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标准化模型的研究与应用_第1页
中医标准化模型的研究与应用_第2页
中医标准化模型的研究与应用_第3页
中医标准化模型的研究与应用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标准化模型的研究与应用

中医动物模型的发展是在中医学的全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指导下,运用藏象论和病因病机理论,模拟动物疾病原型的各种特征。标准化中医动物模型的复制是推动中医药现代化的重要环节,对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解中医药研究中常用实验动物的造模方法,笔者通过检索中国全文期刊数据库(CNKI)全文数据库,全文检索词为“中医动物模型”,检索时间为1990年-2012年,共检索到766篇文献,排除理论性研究文献、一稿多投文献和综述性文献,余293篇。从文献来看,目前所采用的中医动物造模方式包括中医传统病因动物模型(占14.8%)、模拟西医病因病理动物模型(占18.1%)、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占66.6%)及其他类型动物模型(占0.5%)。中医传统病因模型模拟中医传统病因建立动物模型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将中医学中导致疾病产生的病因施加于实验动物,力求模拟出符合中医学特点的动物模型。此类造模方法有单因素造模和复合因素造模两种。如根据“恐伤肾”的中医情志致病理论,采用“猫吓鼠法”建立肾虚动物模型;根据“苦寒之药损其脾胃”(《脾胃论》)的理论采用大黄水浸剂灌服研制脾虚证动物模型;根据“怒伤肝”的理论,采用激怒刺激法研制肝郁证动物模型;根据“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理论,采用人工制作的风寒湿环境装置,研制风寒湿痹动物模型。如采用苦寒泻下、饮食失节加劳倦过度法研制脾气虚动物模型;采用烟熏加寒冷刺激复制寒饮蕴肺证家兔病理模型;根据中医“劳倦过度,房室不节”,运用强迫小鼠游泳法加Colldege效应诱导雄性小鼠房室不节,建立肾阳虚动物模型;采用慢性夹尾激怒加高浓度大黄灌胃研制肝郁脾虚证动物模型。模拟中医传统病因的造模方法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模拟中医传统发病原因或“审证求因”的中医病因,研制的模型从病因、病机、症状、客观指标和药物反证方面与中医理论较吻合。但是此模型存在不足之处:(1)中医病因概念自身的模糊性。中医病因学的形成和发展受到当时历史条件的制约,往往具有半真实性和抽象性的特点。(2)中医病因与疾病或证候间因果关系不明确。中医学中,仅有一种或几种确定的病因所致的中医疾病或证候类型很少,大多数是同一种病因可以导致多种疾病或证候,或是一种疾病或证候又是由多种不确定的病因引起的,抑或是多种不确定病因交杂影响导致疾病或证候产生。(3)施加病因的可控性差。中医传统病因引起致病的时间、强度难以标准化处理,以及考虑模型的自然恢复问题,这些造成了造模时施加病因的可控性差。因此,这类动物模型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可重复性差。中医热质神经模型的制备此类动物模型以西医病因学为依据,施加特定的化学、生物、机械和物理致病因素,复制出西医或中医病名的动物模型,再利用动物表征评价、动物证候评价、理化指标或中医方药反证等系统佐证模型成功与否。如皮下注射皮质酮损害睾丸组,建立肾阳虚动物模型;采用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移植心肌梗死致心力衰竭研制心气虚动物模型;采用在D-半乳糖制作亚急性衰老模型基础上,咖啡因腹腔注射叠加多平台水环境持续睡眠剥夺法建立老年阴虚失眠动物模型;采用腹腔注射抗原液致敏,卵蛋白雾化吸入诱喘,建立中医寒哮动物模型初探;采用尾静脉注射醋酸铅、5-羟色胺后,经胃内灌内毒素脂多糖E(LPS)建立肠热腑实动物模型。此类模型将西医化学、生物、机械和物理致病因素定量定性施地加于实验动物,其建立的动物模型在症状、体征和理化指标方面可重复性和稳定性强。但是该造模方法有不足之处:(1)与中医理论脱节。仅从单方面模拟西医致病因素,创建的模型割裂了致病因素之间、动物自身脏腑多系统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关系,这与中医学整体观念不符,模拟的模型与中医学所阐释的病、证有一定差距;(2)模型的真实性难以定论。该模型施加造模方法的单一性和片面性使得模型较“纯化”,而中医致病是致病因素、正邪斗争、机体反应的一个复杂的过程,证候是病因、病机、病程、致病特点等综合规律的概括,因此,仅靠单因素的理化、生物损伤,模拟出的动物模型很难说能真实地反应证候特点。中医证候模型为进一步了解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在现代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趋势,笔者通过CNKI全文数据库,检索主题词设为“病证结合”and“动物模型”,共检索到文献446篇,占66.6%而成为主要趋势。自1991年出现第一篇论述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文章,此后论述或采用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文献有逐年增加的趋势(见图1)。病证结合动物模型是指通过临床调查研究、选择有密切联系的疾病和证候,即寻找两者在临床的结合点,分别或同时复制两者特征用于观察研究的模型动物。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包括3种类型,即中西医结合病因病理类型、西医疾病模型探寻中医的“证”类型及中医证候模型探寻西医的“病”类型。此类模型是指分别(或同时)采用传统中医学病因和西医病因或病理复合因素施加于实验动物,力求模拟出既具备西医疾病动物模型的可重复性、稳定性和可靠性强的特点又符合中医学疾病或证候特点的动物模型。此类模型包括:(1)“中医传统病因”+“西医病因”。如采用大鼠限制饮食加皮下注射利血平注射液研制脾虚病证结合动物模型;采用高脂饮食、脑垂体后叶素皮下注射及寒冷刺激方法建立冠心病心阳虚血瘀证大鼠模型;(2)“中医传统病因”+“西医病理”。如采用21d慢性束缚合并手术后双侧杏仁核微量注射α-氨基羟甲基恶唑丙酸(AMPA)受体的拮抗剂CNQX,研制肝郁脾虚证大鼠模型;采用高脂饲料喂养合并主动脉内膜球囊损伤术研制动脉粥样硬化痰瘀证大鼠模型。此类模型是指以西医疾病动物模型为模板,在模型建立过程中或建立后,通过动物表现的症状、体征等外在表征及病理指标,来探寻西医疾病或疾病过程中体现的中医证候类型。如采用距大鼠尾根1cm处夹尾1min,24h内禁食禁水,4℃冰水强迫游泳5min,频率1500Hz,92dB的噪音刺激1h,限制行为3h,45℃烘箱热烘5min,潮湿环境饲养24h,孤养,昼夜颠倒,9种刺激随机安排到21d内,刺激时间和刺激类型均随机,建立抑郁症大鼠模型,通过大鼠表征和行为学检测判别为肝郁脾虚证候模型;采用将排卵期(性皮肿最明显)的雌猴赶入压缩笼,挤压,以猕猴稍能活动为限,每天挤压7h,挤压造模7d,研制经前期综合征(肝气逆证)猕猴模型;采用高脂饲料喂养合并腹腔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的方法复制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连续采集两组大鼠表征并进行阴虚内热证和气阴两虚证证型判定;动态采集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宏观表征、血压及行为学实验,结果判别SHR14-18周龄表现为肝火亢盛证证型。此类模型是先利用中医传统病因造模方式初步模拟证候动物模型,再通过模型的外在表征、理化指标及代表性方药反证模型,在证候模型确定的前提下,寻找可能相关的临床疾病进行验证。如采用自制木质束缚架对大鼠进行捆绑束缚,束缚时间随机,每天3h,连续21d,成功建立大鼠肝郁脾虚模型,再运用验证抑郁症的糖水偏爱实验、旷场试验及新环境进食抑制实验来验证肝郁脾虚动物模型,结果证明该证候模型和抑郁症模型一致;采用大黄煎煮液灌胃结合夹尾、番泻叶煎煮液灌胃结合束缚的方法建立肝郁脾虚大鼠模型,再通过统计大鼠造模前后体质量变化、大鼠给药后排稀便的时间及造模结束10d后,在5:00和24:00的粪点数3种验证肠易激综合征的评价方法,来评价该肝郁脾虚大鼠模型是否与现代医学的肠易激综合征一致。由上述图1不难看出,病证结合动物模型是现代中医药研究模式的发展趋势。在探索中西医结合和中医证候本质研究中,病证结合模型之所以成为比较理想的动物模型,笔者认为此模型具有以下几点优势:(1)符合中医理论,贴近中医证候特点。无论是采用中西医结合病因病理造模还是采用中医证候模型探寻西医的“病”造模,造模之初是在中医理论和中医病因学指导下,模型建立后又依靠动物表征评价、动物证候评价及以方测证等符合中医特点的模型评价方法评价模型,能较真实地模拟中医证候。(2)稳定性、可靠性及易行性强。该模型中的利用西医疾病模型探寻中医的“证”类型,以西医疾病模型为基础,弥补了中医传统病因致病的模糊性、非特异性及不可控性缺点,加强了模型的可重复性和可靠性。(3)实际应用意义重大。病证结合动物模型使很多“证”的不确定因素由于“病”的限制变得更加清晰,更加符合临床实际,更能精确地阐明中医证候本质,更有望使中医药基础研究拓展应用到临床。病证结合模型的建立综上所述,与中医传统病因动物模型、西医病因病理动物模型相比,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在中医药现代化研究中具有明显的优势。特别是中医证候模型评价的深入研究,如通过舌象、唇象、爪象、耳轮、尾尖、眼球、皮毛、体质量以及动物行为学等一系列生物表征评价模型;基于“方证相应”原理,对建立的模型投以相应的方药,取得模型某些表征和理化指标改善来评价模型;采集大小鼠四诊信息,创建大小鼠四诊工作站,实现大小鼠四诊标准化、计量化,便于对模型计量化辨证及计量化评价等,这些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的引入都使得病证结合动物模型渐趋成熟。然而到目前为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