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君臣1、帝系(1)太祖(匡胤)──────太宗(光义)(2)┿───┬┿───────┬燕王(德昭)秦王(德芳)(3)真宗(恒)商王(元份)││││││(4)仁宗(祯)濮王(允让)│││││(5)英宗(曙)│││││(6)神宗(顼)││┿──────┬││(7)哲宗(煦)徽宗(佶)(8)││┬──────┿│子偁(9)钦宗(桓)高宗(构)(10)│││(11)孝宗(昚)│││(12)光宗(惇)││希(13)宁宗(扩)┿─────┬(14)理宗(昀)与芮│(15)度宗(禥)┿──────┬──────┬(16)恭帝(显)端宗(昰)(17)卫王(昺)(18)宋代皇位之继承方式:A、嫡子继位。这种继承方式。B、兄终弟及。C、收养制。北宋的皇帝除了第一个,都是太宗和他的后裔,南宋的皇帝除了第一个,都是太祖的后裔。2、宰相(1)宰相的名称与种类表:两宋宰相、副相名称宰相副相北宋前期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首相兼昭文馆大学士,次相兼监修国史、末相兼集贤殿大学士)参知政事元丰五年尚书左仆射、门下侍郎(左相)尚书右仆射、中书侍郎(右相)门下侍郎、中书侍郎、尚书左丞、尚书右丞政和二年太宰、门下侍郎(左相)少宰、中书侍郎(右相)三公(太师、太尉、太傅)领三省事(公相)靖康元年复元丰制南宋建炎三年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左相)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右相)参知政事乾道八年左丞相、右丞相关键:正宰相,孝宗朝以前,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最常见,此后,称丞相。其次,则为“尚书左(右)仆射”。副相,主要称“参知政事”,简称参政。“使相”(以节度使兼侍中、中书令或同平章事等)不是真宰相。副宰相即参知政事始置于乾德二年,“不押班,不知印,不升政事堂(即都堂,宰相办公室)”,参知政事在地位与实际职务方面,与宰相有绝对的高下之分。开宝六年,太祖将罢赵普相位,命两名参知政事“升都堂,与宰相同议政事”,又命二参政与赵普“更知印、押班,以分其权”,再罢免赵普的相位。参知政事的编制,一般为一至二员,最多时达到四员。其权力则视参政其人不同而异。(2)宰相与枢密枢密使始置于唐,宋初,中书门下、枢密、三司这三个机构,分别统管民政、军政、财政最高权力。中书门下与枢密地位相当。整个宋代,枢密院一直是最高军事机构,但与宰府相比,相对地位在下降。宰相与枢密保持了各自独立运作基础上的合作关系。枢密院“势均中书,号为两府”。太宗淳化元年(990)始,枢密院公事,宰相不得与闻;中书政事,枢密使不得与议。遇有大事,则两府共议。仁宗康定元年规定,枢密院遇有边事,都要与宰相“参议”,“开南厅”。庆历二年,宰、枢互兼,庆历五年,罢互兼,但枢密院“凡军国机要,依旧同(宰臣)商议施行”,枢密院负责的人事任命,与宰相同议。定期聚议、共同签押公文、共同奏呈大事。徽宗末年,枢密院的地位突然下降。宣和四年,宰相王黼在三省设置经抚房,“专治边事,不关之枢密”。宰、枢两府分权的体制被破坏。南渡以后,北境重开战火,宰相便兼任枢密使;战争停息,则又免兼。南宋中晚期,枢密院又降为宰相的附属机构,二府聚议制度被破坏殆尽。在两府发展史中,凡是和平岁月,枢密院决策相对独立,宰相时常被排除在外;一旦发生战争,宰相立即重新参与决策。到南宋,枢密再也无法摆脱受制于宰府的命运。(3)皇帝、宰相、枢密――中央决策过程元丰官制改革,重新恢复三省制,首相以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次相以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即首相兼管门下省,次相兼管中书省。两相又共管尚书省。决策者:皇帝,两府(中书省与枢密院)。门下省审核,尚书省执行。决策过程:A,中书省长官录初稿,由中书侍郎、中书舍人录送门下省(“画黄”,由枢密院录送门下者称“画白”);B,门下省初审,录送皇帝,皇帝由御林学士批答,降下中书(“内制”,“御笔”);C,中书舍人起草“熟状”,再呈上皇帝(“中书造命”,“外制”或“知制诰”);D,门下省给事中审读,再转交中书省(“门下审核”);E,中书省将定稿进呈皇帝;F,皇帝画“可”,降下中书(对枢密院文字,画“依”);G,中书录下底稿,转交门下省归档(“录黄”,枢密院交门下者称“录白”);H,门下省校读,录送尚书省,以皇帝命令的方式颁布,称为“敕”(由枢密院所颁称“宣”);I,由尚书省发下各部、寺、监,或枢密院发到下属机构施行。审核的关键:中书舍人“封缴”,门下省给事中“封驳”。三省中,中书省的地位最为重要,专司“造命”,“造命可否、进退,皆由之也”,门下省“缴驳”亦须经由中书省取旨。3、完整的权力制衡体系:皇帝、中枢与谏官宋代三种政治权力制衡:权力机构内部的制衡;监督机构对权力机构的制衡;皇帝与臣僚的制衡。(1)权力机构内部制衡宋初无三省,元丰以后,重建三省,以宰相为首,行政事务分离为决策(中书为主)、审核(门下负责)和执行(尚书实施)。南渡以后三省合一,内部制衡被打破。元丰三省制的主要优点:突出门下省的审核工作。门下“封驳”:“封谓封还(诏书)不行,驳谓驳正所失”。封驳的关键人物:给事中。其它审核者:翰林学士、知制诰(内制),中书舍人(外制),合称“两制”。中书舍人的职掌:“掌行命令,为制词,分治六房,随房书制,事有失当及除授非其人,则论奏,封还词头。”南渡初给事中、中书舍人“列衔同奏”,审核步骤合二为一。乾道五年,恢复中书舍人、给事中分别驳正的制度。(2)权力机构与监察机构的制衡监察机构:“台谏”,即御史台和谏院。宋御史台设三院:台院(设侍御史)、殿院(设殿中侍御史)和察院(设监察御史)。御史中丞为其长官。谏院:判谏院事,下设左右谏议大夫、补阙、拾遗。仁宗明道元年以前,属中书省、门下省,此后,成为独立机构。宋代台、谏的职责合一,既可弹人,又可论事。宋代监察机构独立于权力机构的根源:台谏官由皇帝亲自挑选,以“御笔”、“中旨”等形式公布名单。台谏官的弹劾范围无所不包。台谏官的消息渠道――“风闻言事”。宋代官品,侍御史从六品,殿中侍御史和左、右司谏正七品,左、右正言和监察御史从七品。以低品级官员监察高品级官员。(3)皇帝与臣僚的制衡:皇帝受到大臣的限制。决策过程中,高级官员可以“廷争”,中书舍人、门下给事中等都可以封驳。决策完成后,各级执行机构和官员可“执奏”或“奏禀”。“御笔”即皇帝个人决策受到执行机构抵制,且皇帝个人一般鼓励这种抵制。诏旨“非经二府者,不得施行”。“内降”或“内批”、“中批”,各机构可拒绝执行。皇帝容忍监察机构对于自己的责问。台谏“风闻言事”也适用于皇帝。行政权力和监察权力对皇帝的制约,出于皇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AI助力金融行业变革与未来发展趋势
- 安徽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运动损伤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天津体育学院《汉字书写》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浙江省玉环市达标名校2024-2025学年初三下学期3月联考化学试题(文理)试卷含解析
- 辽宁师范大学《食品微生物分析实验》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扬州市职业大学《中西医结合内科一》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年安徽省铜陵市枞阳县浮山中学高三下学期3月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
- 长沙保安员证复习资料-判断题
- 西安海棠职业学院《西语国家文化概况》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南阳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小学教学研究》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小学生作文纸模板
- 银行员工以案促改心得体会三篇
- 小学生诗词大会宣讲公开课一等奖市赛课获奖课件
- 药学毕业论文5000字药学论文的5000字集合16篇
- 小学语文整本阅读指导课《城南旧事》教学案例
- (机械创新设计论文)
- GB/T 39802-2021城镇供热保温材料技术条件
- GB/T 2792-2014胶粘带剥离强度的试验方法
- GB/T 215-2003煤中各种形态硫的测定方法
- GB/T 17492-2012工业用金属丝编织网技术要求和检验
- GB/T 16886.7-2001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7部分:环氧乙烷灭菌残留量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