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复合材料表面sic涂层的制备及其抗氧化性能_第1页
cc复合材料表面sic涂层的制备及其抗氧化性能_第2页
cc复合材料表面sic涂层的制备及其抗氧化性能_第3页
cc复合材料表面sic涂层的制备及其抗氧化性能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cc复合材料表面sic涂层的制备及其抗氧化性能

c-c材料是一种新型的高温结构材料。它比强度、比模量和断裂更坚韧,密度低,热容量高,同时具有良好的抗热振动、抗燃烧和化学稳定性。目前,C/C复合材料在航天领域,特别是在固体火箭发动机(solid-propellantrocketmotor,SRM)喷管中的应用取得了重大成就。但是C/C复合材料易氧化,耐冲刷性能差,在非惰性环境下其抗热震性能不能满足使用要求。许多学者用表面涂层的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通过在C/C复合材料表面涂难熔碳化物(如:SiC,通迅联系人:黄启忠(1962~),男,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HfC等),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涂层制备方法直接影响涂层的性能。目前,SiC涂层制备方法主要有:包埋浸渗、气相沉积(chemicalvaporreaction,CVD)、等离子喷涂和浸涂等。包埋浸渗法制得试的界面与基体结合力强,但是不利于制备大尺寸试样的涂层。CVD或法浸涂制备的温度低,但如果界面处理不当的话,涂层与基体材料的结合弱,涂层容易产生脱落。等离子喷涂虽然工艺性能好,但尚有许多关键问题有待解决。国内外学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又探索出一些新的工艺,并取得了相关专利。通过实验,用气相SiO与C/C复合材料发生表面反应来制备SiC涂层。1半定量x射线衍射法C/C复合材料的密度为1.72g/cm3,开口气孔率为12.36%,切成尺寸为10mm×10mm×6mm的试样,预先用#600氧化铝耐水砂纸磨平试样棱边,以减少涂层热应力集中,然后经超声波清洗、干燥后待用。Si块为工业用硅,纯度大于99.4%,SiO2粗粉纯度为99.2%,粒度为0.1mm。预先将两者经酸洗以除去干扰杂质,然后按反应式SiO2+Si=2SiO进行物料配比,并使Si质量分数过量8%~11%。在真空感应石墨化炉中生成涂层。将试样分成3组,分别置于炉内SiO蒸气氛中,其中:试样1在1900℃保温1h;试样2在1900℃保温5h,试样3在1700℃保温1h。3组试样最终都在2100℃保温1h。在马弗炉中考查O涂层的抗氧化性。将炉温升至1100℃,不通流动空气,使试样在炉中静态氧化2,4,6,10h。采用3014型X射线衍射仪对涂层相组成进行半定量X射线衍射(X-raydiffraction,XRD)分析,测定涂层相组成和晶体取向。利用KYKY2800型扫描电镜(scanningelectronmicroscopy,SEM)对涂层表面和界面进行形貌分析,观察涂层结构,测量涂层的厚度并分析其成分。2涂层结构和微观结构试样1,试样2和试样3涂层XRD结果见图1。由图1可知:试样表面完全生成了SiC涂层,且生成的SiC为βSiC。3组试样中,SiC晶体衍射峰位置对应得很好,都是由βSiC所组成。同时,也可看到3组试样表面的SiC晶体衍射峰的强度还存在一定的差异,特别是试样3涂层,其(200),(220)和(311)晶面峰强都大于试样1和试样2涂层中对应的βSiC晶面的,这就表明制得的SiC涂层的厚度及分布尚存在一定的差异。图1的XRD分析结果证实:没有检测到Si相和其它相,说明涂层是由SiC单相组成或其他相极少。制备的涂层表观为银灰色的坚硬层,且与基体具有良好的结合性。图2为涂层表面及其横截面低倍SEM照片。从图2可见:按3种工艺制备的涂层都很致密,且有一定的厚度,但具体形貌各异。试样1涂层基本为颗粒状,在基本SiC涂层上面存在较多的粗大SiC颗粒;试样2表面是片状的形貌,但已出现交叉裂纹;试样3效果最好,基本上没有粗的SiC颗粒,涂层连续、均匀。另外,从横截面上看,试样3组织最为独特,它由许多线状的SiC交织所组成的,且涂层与基体间有较明显的界面,过渡带窄;而试样1、试样2界面有较宽的过渡带,特别是试样2,其过渡带已深入到基体内部。试样3涂层微观结构见图3。与试样1、试样2涂层不同,试样3涂层中几乎没有颗粒状的SiC晶粒,该涂层由粗大的SiC枝晶组成。同时,有曲线型的晶须缠绕在枝晶上。经测定,这种晶须直径约100nm,为βSiC晶须。2.1碳/碳复合材料涂层的微观组织制备涂层的原理可以表述如下:SiO2(s)+Si(l)2SiO(g)(1)SiO(g)+2C(s)SiC(s)+CO(g)(2)SiO(g)+3CO(s)SiC(s)+2CO2(g)(3)通过反应(1)获得涂层制备所需SiO蒸气源,SiO气包围并浸润C/C基体,并通过扩散进入材料内部。在1800℃左右SiO气与C/C发生反应(2),生成SiC并放出CO气体,CO气体又与SiO相遇,发生反应(3)。由于C/C材料为典型的多相组织,其微观结构包括纤维、基体碳、孔隙、碳布叠层层间界面、碳纤维/基体界面等,反应(2)、反应(3)易在微观组织的缺陷处进行。从涂层截面扫描图(见图2b、图2d和图2f)中可以看到:白色的SiC薄层组织沉积在基体深处,特别是沿碳布叠层界面、纤维束界面以及材料本身的孔洞等缺陷处。同时,越靠近涂层表面的地方,材料硅化越好,碳组织更少,而SiC组织越完整,如试样3涂层所示。2.2sic涂层、界面和界面不均匀时涂层的裂纹产生机理图4为制备涂层的3个工艺。3个工艺升温速率、保温制度各不同,但冷却速率一致。试样1和试样2都是直接升温到1900℃后才保温的,试样2升温时间短,升温速率最高(15.8℃/min),涂层有裂纹产生。由于SiC的热膨胀系数和基体C/C材料不匹配,升温太快,热能在SiC涂层、界面结合处以及C/C基体间传递不均匀,容易导致涂层出现裂纹。值得注意的是:当涂层制备完成之后,从高温冷却到室温的过程中,如果冷却太快,涂层也易出现裂纹。2.3涂层生成机理采用SEM,对涂层厚度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涂层厚度不是随保温时间的增加而增厚,截面形貌复杂。由于SiC涂层首先通过SiO或Si气扩散后直接在C/C基体内部缺陷处生成,当这些内部缺陷被SiC组织填满后,气体分子难于再向基体内扩散,只能与位于缺陷外的热解碳和碳纤维继续反应。另外,碳纤维难以硅化生成SiC,从而阻碍涂层整体厚度的增加。若缺陷在局部区域比较深入,就易在这些部位形成局部区域涂层且深入基体,使涂层过渡区变宽。2.4温度对纳米晶须生成的影响由图3可知:试样3涂层有SiC晶须生成。一般认为,在体系中的反应(3)倾向于生成SiC晶须,而反应(2)易于生成颗粒SiC。由于不会出现液相,因此晶须的生长不是气固液机理,而是一个气相合成的过程,为气固机理。由反应(2)产生的CO气体来不及逸出,与周围的SiO蒸气发生反应,生成SiC晶核和CO2气体[反应(3)]。反应(3)持续进行,生成的SiC晶核稳定,并在一定方向上生长,最终导致整根晶须的形成。由于生成SiC颗粒的反应(2)平衡常数大于生成晶须的反应(3)的,因而反应产物中SiC颗粒占多数,晶须占少数。生成SiC晶须的速率受温度的影响极大。当温度适宜时,晶须生长所需SiC与生成的SiC数量大致平衡,此时SiC晶须就能稳定地在一定方向上生长,获得长径比很大的晶须。试样3在1700℃保温1h,长出了数量可观的纳米晶须,可见这个温度有利于反应(3)的进行。当温度很高时,化学反应速度很快,反应(2)较反应(3)占优势,晶须无法稳定生成。试样1、试样2涂层都在1900℃下生成,由于反应温度较高,不适合晶须生长,因此,涂层最终没有生成SiC晶须。2.5涂层氧化的影响涂层抗氧化性结果如图5所示。从图5可看出:试样2质量损失曲线位于试样1、试样3的之上,即其氧化质量损失率大于其它两种试样。其中试样1和试样3都有明显的氧化质量增加阶段,且可以测到试样1质量增加率大于试样3。经过10h氧化后,试样3质量损失率仍然最小。由于在高温下材料的氧化主要体现在涂层表面SiC的氧化上,因而涂层氧化存在一个质量增加的阶段。但是试样2涂层存在裂纹,氧气易通过裂纹进入基体内部,使基体氧化,其综合结果是导致试样从一开始就表现为氧化质量损失。试样1、试样3涂层相对较厚,氧气不易进入基体内部,开始阶段的氧化主要表现为一质量增加过程。试样3存在较多的纳米SiC晶须,氧化速率较小,故质量增加率比试样1的小。随着氧化时间正长,试样2基体进一步氧化,质量损失加剧。由于晶须比SiC更不易氧化,因此试样3涂层完整性保持较好,氧气不易通过涂层进入基体,使得试样3比试样1抗氧化性略好。另外,涂层过渡带存在较多未与硅反应完全的碳结构,易被氧化而使试样质量损失,过渡带宽窄不同,抗氧化性也各异。3c/c涂层的制备(1)用工业硅块(Si)和辅助剂(SiO2)在高温、惰性气氛下,通过气相化学反应法生成SiC涂层,所得涂层致密性好,可达一定的厚度。SiC的生成主要是SiO蒸气通过扩散进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