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盖在性上的敏感和生死悲情_第1页
覆盖在性上的敏感和生死悲情_第2页
覆盖在性上的敏感和生死悲情_第3页
覆盖在性上的敏感和生死悲情_第4页
覆盖在性上的敏感和生死悲情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覆盖在性上的敏感和生死悲情——以克里姆特与席勒的艺术表现为例贾云霞(武汉纺织大学艺术学院)摘要:性,一直是一个引人争议的话题,也是艺术家画面描绘的主题之一。性,从自然功能是生理需求的正常反应;从社会功能是人与人之间互动的形式;从文化功能是一门具有文化价值的学科。性在大众心理是一种“低级文化”,对于它在艺术作品的审美性、思想传达性的态度也是不同的。维也纳分离派的克里姆特与席勒作为分离派的大师,他们以性为主题反复表现艺术作品,艺术家的观念在画面中不是比喻解释而是直接对呈现的判断。克里姆特与席勒为大众展现的艺术作品,是通过性的描绘来倾诉本身情感方式的传达性与思想性。画面的华丽与音乐性、孤独与痛楚一一呈现在视觉化的眼前。克里姆特与席勒文化环境的熏陶成就了他们文化象征的混沌与深刻性,画面人物及其描绘传递了一种艺术家内心世界的自由性,也使大众认知维也纳文化遗产的价值性及其艺术家的艺术才华的显现。关键词:性;克里姆特;席勒;情感;艺术1性的规定问题与艺术表现性是一个错综复杂的探究问题。从宏观层面,将“性”置于生物-文化-心理的广阔视野,它涉及医学、生物学、流行病学、心理学、性学、社会学、人类学、人口学、法学等学科;从微观层面,将错综复杂的性生活融入你的生命历程,它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动手动脑的方法、生动激烈的讨论,帮助你认识性在不同人生阶段扮演的重要角色。这主要针对性的普遍性而言,它与大众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性,从艺术的角度探究,它所具有的思想性、文化性、艺术性是这一区域的特殊性表现。性在艺术作品思想性的诠释,使性赋予一种美的享受,艺术作品的意境得到意象的升华。性的规定问题,不可孤立的探讨这一特殊性和普遍性,需用联系统一的哲学观点来解说性的神秘性与复杂性。从性区域性而言,东西方对于性的争论是不一的。在西方社会社会中,性处于对抗之中-压制与反抗,正常与病态,罪与非罪的对抗;在中国社会中,而性被忽视,性在重要与不重要,崇高与底下浩然正气与鬼魅邪气之间属于后者。西方社会对性的态度“是极为复杂和微妙的。”[1]他们对于性的表现认为是一种美的化身,纯洁的,崇尚的。东方的中国受保守思想的束缚不可接受这一性的艺术,认为它是恶俗的,底下的。东西方文化背景的差异,构成两者对性文化价值取向的一个差异。现代人的性规定问题与性学的兴起有着直接的关系。性学的一个主要立场就是反清教主义传统。把性视为一种自然的功能,人有自由表达自己性本质的权利。艺术家借用性与女人作为绘画的题材,其作品不仅仅是性权利的倾诉,亦是作品深度与高度的呈现。对于性学的研究,美国和西欧使性步入世俗化的过程,从宗教、道德的领域降低到纯粹私人行为的领域,降低了控制性表达的间接社会手段的控制程度,如法律的约束与制裁。性所涉及的内容繁杂,它不仅指性的本质与性爱,其女性亦是性不可或缺的部分。从自然功能看,性只是作为人生理需求的反映;从社会功能看,性是社会关系人与人之间的一个稳定纽带;从文化功能看,性涉及各种学科,也是艺术家创作思想的源泉。克里姆特的《吻》采用浓重而神圣的金黄色以及强烈的情欲作为创作的主题。其画面很美之外,还富有平静的和不加掩饰的情欲表现,给作品一种新的视觉传达和美的享受。在当今世界,有三种性观念与型规范:“第一种仍坚持着以生殖为性的惟一合法规范,持有这种观点的人大都有着较深的宗教信仰,他们仍旧把性看作自我放纵和罪恶。”[2]对他们来说,只有为了生殖的性才是正当的。第二种认为,性是爱的需要,对持有这种信念的人们来说,爱与性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有爱才能有性,没有爱的性是不道德的,是违反规范的。第三种认为,性的目的是娱乐,性仅仅是人生多种快乐的来源之一。介于文化因素的差异性,性的规定问题在东西方也不尽相同,坚持利于人性自由的方面,才可突出性文化、性规范显示出某种优越性。通过女人主题与符号表现性的艺术之美,展现覆盖在性上的华丽和唯美。维也纳是一个驻足着时间记忆的城市,曾经触动过历史记载的人和文化的细节,克里姆特与席勒迷恋着人类心灵和生死主题的表现热情。女人和性是克里姆特反复表现的主题之一。女性的身体和神态在克里姆特的画中变换着不同的角色的象征,有妖媚的、羞怯的、母爱的、清纯性感的,神秘诡异的......画面中除有女性和男性,亦大量采用几何形的曲线、长方形、椭圆......将女性与几何形体不同形式的综合融合使用,就如“要把对立的两方面严丝合缝地焊接起来,使它们成为一个整体。”[3]克里姆特把性的艺术性通过自身情感的矛盾因素诠释为一种迷离的华丽性与压迫感,是维亚纳最真实的世纪末生活中滋生出的艺术。与克里姆特一样,女人和性也是席勒艺术表现的主题,但席勒表现的女人和性完全不同于克里姆特。克里姆特的女人和性与情欲、浮华、诱惑、唯美连在一起;席勒的女人和性与本能、惊恐、孤独、依恋以及阴郁痛楚的气氛连在一起。席勒运用东方韵味的线条,描绘女人身体的流畅、性的敏感和赤裸而又率真的生命情欲。与克里姆特几何形的运用所呈现的视觉效果具有不同的情感传达。维也纳分离派的克里姆特与席勒以女人来表现性的华丽与敏感,其表现手法的不同,呈现的画面视觉效果亦是不同的“意象”。克里姆特与席勒由性中阐发出的心灵能量和艺术想象,记忆着关于人之身心的诱惑......2倾听性的情感方式及其传达作为世界遗产城市的维也纳,记录着分离派的克里姆特与席勒精美绝伦流传至今的艺术作品。他们的艺术作品不仅仅是维也纳城市的文化标志,也是世界艺术历程的宝贵财富。克拉克说“艺术作品、视觉文化的典例并不是简单地‘反映’思想,它们‘创造’了那些思想。”[4]克里姆特与席勒的艺术作品在探究性的主题上,不是孤立的模仿生活的一种常态,而是有意识的心理现象的表现。在自然物象中,他们选择性作为他们反复表现的主题之一,是通过一定的认知得以宣泄自己的内心情感。他们从“人的‘认识——情感——意志’的完整整体出发来寻找与感情相对应的对象。”[5]以女性的身体和神态变换不同的画面,倾诉不同时间与空间的差异性,画者本人内心世界的变化。克里姆特作品《女人的三个阶段》,用女婴——美女——老妪的演变过程来表示。左侧的老女人显得衰老,身体轮廓清晰,手臂上的血管、干瘪下垂的胸脯、鼓起的腹部在老妪身上见证了岁月蜕变的痕迹,可偏偏她又滑稽地模仿孕妇,更显示出无情的逼真手法。而旁边的这位母亲是如此年轻,看上去仍似个姑娘,头发缀满了花朵,一条透明的蓝色薄纱缠绕着她的腿部和臀部,沉浸在母爱的冥想之中,神态可爱的婴儿怀抱于胸前。借助于女性的三个不同时期揭示死亡的象征,具有一定悲观情绪在其中,暗示着人们,人世间的快乐到头来只是一场梦,虚无空幻,所以灵魂就应随时准备迎接来世。任何艺术作品的背后都有奇妙丰富的故事、不同寻常的含义以及作者的深思熟虑。克里姆特与席勒以性为出发点,为大众营造一个不同情感方式传达的深度性,“创造”了全新的思想观。弗洛伊德认为“艺术可以揭示内心隐藏的矛盾和情感,他打开了释放压力的安全阀门(无论是在观察者方面,还是在艺术家方面)。”[6]克里姆特与席勒虽都以性为主题,其表现的方式却不同。克里姆特的绘画风格华丽,有唯美装饰倾向和音乐的韵律感,追求平面感和线的韵味。其画面上大量使用了几何形曲线、长方形、椭圆形、漩涡形、水草、花卉的形状,用作人物背景空间的装饰,其中一些符号隐喻了女性的生殖器官。其作品《贝多芬带饰》画面以金黄色为主,男性与女性拥抱着、缠绕着的背部呈现于大众之前,背景采用几何形的装饰营造了画面的韵律感和音乐性,整个饰带细微地刻画出一位英雄在达到实现自我目标之前所要承受的种种磨难和考验,寓意着追求幸福,也暗示着温情的情欲面纱下遮盖隐蔽的性冲突。克里姆特用华丽、唯美的氛围倾诉情感的幸福与悲伤,在女性象征的背后深藏着人性里的野性活力和帝王般的花心,对女人情欲诱惑和虚华缠绵情怀的深深迷恋。席勒在维也纳留给世界的则是迷恋人类本能力量和生死悲情,具有痛楚风格的视觉遗产。席勒说“生即是死”,在画面中弥漫着一种孤独与痛楚。作品《水蛇Ⅱ》与克里姆特一样表现画面的华丽感,采用水平、滑行的女人题材,人物用抽象的装饰结构所形成,不同于克里姆特让感性、膨胀的自然人体线条由抽象、装饰性的色块营造形所环绕。题材相似却失去克里姆特《水蛇》里性的魅惑力,反而增加了阴晦的男性侧面像,具有一种情感、表现性的品质,更具精神性的特质。席勒讲述:“新艺术家必须做自己,他必须是个创造者,必须出其不意,不运用的、已存在的,独立地建立基础,这样他才是一个新艺术家。”[7]他强调“自我”、“从自己本身”、“为自己创作”,寻求自己的艺术特色和合乎“目的性”的题材来倾诉情感方式的传达。席勒的画风有着一种刺眼的锐利和触动心灵神经的敏感,隐喻的画风超越了世俗生活,像深暗静夜里一声响锣,令人震栗。《死神与女孩》画的是绝望的拥抱,表示一段爱情的终结和无可挽回。在带有绿色笔触的黄棕色画面上,横披着一块充满褶纹的布,整个画面布局颇有装饰意味,白色让人联想到死人的床。两个躺着的画中人有如漂浮着,这是席勒典型的构图方式。女孩环在死神身后的手近乎松开,只是头仍倚在死神的胸前,死神的左手也温柔地抚着她的头,然而右手却似乎要将他推开。两者身体又近又远的矛盾张力形成男子独特的表情:眼神呆滞无神,面部充斥着失望,却无能为力的神态。克里姆特与席勒都以寻找“自我”的本质密不可分。他们的作品通过性的表现方式,倾诉自我内心世界的感性情愫,宣泄内心的苦闷与传达幸福的正能量。就如黑格尔认为“艺术品除了能够表达其创作者的精神之外,同时还可以表达艺术家所生活的特定文化环境的精神”,[8]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是“自我”思想的一种情感方式的传达,将艺术家的生活与文化转化为美,美的生成就应运而生,无须解说美的形式。3展现性呈现的文化语境性主题的艺术作品在当今仍持质疑的态度,大众心理的视觉艺术认为是色情作品,质疑和挑战了社会制度的视觉文化。对性和女人的描绘让大众不可接纳,从而不能成为一种大众文化的趋势。虽然性和女人只有一部分人认可,但其性本身所具有的文化价值是不容忽视的。在卡米·巴格莉娅《性感文化》一书中她认为“‘西方文化有一只游动的眼睛’,而且‘西方文化是建立在感性关系上的’”。[9]克里姆特与席勒的艺术作品及其艺术主张也是在西方文化的感性基础上生成,艺术作品反映时代所处的社会环境及其个人思想性的传达。两者关于性主题的艺术作品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活态文化故事,肯定性主题艺术的价值,展现性呈现的文化语境。克里姆特与席勒以性和女人为反复表现的对象之一,其女性的象征对于克里姆特与席勒意味着什么呢?女性象征的背后深藏着克里姆特人性里的野性活力和帝王般的花心,还有他对女人情欲诱惑和虚华缠绵情怀的深深迷恋。他画中的真正魅力是把矛盾的因素巧妙地容在了一起。维也纳世纪末的颓废和奢华造就了克里姆特艺术中的华丽和金碧辉煌,诱惑了他对情欲的迷恋;日耳曼精神为他的艺术注入了富有音乐性的秩序和生死相伴的清冷理性;罗马的文化底蕴给了他艺术的宏大,也给了他征服女性的野心和活力;斯拉夫文化的热情和淳朴率真使他的艺术融进了生活的清新和人情的向往。四个地方的文化熏陶成就了维也纳分离派大师——克里姆特,其作品是世纪末维也纳文化混杂性的一个象征。一件精美的作品不只是视觉上呈现的美,而是美的一种理想之状态,在状态下显现理想所呈现的文化语境。席勒女性象征的背后隐喻了人类本能原始力量释放的强大,隐喻了一种驻足在死亡边缘的生命境界。席勒避开克里姆特“贵族”般浮华的画风,与“父亲般”的弗洛伊德因学术而分歧,富有东方韵味线条的运用,亲人与恋人离世的遭遇,成就了席勒画风一种刺眼的锐利和触动心灵神经敏感,透露出孤独感与痛楚。席勒作品的注入超越时代的精神与心灵深度,将人类潜意识本能力量得到释放和彰显。席勒的作品昭示着艺术,昭示着人类自身原始本能力量的存在,昭示着精神穿透力和文化象征的深刻性,成为人类心灵艺术史上一颗孤独的星。席勒的画面为大众展现了一种凄凉与孤独缠绕的精神缺失的文化语境,引入了一个大地与世界碰撞的真理显现即使美。参考文献:[1][奥]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性爱与文明[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87-2.3.[2]李银河.性·婚姻-东风与西方[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42.[3][9][意]马里奥·佩尔尼奥拉.仪式思维-性、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