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芣苢》导学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1页
《芣苢》导学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2页
《芣苢》导学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芣苢》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诗经》的相关知识和四言诗的特点。2.诵读诗歌,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培养和提高鉴赏古典诗歌作品的能力和方法。3.概括诗歌的主旨,积累《诗经》名句,培养和弘扬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重难点】1.培养和提高鉴赏古典诗歌作品的能力和方法。(重点)2.培养和弘扬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难点)【自学指导1】这首诗歌描写了几个画面?【自学指导2】感受“艺术美”和“情感美”分析本诗的艺术特色和情感。【自学指导3】《芣苢》运用了赋的手法,除改换了六个动词外,其他字词和句子全部相同。这样处理诗歌是否太单调了?是否影响了主题的表达?袁枚曾经说:“均非后人所当效法。”你同意袁枚的观点吗?【自学指导4】明晰本文主旨【当堂训练】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采采芣苢,薄言采之”,是全诗的总起。“采呀采呀采起来”的歌声,亦可称之为劳作的前奏曲。B.由“薄言掇之”到“薄言捋之”,是对采摘过程的细腻观察。从一颗一颗地拾取到一把一把地捋,可谓一路辛劳,反映出当时的劳动妇女身负沉重的压迫。C.由“薄言袺之”到“薄言襭之”,是对收工时满载而归的叙写。此间有收获的满足,有对自身力量的欣赏,亦有与自然相融的愉悦。D.《芣苢》一诗,将劳动者的精神和情绪自然地吟唱出来。从节奏、意境、韵味等方面,显示出相当高的艺术性和感染力。答案:B沉重的压迫说法不恰当【强记强背】1.常识积累《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的诗歌,共305篇。四言诗:每句四字或以四字句为主的诗歌样式。盛行于西周。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所录305篇,其形式基本上是整齐的四言体。到了西汉时期,五言诗在民间悄然兴起,但文人诗仍以四言为主。东汉以后,五言诗占领了诗坛的主要地位,四言诗渐趋衰落。解答鉴赏诗歌修辞手法题的方法:1.明确指出诗中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2.结合诗句分析此种修辞手法在诗歌中是如何运用的。3.指出运用此种修辞手法的艺术效果(如对形象塑造、意境营造、情感主旨表达等的作用)。鉴赏诗歌表现手法题的解题要点和步骤:1.明确指出诗中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分析这种手法的具体运用。3.指出这种手法的表达效果,即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传达了怎样的旨趣。解答鉴赏诗歌表达方式题的要点及步骤:1.抒情方式题:(1)点明抒情手法;(2)结合诗句分析。直抒胸臆只要点出某某词句即可,借景抒情类要在列举景物或描述景物后,概括出意境特点;(3)指出作者抒发的感情。描写方式题:(1)先指出所运用的描写手法或特点概念;(2)再结合诗句分析这种手法是如何运用的;(3)然后简析该表达方式在人物塑造、表情达意等方面的作用。解答鉴赏诗歌构思立意的技巧题的要点和步骤:1.通读全诗,划分层次,指明行文构思的技巧。(亮观点)2.联系全诗,结合诗句分析这种构思的具体运用。如结合诗句内容概述或阐释以小见大的小景、小事、小细节折射的大境界、大感情、大主题,抑扬的内容及反差,借古讽今中的古人、古事、古迹,托物言志中“物”的特征、品格、处境等内容。(摆论据)3.概述这种构思立意技巧的效果及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说妙处)解答鉴赏诗歌的“炼字”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明确常见炼“字”的表现力。动词:能使描绘生动形象,或使物人格化,或化静为动,在勾勒形象、传情达意、摹写物态方面可使形象鲜明、生动、传神、动态感强。形容词:从形、声、光、色等方面点出形象特点,还能渲染气氛,传达作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