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城》中的隐喻翻译_第1页
《围城》中的隐喻翻译_第2页
《围城》中的隐喻翻译_第3页
《围城》中的隐喻翻译_第4页
《围城》中的隐喻翻译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围城》中的隐喻翻译

一、隐喻的英译汉研究钱忠书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20世纪70年代以来,他的代表作《围城》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普遍关注。他以犀利、幽默的笔触描述了国难时期社会各个阶层的芸芸众生,而全书最让人眼前一亮的还是作品中数目众多并耳目一新的隐喻表达。钱钟书对隐喻的娴熟使用使全书处处充满着机智和幽默的言语。隐喻在西方一直是修辞学家和语言学家共同研究的问题。翻译学家近来也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国内的相关研究主要是结合西方隐喻翻译理论进行隐喻的英译汉研究,同时,西方的隐喻理论也逐渐地被我国研究者引用到了隐喻的英译研究领域。《围城》中大量的中国式隐喻曾经给翻译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但珍妮·凯利和茅国权经过艰苦的合作,终于完成了《围城》的英译本。本文旨在分析小说《围城》中隐喻的特点,对译本中隐喻的翻译加以分类和分析,并初步归纳出《围城》中隐喻汉译英的策略。二、《边城》的隐喻和特点1.《修辞学》中的隐喻谈到修辞学,或是与修辞有关的语言现象,就必定会追溯到古希腊时代哲学家、修辞学家亚里士多德。隐喻的研究也是如此。在西方传统的修辞学领域,他是第一个对隐喻进行较为系统论述的人。在他看来,隐喻是把属于另外一个事物的名称转移到每一个特定事物上去,这一转移可以是从种到属或从属到种,或从属到属,或根据类推进行拓展。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了隐喻的比较论,认为隐喻是运用相似联想对不同领域的事物进行比较,借用一个领域的词汇说明另一个领域的事物。我国现代修辞学的奠基人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中对隐喻的解释是:隐喻是譬喻的一种。思想的对象同另外的事物有类似点,说话和写文章时就用那另外的事物来比拟这思想的对象,就叫譬喻,也称比喻,属于积极修辞一类。从陈望道先生的观点来看,存在相似性是形成隐喻的前提,这和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是相符的。一般的修辞学著作中,隐喻的定义相差不大,但理解上还是有区别的。袁晖在叙述比喻修辞法的专著《比喻》中是这样描述的:隐喻是比喻的一种,是利用乙事物来说明其本质不同而又有相似之处的甲事物,但这种比喻关系是暗含的。这种定义强调被比喻和比喻的两个事物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只有相似性和差异性并存的隐喻才能给人鲜明突出的印象。2.隐喻的使用见表1在小说《围城》中,精辟而出人意料的隐喻和对一个事物一种现象的多种隐喻,几乎俯拾即是。钱钟书充分运用了隐喻这个媒介,将不同类型的语言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体现了钱钟书机智幽默和嘲讽的风格,但又不乏深邃和独到的见解。正是这些因素使钱钟书笔下隐喻的翻译成为一大难点。归纳起来,在翻译层面,其所涉及的隐喻可分为如下几点:(1)隐喻的用法与全书的其他风格特征浑然一体,具有幽默、诙谐和讽刺的效果。小说中的隐喻幽默诙谐地揭示了现实生活中某些社会现象的荒谬和丑恶,并深刻嘲讽了那些可鄙的人物形象。值得一提的是,钱氏的幽默自成特色,饱含机智和充满知识性,钱钟书善于打破常规,将庄严的本体和戏谑的喻体,或者是丑恶的本体和美妙的喻体结合在一起,以这些奇异的或是带有“审丑”性的隐喻达到幽默讽刺的效果。例如:这东西(苍蝇)跟蚊子、臭虫算得小饭店里的岁寒三友。154岁寒三友在中国文化意境中总让人联想到美好或积极的事物,而钱钟书在这里将苍蝇、蚊子和臭虫比喻成岁寒三友,可谓是一个极大的讽刺。如果直译过来,必然会丢失这种诙谐、讽刺的意味,因而这类隐喻的翻译成为一个难点。(2)丰富的联想性。钱钟书善于从风马牛不相及的两类事物中找到细微的相似处。本体和喻体相距甚远,差别很大,人们很难一下就看出二者之间的相似处。32这种远距离的隐喻可能将两种感情色彩完全不同的事物放在一起。例如:她眼睛并不顶大,可是灵活温柔,反衬出许多女人的大眼睛只像政治家讲的大话,大而无当。102这里,为了突出唐晓芙的眼睛“灵活温柔”,用“政治家的大话”来作反衬,乍一看本体和喻体之间差距甚大,如果没有后面的“大而无当”几个字,就很难让人理解。但经仔细推敲后便能发现,这正是钱钟书天才想象力的体现,在表现唐晓芙眼睛美丽动人的同时,又抨击了资产阶级政客的虚伪,爱说空话。在翻译这种感情色彩相差较大的比喻时,译者通常需要首先辨别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处。否则连隐喻本身都没有明确,更不要说着手翻译了。(3)谚语性隐喻的使用。谚语性隐喻包含的知识面广,内容复杂,语言千变万化,而汉语成语不仅语言结构、表达方式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其内容意义也具有中国文化的独特渊源。例如:总算功德圆满,取经到了西天。179“功德圆满”、“取经”、“西天”都是和中国博大精深的佛教文化相联系的。这样的表达在英语中是没有对应表述的,翻译较困难。因而在读懂这类隐喻字面意思的同时,要进一步挖掘其深层的含义。特别是带有中国文化色彩和风土人情的典故和成语成为翻译谚语性隐喻的难点。(4)隐喻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为了提高表达效果,作者将隐喻和其他修辞辞格搭配使用。例如,将隐喻和拟人结合,收到相映成趣的效果。此外,作者还将隐喻和双关修辞结合,这种文字游戏通常是很难翻译的,几乎是不可译的,译者只能译出其引申义,而忽略其修辞的运用。例如:第三位汪太太过了门没生孩子,只生病。454译者将其翻译为“ThesecondMrs.Wanghadnotgivenbirthbutmerelytakensick.”这句话中“生”字和两个不同的词搭配产生不同的意思,然而英语中没有对应的表达,译者只好放弃了双关的妙处,意译出基本的意思。《围城》中这些别具一格的隐喻表达不仅仅是用来帮助叙述故事,也是在展示言语单位相互组合和相互变换的魅力,并使得《围城》显现出学者小说特有的渊博、机智和幽默。正因为《围城》中隐喻所体现出来的这些独特特征,使译者们必须另辟蹊径,去寻求合适的翻译策略。三、《边城》中隐喻的分类和翻译1.隐喻有特点钱钟书说过比喻是文学语言的根本,而采用比喻中形式更为紧凑的隐喻表达无疑是其语言特色更为突出的表现。在《围城》中钱钟书对各式隐喻的运用是炉火纯青,惟妙惟肖。小说中的隐喻表达之多,所包含的隐喻类型更是丰富多样。本文主要从修辞学的角度划分《围城》中的隐喻类型。(1)反喻:这种隐喻就是用否定语气构成的比喻。以反托正,使语气更强烈。如:又不是新进门的小猫小狗,要人抱了去拜灶!318(2)奇喻:将两类似乎完全不同的事物或情境进行比拟,但又总能发现两类事物的相似之处。如:又有人叫她“真理”,因为据说“真理是赤裸裸的”。14(3)延喻:由一个比喻引起一连贯的比喻,可以增强表达效果。如:以后飞机接连光顾,大有绝世佳人一顾倾城,再顾倾国的风度。80(4)拟人性隐喻:给无生命的物质赋予生命体的特征,使描述的对象栩栩如生。如:机器是没有癖性的,而这辆车倚老卖老,修炼成桀骜不驯、怪癖难测的性格。302(5)夸张性隐喻:通过夸张性的描写,放大描述对象的独有特征。如:四个人脱下鞋来,上面的泥就抵得贪官刮的地皮。294(6)讽刺性隐喻:讽刺性是小说《围城》的一个最大语言特色,饱含讽刺的隐喻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如:那么,你就是摇篮里睡着的小宝贝了。14(7)名词性隐喻:命名式隐喻是最为典型的名词性隐喻,这类隐喻的特点往往是在特定的语境中用来指称某些与字面意义不符、但大家都熟悉其指称对象的隐喻。如:有人叫她“熟食铺子”,因为只有熟食店会把颜色暖热的肉公开陈列。14(8)谚语性隐喻:谚语性隐喻是和中国文化相关的隐喻类型。如:可是当系主任和结婚一样,“先进门三日就是大”。384《围城》中的隐喻类型包含修辞学中常见的隐喻类型,同时,也包括将隐喻和其他辞格结合的隐喻类型,可见钱钟书深厚的语言功底及对隐喻的熟练运用。隐喻的正确翻译是翻译的一个重要课题。而不同类型隐喻的翻译,需根据各自特点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2.形象联想的前提本文选取了《围城》中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隐喻类型来观察并分析其译例。(1)名词性隐喻《围城》中的隐喻多是以具体的事物比喻抽象的事物,这种比喻方式比较贴近日常经验,作者多用中国人所熟知的物质来设喻,离外国读者所熟悉的事物有一定距离。这就给译者带来一定的麻烦。下面来看两个译例:(1)鸿渐瞧她脸黄眼肿,挂着哭的幌子……424(2)这些办教育的人专会挂幌子唬人。428“幌子”是我们所熟悉的词,原指商店外表明所卖商品的标志,后比喻进行某种活动所假借的名义。现在多使用其喻义。同是“幌子”一词,但不同语境下具体的喻义不同。例(1)中,译者意译出引申义,而丢失了隐喻表达,是一种文化的亏损现象。例(2)中,译者运用英语中相似的表达进行替换,既保留了隐喻,又译出其引申义。命名式隐喻是典型的名词性隐喻。作者用一些具体事物或名称来描写一个人物,将一些物质的特征转移到人物身上,使得人物形象更加鲜活明朗,例如:(3)我们背后都叫他‘寒暑表’,因为他脸色忽升忽降,表示出他跟女学生距离的远近。106作者巧妙地将“寒暑表”忽高忽低的温度和方鸿渐“忽升忽降”的脸色进行类比,两者有相似处。本体和喻体两个域之间相互映射,也可以说两个域之间有交集。从语义来看,主体和喻体之间的概念交集可以组成联想关系,而这道联想关系就是比喻形成的前提。有时这道联想意义显而易见,有时却很难辨明。这个例子中,读者很难发现其联想意义,作者就指明两者的交集。然而译者在直译寒暑表后,仅仅用facialcoloring一带而过,其中的“忽升忽降”并没有译出,这样可能会给译文读者带来一定的理解障碍。(4)有人叫她“熟食铺子”,因为只有熟食店才会把那许多颜色暖热的肉公开陈列。14前面提到《围城》中大量隐喻的喻体和本体是远距离的两个事物,因而为了帮助读者理解隐喻的妙处,作者通常在设喻前会有所铺垫,或是在隐喻后有所点拨。例(4)就是这样一种典型的例句,译者直译后对喻体进行解释可帮助译文读者理解隐喻。(2)谚语性隐喻的翻译谚语包含的范围很广,以习惯语为主,在汉语中,成语就是典型的习语,有一些固定的表达也属于这种隐喻。这类隐喻的特点是本体不出现,习语语义从整体上充当喻体,146从字面意思是不能知道其中的含义,因而直译并不能解决问题。(5)我宁可他们瞧不起我,骂我饭桶…42译者直译成“ricebucket”,看不出任何相似点,译者还曾将“饭桶”意译为useless,这样喻体就丢失了,这时译者应该尽可能更换喻体,找到英语中对应的表达。英语中有“fat-head”一词,和“饭桶”是最为接近的表达,同样是指吃的多却无能的人。从ricebucket到useless再到fat-head说明隐喻也是一种思维过程,从直译到意译再到形象替换,译者应该一步一步直至找到最好的表达。如果没有深刻的思维,多元的思维,就不能正确传递文化信息,也不能真实达意。77(6)切不可锦上添花,让学生把分数看得太贱……450gildthelily在《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词典》中的解释是:totrytoimprovesomethingthatisalreadygoodenough,sospoilingtheeffect.可是从例(6)可以看出,锦上添花并不是褒义词,而是褒词贬用,相当于画蛇添足的意思,这里用gildthelily就和原文不太相称。所以在翻译的时候,译者不能一味的套用成语。译者既要理解和转换成语的神采和意蕴,又要避免出现褒贬意义的误用。(7)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学者未必能为良师。420译例(7)中运用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谚语,然而译者在翻译时,一味的直译而导致了死译,最终喻义丢失。可见译者对中国文化的了解还不足,才导致了这种误译。译者可以省略隐喻而直接译出它所隐含的喻义:Everyonehashisstrongandweakpoints;或者采取直译并文后加注的方法,来帮助译文读者理解。(3)讽刺性隐喻的翻译《围城》中讽刺性隐喻多数是对各种人物的讽刺。每个人物出场的时候,运用漫画式的夸张描写,极尽所能的讽刺。如:(8)鲍小姐秀色可餐,你看饱了不用吃饭了。42例(8)中的秀色可餐把鲍小姐的美貌比喻成美食,并不是在赞扬鲍小姐的美貌,而是因方鸿渐和鲍小姐单独出去吃饭而苏小姐心生醋意,因而这句话同时讽刺了鲍小姐和方鸿渐两人。在翻译时,应体现这种讽刺的意味。译者较好地处理了这句话,“秀色可餐”翻译成afeasttotheeye,用了such这个词,体现出了原文的讽刺意味,如果将后半句的and用that替代可能会更顺畅。(9)看见他那个四喜丸子的脸,人就饱了。164译者在这里并没有直译成“sixiwanzi”再加注,翻译成“meatball”就能体现那种脸圆圆、肥的流油的形象。译文读者虽不明白四喜丸子的意思,却能明白meatball的意思,保留了喻体,达到了讽刺的效果。在处理这种讽刺性隐喻的时候,应当尽可能保留隐喻的同时,体现原文讽刺的风格。由以上各种隐喻类型的译例可以看出,隐喻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尤其是钱钟书先生出人意料地找到别人未曾发现或难以发现的相似点,用新颖而富有创新意义的隐喻表达来增加原文的表现力,这无疑增加了隐喻翻译的难度。但实践证明,两位译者能够灵活运用各种翻译策略或技巧,有效地传递了原著的微妙信息,基本再现了原语的民族文化。四、幽默讽刺风格的差异纵观全书多数隐喻的翻译,两位译者大多是采取直译的方法,既保留了汉语的文化精髓,又起到传递文化的作用。但对《围城》中出现的大量短小精悍的习语或谚语,其语言结构和表达方式具有汉语特色并饱含钱氏幽默讽刺的风格,如果一味按照字面意思进行直译,会导致死译,致使文化意象不对称,或隐喻义的丢失,如译例(7)。因而在处理这种隐喻时,两位译者转而采用意译的方法,尽量符合译文语言习惯。但这种译法也有很大的缺陷:原文中寓意深刻与形象生动的隐喻在译文中可能会被译得平淡无奇,喻体也可能丢失。78总的来说,这种译法只达到内容的对应,但小说中幽默讽刺的风格更是很难在译文中体现出来。除了这两种常用的方法外,译者还采取了以下几种翻译策略:1.选择“文化隐喻”的翻译方法钱钟书在《围城》中大量引用中西典故,融会贯通,但由于文化的差异,对一些成语、谚语以及含特殊社会文化或宗教文化的隐喻,如果直译,可能让译文读者不知所云。所以译者采取直译加注的方法,加注并不是可有可无的,它对理解译文有很大帮助。可采取文中加注,如译例(4);也可采取文后加注的方法。这是成语翻译的常用方法,但也有缺点:让译文读者理解起来没有原文读者理解的那么流畅;也可能导致原文比喻形象在译文中的扭曲,没有原文的语言美感。2.选择有效的译法直译加注法是采取文内或文外加注的方法,引申法和直译加注法类似,直译喻体,但是译者不是加注,而是根据理解,把其中隐含的意义直接在译文中译出来,这种译法可以和直译加注法达到同样的效果,但又有自己的优点:让译文读者理解起来更流畅,不需另找注解。如:(10)辛楣一肚皮的酒,几乎全成醋酸。192译者直译了“醋酸”,由于文化的差异,译文读者不一定明白酒变成醋酸意味着什么,所以译者译出醋的隐含义嫉妒,这样译文就更清晰。3.正确所引隐喻的联想由于汉英两种语言的文化差异,同样的隐喻形象在两国读者心中会引起不同的联想。在翻译这类隐喻时,应当用译文语言中可以引起与原文形象相同联想的形象来取而代之。61这样可以达到意义和风格的对等,更忠实于原文,如译例(2)。4.《英译本》的英译很多学者都曾提出将隐喻转换为明喻的翻译方法,在《围城》的英译本中也有不少这样的例子。这种方法保留了原文比喻的形象。但由于隐喻本身比明喻要更为精炼、简洁,所以隐喻的这种特点应该在翻译时尽量保留,以达到风格上的对等。5.隐喻的异化和语言的保护《围城》英译本中将隐喻省略的翻译策略一般出现在以下几种情况中:《围城》中结合双关的隐喻,译者没有其他的处理办法只好将隐喻省略;此外由于文化意象的差异,译文读者不能理解原文中所使用的文化意象,译者有时会直接省略喻体,只把隐含的意思表达出来,如译例(1)。将隐喻省略的方法不是上乘的办法,这种方法容易导致喻体的缺失,文化的亏损,同时也失去了原文的语言美感。为了保留民族文化的特色,译者应该采取异化的策略,即先在直译的基础上把这类隐喻移植到目的语中去,同时加上注释加以解释。这样能既能保留原语的风味,又能促进一种文化的交流。《围城》中隐喻的运用是为了使语言更加形象生动,更加整齐匀称,显现出前后事物的内在联系,同时为了加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因此,译文若不能正确地表现原文隐喻修辞的运用,就不能准确地表达原文的思想、精神和风格。但由于中西两个民族风俗习惯、思维方式、美学观念等有所不同,如机械地照搬原文的隐喻修辞,就不能保持原文的语言表现力和感染力,会辞不达意,晦涩难懂,甚至歪曲原文的意思。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采取直译加注、引申法、喻体转换、隐喻转换为明喻及省略隐喻等其他翻译策略来处理某些隐喻问题。五、《个人”中隐喻的翻译策略小说《围城》中的隐喻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而其中新颖独特的隐喻表达更成为全书的亮点,同时也成为了小说翻译的难点,因而译者需要另寻一些翻译策略来加以处理。本文从修辞学的角度对隐喻进行分类,对一些具体译例进行观察和分析,并初步归纳了一些《围城》中隐喻汉译英的策略。译者在处理隐喻时灵活采取了各种翻译策略,总的来说达到了内容和风格的对等,但还是有欠妥的地方,出现了一些喻体缺失、文化亏损的现象,这是需要继续改进之处。同时可以看出钱钟书对隐喻的运用凝聚着他独特的审美追求,译者要想欣赏或是传达这种个性化的作品,首先要对两种语言文化非常了解,通过缜密的思维来辨别隐喻;其次是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以找到最合适的翻译方法。本文只是对《围城》中隐喻的翻译策略进行粗略的归纳,一定会有很多欠缺和不足之处。而《围城》是一个隐喻的天地,无论从哪一个角度分析和观察都会给予我们不同的启示。WhenHung-chiennoticedhowpalesh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