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析台湾问题与中美关系
“安居乐业”可用于评估关系,台湾问题是关系不完全健康发展的核心。首先了解中美关系的整体表征,再探讨台湾问题与中美整体关系的互动是必要的。台湾因素在中美关系中的分量,对于中美双方而言并非等量齐观。中国视台湾问题为核心利益;而美国以台湾问题为遏制中国的筹码,先是利用《美台共同防御条约》,后以《与台湾关系法》为基点来阻挠海峡两岸的自然统一进程。一、从“发展性”到“国家利益”要准确定义中美关系并非易事,双方多领域、全方位的合作与竞争,在性质上绝不等同于冷战时期美苏的零和游戏,中美关系的内涵跨越了传统国际政治学分析工具所能覆盖的界限。中美作为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两个经济体,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两国互动的效果对于整个世界而言都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影响。因此,中美关系既是最为重要的大国关系,也是当前最为复杂的大国关系,“复杂性”和“发展性”的并存,构成了当前中美关系的整体表征。“复杂性”是中美关系总体特征中最真切的实像;而“发展性”既能说明中美关系在未来进一步上升的空间和潜力,也暗示着中美关系的走势会受到太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从基辛格秘密访华到小布什上台的30年间,中美关系总是起伏不定。用美国著名的中国事务观察家哈里·哈定的话说,是“脆弱的关系”,另一位美国学者罗伯特·罗斯(RobertRoss)则称之为“谈判的合作”。事实上,中美之间已有两百多年的交往历史。60多年来,中美关系的发展之路并不平坦。即便在1979年两国正式建交之后,中美关系也往往会随着美国总统或国会的换届而出现明显波动,直到2009年初奥巴马政府上台后中美关系运行态势平稳,才算是跳出了这种“循环性震荡周期”的怪圈。其首要原因在于中国实力的增长使得中美间的对比更加均衡,从而有效地消减了美国国内政治格局变动对中美关系的不良干扰;其次在于中美关系在不断探索中日渐成熟。从21世纪开始,中美官方一直在强调要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对话机制,并共同致力于建构指导中美关系进一步深入发展的共同价值理念。这方面的努力是积极和富有成效的。但是,正如摩根索所说:“只要世界在政治上还是由国家构成,那么国际政治中实际上的最后的语言就只能是国家利益。”认识层面的沟通与深化取代不了现实意义上的国家利益纷争。我们依然可以感受到中美两国在很多领域均存有潜在的利害冲突,有不少矛盾还非常尖锐。随着中国一方力量的不断增加,中美两国合作与冲突的潜在可能性都在同比例地增长。因此,用“复杂性”和“发展性”来描绘现阶段中美关系的整体表征是完全可行的。二、台湾因素:稳定的关系变量(一)台湾问题是中美双方不可回避的问题当今的中美关系远比冷战时期简单的同盟或敌对关系更为复杂,而台湾问题又是中美两国间所有问题中最不能回避的现实问题,历来具有很高的敏感性,一直是中美关系中最重要的干扰因素,是中美关系难以完全健康发展的症结所在,是中美之间国家战略利益冲突的集中表现。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国际法意义上讲,台湾问题关涉到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中国对台湾地区的主权主张是无可辩驳、非常充分的,中国政府一贯坚持明确的原则立场,坚决反对任何外来势力插手属于中国内政的台湾问题。即使是美国,也难以从法理上否认“一个中国”的基本原则。但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使得最具权威的国际法基本原则也难以从根本上阻止美国按自身意志行事。因此,对于台湾问题,任何法律上的主张和声明只能作为我们坚守原则立场的表达方式,它们均不足以取代实践层面的决策和博弈。台湾具有最为现实的地缘政治价值,素有我国东部七省之“藩篱”、“东南锁钥”之称,扼中国海上航路之要冲,关乎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命脉。对于美国而言,台湾的战略地位和价值同样十分重要。按照美国“扇形辐辏式岛链防线”布局,台湾是至为重要的节点,位居中枢。倘使台湾易手,第一岛链防线将彻底失去意义,从而直接危及到美国亚太霸权的有效存续,约翰·米尔海默(JohnJ.Mearsheimer)称“这是美国在21世纪面对的最危险的局面”。反之,只要台海两岸长期处于分离状态,中国相当一部分力量和资源就会被台湾问题所牵制、消化和吸收,这将有效地牵制中国在该地区同美国展开竞争的能力。因此,只要台湾问题存在,中美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就会面临极其巨大的障碍。台湾问题是中美双方均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对中方而言,台湾问题事关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核心利益;对美方而言,台湾问题源自其“劝阻”加“威慑”两面性对华政策的战略惯性。这就是中美关系中挥之不去的阴影———“台湾因素”。(二)台湾问题是中美双方对于较台湾问题自身具有相对独特的属性,会使中美双方均不可避免地为此承受一定程度的政治风险。把台湾问题定位为“现阶段中美关系中的核心问题”的说法或许有待商榷,因为台湾问题从出现之日起,从来就不是中美关系的决定性因素。中美关系的决定性因素,是中美双方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对于各自利益的战略判断。但毋庸讳言,台湾问题在中美关系中的关键性与敏感程度是确定的,台湾因素既是中美关系发展走势中最大的变量,也是中美关系所有变量中最为稳定的常量。说它是最大的变量,是因为中美虽然在实践中早有“不应让台湾问题阻碍中美关系的整体发展”的共识,台湾问题的确也受到中美关系整体的制约,但台湾问题几乎是唯一可能将中美引向直接冲突的导火索,可能使中美所有主要的矛盾聚合后集中引爆。邓小平同志早在1984年就指出:“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中的主要障碍,甚至可能发展成为两国关系中爆炸性的问题。”说它是变量中最为稳定的常量,是因为台海两岸已经维持了长达60多年的“稳定现状”,只不过这种“稳定”是一层虚假的表象而已。1.台湾将成为新的国家“安全”对象,美国利用其“一国三策”,实行对台售武。受到德由于美国因素的介入,使台海两岸始终保持一种不战不和、不统不独的不正常状态,美国所谓的“台海平衡与现状”也在于此。这种架构美国认为是“功绩与贡献”,是“台海和平的缔造者和捍卫者”。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美国坚持对台出售武器,因为中国大陆军力的发展会“危及台海稳定的现状”。美国自称对台售武只是为了“保证台海军力的平衡”,是“维护和平的必需”。美国甚至认为中国2005年颁布的《反分裂国家法》对于“台海和平”所可能造成的影响,表现出不必要的担忧与疑虑。从国际法上讲,既然中国对台湾地区享有主权,那么中国将自己一贯的政策主张法律化,将国内立法的效力范围延及台湾地区就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事实上,美国真正关注的只是美国的国家利益和对亚太事务的战略主导权。中美未建交之前,两国处于敌对状态,新中国海空力量有限,所以当时美国的策略并不是反复呼吁“台海无条件和平”,而是“有限度地”纵容蒋介石袭扰大陆。据史料记载:“1955年3月8日起的5个月中,国民党空军出动军机2009批3550架次,前往闽浙粤沿海空袭骚扰……国民党海军以武力威胁各国商船进出厦门、福州等港口,以至于英国政府宣布动用军舰为其前往中国沿海的商船护航。”直至中美关系的逐步正常化,《美台共同防御条约》才不得不废止;随着中国大陆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台湾当局才再难骚扰大陆,两岸才出现和平的局面。但美国调转头来又通过了《与台湾关系法》,给予台湾以“准国家的政治实体”的待遇,美国的“在台协会台北办事处”的功能比正式大使馆还完备;美国继续强调其负有“保护台湾的义务”,坚持对台售武,这与国际法上不干涉他国内政、尊重他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基本原则背道而驰,2001年甚至将台湾纳入《美日安保防卫指针》的范围。同时,美国还刻意曲解中美《八·一七公报》中关于“美国必须逐渐减少并最后停止对台军售”的规定,反过来要求中国政府必须首先作出放弃使用武力的单方面保证,并把这作为它放弃原本即为非法的对台军售的先决条件。历史进程表明,海峡两岸长期以来都深受此“和平稳定”之害:大陆经济赖以发展的战略航线受制于人,对南海、藏南问题的解决也受牵制;台湾不得不耗费巨额资金购买美国的过时装备,饱受不少小国穷国的金援讹诈……不少台湾民众对大陆隔阂与不信任,不可能对此有清醒的认识。所以说,从这种“和平稳定”的格局中大大受益的是美国,这就是美国为什么总是强调“反对台海任何一方单方面改变现状”的原因。2.台湾问题是中美两国全面博弈的依据台湾问题兼具“内源性冲突”与“外源性冲突”的双重特征。台湾岛内的内源性冲突可能成为引发突发性台海危机的导火索,而外源性冲突指的是美国公开的武力介入。内源性冲突从现时台湾社会错综复杂的政治生态中可见一斑。只要海峡两岸关系紧张,往往立即引发中美关系骤然趋紧或者跌入低谷。因为岛内任何政治势力只要在操作两岸议题上稍有偏失,就极易触发岛内、两岸乃至中美之间一系列的连锁反应,进而成为推高台海政治风险的主要诱因。1995年李登辉公开访美就险令中美擦枪走火;陈水扁大搞“公投”以及“去中国化”等各种形式的“激进台独”,导致两岸关系在2003年再次陷入险恶危局;虽然2008年国民党在台湾地区重新上台执政,两岸关系已经得到明显的改善和好转,但泛绿势力在2010年又开始卷土重来,以蔡英文为首的民进党新潮流系开始在“和平”、“稳健”的外衣下,谋求更为隐晦的“和平台独”、“隐性台独”,因而具有更大程度和更为持久的欺骗性和危害性。而外源性冲突更多地体现为中美在台湾问题上的硬实力较量。从近段时期美国联合日本、澳大利亚、菲律宾、越南在南中国海进行军演就可看出,美国不可能主动放弃对中国的战略围堵。在当前的台湾问题中,内源性冲突更为抢眼。台湾岛内的内源性冲突更多地是作为提前或推迟引发中美直接对抗的动因,始终是受中美关系大背景的支配和制约的。这从陈水扁前后两次担任台湾地区领导人的表现中似乎可以看出:他始终没有放弃“急独”的尝试,在其第一任期内,恰逢布什政府对美国一贯的“台海战略模糊政策”加以调整期,有意无意地纵容甚至公然支持陈水扁的一些显性“台独”言论,从而导致陈水扁个人膨胀到公然叫嚣要“决战境外”,要在2004年推动所谓的“法理公投”,致使2003到2004年间台海局势空前紧张。2005年后,布什政府重归“战略模糊”的基调,中美关系也向纵深发展,美国政要开始多次在不同场合对陈水扁的“急独”言行进行委婉批评甚至公开斥责,从而使得陈水扁不得不收敛“激进台独”言论,未在短时期内立即产生严重的后果。外源性冲突直接根源于中美两国国家利益的博弈与较量。当今中美两国相互依存关系已经决定了硬碰硬的对抗只能是双方万不得已的最后选择。但只要中美两国在战略利益的追求目标上还存有差异和竞争,只要台湾的现状还在继续,两国直接对抗的风险就将依然存在。甚至只要海峡两岸继续保持不统不合的事实分治状态,哪怕台湾岛内的内源性冲突完全被消除,中美两国在台湾问题上爆发直接冲突的风险仍将存在,这从2010年初美国罔顾台海气候已明显回暖的事实,仍执意向台出售包括“爱国者-3”型反导系统等一系列先进装备在内的价值64亿美元的军售大单,凭空挑动两岸间紧张气氛的行径中即可看出。台海发生外源性冲突的可能性是始终存在的,并且绝不会受到海峡两岸关系改善的实质影响(1)。总之,台湾问题是中美两国间所有问题中最具现实意义的问题,它既是中美关系中最大的变量,又是各种变量中最为稳定的常量。目前的台海战略架构是由美国主导的,但随着中美战略态势对比逐渐趋于均衡,台湾问题的解决必将更加依赖于中美整体关系的重组和互动,中国也将逐步把握与美国战略角力的主动,当然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由于中美的相互需求不断增加,美国在各种场合也需要中国的支持与协作,因此台湾问题成为中美关系起伏主要原因的局面将减少。但这绝不意味着台湾问题的重要程度会减弱,更不表明围绕台湾问题的外源性冲突就将消弭于无形。相反,只有稳步增强国家的综合实力,并灵活运用策略破解这一历史性和长期性的难题,才有助于逐步消解美国因素对台海进程的左右与操纵。对于台湾问题自身存在的内源性冲突因素,则需审时度势,在己方决策以及两岸互动的过程中,综合运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手段与方式,最终达成强化两岸文化认同感和民族归属感,为最终的和平统一创造条件;而对于外源性冲突,只有做好和美国进行长期战略博弈甚至是直接碰撞的各项准备,才能使这种冲突发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三、从台湾问题看美国在台湾当局中的利益认知中美双方对于台湾问题的各自利益认知是有不同比重的,双方的利益调整边界具有相异性,台湾因素对于双方各自国家战略的影响程度也非对称。中国对于台湾问题的立场之所以明确、坚定,是由中国的根本国家利益和国家目标所决定的。台湾问题事关中国的核心利益,实现国家统一、维护中华民族的团结是中国政府必然追求的最终目标,无论在何情形之下都不可改变。任何外来势力和台湾岛内势力都不能强迫中国政府对此核心战略利益和目标作出根本性的调整或让步。两岸以和平的方式统一,最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也是多方共赢的最优选择。所以,中国政府才会以最大限度的耐心,并尽最大可能的努力,全力争取以和平途径解决台湾问题,这也是为两岸同胞和中华民族的共同利益和福祉考虑,是中国政府的一贯立场。但是,究竟是采取哪一种统一的方式,本质上属于中国国家主权战略的具体运作,只有中国政府才有权加以决定,中国政府也无义务作出单方面弃用武力的承诺。在必要时刻,只有保持对“台独”和外来干涉势力的强力反制,才可有效制止“台独”势力的疯狂冒险,才能在最大限度内维护台海的真正和平。反观美国的对台利益认知,与中国有显著区别。台湾问题只是美国遍及全球战略利益中的一部分。对于美国来说,台湾问题更多地体现为一项资产而不是负债,因而留有较多的退路,可供选择的“机会之窗”相对更多。美国需要大国间的协调与合作时,会有意淡化在台湾问题上的分歧;但美国又经常打“台湾牌”,以制止所谓“权力转移”现象的发生,同时又尽量控制台湾问题的紧张幅度,以避免“台独”势力可能把美国“拉下水”。这种由美国主导的台海和平分治局面可以在最大限度内满足美国的国家利益,反之,海峡两岸任何可能导致台海局势质变的行动都会损害美国在台海的既得利益。正是由于中美对于台湾问题关注度不一致,才不会因为台海局势的突发性紧张而骤然爆发冲突;也正是由于海峡两岸“和平分治”的局面定型化最符合美国在台海的根本战略利益,因此尽量做到躲开战火,而不是主动引发或卷入台海冲突,才是美国台海政策所追求的基本目标。因此,即便是台海武装冲突真正发生,也可预见双方会尽量把冲突的规模置于一个可控制的限度内,即有限战争和局部战争,而不可能任由台海危机无限升高到全面对抗甚至是核对抗。中美不同比重的利益认知决定了双方在台海危机管理机制下存有一定的利益交集,甚至不排除有限程度的中美合作。这种既定局面在短期内恐难有根本转变。在台湾问题上,说到底,美国掌握主动,而中国则相对被动一些。因此,中国政府在具体政策运用上的回旋余地相对是有所限制的。这里所说的“限制”,有3层意思:第一,台湾问题和中美关系的现状弹性有限并不是说中国政府的对台决策本身没有足够的弹性。因为中国政府每一项具体决策的操作过程都必须遵循“一个中国”的根本原则,这就决定了我方不可能只是为了在某一事项上的妥协而与国家核心利益背道而驰,甚至有时必须拒绝一些“对话机会”或“沟通管道”(1),承担较为不利的舆论压力;相比之下,美国的台海“战略模糊”政策自由度和可伸缩性极大,注解灵活,甚至可以进行较大幅度的变动或修正。美国交替使用《三个联合公报》和《与台湾关系法》的措辞(1),以确保美国利益在最多数时期内的最大化。所以美国知名的两岸问题专家容安澜就不无得意地称,美国的“一中”政策很有弹性,“是确保台海和平稳定的良方”。第二,美国在台湾问题上比我方更加灵活并不意味着我方没有足以克制美方的手段。首先,中国政府反“台独”的立场一贯坚决果断,使美方早已体认到不能轻易触碰中国大陆的容忍底线,因而会在处理“台独”问题上与中方有限合作;其次,早在台海对峙格局形成之初,美国就曾劝蒋从金、马撤军,力图在事实上造成“两个中国”的定型化;最后,我国在台湾问题上的转圜空间不大是暂时的。随着中美战略力量对比逐渐朝有利于中国的方向发展,时空因素都有利于我方逐渐改变目前的台海战略格局,大陆对台湾的吸引力和台湾对大陆的向心力自然也会不断加大,单纯的所谓“台湾民意”也难以抗拒。第三,中国政府的对台决策本身也还是有足够的弹性的。具体的弹性空间究竟有多少,留给我方的回旋余地是大还是小,其实更多地还是要看两岸的互动程度与合作范围,而不是仅凭借中美官方层面“坦率而深入地交换意见”就能够改变目前两岸不统不“独”的现状。从长期效果上看,如果只有大陆一方在积极努力,释放善意,而台湾当局却永远摆出一副被动接受的姿态,或者只是在片面要求大陆应当不停地“宽容大度”,那么终究会触碰到大陆容忍的底线,这样既对台湾地区的民生无益,也不利于两岸关系的健康发展,更难摆脱美国的羁绊和操控。其实现在的情势是,只要台湾当局在两岸议题上主动一些,就会有助于增进两岸和平与繁荣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新时代下小学语文教学中道德引导力探讨
- 施工现场文明施工的管理措施案例
- 施工现场化学品管理与应急措施
- 幕墙工程施工中的客户沟通与服务措施
- 小学数学教育资源的社会价值分析
- 零售行业质量管理体系及措施
- 2024年度江西省公共营养师之三级营养师通关提分题库及完整答案
- 2024年度江西省公共营养师之二级营养师能力测试试卷A卷附答案
- 教育领域内学生资助政策的未来展望报告
- 污水管网工程施工中的安全措施分析
- 产品共同研发合作协议范本5篇
- 风水学的基础知识培训
- 2024年6月高考地理真题完全解读(安徽省)
- 吸入疗法在呼吸康复应用中的中国专家共识2022版
- 1-35kV电缆技术参数表
- 信息科技课程标准测(2022版)考试题库及答案
- 施工组织设计方案针对性、完整性
- 2002版干部履历表(贵州省)
- DL∕T 1909-2018 -48V电力通信直流电源系统技术规范
- 2024年服装制版师(高级)职业鉴定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 门诊部缩短就诊等候时间PDCA案例-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