:6.亲:①躬亲抚养②外无期功强近之亲7.区区:①然而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②是以区区不能废远8.当:①当侍东宫②死当结草6.亲:7.区区:8.当:6.亲:①躬亲抚养(代词,亲自)②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名词,亲戚)7.区区:①然而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②是以区区不能废远8.当:①当侍东宫②死当结草6.亲:7.区区:8.当:6.亲:①躬亲抚养(代词,亲自)②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名词,亲戚)7.区区:①然而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形容数量少)②是以区区不能废远(真挚恳切)8.当:①当侍东宫②死当结草6.亲:7.区区:8.当:6.亲:①躬亲抚养(代词,亲自)②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名词,亲戚)7.区区:①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形容数量少)②是以区区不能废远(真挚恳切)8.当:①当侍东宫(动词,任,充当)②死当结草(副词,应当)6.亲:7.区区:8.当:9.薄:①日薄西山②门衰祚薄10.拜:①拜臣郎中②谨拜表以闻11.夙:①夙遭闵凶②夙夜忧叹9.薄:10.拜:11.夙:9.薄:①日薄西山(动词,迫近)②门衰祚薄(形容词,微薄,少)10.拜:①拜臣郎中②谨拜表以闻11.夙:①夙遭闵凶②夙夜忧叹9.薄:10.拜:11.夙:9.薄:①日薄西山(动词,迫近)②门衰祚薄(形容词,微薄,少)10.拜:①拜臣郎中(动词,授官)②谨拜表以闻(动词,奉上)11.夙:①夙遭闵凶②夙夜忧叹9.薄:10.拜:11.夙:9.薄:①日薄西山(动词,迫近)②门衰祚薄(形容词,微薄,少)10.拜:①拜臣郎中(动词,授官)②谨拜表以闻(动词,奉上)11.夙:①夙遭闵凶(名词,很早,幼年)②夙夜忧叹(名词,早晨)9.薄:10.拜:11.夙:1、不要把文言文中的两个单音节词误以为一个双音词。铁骑突出刀枪鸣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古义:突然出现;今义:冲出,强调。古义:妻子儿女;今义:男子的配偶。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没有明显出路的困境。二、古今异义★

注意古今同形异义双音词。这类词古今外形相同,但意义不同。1、不要把文言文中的两个单音节词误以为一个双音词。古义:突然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义:这个人;今义:多指男性配偶的礼貌称呼。古义:很饱的样子;今义:事实与想的一样,不出意料。腹犹果然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义:这个人;今义:多指男性配偶的礼2.不要把文言文中的一个双音节词拆成两个单音词来理解。

有些词语虽然是双音词,但只有一个语素,这个语素是由两个音节连缀而成的,如果拆开,就不能表达一个语义如“琵琶”“可汗”“彷徨”等。2.不要把文言文中的一个双音节词拆成两个单音3.注意对偏义复词的理解与积累。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3.注意对偏义复词的理解与积累。备他盗之出入4.注意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词义感情色彩的变化。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悦亲戚之情话古义:特指黄河;今义:泛指河流。古义:指父母兄弟,统指家里亲人;今义:旁系亲属。词义扩大词义缩小4.注意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词义感情色彩的变化。将先帝不以臣卑鄙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古义:身份低微,出身鄙野;今义:品质恶劣。词义转移词义感情色彩变化先帝不以臣卑鄙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古义

古人使用文字,有时没有用该用的某个字,而用另一个读音和它相同或相近的字来替代。这种现象叫通假。通假字有“约定俗成”的规律,不能认为凡是同音字都可以通假。由于历史音变,有些通假字和本字的读音相差甚远。三、通假字古人使用文字,有时没有用该用的某个字,三、通假字

被替代的那个字叫本字,用来替代的那个字叫借字,也就是通假字。凡通假字都要按本字来解释,也应读本字的音。例如:御六气之辩。“辩”是借字,“变”是本字。被替代的那个字叫本字,用来替代的那个字例如:通假,大多是同音通假。主要有四种情况:通假,大多是同音通假。主要有四种情况:通假,基本是同音通假。主要有四种情况:1.同音通假终老不复取通假,基本是同音通假。主要有四种情况:1.同音通假通假,大多是同音通假。主要有四种情况:1.同音通假终老不复取2.双声通假(声母相同)莫春者,春服既成通假,大多是同音通假。主要有四种情况:1.同音通假通假,大多是同音通假。主要有四种情况:1.同音通假终老不复取2.双声通假(声母相同)莫春者,春服既成3.叠韵通假(韵母相同)举酒属客4.形近通假将军身被坚执锐通假,大多是同音通假。主要有四种情况:1.同音通假指出通假字以及本字,并解释:1.小知不及大知:2.此小大之辩也:3.海运则将徙于南冥:4.其正色邪:5.御六气之辩:6.而征一国:指出通假字以及本字,并解释:1.小知不及大知:指出通假字以及本字,并解释:1.小知不及大知:智,聪明,智慧。2.此小大之辩也:辨,区别。3.海运则将徙于南冥:溟,大海。4.其正色邪:耶,语气助词。5.御六气之辩:变,变化。6.而征一国:耐,能力。

(一说通“能”能力)指出通假字以及本字,并解释:1.小知不及大知:7.旬有五日而后反:8.三餐而反:9.夙遭闵凶:10.零丁苦辛:11.祖母今年九十有六:12.常在床蓐:7.旬有五日而后反:7.旬有五日而后反:又。8.三餐而反:返。返回。9.夙遭闵凶:悯,可忧患的事10.零丁苦辛:伶仃,孤独的样子。11.祖母今年九十有六:又。12.常在床蓐:褥,草席草垫。7.旬有五日而后反:又。四、词类活用名词活用(1)能愿动词“能、欲”等后面的名词用作动词(一)名词活用为动词:左右欲刃相如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四、词类活用(1)能愿动词“能、欲”等后面的名词用作动词(小信未孚,神弗福也皆指目陈胜(2)受副词“遂、弗、不、皆”等修饰的名词用作动词小信未孚,神弗福也(2)受副词“遂、弗、不、皆”(3)“所”字后面的名词用作动词

置人所罾鱼腹中(3)“所”字后面的名词用作动词(3)“所”字后面的名词用作动词

一狼洞其中驴不胜怒,蹄之(4)名词用在代词“之、其”等前面用作动词置人所罾鱼腹中(3)“所”字后面的名词用作动词一(5)两个名词连用,组成动宾关系或主谓关系,则前名词或后一名词用作动词。

刑人如恐不胜

籍吏民、封府库我师道也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5)两个名词连用,组成动宾关系或主谓关系,刑人如恐不名词用作动词的常用翻译方法:A:名词前面加一个动词,变成动宾关系。陈胜王

沛公军霸上B:名词前面加一个介词,后面加一个动词。

蹄之而后乃今图南C:换一个相应的动词。女幸而偶我名词用作动词的常用翻译方法:B:名词前面加一个介词,后面加一(二)名词作状语:(1)表示方位或处所。译为“向(朝、往)……”“从(在、当)……”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2)表示动作行为的频率,时间等。这一类句中活用的名词均为时间名词。

日削月割

,已趋于亡(译为“一天天”、“一月月”)

(二)名词作状语:(1)表示方位或处所。译为“向(朝、往)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常以身翼蔽沛公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3)表示比喻,可译为“像……一样”“像……似的”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3)表示比喻,可译为“像……(6)表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情理。翻译时在活用的名词前加上“按”、“照”“按照”这一类介词就可以了。

义不赂秦(《六国论》)

义不食周粟(《史记·伯夷叔齐列传》)

(6)表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情理。翻译时在活用的名词前加上“按(4)表示对人的态度。译为“像对待……一样”等。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乃丹书帛曰:陈胜王。(5)表示工具或方法,译为“用(以、靠)……”等东乡坐,西乡对,师事之吾得兄事之(4)表示对人的态度。译为“像对待……一样”等。动词作名词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动词活用追亡逐北,伏尸百万

动词作名词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一)形容词作名词秦孝公据崤函之固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四美具,二难并

形容词活用小学而大遗将军身被坚执锐(一)形容词作名词秦孝公据崤函之固小学而大遗(二)形容词作动词,形容词后带宾语。亲贤臣,远小人素善留侯张良秋毫不敢有所近(二)形容词作动词,形容词后带宾语。亲贤臣,远小人

数词活用六王毕,四海一数词作动词六王毕,四海一数词作动

使动用法

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它是用动宾结构表达使令式的内容。使动用法主要要动词使动、形容词使动、名词使动。

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宾

(一)使动用法之动词使动

项伯杀人,臣活之却匈奴七百余里外连横而斗诸侯序八州而朝同列项伯杀人,臣活之外连横而斗诸侯(二)使动用法之形容词使动

古代汉语里,形容词常作使动。它是使宾语所代表得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或状态。春风又绿江南岸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足以荣汝身古代汉语里,形容词常作使动。它是使宾春风又绿江南岸(三)使动用法之名词使动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族秦者秦也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意动用法

意动用法主要要形容词意动、名词意动。形容词、名词带宾语用作意动,就是觉得宾语怎么样,经常可以翻译为:

“把------当作(看作)------”“以------为------”“认为(觉得)------怎么样”

意动用法主要要形容词意动、名词意动。“把------(一)意动用法之形容词意动登东山而小鲁,登太山而小天下渔人甚异之于其身,则耻师焉(一)意动用法之形容词意动登东山而小鲁,登太山而小天下

(二)意动用法之名词意动吾从而师之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吾从而师之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君子之学以美其身意动用法与使动用法的区别对于意动用法,要把握它所表示的“认为”这个意义特点。意动用法是认为(或以为)宾语怎么样,是主观的看法,客观就不一定如此了。而使动用法是使宾语怎么样。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意动用法与使动用法的区别对于意动说出句中词类活用的现象并解释词语:1.目吴会于云间2.雄州雾列,俊采星驰3.四美具,二难并4.襟三江而带五湖说出句中词类活用的现象并解释词语:1.目吴会于云间说出句中词类活用的现象并解释词语:1.目吴会于云间2.雄州雾列,俊采星驰3.四美具,二难并4.襟三江而带五湖(名词作动词,用眼睛看)(名词作状语,像雾;像星)(形容词作名词,美好的事物;难得的人)(名词意动,以……为衣襟;以……为束带)说出句中词类活用的现象并解释词语:1.目吴会于云间(名词作动说出句中词类活用的现象并解释词语:5.屈贾谊于长沙6.窜梁鸿于海曲7.宾主尽东南之美说出句中词类活用的现象并解释词语:5.屈贾谊于长沙说出句中词类活用的现象并解释词语:5.屈贾谊于长沙6.窜梁鸿于海曲7.宾主尽东南之美(形容词使动,使······屈居)(动词使动,使······窜逃)

(形作名,俊杰)说出句中词类活用的现象并解释词语:5.屈贾谊于长沙(形容词说出加线词活用的种类并解释:刘病日笃夙遭闵凶猥以微贱谨拜表以闻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说出加线词活用的种类并解释:刘病日笃说出加线词活用的种类并解释:刘病日笃(名作状,一天天地)夙遭闵凶(形作名,不幸的事)猥以微贱(形作名,卑微低贱的身份)谨拜表以闻(动词使动,使……知道)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形作动,远离)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名作状,像犬马一样)说出加线词活用的种类并解释:刘病日笃(名作状,一天天地)说出加线词活用的种类并解释:1.水击三千里:2.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3.若夫乘天地之正:4.德合一君:5.彼于致福者:6.怒而飞:7.而征一国者:8.我腾跃而上:说出加线词活用的种类并解释:1.水击三千里:说出加线词活用的种类并解释:1.水击三千里:名作状,在水面上。2.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名作动,向南飞。3.若夫乘天地之正:形作名,正道。4.德合一君:使动,使……满意。5.彼于致福者:使动,使……到来。6.怒而飞:形做动,振奋。7.而征一国者:使动,使……信任,取信。8.我腾跃而上:方名做动,飞起,向上飞。说出加线词活用的种类并解释:1.水击三千里:名作状,在水面上如何推断文言实词词义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拔剑切而啖之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看吃田地如何推断文言实词词义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一)、根据字形推断词义启听淮北取籴(di)卒然边境有急,数千百万之众,国胡以馈之君径造袁所寓之法华寺卖出粮食送食物给人吃到,去(一)、根据字形推断词义启听淮北取籴(di)(二)利用结构相似的句式推断词义齐人追亡逐北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

败逃者用多(二)利用结构相似的句式推断词义齐人追亡逐北(三)利用文章语境推断词义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烟涛微茫信难求人的作为实在(三)利用文章语境推断词义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四)利用成语来推断词义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招致、招引接近不速之客日薄西山(四)利用成语来推断词义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把握文言文实词词义“四法”分析字形看清结构

语境推断联系成语

把握文言文实词词义“四法”分析字形解释下列文言实词的词义景气和畅,故山殊可过

拜访、游览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应”搭配对象为节拍之“节”,“应节拍”即为“随着节拍、和着节拍”,可释为“随着,和着”解释下列文言实词的词义景气和畅,故山殊可过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地”与“固”相对,“地”是名词,“固”也应是名词,解为“险固的地方”

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鲜”与“无”相对,解为“没有”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收天下之兵成语“短兵相接”中“兵”的意义去试解,可推断出解释为“兵器”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可由成语“求全责备”推知是“寻求,寻找”之意收天下之兵

文言虚词常见文言虚词:

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高考考试大纲,共18个)虚词的作用

表结构关系(请息交以绝游木欣欣以向荣)

表示特定的语法关系(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

作定语后置的标志(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

突出语气(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

表示时间(彼且奚适也)文言虚词常见文

多义虚词文言虚词虽然不多,但是绝大多数与现代汉语的不同,某些虚词有多义现象,用法比较灵活。

学习文言虚词的方法(要求)多义虚词文言虚词虽然①针针丛棘,青麻头伏焉(蒲松龄《促织》)②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③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论语·季氏将伐颛臾》)④圣心备焉(荀子《劝学》)语境是“青麻头”藏匿在“针针丛棘”中。由此可推断“焉”是兼词“于此”。“伏焉”即“伏在那里”。语境是交代写文章的目的是等待那些考察民情的人能够看到这篇文章。由此可推断“焉”是代词,代文章。“得焉”即“能够看到它”。“焉”用在疑问句中,表示责备的语气,由此可推断“焉”是疑问代词,可译为“何、哪里”。“焉”用在陈述的语境里,是语气助词。一、看具体语境①针针丛棘,青麻头伏焉(蒲松龄《促织》)③颠而不扶,则将焉用①舟遥遥以轻颺,风飘飘而吹衣(陶潜《归去来兮辞》)②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贾谊《过秦论》)③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东山》)④噫吁嚱,危乎高哉!(李白《蜀道难》)二、看对应位置

“因”和“乘”位置对应,由“乘”是“趁着”的意思,推断“因”也是此义。“利”“便”也是对文,都是有利的形势。“以”和“而”处于对应位置,“而”是表修饰的连词。“矣”和“思”处于对应位置,由“矣”是语气助词可推断“思”也是语气助词。

“乎”和“哉”处于对应位置,由“哉”是表感叹的语气助词,可推断“乎”与“哉”同义。①舟遥遥以轻颺,风飘飘而吹衣(陶潜《归去来兮辞》)二、看对应①以余之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②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③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三、看语气表达“其”表反诘语气,可译为“难道”。“其”表商量语气,可译为“还是”。表命令语气,可译为“一定”。④其皆出于此乎?“其”表猜测语气,可译为“大概”。⑤其孰能讥之乎?“其”表反诘语气,可译为“难道”。①以余之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三、看语气表达①多于南亩之农夫(杜牧《阿房宫赋》)②石之铿然有声者(苏轼《石钟山记》)③君何以知燕王?(《廉颇蔺相如列传》)④竖子不足与谋(司马迁《鸿门宴》)⑤最先为昌黎韩愈所知(李商隐《李贺小传》)四、看句式特点介宾短语后置句,“于”是介词“比”的意思。定语后置句,“之”是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宾语前置句,“以”是介词“凭借”的意思。省略句式,“与之”,“与”是介词“和、跟”的意思。被动句,“为”表被动,是介词“被”的意思。①多于南亩之农夫(杜牧《阿房宫赋》)四、看句式特点介宾短语后五、看代入检验

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线的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飞骑因番请见仁杰乃引张释之高庙大理丞狄仁杰断善才罪止免官法是陛下法,臣仅守之

A“因”和”乃”相同,“止”和“仅”不同

B“因”和”乃”相同,“止”和“仅”相同

C“因”和”乃”不同,“止”和“仅”相同

D“因”和”乃”不同,“止”和“仅”不同B“因”“乃”:“于是”“止”“仅”:“只”五、看代入检验

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线的字的意1.联系语境

根据虚词在句中所处的位置和前后搭配的词语及上下文进行识记和辨别。

2.区分虚实

准确判定虚词和实词同形的词在句中使用的是虚义还是实义,不要误虚为实。

六、解答虚词题的注意事项:1.联系语境2.区分虚实六、解答虚词题的注意事项:3.特殊虚词

a.把握“诸(之于)、盍(何不)、焉(于之)、耳(而已)、尔(而已)、旃(zhan之焉)、叵(不可)”等兼词的用法及意义。

b.注意“者也”“也欤”“也已矣”“焉耳矣”、“也乎哉”等虚词的连用,重点一般落在最后一个上。要根据具体语境及全句的意思来考虑。

C.注意单音与复音虚词的区别。如“于是”、“然后”、“可以”、“从而”、“其实”等双音词,古汉语中应按两个单音词去解释。3.特殊虚词b.注意“者也”“也欤”“也已矣”“焉耳七、解答虚词题的思路:友情提醒:熟记常见虚词意义和用法是解题的前提,了解课文出处并理解正确是成功的关键。1、检索该虚词的用法和意义2、辨认课内语句的出处和意义、用法3、放回原文,结合较宽的语境加以代入、确认七、解答虚词题的思路:友情提醒:1、检索该虚词的用法和意义2练习一

比较并解释下列各句中的“于”字积于今六十岁矣而大声发于水上业精于勤荒于嬉于其身也,则耻师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激于义而死焉者也鱼跃于渊求救于术(袁术)逢蒙学射于羿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练习一

比较并解释下列各句中的“于”字积于今六十岁矣练习一

比较并解释下列各句中的“于”字积于今六十岁矣——表时间,到而大声发于水上——表处所,到,在业精于勤荒于嬉——表原因,由于,因为于其身也,则耻师焉——表对象,对,对于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表比较,比,超过不求闻达于诸侯——表范围,在激于义而死焉者也——表被动,被鱼跃于渊——表处所,从求救于术(袁术)——表对象,向逢蒙学射于羿——表对象,向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表被动,引出动作的主动者练习一

比较并解释下列各句中的“于”字积于今六十岁矣练习二比较并解释下列句中“乃”字吾翁即汝翁,必欲烹乃翁,幸分我一杯羹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廷齐曰: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臣乃市井鼓刀屠者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断其喉,尽其肉,乃去练习二比较并解释下列句中“乃”字吾翁即汝翁,必欲烹乃练习三翻译下列文段

滕文公问曰滕小国也间于齐楚事齐乎事楚乎孟子对曰是谋非吾所能及也无已则有一焉凿斯池也筑斯城也与民守之效死而民弗去则是可为也

练习三翻译下列文段

滕文公问曰:“滕,小国也,间于齐、楚。事齐乎?事楚乎?”孟子对曰:“是谋非吾所能及也。无已,则有一焉:凿斯池也,筑斯城也,与民守之,效死而民弗去,则是可为也。”

滕文公问道:“滕国是个小国,夹在齐国和楚国的中间,是侍奉齐国呢,还是侍奉楚国呢?”

孟子回答道:“谋划这个问题不是我力所能及的。不得已,就只有一个办法:深挖护城河,筑牢城墙,与百姓共同守卫,百姓宁可献出生命也不逃离,这样就好办了。”滕文公问曰:“滕,小国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