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学总论-课件_第1页
方剂学总论-课件_第2页
方剂学总论-课件_第3页
方剂学总论-课件_第4页
方剂学总论-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方剂学总论--课件1主要内容1、方剂与方剂学的概念2、方剂学的学科性质及学习目的和任务3、方剂学的学习方法主要内容2方剂的概念辨证论治治法≠在处方上写几味药方剂的概念辨证论治治法≠在处方上写几味药3方剂学:阐明和研究治法和方剂的理论及其临床运用的一门学科。(1)方剂学是研究和阐明治法和方剂的理论。中医药学历来用理法方药四个环节来概括它。理是理论,包括生理[脏像学说为代表]、病理[病因病机学说为代表],以及治法、方剂、中药。(2)方剂学,还强调临床运用。在理论与临床运用方面探讨治法和方剂的本质及其运用规律。方剂先于治法而产生。方剂学的概念方剂学:阐明和研究治法和方剂的理论及其临床运用的一门学科。方4方剂学的学科性质、学习方剂的目的和任务方剂学的学科性质:方剂学是中医学中理、法、方、药四环节之一,是其中“法”的具体体现,“药”的具体运用。也是辨证论治中“治”的具体体现。它是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中医临床各科之间的桥梁课。学习方剂的目的和任务:通过一定数量常用方剂的学习,掌握组方原理和配伍规律,具备分析、运用方剂和临床组方的能力,为以后学习中医临床课程奠定基础。教材里根据方剂的不同性质把方剂分为三类:基础方、代表方、常用方。方剂学的学科性质、学习方剂的目的和任务方剂学的学科性质:方剂51、基础方:是历代方剂学发展过程当中,总结的一些针对基础病机、基础证型所确立的方剂。临床较少单独不变使用,它反映了病机共性。2、代表方:是在中医学发展的历史过程中,一些医学流派或者一些医学大家,在理论上创新的同时,相应临床上产生的,代表这种理论的典型的方剂。

象补中益气汤、当归补血汤,集中反映了李东垣“甘温除热”治法。又比如象朱丹溪的大补阴丸。集中反映了他学术思想方面的“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补阴学派的思想。

3、常用方:是经过很多年临床运用中被公认的,确定有效的方剂。

1、基础方:是历代方剂学发展过程当中,总结的一些针对基础病机6方剂学的学习方法1.紧密连系已学各科知识。2.正确处理理解与记忆的关系。3.注意理论联系实际。4.背诵一定数量的方歌。5.学习方剂学参考书目:《古今名医方论》、《医方集解》、《医方考》、《成方切用》、《绛雪园医方选注》。方剂学的学习方法1.紧密连系已学各科知识。7有必要了解的几个名词1、经方:①指汉代之前医著中的方剂。②专指《黄帝内经》和仲景之方。③专指仲景之方2、时方:仲景之后的各家之方。3、成方:成熟、完善、有效、医书有载的,并为后世医家所公认的方剂。

4、禁方(秘方):秘而不传的方有必要了解的几个名词1、经方:①指汉代之前医著中的方剂。8方剂学总论--课件9方剂学总论--课件10第一章方剂学发展简史学习要求:(1)了解方剂学发展每一历史时期的时代特点;(2)从先秦开始,到近五十年分为七个历史时期,至清为止具有代表性的一些方书。掌握其时代,历史意义、特点及作者。第一章方剂学发展简史学习要求:11方剂的形成:是古代劳动人民在生活实践中不断积累的医药知识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究竟成于何时尚无定论。一般将其分为七个时期:(1)先秦时期(2)两汉时期(3)魏晋南北朝时期(4)隋唐时期(5)金元时期(6)明清时期(7)近代、现代一百年左右的时间方剂学发展史的历史分期方剂的形成:是古代劳动人民在生活实践中不断积累的医药知识的基12一、先秦时期(方剂学的产生和初步的发展阶段)一、先秦时期(方剂学的产生和初步的发展阶段)13二、两汉时期(方剂学的形成和理论基础的奠定阶段)二、两汉时期(方剂学的形成和理论基础的奠定阶段)14两汉时期(方剂学的形成和理论基础的奠定阶段)两汉时期(方剂学的形成和理论基础的奠定阶段)15三、魏晋南北朝时期(临床制方偏于实用,略于理论探讨)三、魏晋南北朝时期(临床制方偏于实用,略16四、隋唐时期(方剂学进步较快,大部头方书出现)四、隋唐时期(方剂学进步较快,大部头方书出现)17五、金元时期(方剂学全面发展阶段)五、金元时期(方剂学全面发展阶段)18六、明清时期(明代侧重在方药共融发展,药方发展中互相影响。清代又走向由博返约规范整理。)六、明清时期(明代侧重在方药共融发展,药方发展中互相影响。清191.方剂工具书的大量涌现。以《中医方剂大辞典》为杰出代表。2.教材建设的不断更新。3.实验方剂学的雏形出现。4.中药新药的研究与生产。七、近现代时期(方剂学更加快速发展时期)1.方剂工具书的大量涌现。以《中医方剂大辞典》为杰出代表。20方剂发展过程中的几部代表作:

方剂发展过程中的几部代表作:21方剂学总论--课件22方剂学总论--课件23方剂学总论--课件24方剂学总论--课件25第二章方剂与治法第一节治法概述第二节方剂与治法的关系第三节常用治法第二章方剂与治法第一节治法概述26方剂学总论--课件27

治法的源流:源于《内经》(《内经·阴阳应象大论》),充实于《伤寒杂病论》。后又经历代医家不断补充,至清代·程钟龄在他的代表作《医学心悟》中作了高度总结概括,正式提出了“八法”之名----汗、吐、下、温、清、消、补、和。八法之间的关系:即清代·程钟龄在它的代表作《医学心悟》中所言:“一法之中八法备焉,八法之中百法备焉”。治法的源流:源于《内经》(《内经·阴阳应象大论》),28依据八纲推导八法的思路依据八纲推导八法的思路29八法的含义:1、汗法:八法的含义:1、汗法:302、吐法:2、吐法:313、下法:3、下法:324、和法:4、和法:335、温法:5、温法:346、清法:6、清法:357、消法:7、消法:368、补法:8、补法:37方剂学总论--课件38方剂学总论--课件39第三章在教学大纲安排里面,基本上是属于三类内容。三类内容是属于提示的。主要靠自学。1、七方说:又名七方分类法。(源于《内经》)所谓七方,是指的大、小、缓、急、奇、偶、重。后来又改为大、小、缓、急、奇、偶、复。复方。2、病证分类法:源于《伤寒杂病论》如:太阳病,少阳病等。3、主方分类法:施沛的《祖剂》是很典型的一本主方分类书籍。4、治法分类法:(以法统方)最早十剂,宣、通、补、泄、轻、重、滑、涩、燥、湿后面各加个剂字。它是从药物分类沿用而来。比如,治虫、痈疡,这类是病证了。本种分类法为一种综合的分类方法,所以又把它叫综合分类法。第三章在教学大纲安排里面,基本上是属于三类内容。三类内容是属40七方(一)大方:药味多或量大,以治疗病邪较盛之证或下焦疾患的方剂,须顿服(二)小方:药味少或量少,或分次服,以治疗病邪较轻之证或上焦疾患的方剂(三)缓方:药性缓和,用于一般慢性虚弱病证,需长期服用。(四)急方:药性猛烈,用于病势危急证,急于取效。(五)奇方:单味药或组成药物合于单数的方剂(六)偶方:两味药或组成药物合于双数的方剂(七)复方:两方或数方合用治疗较复杂的病的方剂七方41十剂(一)宣剂:用宣散涌吐之品治疗胸闷、呕恶等壅塞之证(二)通剂:用通利之品以治疗乳汁不下,湿痹留滞经脉等证(三)补剂:用补益之品,治疗正气不足等证(四)泄剂:用开泄之品,治疗腑实便秘、肺实气急等郁闭之证(五)轻剂:用轻浮之品,治疗外感表邪、肌腠闭塞无汗之证(六)重剂:用重镇之品,治疗心神浮越、惊悸不宁证(七)滑剂:用滑利之品,治疗膀胱、尿道结石(八)涩剂:用收涩之品,治疗自汗、盗汗、遗精、遗尿、泻泄、崩漏带下等久病滑脱之证(九)燥剂:用燥湿之品,治疗水肿腹胀、小便不利等水湿内停之证(十)湿剂:用滋润之品,治疗干咳无痰、口干舌燥等津液不足之证十剂42方剂学总论--课件43方剂学总论--课件44必须重视的两个重要环节第一节方剂的配伍目的第二节方剂组成的基本结构第三节方剂的变化形式熟炼药物配伍技巧严密的组方基本结构熟炼药物配伍技巧严密的组方基本结构45第一节方剂的配伍目的总的目的:不外增效、减毒两个方面(控制多功效药物作用发挥方向)影响药物功效的因素主要有:配伍环境、用量特点、炮制方法、煎服方法、剂型选择等。

方之与药,似合而实离也。得天地之气,成一物之性,各有功能,可以变易血气以除疾病,此药之力也。然草木之性,与人殊体,入人肠胃何以能如人之所欲,以致其效?圣人为之制方以调剂之,或用以专攻,或用以兼治,或相辅者,或相反者,或相用者,或相制者。故方之既成,能使药各全其性,亦能使药各失其性。操纵之法,有大权焉,此方之妙也。若夫按病用药,药虽切中,而立方无法,谓之有药无方,或守一方以治病。方虽良善,而其药有一二味与病不相关者,谓之有方无药。譬之作书之法,用笔已工,而配合颠倒,与夫字形俱备,而点画不成者,皆不得谓之能书。故善医者,分观之,而无药弗切于病情;合观之,而无方不本于古法。然后用而弗效,则病之故也,非医之罪也。而不然者,即偶或取效,隐害必多,则亦同于杀人而已矣。至于方之大小奇偶之法,则《内经》详言之,兹不复赘云。——《医学源流论・方药离合论》用药有利有弊,用方有利无弊。第一节方剂的配伍目的总的目的:不外增效、减毒两个方46方剂学总论--课件47第二节方剂组成的基本结构君臣佐使君药: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又称主药.臣药又称辅药:1、协助主药以加强治疗作用的药物.2、针对主要兼证佐药:1.治疗兼证或次要症状的药物;2.正佐,制约主药的烈性或

3.反佐,消除寒热相拒,药不能进的现象使药:1.引经药2.调和药性3赋型剂、矫味剂第二节方剂组成的基本结构君臣佐使48常用引经报使药常用引经报使药49理想有效的方剂的重要环节1.针对病机,正确的立法。2.熟练的配伍用药技巧。3.主次分明,全面兼顾的基本结构。理想有效的方剂的重要环节50方剂组成的变化(成方的变化)1.为何要变化:方既有严格的原则性,又有极大的灵活性,也必须有灵活性。因为:①病证千变万化,兼挟不同。②体质强弱不同。③性别男女、老少不同。④季节,地域气候不同。因此,必须变化。学方在于学法,师其法而不泥其方──方须切合病情,才能治疗有效。2.方剂组成变化形式:(1)药味加减。(2)药量加减。(3)剂型变化方剂组成的变化(成方的变化)51(1)药味加减:

a、随证加减:主证不变,主要配伍不变,只是增减次要药物(佐使药)b、配伍变化:主证变化,则主要配伍随之变化麻黄桂枝──风寒表实石膏──肺热喘咳证杏仁、甘草──肺寒喘咳杏苡──风寒痹证

方剂学总论--课件52(2)药量的变化:a、量变:病情轻重不同——附子、干姜、甘草四逆汤:脉微细──真寒无假热—1枚、1.5两、2两通脉四逆汤:脉微欲绝─真寒假热,格阳戴阳

—大1、3~4、2b、质变:主证、治法改变黄连量>吴茱萸─左金丸─清肝泻火、降逆止呕、治肝热犯胃之胃痛黄连量<吴茱萸──玉连丸──温肝暖胃止胃痛、治肝寒犯胃之胃痛桂枝汤:①风寒表虚②营卫不和:桂芍之比:3:3桂枝加芍药汤:肝木克脾---腹满时痛─桂芍:3:6桂枝加桂汤:奔豚气---心阳不能下蛰于肾,肾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