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世界的地形教材简要分析本节教材包括“陆地地形”、“海底地形”和“学看地形图”三部分内容。陆地地形。教材首先从运用海拔和相对高度这两个基本概念入手,对平原与高原、山地与丘陵这点两组地形类型做出了简略的对比。盆地,为一种复合地形,由中部相对低海拔的平原或高原甚至地形略有起伏的丘陵与四周相对较高的山地、高原所环绕而组成。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幅地形景观图,是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图文结合有助于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全球陆地各种主要地形的分布情况,在教材中以一幅“世界地形图”作介绍,重点展示陆地上高峻山脉主要分布的两大地带。具体的高原、平原和盆地等,课文只提及青藏高原、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等,请学生阅读地形图时注意,并形成初步印象。海底地形。教材利用海底地形示意图,介绍了海底地形的主要组成部分大陆架、大陆坡、海沟、洋盆以及大样中脊。学看地形图。主要通过实例,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指导学生学看地形图。教材通过展示同一地区的四幅地图,形象地说明了分层设色地形图的来历、特点及阅读的方法,以具体事例帮助学生“学看地形图”,同时培养学生通过分析等高线和等深线,判断地势的高低起伏和坡度的陡缓变化,辨别山脊、山谷等简单地形的能力。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结合图片资料,掌握五种基本陆地地形的形态特征。2.运用地图和资料,了解全球陆地各种主要地形类型的分布情况,重点掌握世界上典型的平原、高原、盆地及两大高山带的具体分布。3.利用图片资料,引导学生认识海底地形,并对比分析海底、陆地地形的异同。4.通过实例和实践。了解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制作过程、优点以及如何使用与阅读地形图。5.初步学会在地形图上估算不同地点的海拔以及地势起伏和坡度陡缓,培养读图能力。过程与方法:运用基本概念和图片资料,引导学生学会比较、综合的方法,来总结地理事物的特征、规律。引导学生合作完成资料的收集,实物模型的制作过程、学会正确选择、收集、分析资料,培养动手能力和协作精神。教学过程以学生活动为主,重视地理学科的过程教学和发现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过程中采用自主探究式和小组合作式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过程教学,培养勤思考、乐动手、爱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2.通过角色体验,树立因地制宜发展生产的观念。教学重难点及突破重点:陆地地五种基本类型的特征。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制作原理。难点: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断山脊、山谷、陡崖、鞍部等山地地形要素和识别五种基本地形类型。运用等高线地形图,估算海拔,判断地势的高低和坡度陡缓。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自制多媒体课件资料。学生准备利用课本、图书馆、网络、报纸杂志等多种渠道收集与主题相关的资料信息,自备橡皮泥、各色棉线数根。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说明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表面真奇妙,在地球表面,有高出海平面8848.13米的珠穆朗玛峰,有低于海平面11034米的马里亚纳海沟,有地势低平面积500多万平方千米的亚马孙平原,有四周高山中间低平的盆地,还有……地表形态多姿多彩。在大陆上,同样平坦的地表,为什么有的被称为高原,有的被称为平原呢?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什么叫海拔,什么叫相对高度。新授海拔与相对高度:海拔:地面某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海拔,也叫绝对高度。
相对高度:地面某点高出(或低于)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点之间的高度差。
〔训练〕A地比海平面高1500米,B地比海平面高出500米,C地比海平面低出500米,A地海拔是()米,A地相对于C地的相对高度是()米,C地的海拔是()米,C地相对于B地的相对高度是()米。
〔过渡〕理解了海拔与相对高度之后,各种陆地地形就容易比较了。
二、陆地地形:
1、地球陆地表面的五种基本地形:
〔归纳〕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
2、五种基本地形的特点与区别。
〔展示〕五种陆地基本地形图。
〔归纳〕平原-地面起伏小,海拔低。
高原-地面起伏小,海拔高,边缘陡峻。
山地-地面崎岖不平,海拔多在500米以上,坡度较陡,沟谷较深。
丘陵-地面崎岖不平,海拔较低,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
盆地-四周多被山地或高原环绕,中部相对低平。
〔比较〕平原与高原:海拔差异。
山地与丘陵:相对高度差异。
3、山峰、山脉、山系、山地、山区的概念理解。
〔展示〕珠穆朗玛峰、喜马拉雅山脉、科迪勒拉山系、横断山区等。
〔归纳〕世界的两大山脉地带:
环太平洋沿岸山脉带。地中海沿岸-喜马拉雅带。
4、世界上的地形区之最。
〔课堂活动〕找出地形区之最。
世界上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
世界上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
世界上最大的盆地-刚果盆地
世界上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
世界上最雄伟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世界上最长的山脉-安第斯山脉
世界上最长的山系-科迪勒拉山系
世界上最大的山脉带-环太平洋山脉带
世界上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
世界上最深的海沟-马里亚纳海沟
三、海底地形:扮演记者身份,采访3—5个同学,了解他们居住地平坦还是有起伏,他们来校的路是平坦还是崎岖,(课件演示)海拔和相对高度示意图(播放媒体录像)放映一段中国地形概括的录像,引导学生观察五种地形的特点(从海拔、相对高度、地表起伏等方面来观察)整理全班同学收集的图片资料,将它们归类,合理的排版,张贴为一期墙报,并推荐1—2名同学做导游兴致介绍墙报内容。〔展示〕海底地形示意图,让学生认识大陆架、大陆坡、海沟、洋盆、大洋中脊和海底的其它地形。配合回答完成训练题目仔细观察教材27—28页的五幅不同地形类型的景观图,运用比较法区别平原和高原、山地和丘陵这两组地形类型的特征,讨论后归纳制成表格后,用实物投影仪展示。观察世界地形图,对照地图册13—14页世界地形图,找出各自所搜集的地形区,世界之最,在地形图上的准确位置,并能在教师课件展示的地形图上向全体同学指出并介绍。用小组自备的橡皮泥,根据地性录像和课本有关内容,加上自身想象,制作山地、盆地、丘陵、高原、平原五种地形模型,各贴上地形标签,用实物投影仪向全体学生展示,并简单介绍制作依据。根据五种不同地形的基本特征,判断当地的地形类型,探讨并分析这种地形对当地的农业生产、经济活动、居民生活有何影响,如果你是当地的政府领导,你认为土和因地制宜?读教材P29“海底地形示意图”,说一说海底地形与陆地地形的异同。整合同学们的观点,一人代表发言。从学生的不同回答来引入新课;以小型采访会的方式切入课题,以小型采访会的方式切入课题让学生饱览我国壮丽山川和各种陆地地形,并择取青藏高原、四川盆地、大兴安岭、江南的丘陵、长江中下游平原等典型地形代表镜头慢速播放,引导学生从海拔高低、地面起伏状况来概括比较五种基本地形的主要特征,强化学生的感性认识。让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综合的能力,从而把握地理事物的本质。注重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并处理资料的能力,关注学生把知识进行内化的过程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快速读图能力。关注学生动手实践和将知识转化实践的能力,养成合作学学习习惯。关注学生终身发展,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培养观察、比较分析能力。小结:回顾本节课主要学习内容,总结合作学习情况,表扬鼓励表现出色的同学。地球的表面丰富多彩,陆地上有高原、平原、山地、丘陵和盆地,海底世界也奇妙,“大陆架、坡陡、海沟、中脊、洋盆”。
2、平原、高原看海拔,山地、丘陵看(相对)高度。
3、看看世界的地形区,最高最大最长最深有那些。课后探究作业:调查青岛的地形以哪一种地形类型为主。说明该地形对青岛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影响。板书设计一、海拔与相对高度
二、陆地地形
1、五种基本地形
2、地形比较
3、山峰、山脉、山系、山地、山区
4、世界之最
三、海底地形教学反思:在切实把握《地理课程标准》和反复研读湘教版国家地理教材内容的基础上,采取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来处理教材内容,合理地把该节内容分成具体而明确的几个任务,可操作性强,任务要求切合学生实际,紧密联系生活,难度适宜又不失挑战性,利于激发学生求知欲;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式教学方法来组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合作发现,协同学习,这不仅充分体现了新课堂改革的教学理念,而且让学生充分体验学习的乐趣,获取知识的成就感,从而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当然,在实际教学中,我还注意到了该课有亟待改进的地方,如师生课前的准备费时较多,地形模型制作可先用课件演示来得更直观等。教学步骤第二课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说明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地理学习中经常要用到地形图,如果有了合适的地形图,即使是你没有去过的地方,你也可以通过读图,了解那里的地形状况。新授一、地形鸟瞰图上的平原、高原、盆地、山地、丘陵以及半岛、岛屿。
学生读图后(复习上课时知识)
〔归纳〕平原-地面起伏小,海拔低。
高原-地面起伏小,海拔高,边缘陡峻。
山地-地面崎岖不平,海拔多在500米以上,坡度较陡,沟谷较深。
丘陵-地面崎岖不平,海拔较低,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
盆地-四周多被山地或高原环绕,中部相对低平。
半岛-三面环水,仅有一面与大陆相连。
岛屿-四面环水的小块陆地。
等高线地形图。(结合等高线地形图模型讲授)
1、等高线。
在地形图上把海拔高度相等的各点连接起来构成的闭合的曲线。-高度相等。
2、等高线地形图。(在图上读出高原、平原、盆地、山地和丘陵)
把等高线垂直投影到平面上得到的图形就是等高线地形图。
3、分层设色法地形图。
在不同的等高线之间涂上不同的颜色,绘制而成的等高线地形图。三、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判读陡坡、缓坡、山峰、山脊、山谷。
〔小结〕1、地形图是我们认识地表形态的工具。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如何认识基本地形,要根据等高距、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等来判断。
〔训练〕读分层设色法的世界地形图,回答:
1、亚洲的地形有什么特点?(中间高,四周低,平原分布在沿海地区。)
2、欧洲的地形有什么特点?(以平原为主,海拔低。)
3、非洲的地形有什么特点?(以高原为主。)
4、美洲的地形有什么特点?(三大纵列地带,西部为高大的山系,中部为平原或高原,东部为低山或高原。)从军事家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话题入手,谈地图,尤其是地形图在军事中的作用,引发对地形图在生活中的作用的讨论,来引入地形图绘制的学习。(播放课件)展示地形鸟瞰图和地形平面图。讨论优劣后用flash动画演示等高线、等深线的绘制和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最后用flash动画演示填色过程来展示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的绘制方法。引导学生完成课本活动题出示训练题,酌情引导。小组各制作一座山地模型图,缠上颜色各异棉线代表等高线。要求突出表现陡坡和缓坡、鞍部、山脊、山谷、陡崖。并且制作盆地模型、高原模型、丘陵模型。学生讨论比较优劣再次比较平面图与等高线地形图的优劣。学生比较前后两幅图的优劣,总结得出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可取之处。读课本P31图2-44,回答,一个中学生科考队从A点爬到山顶和从B点爬上山顶,选择从哪个地方上山?为什么?
(A.等高线稀疏,坡度缓,便于爬山。B.等高线密集,坡度陡,便于锻炼意志)〔归纳〕
在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密集的是陡坡,等高线稀疏的是缓坡;一组等高线向低处弯曲的是山脊,一组等高线向高处弯曲的是山谷。从学生熟知的历史人物入手,阐述地形图的重要作用,激起学生的求知欲用flash动画演示分层设色地形图的绘制过程,用当地地形图方便于学生了解身边的地理,激起学生的热爱家乡之情。让学生学会辩证的看待问题,一分为二的分析问题。通过读图学生自己归纳出一定的规律。小结:地形类型等高线特征山地陡坡等高线密集等高线数值由外向内递增缓坡等高线稀疏鞍部两个高地之间凹陷的部分陡崖等高线汇集到一处山脊等高线向低值凸出山谷等高线向高值凸出盆地等高线闭合,数值由外向内递减课后探究作业:如果绘制海底地形,怎样表示海洋的深度呢?板书设计:学看地形图地形鸟瞰图平面地图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及海拔高度的判读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的绘制在地形图上识别地形类型及判读山地地形的基本要素教学反思:等高线这节课,在初中确实是一节比较难的课,比较抽象,学生很难理解,但是经过学生去画等高线,这样学生对等高线的抽象难点就突破了。从上节课的整体效果来看,课堂气氛很活跃,学生参与面广,学生参与的热情高涨。在学生探究和论证等高线上数字的含义和给等高线下定义的时候,学生表现非常活跃,各抒己见,用以学过的知识来论证他们的推测,尽管有些同学的说法并不是很正确,但是他们善于思考,敢于表现习惯是很值得赞赏的,这些表现都充分体现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参与热情。在学生绘制等高线的过程中,学生表现也很出色,小组合作,互相配合,很快把要求画的等高线画出来,然后,小组讨论探究等高线的规律时,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分别就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测绘管理与法律法规》考前必练题库500题(含真题、重点题)
- 2025年海南货运从业资格证考试试题及答案大全
- 二零二五版份额担保协议书
- 欠条格式范例二零二五年
- 车队安全培训内容
- 镇烈士墓管理制度规定
- 软件公司研发管理制度
- 公司慰问金管理制度
- 公司制度管理制度牌
- 饮料公司电商管理制度
- 变压器铁芯(夹件)接地电流试验
- 财务报表分析实训指导书
- 医疗器械分类目录
- 2022版器械GCP考核试题及答案 (一)
- 中医执业技能病例
- 美国签证行程表模板
- 河南濮阳静探仪说明书jty
- 长期护理保险技能比赛理论试题库300题(含各题型)
- 二重积分的概念与性质演示文稿
- 医院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完成情况
- 大学生劳动教育通论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大连海洋大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