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2∕T 537-2018 防雷装置安全检测技术规范_第1页
DB52∕T 537-2018 防雷装置安全检测技术规范_第2页
DB52∕T 537-2018 防雷装置安全检测技术规范_第3页
DB52∕T 537-2018 防雷装置安全检测技术规范_第4页
DB52∕T 537-2018 防雷装置安全检测技术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33.100

04DB52 52/T

537—2018

DB52/T

537-2008防雷装置安全检测技术规范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devices 贵州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DB52/T

2018目次前言

................................................................................

II

范围

..............................................................................

规范性引用文件

....................................................................

术语和定义

........................................................................

建(构)筑物的防雷分类

............................................................

检测项目

..........................................................................

检测周期

..........................................................................

检测程序

..........................................................................

数据处理

..........................................................................

安全规定

.........................................................................

10附录

建筑物防雷接闪器、引下线的检测方法.............................

11参考文献

............................................................................

15DB52/T

2018前 言

本标准代替DB52/T

——增加了露天构筑物防雷分类(见4.3);——修改了接闪器采用其他材料时的要求(见5.1.3);接地电阻要求,合并到5.4中;——修改了引下线的材料、结构和最小截面的要求(见5.2.2);——增加了接地装置的材料、结构和最小截面要求(见5.3.5);——增加了电子接地电阻测试仪测试接地电阻时的要求(见5.4.3);——增加了环型接地装置或基础地网的接地测试要求(见5.4.4);——增加了测量大型接地网时选用大电流接地电阻测试仪的要求(见5.4.5);——修改了信息系统机房接地引下线截面积的要求(见5.5.7);——修改了等电位连接导体最小截面的要求(见5.5.12);——增加了电压开关型浪涌保护器至限压型浪涌保护器之间的线路长度要求(见5.6.6);——增加了信号线路浪涌保护器选择及接地线的要求(见5.6.7);——修改了投入使用中的电涌保护器,检查内容的要求(见5.6.8);——增加了使用中的电涌保护器性能参数测试要求(见5.6.9);——修改了防雷装置检测流程图(见7.3);DB52/T

2018防雷装置安全检测技术规范

3.1

system

3.2

lightning

3.3

lightning

DB52/T

2018earth

earthing

earthing

电位

3.10

protective

device

DB52/T

20183.11decoupling

3.12

system

4.1

分类方法按照

GB

50057

中第

确定。4.2

4.3

a)

b)

a)

独立接闪杆或架空接闪线(网),应使被保护物均处于接闪器的保护范围内,其保护范GB

50057

b)

c)

接闪带(网)应沿屋角、屋脊、屋檐、檐角、女儿墙等易受雷击部位敷设,在过变形缝时应设置补偿装置;并根据建筑物第一类、第二类、第三类防雷类别,接闪带应分别按平均间距不大

12

d)

接闪带应闭合、平正顺直,支持件间距均匀,固定可靠,接闪带支持件间距应符合

GB

50057

10

倍、扁钢宽度的

倍。接闪带通过建筑物伸缩沉降缝

e)

DB52/T

2018

f)

20f)

20g)

以下时,圆钢直径不小于

12mm,钢管直径不小于

20

16

25

的接闪杆,圆钢直径不小于2040时,圆钢直径不小于

10

接闪器与接闪器、接闪器与引下线的连接应采用焊接或其它可靠连接方式,其过渡电阻应小于0.03接闪器焊接时的搭接长度为:扁钢与扁钢搭接为扁钢宽度的2倍,不少于三面施焊;圆钢与圆钢搭

18

接地电阻应小于

10

当建筑物高于

30

a)

30

m,并与各防雷引下线良好焊接,工频接地电阻应小于

10

b)30

筑物防雷装置可靠电气连接,工频接地电阻应小于

10

第一类、第二类、第三类防雷建筑物引下线平均间距应分别不大于

12

m、18

m、25

m。

5.3

0.3

m~1.5

DB52/T

2018

则两地网最近距离应大于

20

m。

m。

30

中被测接地装置

和电流极

C。图中测量用的电流

GC

GP

GC

压极

GRG

U

GI

G

加油加气站防雷接地、防静电接地、电气设备的工作接地、保护接地及信息系统的接地当采用共用接地装置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宜将交流工作接地(要求≤4)、交流保护接地(要求≤4)、直流工作接地(按计算机系

时,宜≤1

;土壤电阻率为

·m

;土壤电阻率为

·m~1000

;土壤电阻率>1000

时,可适当放宽要求。DB52/T

2018GCGC可以取2D值,而dGPGC可以取3D值,dGP值取1.7D值。

采用电子接地电阻测试仪按照图

方式测试接地电阻时,测试仪表与地网边缘距离宜保持为

GC

20

GP

GC

他行业有关标准规定的设计要求值见表

2。

要求,连接过渡电阻应不大于

0.03

10

平行敷设或有交叉的金属管道、电梯轨道、电缆金属外皮等长金属物,平行或交叉净距小于

2

DB52/T

2018

LPZ1

LPZ1

5.5.10电物体在穿过

LPZ1

5.5.11

15脚等应一并接地,工频接地电阻应小于

10

5.5.12

5.5.13

5.5.14

5.5.14

10mm

mm

接,连接处过渡电阻应小于

0.03

25

频接地电阻应小于

20

6.4

2 22

当电压开关型浪涌保护器至限压型浪涌保护器之间的线路长度小于

10

2

a)检查并记录电涌保护器数量、型号、安装位置及工艺,各级电涌保护器的主要技术参数应符合b) 电涌保护器的标志应完整和清晰,表面应平整、光洁、无划伤、无裂痕和烧灼痕或变形。有劣化显示及工作状态指示的电涌保护器其状态指示应与生产厂家产品说明相一致。没有劣化显示及工作状态指示的电涌保护器,应检查电涌保护器表面手感温度,当接近或大于人体温度时,

5.6.10

接闪器、引下线的检测方法参照附录

A。

DB52/T

20187.7

接受委托制定检测计划检测准备现场检测原始数据记录、校对与整理

是否有误分析、评价、审核

委托单位

8.1

8.2

8.3

8.4

首次测量超差或测试数据偏离规定值

a)b) c) DB52/T

2018d)e) f)

DB52/T

2018

表征建筑物外形构造几何特点,也可为防雷装置检测提供有关参数确定或判定依据的建筑物的长、宽、高、半径等。常见不规则建筑物几何尺寸的测量见图A.1。

a)仪器要求:量程(0~50)m,准确度

0.01

m;b)c)

0.01

0.02

m;d)

0.01

m。

01

m。

接闪带的有效高度:平顶屋面的接闪带,有效高度为接闪带高出被保护屋面的高度;敷设在女

接闪带有效高度测量,沿接闪带布置路径每隔(10~25)m选一点测量,每点测量误差应小于0.

m。

新建建筑物屋面接闪带有效高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年检建筑物屋面接闪带高度应一致,无高

接闪杆直径应作两次重复测量,其误差应小于0.1

mm,否则复测;接闪带规格测量,沿接闪带

DB52/T

2018

接闪杆直径满足最小规格要求时,判定合格,否则判定不合格。当接闪带任边测量结果达不

m或≤4

10

12

20

测量同一天面时,应选不相邻的两块网格测量,每边测两次,误差应小于0.05

m。对第三类建

环形带

依据GB

不合格

测量引下线规格的仪器精度应小于0.2

mm,其测量允许误差为:圆钢及钢管直径≤0.5

mm

,扁

mm。

分别小于等于12

m(

不合格

当引下线暗敷且未设断接卡而与接地装置直接连接时,可在引下线与接地装置不断开的情况a)被测建筑物是用多根暗敷引下线接至接地装置时,应根据建筑物防雷类别所规定的引下线间距(一类

12

m、二类

18

m、三类

25

b)

其距离误差允许范围为

10

G'和

之间的距离小于

40

c) d)

、C

接闪网:材型规格、网格尺寸、敷设方式、敷设厚度、安全距离、过渡电阻、接地电阻、保护范

自然接地体:桩利用系数、桩深、桩直径、桩利用主筋数、单桩接地电阻平衡度、土壤电阻率、

A.4

A.5

连接及防雷

建筑物顶广告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