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美术鉴赏》艺术家的个性与社会的变迁-清代美术_第1页
《大学美术鉴赏》艺术家的个性与社会的变迁-清代美术_第2页
《大学美术鉴赏》艺术家的个性与社会的变迁-清代美术_第3页
《大学美术鉴赏》艺术家的个性与社会的变迁-清代美术_第4页
《大学美术鉴赏》艺术家的个性与社会的变迁-清代美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学美术鉴赏FineArtAppreciation1234目录CONTENTS高贵的单纯静穆的伟大——古希腊美术远古的呼唤——原始美术、古埃及美术巨人的时代——文艺复兴美术自然的镜子——十七世纪佛兰德斯、荷兰的美术5678目录CONTENTS光影的世界——十七至十九世纪的西班牙美术光线和色彩——十七、十八世纪意大利、法国美术流派的纷呈——十九世纪的法国美术没有结尾的故事——二十世纪西方现代派艺术9101112目录CONTENTS礼仪之美——先秦时代的美术文明之光——中国史前美术永生的想象——秦汉美术气韵生动——三国两晋南北朝美术13141516目录CONTENTS风俗的世界——五代与两宋美术艺术与权力——隋唐美术书斋里的山水——元代美术商业网络中的艺术——明代美术1718目录CONTENTS古今中西之间——中国近现代美术艺术家的个性与社会的变迁——清代美术艺术家的个性与社会的变迁——清代美术part17一、怪杰徐渭与“金陵八家”对于艺术个性的追求,在明代后期变得十分流行。那时候,出现了一批具有强烈个人风格的艺术家。在个人生活上也具有与众不同的怪诞特点。徐渭(1521—1593),他的画开创了草书一般的大写意花鸟的方式。他常常画一些芭蕉、竹石、葡萄等,用近乎泼墨的方式在纸上描绘出十分狂放的形体,粗具形象,而不追求象形,主要关注墨在纸上流淌形成的各种微妙的层次。他的作品《墨葡萄图》中,没有形的勾勒,也不讲究葡萄的自然状貌,画面上只有大大小小、浓浅深淡各不同的墨色。徐渭这种狂放的风格与个人生活有一定关系。他虽然很有文采,但始终通不过科举,后来总督受到大案牵连入狱,徐渭一度精神发狂,直到晚年精神也有问题。徐渭精神上的“狂”,与绘画中的“狂”肯定有联系。他选择大写意的手法,继承的是吴门画派沈周、陈淳以来的小写意花鸟的风格。由于徐渭还是著名的文学家和书法家,他在画上题写大段的诗文,使得画面狂野的写意被浓重的文人趣味限制住,成为晚明追求个性的文人的合适的品味。徐渭的绘画在他活着的时候反响尚属一般,到明末清初的时候,得到越来越高的评价。他狂野的大写意风格,成为明末清初那个动乱年代的社会象征。清朝初年,社会非常不稳定。在这一时期成长起来的画家,大部分将成为新的艺术风气的开拓者。出生在明末最后三十年,青年时代在目睹战乱和血雨腥风中度过,大部分人在明朝灭亡后选择出家,或者过隐居生活。他们在身份上都是遗民,年纪稍长的亲眼目睹战争的残酷,年纪轻一些的耳濡目染着明亡的深痛记忆。这些遗民画家虽然大部分具有强烈的政治情绪,但他们首先要生存下去。因此,大部分人通过卖画谋生活。南京一地,由于是大都市,商业发达,画家聚集也多。画家吴彬就生活在这里。他发展出一种面相奇特的人物画风,很可能是受到南京较多的西方人面貌的启发。《佛像》明吴彬然而到清初,南京的形象在人们心中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南京的趣味开始从明末绮丽的“奇趣”转向朴素的“复古”。在绘画中,刻意的扭曲变形被平实的山水风格所取代。当时比较著名的几位画家被称为“金陵八家”,以龚贤为首,包括吴宏、樊圻等。龚贤(1619—1689)是一个颇具政治情绪的遗民画家,写了不少具有政治性的诗,他的画不追求“奇”,而是一种朴拙的笨笨的风格。《溪山无尽图》是其代表作之一。这种风格被称为“黑龚”,画面基本的笔法来源于“元四家”。龚贤发展出“积墨法”,即用墨一层层的反复皴擦渲染,形成毛茸茸的浑厚的效果,墨色非常微妙,光线仿佛从黑黑的岩石中透射出来。《溪山无尽图》二、“四僧”与“四王”南京还有一个不属于“金陵八家”的画家,风格很特别。他是僧人,出家在南京牛首山,法名髡残(1612—1674)。他画画喜欢用秃笔,风格崇尚繁密,受到王蒙的影响。在他的画里,可以看到一些真实山水的景色,尤其是皴法,毫不模式化,随着景物的变换而灵活运用,不拘一格,因此画面颇具生动的气势。画家较多的取法真实山水,是明末清初以来绘画的一个新特点。1.“四僧”清初“四僧”除髡残以外,还有弘仁、石涛、八大。弘仁(1610—1663)是安徽歙县人,家在黄山脚下。在他的山水画中,真实山川的形象也是灵感来源之一。《黄海松石图》是其著名作品,画中的蓝本是他家乡附近享有盛誉的黄山。采取局部截取式的构图,左边是顶天立地的峭壁,右边是一望无垠的天空,形成一种虚实之间的有趣对比,很好地传达出黄山的陡峭。从宋代以来,黄山就是道教的胜地之一。黄山景色秀丽,以石质山峰为主,山峰都比较陡峭。弘仁的画深得黄山奇俏的灵秀之气。《苍翠凌天图轴》《黄海松石图》弘仁的画构图十分简洁,他喜欢用淡淡的干笔,画面产生出与元代倪瓒一样的洁净的效果。当时的徽州,倪瓒的画很流行。对于徽商来说,倪瓒冷逸的画风代表着纯洁、高雅的品味。弘仁对倪瓒的学习,也是这种风尚的表现之一。不过,弘仁由于有黄山作为绘画的潜在主题,他的画中多有挺拔的直线构图。倪瓒画中的“冷峻”减弱了,而加强了山水“洁净”的特点。这种特点非常适合清初较为动荡的社会环境中,人们对于安详与纯净世界的渴望。“四僧”中的石涛(1642—1707),俗名叫朱若极。他是明代的宗室,身世坎坷。其山水画起初受到安徽画家梅清的影响,多描绘黄山。后来,石涛逐渐脱离了对黄山形象的具体再现,而把在描绘黄山时形成的不拘一格的笔法、墨法和强调险俏构图的特点放大。他有一件著名的作品:《搜尽奇峰打草稿》。画面气魄宏大,把从黄山而来的石质山峰的特点发挥到极致,各种皴法灵活多边。“四僧”中的八大山人(1625—1705)也是明宗室。石涛是靖江王之后,八大则是宁献王的九世孙。以大写意花鸟画闻名,受到徐渭的影响。八大的癫狂是逃避政治、保护自己的一种方式。他画中的动物,不论是鱼还是鸟,常常是一种白眼向人的样子非常奇特。而他在画中的落款,“八大山人”四个字看起来像是“哭之”或“笑之”因为创作出独一无二的形象,成为清代绘画史上一个极端的个人主义者。在江苏太仓、虞山等地,有几个画家相互呼应,形成一个较为宽泛的绘画流派。他们都姓王,于是后来被称作“四王”。“四王”其实是两代人,王时敏(1592—1680)与王鉴(1598—1677)年长,在明末就已经享有名望。王原祁(1642—1715)与王翚(1632—1720)是第二代。因此“四王”通过王原祁而在宫廷山水画中占据相当的势力。“四王”彼此的风格较为相近,他们发扬了董其昌所倡导的抽象的笔墨趣味。2.“四王”画中宁静、永恒,千篇一律的山川表现出一种稳定的、超出政治之外的境界。在王时敏的《山水图册》中,可以明显看到画面的趣味在于那一层层堆积起来的笔墨。画家一点点用抽象的笔墨构造出一片完整的山水,山几乎没有明显的实体感,而似乎是笔墨组成的透明的物质。三、“八怪”与扬州趣味到清中期,随着清朝政治的稳固,经济的发展,出现了大的商业城市和经济中心,在这里形成了独特的艺术景观。扬州随着盐业的发展而成为全国最为富裕和发达的地方,也成为全国文化的中心之一。作为商业城市,主导扬州趣味的人是盐商和富裕的小商人。他们喜欢新奇的事物,不喜欢古板的东西。他们与明代吴门画派背后的商人不同,明代的商人想把自己培养成拥有文人品味的人,以获得更高的地位,而清代扬州的商人则努力创造属于自己的独特趣味。弘仁的画构图十分简洁,他喜欢用淡淡的干笔,画面产生出与元代倪瓒一样的洁净的效果。当时的徽州,倪瓒的画很流行。对于徽商来说,倪瓒冷逸的画风代表着纯洁、高雅的品味。弘仁对倪瓒的学习,也是这种风尚的表现之一。不过,弘仁由于有黄山作为绘画的潜在主题,他的画中多有挺拔的直线构图。倪瓒画中的“冷峻”减弱了,而加强了山水“洁净”的特点。这种特点非常适合清初较为动荡的社会环境中,人们对于安详与纯净世界的渴望。在扬州,最流行的是人物和花鸟画,山水画不太盛行。对于商人阶层来说,山水过于抽象和文人化。他们喜欢的山水,不是“四王”那样纯粹的山水,而是带有风俗画性质的具有宋代院体风格的界画。袁江和袁耀父子是扬州早期的著名画家,他们的界画多表现古代的宫廷楼阁,尺幅巨大,是为大商人的住宅大堂绘制的,满足商人对奢华的想象。《阿房宫图》“扬州八怪”中,较为年长的画家是金农。金农(1687—1764)学画较晚,但他精于篆刻,富有金石修养。他的书法是奇特的“漆书”。他把金石趣味运用到绘画当中,作品具有一股拙拙的味道。金农的品牌是梅花、罗汉以及设色的没骨杂画。《月华图》是他的代表作品,从中很能见出扬州新奇的品味。整个画面只有一个硕大的月亮,四周涂上彩色表示月华。1.金农郑燮(1693—1765),号板桥,是“扬州八怪”中另一个重要的人物。他出身官僚,曾长期在山东潍坊为官,官场失意之后才到扬州发展。他的绘画品牌是兰草与墨竹,这两种题材象征清廉、纯洁和正直,与他的官僚经历非常匹配。郑板桥非常讲究在画上写上富有寓意的大段题跋,题跋的位置很有讲究,成为画面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2.郑燮罗聘(1733—1799)是“扬州八怪”中年纪最小的一个,他是金农的学生。他的画集中反映出扬州趣味中大雅与大俗的结合。他画有《一本万荔图》。画面上,一枝荔枝树干,上面结着许多荔枝。“荔”谐音“利”,“一本万荔”就是“一本万利”。这种谐音的手法是民间艺术中常用的,但罗聘在这里用精致的文人笔法画出,使得画面区别于一般的民间吉祥画而具有雅致的品味。罗聘还画有《鬼趣图》这是非常新奇的画作。罗聘在画中描绘了鬼怪和骷髅。和以往描绘鬼怪的画不同,罗聘在这里直接表现出死亡。3.罗聘《鬼趣图》四、上海的菊与刀1851年开始的太平天国运动与西方人的到来,逐渐使一个小城市发展成为中国经济和商业最发达的地方,这就是上海。上海与扬州都有繁荣的商业,因此商人阶层的口味主导了绘画的趣味。上海则更多具有现代色彩的工商业。许多外国人也在上海进行投资。上海的一些画家,一般被叫做“海派”。他们彼此之间并非一个紧密的团体,而是各有特色。“海派”画家中,最为著名的是任熊、任伯年、吴昌硕。任熊(1822—1857)是海派早期的重要画家。他和任伯年都是浙江杭州人,出身民间画师。在他们早年学画的时候,杭州一带的陈洪绶风格是他们学人物画的楷模。任熊还仿照陈洪绶做了一系列木版插图,其中有《列仙酒牌》、《剑侠传》等。任熊后来到上海,他一件著名的作品是《自画像》。1.任熊这种境况也反映在任伯年(1840—1896)那里。他画过数量不小的《风尘三侠》,也画过表现苏武牧羊的《关河一望萧索》。这些表现侠客和边疆故事的画在上海出现,反映出当时人们普遍感到的危机。不过随着上海的发展,经济的繁荣,太平天国的失败,清政府的改革,外国人的大量涌入,侠客也只是昙花一现。2.任伯年在海派绘画中,花鸟画最为流行。吴昌硕(1844—1927)是其中的代表。当时在上海有不少来自东瀛的日本人,他们是“海派”花鸟画最热衷的欣赏者。吴昌硕的画色彩极其艳丽,他喜欢用鲜艳的红色,更富有装饰趣味。但由于他擅长金石篆刻和书法,并将之融入画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