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教学课件)高二历史系列(选必1)_第1页
第10课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教学课件)高二历史系列(选必1)_第2页
第10课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教学课件)高二历史系列(选必1)_第3页
第10课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教学课件)高二历史系列(选必1)_第4页
第10课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教学课件)高二历史系列(选必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法安天下德润人心“扶不扶”的问题不是简单的道德命题,如何化解“扶不扶”的矛盾与冲突?典亮你我:司法有力量、有是非、有温度,让群众有温暖、有遵循、有保障。

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导入新课《国家制度和社会治理》第10课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学习目标课程标准学科素养了解当代中国的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成就。1.了解现代中国的法治进程,理解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变革,培育时空观念的核心素养。2.了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成就,理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培育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3.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和意义,培育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整体感知我国法治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成就教学重点:教学难点:1.法制与法治的关系。2.理解当代中国不同社会时期与法治和精神文明建设发展的关系。20世纪50年代社会主义法制初创年代文化大革命时期社会主义法制遭到严重破坏改革开放初期

20世纪80年代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新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法治建设完善时期(依法治国时期)中共十八大以来全面依法治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五讲四美三热爱爱国主义教育法治建设进程精神文明建设时间轴时空史观01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一、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1)成就: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②《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③《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2)意义:开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制建设的历程1.法治建设的开端——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条实行男女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权利平等、保护妇女和子女合法权益的新民主主义婚姻制度。第二条

禁止干涉寡妇婚姻自由。第三条

结婚须男女双方本人完全自愿。……第七条

夫妻为共同生活的伴侣,在家庭中地位平等。第十七条

男女双方自愿离婚的,准予离婚。男女一方坚决要求离婚的,经区人民政府和司法机关调解无效时,亦准予离婚。——《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思考:根据《婚姻法》的内容,分析“社会主义法制”的本质。2.法治建设的初创——20世纪50年代本质: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国家实施的体现广大人民意志的法律制度史料实证(1)成就:①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②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废除男尊女卑的封建婚姻制度,实行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这是新中国颁布的第一部法律,是中国妇女解放运动史上的一件大事特点:体现广大民众意志,巩固了人民民主革命成果。2.法治建设的初创——20世纪50年代(2)意义:①确立社会主义中国政治制度、立法制度、司法制度;②初步奠定中国法治建设的基础。人民民主社会主义(1)成就:2.法治建设的初创——20世纪50年代③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法院组织法》等第一条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第二条

没收地主的土地、耕畜、农具、多余的粮食及其在农村中多余的房屋。但地主的其他财产不予没收。第四条

保护工商业,不得侵犯。

——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结合材料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原因、内容和意义:1.背景:新解放区约占总数2/3的农民没有;为了土地解放农村生产力,为工业化开辟道路。2.内容: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土地归农民个体所有)3.意义:①解放农村生产力,促进粮食产量增长;②为中国逐步实现工业化扫除了障碍。③巩固工农联盟与新生政权。【知识拓展】1950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唯物史观1954会议名称:会议成果:《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也称“五四宪法”)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初步奠定了中国法治建设的基础坚持三大原则研究国内外的各类宪法毛泽东带领的起草团队呕心沥血法律草案公开征求意见政治制度立法制度司法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大法,规定拥有最高法律效力。【知识拓展】1954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第十七条

一切国家机关必须依靠人民群众,倾听群众的意见,接受群众的监督。第十八条

一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必须效忠人民民主制度,服从宪法和法律。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节选)人民主权、民主集中制、人民民主原则刘少奇冤案刘少奇曾拿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悲愤地抗议道: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你们怎样对待我个人,这无关紧要,但我要捍卫国家主席的尊严,谁要罢免我,要通过全国人大,你们这样做,是在侮辱我们国家。我个人也是公民,为什么不让我讲话?宪法保障每一个公民的人身权利不受侵犯。思考:刘少奇以什么为武器进行抗争?为什么在当时没有起到作用?3.重创:“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遭到严重破坏

启示:

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民主和法制不健全;民主和法制观念淡薄。原因:(1)成就:③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等中国法治建设进入新的发展时期①中共中央强调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民主是法制的前提和基础,法制是民主的体现和保障。4.法治建设的新发展——1978-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新时期思考:两部宪法的目录有何不同?说明了什么?82年宪法把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放在国家机构前面,凸显公民的地位。说明我国越来越重视保障公民的合法权利,尊重保障人权。4.法治建设的新发展——1978-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新时期(1)背景:全面推进市场经济建设对法治建设提出更高要求。(2)成就:④2010年,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①1997年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②1999年《宪法修正案》将“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入宪法。③2004年《宪法修正案》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逐步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世纪90年代以来法治建设完善时期(依法治国时期)“法制”改为“法治”(3)意义:

①使国家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实现有法可依,②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不断自我完善和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法制基础。③法制建设为依法治国及法治建设奠定了基础【学习聚焦P55】④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史料阅读P56】世纪90年代以来法治建设完善时期(依法治国时期)2023版教材P56材料1:第十三条宪法第五条增加一款,作为第一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1999年)》思考点:请谈一谈你对宪法修正案中改“制”为“治”的一字之差的认识?法制:法律制度的简称,属于制度范畴,任何国家都存在法制。材料2:【学思之窗】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4年10月23日)法治:法律统治的简称,是治国的原则和方法,相对于“人治”,强调依法办事、法律至上,民主制国家才存在法治。(1)背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阶段成就意义新阶段①全面依法治国:党领导人民全面依法治国,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维护宪法权威。②立法领域: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③法治领域:做到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④司法领域:深化司法改革,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⑤依法治国十六字方针: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面依法治国进入新阶段6.全面推进:党的十八大以来(2012年)(1)2012年中共十八大以来:全面依法治国进入新阶段阶段成就意义新阶段2018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国家根本法2020年5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实现国家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反映各族人民共同意志和全社会共同心愿。《民法典》▪

第一编总则▪

第二编物权▪

第三编合同▪

第四编人格权▪

第五编婚姻家庭▪

第六编继承▪

第七编侵权责任▪

附则思考:利用课本知识,分析材料中《民法典》所体现的特点。①体现社会主义性质、符合人民利益何愿望、顺应时代发展要求;②体现对对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严各方面权利的平等保护;③具有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2)2017年中共十九大以来:阶段内容意义1949年20世纪50年代20世纪80年代90年代至2010年2012年以来60-70年代通过《共同纲领》、《政府组织法》、《协商会议组织法》等文件法制:《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作用;法治:开始法治建设历程制定《婚姻法》、《土地改革法》《宪法》、《组织法》等法制: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初创期法治:初步奠定中国法治建设基础社会主义法制、法治建设遭严重破坏通过82宪法、制定《刑法》、《诉讼法》《经济合同法》等基本法律法制: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做到…保证…法治:法治建设进入新时期九七十五提依法,“依法治国”、“尊保人权”入宪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法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使国家五方面实现有法可依,推动…奠定…法治:法治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宪法修正案》反恐怖主义法、国家安全、网络安全、《民法典》法制: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法治:全面依法治国进入新阶段概括中国法治建设进程呈现出的特点特征1:宪法主体特征2:曲折发展特征3:与时俱进特征4:以人为本特征5:继承发展根本特征:中国特色0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1.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949-1976)(1)背景:面对百废待兴、物质匮乏的困难局面,中国人民发扬英勇奋斗的革命传统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涌现出大批英雄模范集体和个人。雷锋:爱憎分明不忘本,立场坚定斗志强掏粪工人时传祥:宁肯一人脏,换来万户净焦裕禄:艰苦奋斗、科学求实”的党的好干部铁人王进喜:宁可少活二十年,也要拿下大油田孟泰:钢铁战线的老英雄李四光:用科学知识回报祖国的地质学家华罗庚:最迷糊的店铺伙计、最优秀的数学家思考点:下面这些建国初期的“明星”身上折射出怎样的精神和风尚?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奉献与牺牲精神、集体主义与爱国主义的精神健康向上的道德风尚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极大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热情和干劲,推动社会主义建设.◎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活动◎红旗渠竣工◎成昆铁路勘探◎新中国电影(2)表现:(3)影响:①道德风尚:艰苦奋斗、健康向上;②政治氛围: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③行动准则:关心集体、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④人际关系: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提倡勤劳节俭、无私奉献的社会主义新风尚《向劳模学习,向劳模看齐!》(1)背景:

①内在要求: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同时,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②中央推动:中共中央颁布有关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号召并鼓励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2)表现:“五讲四美三热爱”三大系列创建活动1994爱国主义教育80年代90年代思想道德建设20012.改革开放后(1978年后)【思考点P56】爱国主义教育和公民道德建设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何作用?2.改革开放后(1978年后)爱国主义教育: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和有效途径思想道德建设: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对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有巨大能动作用历史解释3.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06-至今)(1)历程2006.10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2007.10中共十七大2012.11中共十八大《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一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任务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进一步提炼、概括,形成简明扼要、便于传播和弘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57,梳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新时期中国发展的影响。(2)意义3.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06-至今)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涌现出杨善洲、黄大年等一大批全国道德模范③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④进入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2023版教材)思考:从“时代楷模”的身上我们能够学习到哪些精神?热爱祖国、奉献人民、自强不息、砥砺前行、积极进取、崇德向善七一勋章部分获得者共和国勋章家国情怀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法律和道德都具有规范社会行为、调节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在国家治理中都有其地位和功能。法安天下,德润人心。法律有效实施有赖于道德支持,道德践行也离不开法律约束。法治和德治不可分离、不可偏废,国家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协同发力。——习近平2016年12月9日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七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只有建立在法治基础上的精神文明才是可靠的、持久的精神文明法治他律自律

(1)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离不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支撑和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也离不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促进和保障。(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过程,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和落地生根的过程。(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统一于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知识延伸有待进一步调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榜样,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让我们学习榜样、汲取力量,以更加强烈的使命担当,把个人的奋斗融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历史进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智慧和力量。——新华网评:从榜样中汲取奋进的力量

精神文明建设是法制进步和发展的前提,精神文明的成果直接为法制的完善和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与精神动力。可以说,法制在某种程度上是精神文明成果的物化与体现。邓小平同志曾指出“法制观念与人们的文化素质有关,加强法制重要的是要进行教育,根本问题是教育人。”而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正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和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法治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相互作用,相互配合,共同构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保障。积极参与法制教育,拓展法律知识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升个人综合素养争做“知法、守法、护法”合格公民依法行使公民权利,自觉履行公民义务用法律保护自己!树立和维护法律权威,相信法律的力量争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青年尊重社会公共秩序,增强社会责任感,积极参加文明创建公益活动坚决反对和制止有损城市文明创建活动的不文明行为学习要点本课小结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初创与奠基:20世纪50年代曲折与徘徊:“文化大革命”时期新的发展期:改革开放后依法治国期:20世纪90年代至今典例研析1.(2023秋·高三课时练习)新中国以立法的形式固定了根据地与解放区社会改造的核心实践,并将之推向全国,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成就是1950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前者是人的解放,后者是土地的解放。这表明建国初期法制建设的特征是(

)A.巩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验和成就 B.开始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实践C.以宪法为基础的法律体系基本形成 D.以苏联为师的基本法典起草【答案】A根据材料“新中国以立法的形式固定了根据地与解放区社会改造的核心实践”“1950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可知,新中国成立后以立法的形式整理、巩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和成就,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A项正确;故选A项。2.(2020·北京·统考高考真题)如表说明,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中国在应对自然灾害、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等突发事件时,着力于A.加强政治制度建设 B.发挥舆论监督作用C.探索民主管理机制 D.完善相关法制体系【答案】D【详解】材料中的法律文件体现的是中国注重对自然灾害、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等突发事件的相关法制的完善,D正确;ABC与材料无关,未涉及,排除。故选D。3.(2023·湖北·模拟预测)与如图《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相比,如图《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年)在结构上进行了调整。这一调整的意义在于A.确认了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成果

B.体现国家机构是人民授权的结果C.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D.社会主义民主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答案】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设问词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1954年和1982年的中国。据题干可知,1982年宪法把“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放在“国家机构”之前,体现了国家机构是人民授权的结果,表明了我国对公民权利和义务的重视,B项正确;序言第一章总纲第二章国家机构第三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四章国旗、国徽、首都—《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序言第一章总纲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三章国家机构第四章国旗、国徽、首都—《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