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金融科技行业市场分析1.金融科技的发展历程1.1何为金融科技:Fin+Tech金融科技(Fintech)是由金融(Finance)和科技(Technology)两个词组合而成,金融科技的定义最早是由金融稳定理事会(FSB)于2016年提出的,指的是技术驱动的金融创新,能够产生新的商业模式、应用、流程或产品,进而对金融服务的提供方式产生重大影响。2019年中国人民银行印发的《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参考金融稳定理事会的定义指出,金融科技是技术驱动的金融创新,旨在运用现代科技成果改造或创新金融产品、经营模式、业务流程等,推动金融发展提质增效。金融科技发展的核心目的在于金融的提质增效、科技是赋能手段。对于金融科技的参与主体,从各主体参与金融科技的模式和维度来看,可以按照金融、技术、监管属性划分为传统金融机构、金融科技公司、技术服务商、监管机构四大类。其中,传统金融机构包括银行、证券、保险、基金等持有金融牌照的机构,在业务同质化和市场竞争加剧下亟需借助科技手段实现降本增效、数字化转型等目的,属于金融科技的需求方;金融科技公司包括金融机构通过自身力量建立并将技术应用于自身业务发展的金融科技子公司、为金融机构提供技术输出和服务的金融科技公司两大类,两者的主要差别在于是否持有金融牌照以及业务属性侧重于金融服务还是技术输出;技术服务商是指通过自身技术能力为传统金融机构或金融科技公司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等服务内容,进而助力其实现降低人力和运营等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和业务协同性等目的的IT公司;监管机构由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证监会、各行业自律协会以及各地方金融办等部门组成,对于规范和引导金融科技行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在四大类机构的共同参与和推动下,我国金融科技发展进程不断深化、技术和业务的融合也不断加深。对于金融科技的技术手段,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区块链(BlockChain)、云计算(CloudComputing)、大数据(BigData)、物联网(InternetofThings)是五大核心技术,通常被称之为ABCDI技术,从具体的功能上来看,云计算是具备计算能力、存储能力和网络通讯能力的数据处理中心;大数据的核心功能在于静态数据之大、动态数据之大以及数据被使用后新生的叠加数据之大;人工智能则是通过分析数据形成信息、挖掘信息形成知识、推送信息助力决策判断;区块链是一种特殊的互联网技术,核心是产生一种新的信任机制、帮助人类拓展协作的广度和深度。通过五大核心技术与金融业务的深度融合为金融的发展提供新动力、进而推动金融行业转型升级是金融科技的核心目的。对于金融科技的应用领域,依据当前我国金融科技发展情况与国内外分类标准,可以将金融科技划分为互联网消费金融、互联网保险、互联网财富管理、第三方支付、第三方个人征信以及数字人民币六个较为典型的领域。1.2金融科技的发展历程根据信息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程度可以将我国的金融科技发展历程划分为三大阶段:金融电子化阶段(2004年以前)、互联网金融阶段(2004年-2015年)、金融科技深度融合阶段(2016年至今)。1.2.1金融电子化阶段(2004年以前)信息技术的普及推动金融业务实现无纸化,在金融服务需求日渐复杂的背景下,金融服务与电子信息技术的融合程度也不断加深。1974年中国银行引进了第一套理光-8型主机系统,对银行的部分手工业务用计算机来进行自动化处理,我国金融电子化的发展由此揭开序幕;1980s第三次全球产业转移以及跨国公司的发展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金融服务需求也日渐复杂,同时随着计算机在我国掀起了第一次普及高潮,金融服务与信息技术也开启了初步融合探索之路;1990年12月,全国证券交易自动报价系统(STAQ系统)正式开始运行,标志着IT技术在我国金融行业的应用打开了新篇章;1991年4月,人民银行基于金融卫星通讯网的应用系统—全国电子联行系统开始试运行,各银行间的跨行汇款开始通过电子化操作完成,自此我国银行信息系统进入了全面网络化阶段。1993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更是明确指出要加快金融电子化建设,推广计算机的运用和开发以实现联行清算、信贷储蓄、信息统计、业务处理和办公的自动化,在政策的推动和技术的变革影响下,1995年工商银行率先开通全国电子汇兑系统、1996年中国银行推出国内第一家网上银行、1999年招商银行全面启动网上银行建设、1999年工商银行更是提出要实施数据大集中工程并计划用三年左右时间推进全国数据大集中。整体来看,在金融服务和信息技术的融合程度不断加深的背景下,我国金融电子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金融业务的效率快速提升、运营成本也有所下降,截止2000年末我国商业银行的综合业务处理、资金汇兑、银行卡服务等基本实现了计算机联网处理,电子化营业网点已占网点总数95%以上。1.2.2互联网金融阶段(2004年-2015年)第三方支付、P2P网贷等创新性的业务兴起推动了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逐步渗透到金融业务的核心领域。1999年我国最早的第三方支付企业北京首信和上海环迅成立,但由于当时电子商务刚刚兴起、尚未形成规模,叠加2001年全球互联网泡沫波及到中国互联网企业等因素的影响下,刚萌芽的第三方支付企业发展受阻;直到2003年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宝网推出自己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宝,并于2004年12月正式独立运营,在淘宝购物平台的加持下我国的第三方支付业务快速发展、规模也飞速提升,这也开启了科技从后端的技术支持转向前端的业务参与的新篇章;2011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正式开始发放第三方支付牌照,支付宝、财付通、拉卡拉、银联商务等27家机构成为首批持牌第三方支付机构,随后8月中国人民银行又发放了第二批13张第三方支付牌照,这也标志着我国的第三方支付行业迈入了“牌照年”,在支付牌照的刺激和传统金融机构互联网化的大趋势,第三方支付行业步入蓬勃、规范发展时期。随着P2P网贷和“互联网+金融”业务形态的出现,我国金融网络化的进程也持续深化。2007年我国的第一家网络借贷平台—拍拍贷成立,自此我国P2P业务步入快速发展阶段,也开启了我国金融业务网络化的新纪元;同年东方财富旗下的天天基金网上线,并于2012年成为首批获批的独立基金销售机构,依托互联网平台的基金代销服务对基金业务的传统业态造成较大冲击的同时也创新推出了“互联网+”的业务形态;2011年7月,我国第一家众筹平台--点名时间正式上线,这也推动了我国互联网保险平台的发展;随后2013年11月我国第一家互联网保险公司—众安在线揭牌开业,众安在线完全通过互联网展业、专注于用技术重塑保险价值链,众安在线的成立推动开启了互联网保险新时代。2012年支付宝推出了二维码支付,自此第三方支付的消费场景由线上扩展到线下,这也开启了我国移动支付飞速发展的势头,2013年8月微信也与财付通合作推出了微信支付,移动支付开始不断渗透到居民的各种消费场景。而余额宝、财付通等线上理财产品的出现开启了我国的互联网理财时代,2013年6月支付宝与天弘基金合作推出了“余额宝”增值服务,2018年11月腾讯财付通与多家金融机构合作推出了“零钱通”,移动支付同时实现全场景消费应用和线上理财增值的功能也不断丰富;2014年蚂蚁金服正式成立,并开始在支付宝上陆续推出芝麻信用、花呗、借呗等消费金融服务,信息技术与金融业务的合作深度持续加深、金融科技业务全面启航。在互联网金融业务飞速发展的过程中,银行业务也在积极创新和探索新模式,2013年9月北京银行率先推出了直销银行,依托银行电子账户和手机APP将银行业务进行线上化、打破了银行展业的空间限制;随后2014年12月我国第一家互联网及民营银行—前海微众银行获批开业,依托互联网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这也开辟了一种新的银行经营模式,而传统银行为应对新型模式的冲击、纷纷发力进行数字化网络化转型。整体来看,2004-2015年是我国金融科技行业快速发展时期,第三方支付、P2P网贷、互联网保险、互联网银行等新兴金融业务开始出现并蓬勃发展,推动了金融机构的服务方式从以线下为主转为以线上为主、服务范围和场景也得到了极大的丰富。1.2.3金融科技深度融合阶段(2016年至今)随着“金融科技”的定义被正式提出,在监管的规范和推动下其概念也逐渐明晰,金融科技的细分领域和各参与方之间的合作深度均不断扩展。2016年金融稳定理事会(FSB)提出了金融科技的定义且成为国际共识,金融科技的概念也自此进入中国,同时随着AI、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等技术对移动支付、借贷、财富管理、银行及保险等各个领域的赋能效应持续深化,科技与金融的融合进入了深层次阶段,因此2016年也被称为我国的金融科技元年。2016年7月,蚂蚁金服和嘉实基金宣布将加深战略合作,同时蚂蚁金服战略投资嘉实基金旗下的社交组合投资平台--“金贝塔”平台并成为其A轮融资中唯一引入的新股东,这也开启了蚂蚁金服布局智能投顾领域的新篇章;同时阳光保险推出了“区块链+航空意外险卡单”,是国内首个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保险领域中的金融实践,传统金融机构通过信息技术不断加深对产品创新等领域的尝试。2016年8月国务院正式印发《“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明确提出要推动科技和金融结合更加紧密、支持建设国家科技金融创新中心、促进科技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等内容,《规划》从顶层设计层面对我国未来5年的科技创新做了系统谋划和前瞻布局,在政策的全方位扶持下金融科技的发展迎来重大利好、金融科技产业在应用场景落地上也有望获得有力支持。2016年9月百度金融宣布正式对业界开放“金融云”,向金融机构输出包括人工智能、安全防护、智能获客、大数据风控、IT系统和支付六大技术能力的全套金融解决方案,进而打造真正的金融科技公司。2016年11月众安在线成立全资子公司--众安科技,期望通过积极助力和推动金融科技前沿的步伐以打造众安自身的金融科技生态圈,这也影响了更多的金融机构发力打造自身专属的金融科技子公司。而在金融科技快速发展的进程中,由于没有针对互联网金融的法律法规以及行业粗放运营等因素的影响,互联网金融乱象频出,2016年e租宝非法集资、2018年宝象金融涉及自融、2019年团贷网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等事件接连爆发,P2P平台频繁暴雷使得行业步入洗牌整顿阶段,监管也因此制定了相关的监管文件。2016年8月我国首个针对P2P行业的监管政策--《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正式发布,《办法》包含了界定网贷的内涵、禁止以往线下融资及推介宣传等行为、禁止网贷机构发售金融理财产品、规定实行客户资金由银行业金融机构第三方存管制度等内容,自此我国P2P业务正式进入监管时代;2016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等多部门印发了《非银行支付机构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针对支付行业存在的地下钱庄、电信诈骗、非法集资等犯罪行为以及不同支付服务主体间存在的非理性竞争等相关问题进行专项整治。到了2017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成立了金融科技(FinTech)委员会,旨在加强金融科技工作的研究规划和统筹协调,金融科技委员会的成立对我国合理引导金融科技发展、做好金融科技战略规划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有助于推进我国深化金融体制改革、规范和引导金融科技健康发展;2017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关于将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由直连模式迁移至网联平台处理的通知》,要求自2018年6月30日起支付机构受理的涉及银行账户的网络支付业务全部通过网联平台处理,相关机构要于2017年10月15日前完成接入网联平台和业务迁移相关准备工作,这一举措使得支付机构和银行间的直连模式自此走向终结;2017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领衔网信办等七部委发布了《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公告》指出代币发行融资本质上是一种未经批准非法公开融资的行为,要求自公告发布之日起各类代币发行融资活动立即停止、已完成代币发行融资的组织和个人做出清退等安排,金融科技行业的监管日渐趋严;2017年12月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P2P网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印发了《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明确要求“现金贷”业务必须持牌、“现金贷”综合资金成本不得超过36%年化利率、暂停发放小贷公司牌照等多项规定,对“现金贷”实施了严格的监管措施;2017年12月末中国人民银行针对支付风险印发了《条码支付业务规范(试行)》、《条码支付安全技术规范(试行)》和《条码支付受理终端技术规范(试行)》,标志着监管开始治理扫码支付业务。2018年8月原银保监会、公安部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防范以“虚拟货币”“区块链”名义进行非法集资的风险提示》,提醒广大公众警惕不法分子打着“金融创新”“区块链”的旗号,通过发行所谓“虚拟货币”“虚拟资产”“数字资产”等方式吸收资金,侵害公众合法权益;2018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制定了《互联网金融从业机构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管理办法(试行)》,旨在预防洗钱和恐怖融资活动、规范互联网金融行业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整体来看,2016-2018年金融科技行业处于深度调整阶段,行业整体发展速度放缓、监管态度趋严、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框架日渐丰富和完善。经历了过去多年的持续调整,金融科技行业逐步迈入稳步健康发展时期,2019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印发的《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这份纲领性文件的出台明确了金融科技发展方向、任务和路径,有力推动了金融科技良性有序发展;2022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印发了第二轮金融科技发展规划--《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提出“十四五”时期金融科技发展愿景明确金融数字化转型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实施保障,有助于进一步推动我国金融科技迈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通过对金融科技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我们发现科技的进步、政策的推动、需求的变化是影响金融科技发展的重要因素。对于科技,二十世纪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兴起推动了金融业务的线上化运行,对于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精简工作流程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是推动金融科技发展的关键动力;而后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4G时代的到来,使得传统金融机构的业务模式发生了颠覆性的变革;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兴起和广泛运用更是为金融行业的智能化转型升级奠定了重要基础,其中大数据丰富了传统金融机构的营销和风险管控手段,云计算降低金融机构运营成本的同时提升了金融服务的效率,区块链技术基于去中心化的信任机制颠覆了传统金融的服务模式、重构了信用形成机制,人工智能则在机器学习、语音识别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突破和实质性的应用进展。对于政策,在金融科技行业发展初期,金融科技机构采用的相关监管政策和法规均是适用于传统金融机构的,因此对于相关度的界定较为模糊,这也使得行业监管相对较松,但随着P2P平台暴雷等互联网金融乱象频频出现,监管开始注重金融科技行业的风险防控、数据安全、持牌经营等内容,随着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强化金融控股公司和金融科技监管,确保金融创新在审慎监管的前提下进行”以及“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提出“稳妥发展金融科技,加快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强化监管科技运用和金融创新风险评估,探索建立创新产品纠偏和暂停机制。”意味着监管趋严和审慎发展成为金融科技行业的重点;同时相关的强化互联网平台类金融科技企业监管的政策发文相继出台,银、证、保等细分领域的监管要求也不断完善,我们预计在严监管的大背景下金融科技行业将持续稳步增长,后续技术的革新预计将成为金融科技行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对于需求,在智能手机的普及、疫情等因素的影响下,客户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于智能化的线上服务的需求激增,这也驱动了金融机构加快数字化转型,通过产品和服务的创新等方法满足客户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2.金融科技细分领域的划分依据2.1金融科技细分领域金融科技作为一种全新业态,通过科技为传统金融机构提供赋能,促进传统业务发展。另一方面,金融科技带来的创新也为监管带来较大的压力。因此,无论从业务发展还是监管角度来看,都需要对金融科技领域进行细分。国际上主要将金融科技按照主要经济功能细分为支付与清结算、存贷款与融资、投资管理、保险以及市场支持五大类。2017年6月27日,国际金融稳定委员会(FSB)发布《FinancialStabilityImplicationsfromFinTech》,明确了金融科技的定义。FSB将金融科技按照主要经济功能细分为1)支付、清算和结算;2)存贷款与融资;3)保险;4)投资管理;5)市场支持这五类。从各类细分业务来看:1)支付结算方面,业务主要包括如支付宝等面向个人客户的小额零售类支付服务和针对机构客户的大额批发类支付服务(如跨境支付、外汇兑换等)。目前,互联网第三方支付业务发展迅速并趋于成熟,对银行体系产生了较大的冲击。金融机构的支付服务主要针对客户在大额、低频次,以及对效率和费用不敏感的支付需求。相较于传统的支付、清算和结算手段,金融科技加持下的新型支付、清算和结算手段交易效率更高,交易成本更低;互联网第三方支付则主要满足客户在互联网环境下对小额、高频、实时、非面对面、低费用的非现金支付需求,更多是发挥对传统金融支付领域的补充作用。2)存贷款与资本筹集方面,业务主要包括互联网消费金融、P2P网络借贷和股权众筹。互联网消费金融是指互联网消费金融具备额度小、期限短以及灵活便捷等特点。互联网消费金融指以互联网为媒介开展的消费金融服务。当前消费金融具体形式包含信用卡、消费信贷、分期付款等。互联网消费金融具备额度小、期限短以及灵活便捷等特点。资本筹集即融资方通过互联网平台,以债权或股权形式向一定范围内的合格投资者募集小额资金。此类业务主要定位于传统金融服务覆盖不足的个人和小微企业等融资需求,虽然发展较快,参与机构数量众多,但与传统融资业务相比,所占比重仍然较低,更多是对现有金融体系的补充。3)投资管理方面,主要包括智能投资顾问和电子交易服务,前者是运用智能化、自动化系统提供投资理财建议,后者是提供各类线上证券、货币交易的电子交易服务。目前,智能投资顾问模式主要出现在少数交易标准化程度较高的发达国家金融市场,应用范围还比较有限,其发展前景也有赖于计算机程序能否提升自我学习分析能力、能否提供比人工顾问更优的投资建议以及市场和投资者能否逐步适应和接受。4)保险方面,金融科技在保险产品开发、营销分销、承保核保、定损理赔等全流程提供支持,相较传统的保险业务,互联网保险可以规避空间上的限制,提升业务效率以及客户满意度。5)市场设施领域,既包括客户身份认证、多维数据归集处理等可以跨行业通用的基础技术支持,也包括分布式账户、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基础设施。此类业务的科技属性较为明显,大多属于金融机构的业务外包范畴。此外,作为对于互联网消费金融的支持,第三方个人征信等细分领域也包含在市场支持领域中。金融科技加持下,第三方个人征信平台可以从更加丰富的数据源获取到更为多维的数据,从而对客户的画像更为准确,帮助机构更好评估客户风险。我国将金融科技依据主要业态及功能属性划分为第三方网络支付、网络借贷、股权众筹、互联网投资理财、互联网银行以及互联网保险。根据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博士后流动站与中国银监会博士后工作站发布的《我国Fintech发展演进的综合分析框架》,我国目前依据主要业态以及功能属性将金融科技划分为六类,各类业务主要内涵与国际标准较为接近。其中互联网银行是指不通过传统柜台和营业网点,而是通过电话、邮件、ATM、互联网等提供服务的直销银行或移动银行。依据当前我国金融科技发展情况与国内外分类标准,本文将金融科技划分为互联网消费金融、互联网保险、互联网财富管理、第三方支付、第三方个人征信以及数字人民币六个较为典型的领域。2.2金融科技主要参与主体第三方支付方面,主要参与主体包含商业银行、第三方支付机构、清算机构。对于用户而言,第三方支付可以通过银行账户与第三方支付账户进行支付,从而会涉及到工农中建交等传统商业银行以及微信支付、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机构。随后银联与网联这一类清算机构对交易进行验证,对资金进行清结算。最终通过拉卡拉等第三方支付的收单端收取资金。互联网消费金融方面,主要参与主体包含传统银行、互联网银行、消金公司、小贷公司等。互联网消费金融通常为与实际消费场景相关联的小额短期贷款,主要产品形式包括信用卡、分期付款以及消费信贷等。从资金流角度来看,资金需求方为消费者,资金提供者包含传统商业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等)、互联网银行(微众银行、网商银行等)、消费金融公司(招联金融、蚂蚁消金等)、互联网平台旗下小贷公司(蚂蚁集团旗下的)等。互联网财富管理方面,主要参与主体除传统财富管理主体外,还包括互联网券商以及互联网基金代销平台等。传统财富管理主体包括基金、券商、商业银行及其理财子以及信托。随着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许多业务转为线上。包括新兴的东方财富、同花顺等互联网券商以及天天基金等互联网基金代销平台。互联网保险方面,主要参与主体包括传统保险公司、互联网保险公司以及互联网保险平台。传统保险公司通常通过自营+第三方代销方式展业,主要包括中国人寿、中国人保等。而互联网保险公司主要通过自营+代理人+与互联网平台合作嵌入保险产品等方式展业,主要包含众安保险以及泰康在线等。而互联网保险平台主要起到中介作用,核心优势为自身的流量优势,典型代表有蚂蚁保、水滴以及维保等。第三方个人征信方面,参与主体主要为传统金融机构、互联网平台、央行征信以及三家持牌个人征信机构。从信息流角度来看,第三方个人征信信息主要来源于传统金融机构的信贷数据、三大运营商相关数据以及各大互联网平台积累的用户数据等。而个人征信机构则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对目标客户风险特征进行准确刻画。个人征信机构包含央行征信以及百行征信、朴道征信和钱塘征信三家持牌个人征信机构。最终的需求方通常为消金公司等金融机构。数字人民币方面,主要参与主体包括央行、商业银行以及相关第三方支付机构。数字人民币定位于M0,为我国的法定货币。数字人民币整体运作机制与传统货币较为类似,由商业银行负责接收并存储相关数字人民币,并同样发挥货币创造的功能。此外,数字人民币最终还会触达京东等互联网平台的支付场景,最终通过第三方支付机构或者商业银行等推出的数字钱包完成支付。除上述参与主体外,各类业务都还有IT服务商为相关业务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例如腾讯区块链等提供区块链技术,商汤科技以及科大讯飞提供人工智能技术,阿里云、腾讯云提供云计算技术,极光等提供的大数据技术等。3.金融科技的核心驱动力及前景展望通过对金融科技的发展历程和细分领域进行梳理,我们发现政策、技术变革以及金融需求激增是驱动金融科技发展的核心因素,其中任何一项都将对金融体系的结构产生重大影响。对于监管政策,政策制定者需要同时考虑提高金融科技的效益、降低金融体系的潜在风险,过去多年我国金融科技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为各参与主体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但由于部分参与方自律性较差、监管存在一定程度的缺失等原因导致了一些金融风险隐患出现,因此近年来监管加强了对金融科技的监管力度,随着相关风险隐患出清到位,当前监管的态度以强化监管、促使行业健康规范发展为主基调,对于金融科技探索和应用前沿技术、支持普惠金融等业务发展保持肯定和支持态度。对于技术变革,互联网、移动通信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算力等新型技术的创新与发展为金融科技提供了技术支撑,也是驱动金融科技业务创新和发展的源动力,随着AIGC等新技术不断突破,有望更好地赋能和推动金融科技发展。对于金融需求,随着社会财富不断积累,传统的金融服务模式难以满足B端客户日渐丰富的需求、C端客户的海量需求;以及新型技术也推动了社会生产、生活方式不断变化,客户也更倾向于获得快速、便捷的服务,因此在客户需求激增以及偏好线上化的便利服务模式下,金融机构等参与主体为了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也在主动推进数字化转型等举措来探索新的业务模式。3.1政策鼓励金融科技发展在金融科技的发展持续深化下,随着前期发展中的相关问题和风险整改到位,金融科技行业政策风向不断明朗,监管部门对于金融科技行业的态度将由整改转向常态化监管,即在严监管大背景下鼓励和支持其发展、创新。近年来监管部门也出台了多项政策发文明确指出要支持金融科技的发展、推动金融机构进行数字化转型。顶层设计政策加码落地,助力金融科技实现更好发展。2022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印发的《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基础上提出了新时期金融科技发展指导意见,提出要以加强金融数据要素应用为基础,以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目标,以加快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强化金融科技审慎监管为主线,将数字元素注入金融服务全流程,同时要推动我国金融科技从“立柱架梁”全面迈入“积厚成势”新阶段,力争到2025年实现整体水平与核心竞争力跨越式提升,该《规划》作为未来三年我国银行等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的风向标,为我国金融科技行业发展描绘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作为数字经济领域的首部国家级专项规划,在定量指标上提出到2025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要达到10%,随着数字经济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有望加速我国数字经济的落地与实质性发展。2022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提出了20条政策举措,作为第一份数据要素基础制度文件,其颁布有助于加快数据要素市场建设进程;2023年2月颁布的《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更是从国家战略层面、从顶层设计高度对数字中国建设作出了整体布局,并提出了一系列目标任务和战略部署,标志着数字中国建设进入了整体推进的新阶段。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加大IT投入,金融科技行业前景广阔。2021年10月证监会发布的《证券期货业科技发展“十四五”规划》阐明了“十四五”时期证券期货业科技发展目标、以及数字化转型的基本思路,为新发展阶段的证券期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提供了纲领性指南。2022年1月原银保监会颁布的《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提出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数字化转型推动银行业保险业高质量发展,同时明确指出对业务经营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关键平台、关键组件以及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要形成自主研发能力,降低外部依赖、避免单一依赖,并要求到2025年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要取得明显成效,作为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的首份专门文件,为推进银行保险机构数字化转型做好了顶层设计,有助于更好地引导和推动金融机构加快数字化转型。2023年6月中国证券业协会印发了《证券公司网络和信息安全三年提升计划(2023-2025)》,鼓励有条件的证券公司提升IT投入、推进新一代核心系统建设,预计在政策的刺激以及行业景气度回升下证券行业整体的IT投入有望进一步提升。整改到位后金融科技行业“轻装上阵”。2023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证监会、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和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发布的《金融管理部门善始善终推进平台企业金融业务整改着力提升平台企业常态化金融监管水平》明确指出,平台企业金融业务存在的大部分突出问题已完成整改,下一步将着力提升平台企业金融业务常态化监管水平,以及落实促进平台经济健康发展的金融政策措施,支持、鼓励平台企业持续提升金融普惠性,推动科技金融创新。整体来看,在政策推动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进程加快、数字经济及金融信息系统国产化速度提升、金融机构IT投入加大等利好下,金融科技行业的规模整体将呈现持续增长趋势、金融科技前景广阔。3.2技术变革驱动金融科技发展通过复盘金融科技的发展史我们发现,新技术的出现及普及往往会驱动金融领域的需求、供给以及商业模式发生变化,而随着新技术的应用不断深入,科技对金融行业的核心系统建设、渠道升级、风控体系优化等方面的赋能效应不断加强,也能有效推动金融机构转型升级的进程不断加快,同时也催生了消费金融、第三方支付、数字人民币等新业态,当前金融科技行业的发展逐渐步入了“数智化”新阶段。技术变革驱动金融科技融合不断深化。1946年全球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问世,到了1980s在第三次全球产业转移以及跨国公司的发展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下,计算机在我国掀起了第一次普及高潮;随着IT硬件、软件的渗透率不断提升,金融机构陆续设计开发核心交易、信贷等系统,金融服务与信息技术也开启了初步融合探索之路。1990s以来以ATM机、POS机为代表的金融机具的需求和渗透率快速提升,推动了金融业务的效率显著提高。2009年以来随着智能手机开始普及、移动互联网广泛使用,使得海量数据的产生和传输速度不断加快,催生出了手机银行、移动支付、数字信贷等金融科技应用,这对我国金融服务模式的改善以及金融产品供给的优化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和区块链等新型技术不断涌现并快速普及,极大地降低了数据收集、存储、分析和应用等流程的成本、提高了其效率,金融科技的应用场景得到持续拓展、创新性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相继出现,金融与科技的融合程度不断深化。从技术变革的角度来看,当前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仍处于渗透率提升阶段、AI以及大模型等技术的应用尚未形成规模,对金融行业的人效提升效益有限;但考虑到金融科技的应用场景与提供的产品类型不断丰富,金融科技领域的需求有望迎来快速增长,叠加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不断深化,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的支付能力较强,预计在政策刺激以及公司自身发展需要等因素的推动下,金融科技投入规模有望持续加大,进而将在金融机构实现降本增效的基础上推动金融机构的服务能力和质量迎来明显提升。整体来看,随着新型技术不断突破、革新,有望推动金融科技发展步入新阶段。3.3需求驱动参与主体主动创新1990s自金融机构逐步实现电子化、网络化以来,采用的IT基础体系多为海外厂商控制的IOE(分别指IBM、Oracle和EMC,三者分别是小型机、数据库和高端存储的领导厂商),但随着地缘政治风险加大、传统的数据库产品难以适应金融机构发展的需要、以及金融机构对安全性和稳定性的诉求日渐强烈,国家层面基于金融与信息安全的导向推动提出了去“IOE”的想法,2012年6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大力推进信息化发展和切实保障信息安全若干意见》提出要保障金融等重点领域信息安全,金融监管部门也期望银行逐年减轻对IOE的依赖程度,因此国内金融机构纷纷开始与国内IT厂商、金融科技公司合作改造原有IT系统、引入国产化软硬件以实现国产化替代。2019年和2020年我国分别启动了第一批和第二批国产化试点的47家、114家金融机构,包括主要的国有大行、头部券商、头部保险机构、交易所等,要求当年新增IT采购的5%实现国产化、第二年实现15%,截至2021年年底试点机构的国产化采购比例均超预期完成任务。根据数据显示,2019年-2022年国产分布式数据库的规模由11个增长至122个,CAGR为123%;国外厂商在我国数据库市场的份额由2020年的52.6%降至2021年的35.9%,预计后续在金融机构软硬件国产化替代的进程不断推进下,金融机构的IT投入规模还有望继续加大。在互联网、智能手机、AI应用等技术普及的大背景下,用户的生产和生活方式逐渐呈现数据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新特征,客户对于金融科技的需求也持续扩大。随着便捷、高效、安全的移动支付、互联网消费金融、互联网财富管理等新金融业态的出现以及金融服务的内容不断丰富,用户的需求也日趋个性化、定制化,为了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以提升用户粘性、提供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以提高竞争优势,金融机构纷纷转变发展模式、加大数字化转型力度,通过推动金融业务与科技成果深度融合以创新产品和服务、优化经营模式和业务流程,从而做到降本增效、提高用户满意度。同时2020年以来在疫情的影响下,金融机构的线下服务场景受限使得线下获客难度大、客户流失严重,而随着疫情防控步入常态化阶段,用户的生产生活习惯以及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也已经逐步转为了线上化形式,因此为了更好地匹配用户需求、更及时地响应用户需求,加速推进数字化转型成为金融机构的“必选项”,即金融机构必须不断加大科技投入,通过构建数字化组织架构、业务流程等内容以完善数字化运营服务体系、提升数字化经营服务能力。从金融科技的投入规模来看,我国银行、证券和保险行业的技术投入整体处于持续增长状态。对于银行行业,2012-2022年我国银行业的IT解决方案市场规模由121.7亿元增长至648.8亿元,10年CAGR为18.2%,整体来看,在银行核心系统升级改造、国产替代进程加快以及数字化转型需求旺盛等因素的推动下,银行业的IT解决方案市场规模有望再上台阶。对于证券行业,2016-2021年我国证券行业的IT投入规模由103.8亿元增长至338.2亿元,5年CAGR为26.6%,预计在证券行业景气度回升、监管有条件的证券公司提升IT投入并推进新一代核心系统建设的背景下,证券行业的IT投入规模有望延续较高增长水平。对于保险行业,2017-2022年我国保险行业的IT解决方案市场规模由65.4亿元增长至107.6亿元,5年CAGR为10.5%,随着保险行业持续复苏、AI等新技术对传统保险模式产生变革、以及政策推动保险机构加快数字化转型等因素的推动下,保险行业的IT解决方案市场规模预计有望实现快速增长。整体来看,在政策鼓励并推动金融机构加快数字化转型、技术变革驱动金融机构业务模式及流程等方面创新升级、用户需求转变促使金融机构主动求变等因素的共同推动下,金融科技的发展有望保持较高景气度;叠加国家战略层面对于推动自主可控、国产化替代、数字经济等方面的有较强的诉求、金融科技领域的新兴业态不断出现,预计金融科技增长前景广阔。4.重点公司分析4.1同花顺:领先的互联网金融信息服务平台同花顺成立于2001年,作为首批券商网上行情交易系统制作商起家;2003年公司开始销售针对股民的炒股软件,并于2009年12月作为炒股软件第一股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2010年公司获得投资咨询牌照并开始开展荐股软件销售服务,同年公司的金融数据库iFinD上线并开始面向机构销售;2012年公司获得基金销售业务牌照,自此公司开始拓展基金代销业务;2015年公司成立AI资管公司、2017年同花顺智能科技成立;2018年公司获得保险经纪牌照、并完成了私募基金管理人备案登记,公司开始对外开放AI平台、提供行业解决方案;2020年公司的注册用户突破5亿人。作为国内领先的互联网金融信息服务提供商,公司的产品及服务覆盖产业链上下游的各层次参与主体,包括证券公司、基金、银行、保险、政府、研究机构、上市公司等机构客户及广大个人投资者;公司的主营业务包括为各类B端机构客户提供软件产品和系统维护服务、金融数据服务、智能推广服务,为C端个人投资者提供金融资讯、投资理财分析工具、理财产品投资交易服务等。2023H1收入稳健增长、研发费用及采购成本增加导致净利润出现下滑,随着AI产品和服务落地以及政策推动市场情绪好转,公司后续业绩有望持续增长。2023H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71亿元,同比增长5.83%,归母净利润4.59亿元,同比下滑5.29%,主要是由于公司继续加大研发投入导致研发费用增长、以及公司开展人工智能大模型研发导致数据标注及采购数据费用等成本有所增加。随着公司AI研发投入不断提升、AI产品及服务落地有望推动公司业绩持续增长;同时考虑到2023年7月政治局会议提出要“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预计2023H2市场交投活跃度有望显著提升、进而推动公司业绩增长。AI技术加持助力公司夯实竞争优势,AI应用落地赋能公司打造新盈利增长引擎。作为国内领先的互联网金融信息服务提供商及最大的网上证券交易系统供应商之一,同花顺持续加大研发创新投入,通过加大对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智能语音、图形图像识别与处理、数字人等关键技术攻关和加深在AI大模型、AI内容生成(AIGC)等领域的应用研究,公司的竞争优势及服务水平持续提升。后续公司预计将继续保持对AI技术的研发投入,随着公司推出的AI产品及服务广泛应用于证券、基金、银行、保险、运营商、高校、企业、科研院所、政府部门等多个行业,公司的业绩也有望受益于此迎来显著提升。同时随着相关利好资本市场发展的政策及发文不断推出,市场交投活跃度有望持续修复,也将对公司业绩增长形成有力支撑。4.2指南针:兼具证券牌照及流量优势的互联网券商指南针成立于2001年,2005年公司成为同时拥有两大证交所、三大期交所、港股、外盘、黄金数据的公司之一;2007年公司在新三板挂牌;2008年公司推出全赢数据并于2013年推出全赢博弈系最高版本—《私享家版》;2015年后公司通过积累的客户资源和流量布局广告服务业务,与券商、保险等机构合作赚取广告费用;2019年公司成功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2022年公司通过收购网信证券(现为麦高证券)布局证券经纪业务。公司的主营业务包括金融信息服务业务、证券业务、广告服务业务,其中金融信息服务是以自主研发的证券工具型软件终端为载体、以互联网为工具,向专业的个人投资者提供及时、专业的金融数据分析和证券投资咨询服务;广告服务业务主要是利用自身在金融信息服务领域积累的客户资源、流量入口优势及营销优势与证券公司深度合作以收取广服务费用;证券业务是通过公司2022年7月收购的网信证券(现已更名为麦高证券)进行布局,以财富管理和金融科技为特色发展互联网证券业务。业务调整影响短期业绩,长期不改公司业绩向好态势。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2.55亿元,同比增长34.60%,归母净利润3.38亿元,同比增长92.06%,主要是由于公司持续发展金融信息服务业务,增加研发投入以推动产品升级迭代,2022H1公司推出了两款新的高端产品--全赢决策系统私享家手机版和全赢决策系统智能阿尔法版,使得用户体验有所提升;以及公司结合证券市场发展态势与金融信息服务需求持续品牌推广力度,进而使得新增注册用户和付费用户稳步增长。2023Q1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3.38亿元,同比下降45.78%,归母净利润0.57亿元,同比下降78.49%,主要是由于全赢决策智能阿尔法版产品停售、资本市场景气度下滑使得金融信息服务业务业绩下降、麦高证券的人员建设和IT等投入加大导致收入减少所致。随着全赢决策智能阿尔法版产品将于2023H2再次上线以及麦高证券业务重回正轨有望对公司业绩形成有力支撑。公司作为首家定位于为C端个人投资者提供金融服务的机构,客户优势和流量优势凸显。公司的金融信息服务已布局PC端和移动端,主要面向专业的个人投资者提供服务;公司主要采用直销模式进行销售,即直接向客户提供包括金融资讯及数据的PC终端等产品及服务,公司自主研发的证券工具型软件主要包括全赢系列和财富掌门系列产品等,经过20多年的发展和积累,公司拥有庞大的客户群体,流量优势显著。麦高证券重新启动,双主业协同推动公司迎新增长曲线。2022年7月公司获得网信证券100%股权,成为继东方财富之后的第二家互联网券商;2023年1月网信证券正式改名为麦高证券,公司通过加大人才队伍建设和IT等投入逐步修复了麦高证券的各项业务。2023H1麦高证券实现营业收入0.76亿元,同比高增312.66%,归母净利润-0.20亿元,同比少亏0.26亿元,随着公司持续加大对麦高证券各项业务的修复力度,并充分利用公司在金融信息服务行业底蕴深厚的技术基因和资源优势以发挥金融信息服务业务和证券业务的协同效应,有助于公司进一步做大做强、公司业绩有望迎来新的增长曲线,叠加金融科技赋能下公司前景可期。4.3东方财富:领先的网络财经信息平台综合运营商2005年东方财富正式成立,同年“东方财富网”上线。2006年、2007年“股吧”、“天天基金”上线,至此公司三大门户网站布局基本形成。2010年公司在深交所创业板成功上市。自公司成立以来,公司坚持“为用户创造更多价值”的经营理念,取得了快速、稳步的发展。2015年4月,东方财富成为创业板首家市值突破千亿的上市公司。公司主营业务包括证券业务、金融电子商务服务业务以及金融数据服务业务等,涵盖互联网证券和互联网基金销售等多个细分领域。通过构建了以“东方财富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游乐场所安全协议书(2篇)
- 2024年度餐饮行业员工福利合同
- 三方协议电子版
- 斐波那契查找算法优化
- 动态频谱接入策略优化
- 2024年度版权质押合同(质权行使与版权使用限制)
- 2024年度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合同
- 电磁兼容性评估方法研究
- 大数据路演融资应用
- 2024版融资租赁合同with标的:大型机械设备
- 幼儿园教师值班制度
- 2024年区块链供应链管理平台建设合同
- 2024-2030年中国聚四氟乙烯(PTFE)行业需求潜力与产销趋势预测研究报告
- 申请银行减免利息的申请书2
- 2024年中国交通银行招聘笔试考点速记速练300题(详细解析)
-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4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 生命与安全课件
- 体育行业赛事组织与管理手册
- 2024年宾馆服务员管理规章制度(三篇)
- 电大机械设计基础形成性考核作业答案2
- 《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主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