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第一二章绪论_第1页
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第一二章绪论_第2页
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第一二章绪论_第3页
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第一二章绪论_第4页
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第一二章绪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

《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第一章绪论中西急救医学发展史●一、中医急救医学发展史●

1、理论体系的奠基期(先秦两汉时期)

●2、理论体系的形成期(东汉末期-晋初)

●3、理论体系的兴盛期(晋唐-两宋)●4、理论学术争鸣昌盛期(明清)中西急救医学发展史●二、西医急救医学的发展●

1、国外急诊急救医学事业●2、我国的急诊急救医学事业的发展中西急救医学发展史●三、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的形成与现状

1、传统急救理论的发展●2、传统的中药急救制剂的发展

●3、中成药制剂的创新发展急救临床思二、急救临床思维的五个关系

维与方法●

1、现象与本质●2、静止与运动●3、主要与次要●4、共性与个性●5、局部与整体急救临床思维与方法●三、临床思维的培养●积极思考勇于挑战●四、中西医结合急救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1、强化意识、更新观念●2、突出特色、提高疗效

●3、寻找入点、加强研究中西医结合在急救医学中的优势与特色●一、特色●1、辨证论治

●2、辨证施护●二、优势●1、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毒副作用●2、急救新发疾病、抗生素耐药等难点问题一、急救医学医患沟通技巧原则●1、共情●2、倾听●3、态度●4、尊重患者权利●5、加强中医药急救疗效的宣传一、医疗团队建设标准●1、技能标准●①医师资质②必须掌握的诊疗技术

③护理人员独立建制●2、配置标准●3、培养要求●①队伍年轻化

②技术专业化●4、培养标准●①规范化培训

②持续的继续学习制度二、

基础建设●1、建设要求●①功能多样化②装备现代化●2、建筑标准●①独立成区②独立出入③标志醒目三

、病区的划分●诊疗区急救区留观区医技区公共区

辅助区●四、必备医疗仪器设施●五、急诊管理制度

●1、24项基本制度●2、急诊急救技术操作常规、流程、护理常规、质量标准等ICU

建设要求及标准●1、床位比例及使用要求●2、装饰要求●3、房屋设施设备要求●

4、房屋内的温度、采光等要求●5、辅助用房的划分●6、面积配备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第二章

院前急救重症医学科

金耀东目录●第一节概述●第二节院前急救技术●第三节院前转运的监护和救治●第四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紧急处理●第五节灾难的紧急医学救援第一节概述●院前急救(PHE)

是与院内急诊相对而言,也称院外急救。是指所有的患者

在进入医院之前,对其进行的各种紧急医疗救治活动及院前处置的整个过程。

包括检伤分类、现场处置、快速转运、监护救治等。●

"急救"一词最早就出自《肘后备急方》,可称作是我国第一部临床急救手册。

一系列中医急救专著如:《急救仙方》、《急救良方》、《急救危症简

便验方》、《急救广生集》第一节概述●院前急救主要包括四层含义:●患者发病地点在医院以外,急救的时间是在进入医院以前:●患者病情紧急、严重,必须进行及时抢救:●院前急救是患者进入医院以前的初期救治,而不包括医院内救●治的全过程:●经院前抢救的患者需要及时、安全地输送到医院进行延续、系●统救治。第一节概述●院前急救的基本原则:●遇到意外伤害发生时,要保持镇静,并设法维持好现场秩序,迅速判明需要

急救的地点、事件和人数;如发生意外而现场无人时,应向周围大声呼救,

请求来人精助或设法联系有关部门,不要单独留下患者无人照管;到达现场

的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队伍,要迅速将患者转送出危险区,本着“先救命后治

伤,先救重后救伤"的原则开展工作;采取行之有效的现场急救措施,早呼救、早心肺复苏、早实施急救技术:●按照国际统一的标准对患者进行检伤分类,分别用绿、黄、红、黑四●

种颜色,对轻、重、危重、死亡人员作出标志;第一节概述●院前急救的基本原则:●在急救的同时,注意保护自己免受伤害;对伤情稳定,估计转运

途中不会加重伤情的患者,迅速组织人力,利用各种交通工具分

别转运到附近的医疗单位急救;现场抢救一切行动必须服从有关

领导的统一指挥,大批患者,在多人抢救时,应听从最高职称医

生指挥;遇到严重事故、灾害或中毒时,除急救呼叫外,

还应立

即向有关政府、卫生、防疫、公安、新闻媒介等部门报告。第二节院前急救技术●院前急救技术指在疾病发生到患者进入医院前这段时间对患者进行的急救措施。其中,现场急救和呼救、心肺复苏

术、止血、包扎、固定、搬运等技术比较常用。第二节院前急救技术●现场急救和呼救●

(一)现场观察,保证安全如现场仍有危险,应先除去危及在场人员生命或影响救治的因素,再进行救治,确保患者和救援人员的安全。●(二)病情评估及救治急救医生首先应对患者迅速进行一次基本检查,判断是

否有致命的病情。●

(三)急救呼救●

,一是呼叫周围的人给予帮助,协助抢救患者:二

是对专业院前急救单位进行呼救第二节院前急救技术●止血●

(

)

指压法●直接压迫法:紧急状态下用手(最好有保护措施)直接压在伤口

的出血部位上,达到止血目的。●间接压迫法:指压动脉止血法。适用于头部和四肢的动脉出血

用手指压在出血的近心端,把动脉压迫闭合在骨面上,使血管闭

塞,阻断血流,达到迅速和临时止血的目的。第二节院前急救技术●止血●

(二)加压包扎法:适用于头颈、躯干、四肢等体表血管受伤时的出血。可

用无菌纱布或洁净敷料覆盖伤口,对较深大的出血伤口,宜用敷料填充,再

用绷带加压包扎,力量以能止血而远端肢体仍有血液循环为度。●

(三)填塞法:适用于颈部、臀部、腹股沟、腋窝、鼻腔、宫腔出血以及盲

管伤、组织缺损等,或其他部位较大、深而难以加压包扎的伤口,不能采用

指压止血法或止血带止血法的出血部位,以及实质性脏器的广泛渗血等。第二节院前急救技术●止血●

(四)止血带法:适用于四肢较大动脉如胭动脉、肱动脉损伤引起的大出血

以及股动脉不能用加压包扎止血时。止血带松紧度以刚达到远端动脉搏动消失、阻断动脉出血为度:扎止血带时间一般小于1小时,每小时应放松1到2

分钟,必须做出显著标志,注明和计算时间。●

(五)钳夹法:指在伤口内用止血钳夹住出血的大血管断端,钳夹出血点时要求准确,最好一次成功,不要过多带入健康组织,连止血钳一起包扎在伤

口内。第二节院前急救技术●包扎●目的:保护伤口、减少污染、协助止血、固定敷料和夹板。●材料:绷带,三角巾,就地取材的材料如毛巾、床单撕成条等。●方法:包扎前应先清洁伤口,清水洗净伤口周围皮肤脏物、泥土等,酌情取

出大而易取的异物。包扎时,要做到快、准、轻、牢。快,即动作敏捷迅速;

准,即部位准确、严密;轻,即动作轻柔,不要碰撞伤口;牢,即包扎牢靠,

不可过紧,以免影响血液循环,也不能过松,以免纱布脱落。第二节院前急救技术●包扎●

(一)绷带包扎法●环形包扎法,螺旋包扎法,”8”字包扎法,回返包扎法。

(二)三角巾包扎法●可用于头部、面部、腹部、前胸部或背部、臀部、上肢、手、足

等部位的包扎。第二节院前急救技术●包扎●包扎的要求及注意事项包扎的动作要轻、快、准、牢,避免碰撞

伤口,以免增加患者的疼痛、出血和感染。对充分暴露的伤口,尽可能先用无菌敷料覆盖伤口,再进行包扎。不要在伤口上打结,

以免压迫伤口而增加痛苦。包扎不可过紧或过松,以免滑脱或压迫神经与血管,影响远端血液循环。四肢包扎时,要露出指(趾)

末端,以便观察肢端血液循环。第二节院前急救技术●固定●原则:注意患者全身情况,对外露的骨折端暂不应送回伤口,对畸形的伤部

也不必复位,固定要牢靠,松紧要适度。●目的:限制受伤部位的活动度,避免再伤,便于转运,减轻在搬运与运送中

增加伤者的痛苦。●夹板固定法:用扎带或绷带把木板、竹板、硬纸或塑料制成的夹板固定在骨

折肢体上,多用于上下肢骨折。●自体固定法:用绷带或三角巾将健肢和患肢捆绑在一起,适用于下肢骨折。●颈托固定法:适用于颈椎骨折、脱位;颈椎间盘突出症等。第二节院前急救技术●搬运●目的:使患者及时、迅速、安全地搬离事故现场,避免伤情加重,并迅速送

往医院进一步救治。●(一)徒手搬运方法●扶行法:适用于清醒、无骨折、伤势不重、能自行行走的患者。●背负法:适用于老幼、体轻、清醒的患者。●拖行法:适用于体重、体型较大的伤者,不能移动,现场又非常危险需立即

离开者。●轿杠式:适用于清醒伤者。双人拉车式:适用于意识不清的患者。第二节院前急救技术●搬运●

(二)担架搬运方法方便省力,适用于病情较重,不宜徒手搬运,又需要转

送较远路途的患者。●四轮担架:可从现场平稳地推至救护车、救生艇、飞机舱或在医院内转接患

者。●铲式担架:适用于脊柱损伤等不宜随意翻动、搬运的危重患者。●帆布折叠式担架:适用于一般患者的搬运,不宜转运脊柱损伤患者。●

楼梯担架:适用高层建筑上下楼梯转移患者。第二节院前急救技术●搬运●

(三)床单、被褥搬运:适用于有狭窄楼梯道路,担架或其他搬运工具难以

搬运,或天气寒冷,徒手搬运会使患者受凉的情况下所采用的一种方法。会

使患者肢体弯曲,故胸部创伤、四肢骨折、脊柱损伤以及呼吸困难等患者不

能使用。●

(四)椅子搬运:适用于楼梯比较窄和陡直时,可以用固定的竹木椅搬运。意识不清的患者不宣用此法。第二节院前急救技术●搬运●(五)脊柱损伤搬运方式●颈椎患者:上颈托以防止颈椎继发损伤,如果没有颈托,要有专人托扶头部,

沿纵轴向上略加牵引,使头、颈躯干一同滚动,严禁随便强行搬动头部,在

背部垫上软枕,使颈部略向后伸展,头两侧各垫软枕或折好的衣物。●胸椎腰椎患者:胸腰部应垫软枕或折好的衣物以防止移位,避免继发损伤。

转运途中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包括感觉、

反射以及大小便情况等,尤

其要注意呼吸频率的改变。第二节院前急救技术●搬运●搬运患者时要注意的问题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搬运经过通道情况决定搬运的方

法和体位;担架搬运时一般患者脚向前,头向后,医务人员应在担架的后●

侧,以利于观察病情,且不影响抬担架人员的视线:患者一旦上了担架,不

要再轻易更换,以免增加患者不必要的损伤和痛苦:担架上救护车时,一般

患者的头向前,减少行进间对头部的颠簸并利于病情的观察;昏迷的患者头

偏向一侧,防正呕吐物误吸阻塞呼吸道,引起窒息。在搬运的过程中,要密

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有意外情况,随时停车进行处理。第三节院前转运的监护和救治●院前转运是院前急救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患者发病之初或受●伤现场进行初步有效处理后,用配有急救器材的运输工具(救护车、●直升机、轮船等),把患者护送到医院急诊科前途中的急救。它

对挽救患者生命,阻止疾病和伤情的恶化,减少伤残和病情,使

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极为重要,为医院进一步的救治奠定基

础。第三节院前转运的监护和救治●转运原则:●使用最便利的运输工具●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尽量减轻患者的痛苦●预防并发症,提高抢救成功率第三节院前转运的监护和救治●转运要求●

(一)转运前意识清醒的患者做好解释工作,给予相应的心理安慰,以取得●患者配合。根据患者病情给予吸氧,吸痰,建立静脉通道,必要时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备好药品(依据不同的病种及途中可能发生风险备用不同的

急救药品),对于有鼻饲的患者转运前停止鼻饲,以防转运途中呕吐或反流

而引起误吸。设备检查:根据每位患者的病情,

再次检查所带医疗设备是否●齐全以及车载电源是否运行良好。第三节院前转运的监护和救治●转运要求●

(二)转运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包括神志、血压、呼吸、心率等,●一旦发现问题应及时采取急救处理和调整措施,必要时应停车抢救。应及时检查伤病及治疗的具体情况如外伤包扎固定后有无继续出血、肢体肿痛变化、

远端供血是否缺乏、固定是否松动、引流是否通畅、输液供氧情况

。途中应

注意行车安全确保不发生事故,避免开快车增加危险和交通事故的发生。第三节院前转运的监护和救治●转运方法●担架转运:转运过程中,患者的脚在前,头在后以便于观察,先抬头,●后抬脚,放下时先放脚,后放头。●救护车转运:是我国主要的转运方式,其优点是花费少,启动迅速,不●易受不良天气状况的影响,转运途中易于监测,发生生理紊乱的可能性●更低。●直升机转运:适合长程转运,当陆路通行困难或要求更快时间内转运时●可以考虑。●

,轮船转运:当海上或海岛上发生事故时,可以选择轮船转运,其平稳、第三节院前转运的监护和救治●重症患者转运●危重患者转运前的评估与救治转运前,应认真评估病情,制订转运计划。●保证各种引流管、输液管路通畅,固定牢固,防止管道扭曲、折叠。昏迷患

者,采取合适体位,保持气道通畅,吸氧,及时吸痰。频繁躁动患者,可适

当应用镇痛、镇静剂,尽可能保留其自主呼吸。

心脏骤停的患者,立即进行

CPR、

除颤,并静脉注射肾上腺素等。呼吸困难的患者,立即给予吸痰,口

咽通气道,面罩呼吸球囊辅助通气,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等。循环不稳定的患

者,积极寻找原因,纠正可逆病因,如补液扩容,抗休克等。第三节院前转运的监护和救治●重症患者转运●危重患者转运过程中的监护转运全过程应严密监测心电图、脉搏血氧饱和度、

无创血压及呼吸频率,尤其是呼吸循环中枢神经系统的监测,密切观察患者

病情变化,随时采取措施维持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并尽可能降低转运过程对

患者原有监测治疗的影响。机械通气患者需要记录人工气道深度,监测呼吸

频率、潮气量、气道压力、吸呼比,氧气供应情况等,根据患者病情需要,

随时改变呼吸机通气模式和参数。必要时可高浓度给氧,使Sp02≥90%。●脑出血或脑外伤患者,密切观察患者的神志、睡孔及生命体征变化,如发生

脑疝立即采取甘露醇脱水等抢救措施。途中需注意输氧管、输液管、导尿管、

胃管、负压吸引管等各种管道是否通畅。转运过程中患者的情况及医疗行为需全程记录,第三节院前转运的监护和救治●创伤患者转运

创伤患者的现场救治●出血是创伤患者中引起休克的主要因素,快速正确地控制出血尤为关键。四

肢体表出血,应用止血带或加压包扎,并记录时间,观察末梢循环,防止肢●体缺血坏死。深部伤口出血可用纱布或凡士林填塞止血。四肢骨折需夹极临

时固定,夹板固定时要跨关节,外露骨折断端不送回复位,以敷料包扎。怀

疑颈椎骨折要上颈托固定,胸腰椎骨折用脊柱板固定。开放性血气胸者用凡

士林油纱厚敷料覆盖创口、包扎。闭合性气胸致严重呼吸困难者应立即给予

胸部穿刺减压术。连枷胸者,以厚敷料盖骨折部,加压包扎至反常呼吸消失。●体内异物严禁拔出,周边垫高,敷料覆盖。第三节院前转运的监护和救治●创伤患者转运●保持正确转运体位,脊柱骨折患者:在固定骨折或转运时要防止脊椎弯曲或

扭转。用铲式担架,严禁用一人抬胸、

一人抬腿的拉车式转运。首先要有专

人牵引,固定头部,然后一人托肩,

一人托臀,

一人托下肢,动作一致抬放

到硬板担架上,颈下必须垫一小垫,使头部与身体成直线位置:颈两侧用沙

袋固定或用颈托,肩部略垫高,防止头部左右扭转和前屈、后

,这样不使

患者的脊柱强度弯曲以免造成脊髓断裂和下肢瘫痪的严重后果。骨盆骨折患

者:应使患者仰卧,两腿髋、膝关节半屈、膝下垫好衣卷,两大腿略向外展。

用3人平托式放在铲式担架上搬运。第三节院前转运的监护和救治●创伤患者转运保持正确转运体位腹部内脏脱出患者:内脏脱出应首先用消毒纱布与碗覆罩固定脱出的内脏,搬运时患者应采取仰卧位,膝下垫高,使腹壁松弛,减少

痛苦,同时还应根据伤后的纵横形式采取不同的卧位。如腹部伤口是横裂的,

就必须把两腿屈曲;如是直裂伤口就应把腿放平,

使伤口不易裂开。颅脑损

伤患者:搬运颅脑损伤(包括脑膨出)的患者时,应让患者向健侧卧位或稳

定侧卧位,以保持呼吸道畅通,头部两侧应用衣卷固定,防止摇动并迅速送

医院。颌面伤患者:患者应采取健侧卧位或俯卧位,便于口内血液和分泌物

向外流,保持呼吸道的通畅,以防止窒息。若伴有颈椎伤时,应按颈椎伤第三节院前转运的监护和救治●新生儿转运●新生儿转运包括宫内转运、院内转运及院间转运等。新生儿转运队伍应该由

新生儿专科医师和护士组成,并且受过新生儿专科培训、急救培训和转运培

训。转运工具包括救护车、新生儿专用转运保暖箱、可移动的呼吸机、监护

仪以及其他新生儿急救物品。转运前需对患儿进行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评

估患儿病情,再决定是否转运,并向家属说明病情的危险性,转运过程中可

能发生的意外。对早产或低体温儿,应予保温箱保温治疗,对休克患儿应及

时扩容纠酸。对频繁抽搐、昏迷患儿,及时予以降颅压及对症治疗。在转运

途中,必须对新生儿均进行生命体征、神志、

SpO2

等的监测。第三节院前转运的监护和救治●孕产妇转运●转运前需了解孕产妇的孕周及宫缩频率,阴道是否流血,是否破膜,根据了

解的情况准备所需物品。转运人员必须是经验丰富的产科医师和护士。需要

准备的器械和物品除常规的急救设备和物品外,还有多普勒胎心仪,

一次性

产包,会阴切开包等。转运孕产妇时要做好随时接生的准备,将产妇躺于担

架上,担架上铺一层棉被,最上层用一次性无菌防渗漏床单

,将产妇平稳托

放上车并固定好担架。

一般产妇取平卧位或左侧卧位,血压低休克者取中凹

位。胎膜早破者可垫高臀部,减少羊水流出。第三节院前转运的监护和救治●孕产妇转运●在转运途中若孕妇马上要分娩,需立即停于安全处或平稳行使,医生和护士

需立即在转运车上为其接生,

一切措施需快速准确,危重情况及时处理,其

他尽量回医院处理。途中持续观察患儿哭声、面色、呼吸、体温情况,病情

变化及时向医生报告并及时抢救处理。同时现场电话通知院内产科及新生儿

科做好接待及抢救准备。到达医院后与提前接到通知的病房医护人员交接

将母婴病情、急救处理用药、护理措施详细交待。第三节院前转运的监护和救治●传染病患者转运●院前转运传染病患者时,各种的传染病患者和病原携带者,对急救人员的健

康构成了威胁。这要求我们平时加强对院外急救人员感染的监控和管理并实

施科学有效的防护措施,才能将风险与危害降到最低。院前急救人员需做好

自我防护,均应戴口罩、帽子及防护眼罩,穿隔离衣裤及隔离靴,戴双层手

套。在转运前后需做好急救物品的消毒灭菌和管理,加强救护车消毒与管理。●对转运人员加强培训学习,了解各类传染病接触传播、飞沫传播、体液传播

等传播途径的特点,充分掌握各类传染病的临床特点,学习一、二、三级防

护知识和技巧,消毒隔离知识、人员、车辆、设备洗消和医疗垃圾处理等知

识。第四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紧急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emergency

public

health

events)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公众身心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职业中毒和其他群体性中毒以及因

自然灾害、事故、灾难或社会安全等事件引起的严重影响公众身心

健康的事件。第四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紧急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类●生物病原体所致疾病●有毒有害因素污染造成的群体中毒●食物中毒事件●自然灾害●职业中毒●意外事故引起的死亡●不明原因引引起的群体发病或死亡●三恐事件第四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紧急处理●

,突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级●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可分为四级:

●1级(特别重大),红色预警,由国务院负责组织处置;●

ⅡI

级(重大),橙色预警,由省级政府负责组织处置;●Ⅲ级(较大),黄色预警,由市级政府负责组织处置:●IIV级(一般),蓝色预警,由县级政府负责组织处置。●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分级,目的是落实应急管理的责任和提高应急处置的效能。第四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紧急处理●食物中毒●食物中毒指食用了被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食品或者食用了含

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出现的急性、亚急性食源性疾病。食物中毒常为群体

性爆发,亦可为散发。发生地点多在学校、集体食堂、饮食单位或家庭。其

特点为:①潜伏期短,多在进食后数小时至2天内发生

,呈爆发性

,短期内

有大量人员发病,病程较短;②发病者有共同进食某种食物的病史,未进食

者不发病,停止进食该食品后,发病很快停止;③食物中毒患者与健康人无

直接传染。发病曲线突然升高后又突然降低,无传染病具有的余波;④患者

的临床表现类似,多以急性胃肠道症状为主。第四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紧急处理●食物中毒●食物中毒按病因可分为五类:●细菌性食物中毒:包括细菌感染型中毒,毒素型中毒和混合型中毒。常见由沙门氏菌属、

交形杆菌属、肉毒梭菌毒素、致病性大肠杆菌等污染食物引起。化学性食物中毒:在食品

的制作、加工、储藏等过程中发生了污染或食品本身成份发生改变引起的中毒,常见于有

毒有害物质如农药、重金属等化学物污染食物:将化学物误认为食品或食品添加剂食用:

食用变质腐败食品等。有毒动、植物性食物中毒:常见由四举豆、发芽马铃薯、毒草和河

豚鱼、动物M体等引起。真菌毒素和霉变食物中毒:食入被产毒霉菌污染而含有大量霉菌

毒素的食物:如红心甘蔗,黄变米等。原因不明的食物中毒:食入可疑中毒食品而引起的

食物中毒,其发病特点及临床表现符合食物中毒的规律,但无法确定引起中毒原因的不明

性食物中毒。第四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紧急处理●食物中毒●现场工作人员的防护医疗单位的医护人员在医院内从事一般食物中毒患者的

救治工作时,在临床诊疗、检查、操作中可按照对待普通患者接诊的防护,

穿戴医用工作服、医用幅子、纱布口罩即可,

一般无需进行特殊防护。接触

处理患者的分泌物、排泄物及洗胃液的工作人员应佩戴橡胶或高分子材料手

套。接触处理可疑传染性微生物或高毒物质时应穿着防护服,戴防护口罩及●眼镜,穿长简胶鞋。每次接触患者前后进行清洗和消毒,并按标准七步洗手

法洗手和规范消毒。第四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紧急处理●

传染病传染病包括以下基木特征:①有病原体,传染病大多有特异的病原体;②具有传染性(infectivity),大多数传染病都是由感染而获得,并可以传播给他人:

③流行性(epidemicity):

传染病可以在人群中散发(sporadic),

也可连续传播造成不同程度的流行(epidemic),

短时间内(数日内)集中发生多数病例称爆发(outbreak)。流行范围超越国界,甚而超越州界的强大流行,称为大

流行(pandemic)。

治疗原则传染病的治疗不仅是要治愈患者,还在于控制传

染源,防止进一步传播和扩散,因此,对传染病要坚持综合治疗的原则,即治●疗、护理与隔离、消毒并重,对症治疗与特效治疗并重。第四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紧急处理●

传染病●

(一)一般及支持治疗是指非针对病原而对机体采取的具有支持与保护性的治疗。隔离:根据传染病传染性的强弱、传播途径的不同和传染期的长短,采取相应隔离措施并做好消毒工作。护理:病室保持安静清洁,空气流通新鲜,使患者保持良好的休息状态。对病危患者应注意观察生命征和病情变化,

注意防止各种并发症。支持疗法:根据病情给予流质、半流质富含营养易消

化软食或静脉输液等,保持足够的热量、液体量、电解质、维生素及酸碱平

衡。心理治疗

:医护人员良好的工作作风、服务态度和同情心,有助于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加快机体的康复。第四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紧急处理传染病●

(二)病原治疗针对不同的病原体给以相应病原治疗,既能杀灭消除病原体,●

更快地控制病情和彻底治愈患者,又可以控制传染源,防止传染病继续传播

和扩散。抗菌药物:对细菌、螺旋体、立克次体等感染可选用有效抗生素,最好根据病原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选药,病毒感染性疾病如无继发细菌感染

则不宜选用抗菌药物,抗病毒药:对病毒感染性疾病,如病毒性肝炎、流行

性感冒、流行性出血热、流脑、疱疹病毒感染、艾滋病等均可早期或适时应

用抗病毒治疗以缩短病程、促进康复、改善生活质量。化学制剂:

多用于治

疗原虫感染,如氯嗦治疗疟疾,吡喹酮治疗血吸虫病,乙胺嗪治疗丝虫病,

甲硝咪唑治疗阿米巴病。抗毒素:针对细菌毒素致病的疾病需应用抗毒素治

疗。常用于治疗白喉、破伤风、肉毒杆菌食物中毒等传染病。第四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紧急处理●

传染病●(三)对症治疗可减轻患者症状,调整各系统功能,保护重要器官,促进机体康复。如通过口服及静脉输液及时纠正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严重毒血症时采取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疗法:高热时采取物理措施和化学药物合理降温;●抽搐时给予镇静药物治疗;昏迷时给予苏醒措施;脑水肿时采取的各种脱水疗法;休克时给予抗休克治疗;心力衰竭时采用强心、利尿措施等。第四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紧急处理●传染病●

(四)中医中药及针灸治疗●中医中药对调整患者各系统功能起相当重要的作用,许多中草药具有抗菌、抗毒、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针灸疗法对传染病退热、止痉、镇痛、肢体瘫

痪及其他后遗症均有不同程度的治疗效果。第五节灾难的紧急医学救援●现代灾难医学救援的“三七分”理论●三分救援,七分自救●三分急救,七分预防●三分业务,七分管理●三分战时,七分平时●三分提高,七分普及●三分研究,七分教育第五节灾难的紧急医学救援●现场急救●

(一)基本生命支持●保持呼吸道通畅受伤致气道阻塞可于数分钟内因室息而导致呼吸及心搏停止,保持气道通畅和防止误吸是创伤患者救治的首要措施,特别是颌面、颅脑、颈椎和胸部受伤者应特别注意导致气道梗阻的因素。如口腔、颌面部损伤时气道的危险因素包括血凝块、碎骨快、泥土等异物吸入呼吸道所致梗阻:颅

脑损伤时气道的危险因素包括颅底骨折导致血管损伤出血而快速阻塞呼吸道,

脑疝影响呼吸功能:颈椎损伤固定颈椎时须优先考虑气道,保持通畅。第五节灾难的紧急医学救援●现场急救●

(一)基本生命支持●呼吸功能支持对有呼吸功能障碍的患者应及时寻找原因予以排除,有条件给予吸氧。判断患者有无自主呼吸,如无自主呼吸则应立即行人工呼吸,有开

放性气胸应密封包扎伤口。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气管偏移、广泛皮下气肿

等考虑张力性气胸时,应立即穿刺抽气减压。循环功能支持除须行心肺复苏

的患者外,灾难现场救援中的循环功能支持的措施还包括控制出血,如判断

为胸、腹腔内严重出血时,须紧急处理后送到有条件进行紧急手术止血的医

疗单位。第五节灾难的紧急医学救援●现场急救●

(二)高级生命支持●在灾难现场应根据出血情况,在控制出血后应进行充分、足量的液体复苏,必要时建立2~3个静脉通道补液,快速输注等渗盐水或平衡盐液1500~2000m1,

然后再补适量的全血或血浆及其代用品,并监测中心静脉压、尿量等。成人尿量超过30~50ml/h

说明液体复苏充

,如果低血容量不能纠正,应怀疑仍存在大出血,或评价是否存在心脏压塞、张力性气胸和急性心源性休克。第五节灾难的紧急医学救援●现场急救●

(三)内脏损伤的判断●应严密观察有无脏器活动性出血。颅脑伤后要严密观察神志、瞳孔大小和肢

体活动,胸部伤后要严密观察有无心包或胸腔内积血,有条件时可行胸腔穿

刺以明确诊断及伤情严重程度,腹部钝性伤后要特别注意有无腹部移动性浊

音,有条件时可行腹腔穿刺以明确诊断及伤情严重程度。●

(四)灾难患者的创伤急救●灾难现场除外生命支持措施,最常见的外伤为出血、骨折。

多采用止血、包

扎、骨折固定、搬运等急救技术。第五节灾难的紧急医学救援●

现场分拣(triage)

也称检伤分类,是根据生理体征、明显的●解剖损伤、致伤机制及患者一般情况等,对患者伤情做出判断,以便有效对

患者实施救治和转运,发现可能危及生命的重要损伤。当患者数量超过了救

治能力或医疗资源时,救治的前提是分拣,仅在救援人员数量、仪器、药品

和血液等可获得的资源有限时采用,也是战争及和平时期发生批量患者救治

时的基本原则。第五节灾难的紧急医学救援●现场分拣●分拣种类收容分类是接触患者时的第一步,日的是快速将患者分别安排到相

应的区域,接受进一步检查和治疗,如直接将需要紧急抢救的危重患者分拣

出来,送往抢救室或立即就地抢救。救治分类,应首先判定创伤的严重程度

和主要损伤,然后确定救治措施,再根据救治措施的紧迫程度,结合患者数

量和救治条件统筹安排救治顺序,转运分类以患者尽快到达确定性治疗机构

为目的,根据各类救治措施的最佳实施时机、转运工具及转运环境的特点,

区分患者转运的顺序、工具、地点、以及体位等医疗要求,宪成3个目的:

识别需要立即抢救的患者,同时将危害环境和他人的患者与其他人分开:将

轻、中、重患者分开,以便确定救治优先权:判定患者耐受能力和转运的紧

急性。第五节灾难的紧急医学救援●现场分拣●分拣依据所有参加创伤救治的人员应具备创伤、损伤机制、影响因素等知识,

但尚无确定的单一因素能确保分拣成功,除伤前状态、医疗和环境资源等因

素外,分拣时应考虑以下因素评估伤情。生理体征存活的患者需立即明确有

无威胁生命的损伤、生理体征异常提示需快速治疗和转运,包括:脉搏<60次/分;呼吸<10次/分,或>29次/分;收缩压<90mmHg;

GCS

<14

;修正

创伤评分(RTS)<12

分。解剖损伤明显的解剖损伤提示需急诊手术和专科

治疗,包括头、颈、躯干、四肢近端穿透伤;浮动胸壁;两处以上近侧长骨

骨折:〉15%体表面积、面部和呼吸道的烧伤;骨盆骨折;瘫痪;肢体毁损。第五节灾难的紧急医学救援●现场分拣●分拣依据致伤机制现场分析致伤机制有助于准确分拣,以下致伤机制提示重

伤或需进一步检诊,包括:救出时间>20分钟;6m

以上的坠落伤;交通伤●中的从机动车中弹出,同车乘客中有死亡者,翻滚事故,高速撞击,机动车

撞击行人时速度>5km/h,

摩托车撞击速度>20km/h或从自行车上摔下等。伤前状态以下伤前状态提示需到医院进一步检诊:年龄<5岁或>55岁;心脏或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特别是使用胰岛素者);肝硬化或肝病;肥胖

出血病史等。其他因素存在导致患者生理功能衰竭,需要到医院进一步救治

的因素,括长时间掩埋、封闭、饥饿等。第五节灾难的紧急医学救援●现场分拣●野外分拣通常采用4色分拣标签。红色优先救治组(priority

group)的标签,指伤势严重,威胁生命,需紧急救治和转运。如开放性损伤伴大出血、休克、

严重颅脑伤、胸腹伤、严重烧伤。应维持和(或)恢复患者生命功能,包括

基本的创伤ABC复苏措施和生命功能检查,维持患者呼吸、循环功能的稳定:延迟救治组(delayed

group)

的标签,指伤势较重,但暂无生命危险。如腹部创伤不伴有休克,胸部损伤无呼吸障碍,不伴休克的下肢损伤、头部损伤、颈椎损伤以及轻度烧伤。应迅速明确并控制创伤后病理生理紊乱,包括

进行有针对性的检查和实施各种确定性的救治措施.第五节灾难的紧急医学救援●

现场分拣●野外分拣通常采用4色分拣标签。●绿色等待救治组(expectant

group)的标签,指伤势较轻,暂时不需手术,可自行转院者。如软组织损伤、颁面部外伤无呼吸漳碍和精神急症。应及时

确定并处理一些隐匿的病理生理性变化,如低氧血症、代谢性酸中毒等。●黑色用于标示已死亡或无法救治的致命损伤。第五节灾难的紧急医学救援●现场分拣●分拣步骤判断受伤情况检查患者意识状态、呼吸、循环、出血、损伤部位和关节等情况,

对判别伤情轻重及生存希银具有概大查义。重惠者中休京最为常见,只通过简单检查做出

判断有可能会出现救治顺序不当,因此,在可疑的情况下宁可把伤情估计搏严重些。确定

患者处置顺序明确在现有情况下,篱多少时间实施治疗,伤后已过了多少时间,再后送转

运薪多少时间。有无店送转运的必要性,位括患者只需要非手术治疗,还是需要接收其他

专科治疗和特殊手术治疗,如眼科和神经外科治疗等,有无转运的可能性,包括伤情能否

经受一定时间的转运,有无合适的运输工具、环境及卫生情况是否允许转送等。反复分拣

因为伤情的动态变化,如需紧急处置的患者在复苏过程中出现并发症原化、或经短时间复

苏治疗无效,特别是在患者数量较大时,就不得不将其归入期待医疗级。另外在救治的各

个环节中,只要有批量患者等待处置,就必须分出救治顺序。为避免无效分拣或较高的二

次分拣率,为后继的救治工作带来困难,分拣不应由低年资医师承担。第五节灾难的紧急医学救援●分级救治(medical

treatment

in

echelons)是分阶段、●分层次救治患者的组织形式和工作制度,又称阶梯治疗。目的是充分利用有

限资源,及时救治危重者,提高救治效果,降低死亡率。主要用于两种情况:①医疗资源相对于患者的需求不足,需要将有限的资源首先用于最需要救治

和救治效果最显著的患者;②危及生命或肢体的严重创伤需要紧急救治,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