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中医院 新建DSA诊疗及改建SPECTCT机房项目环评报告_第1页
江苏省中医院 新建DSA诊疗及改建SPECTCT机房项目环评报告_第2页
江苏省中医院 新建DSA诊疗及改建SPECTCT机房项目环评报告_第3页
江苏省中医院 新建DSA诊疗及改建SPECTCT机房项目环评报告_第4页
江苏省中医院 新建DSA诊疗及改建SPECTCT机房项目环评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核技术利用建设项目(公示版)江苏省中医院生态环境部监制表1项目基本情况 -1-表2放射源 -5-表3非密封放射性物质 -5-表4射线装置 -6-表5废弃物(重点是放射性废弃物) -7-表6评价依据 -8-表7保护目标与评价标准 -11-表8环境质量和辐射现状 -19-表9项目工程分析与源项 -24-表10辐射安全与防护 -32-表11环境影响分析 -41-表12辐射安全管理 -55-表13结论与建议 -59-表14审批 -64--1-建设项目名称新建DSA诊疗及改建SPECT/CT机房项目建设单位江苏省中医院(统一社会信用代码:12320000466002630P)法人代表姓名方祝元联系人潘兆春联系电册地址南京市秦淮区汉中路155号项目建设地点南京市秦淮区汉中路155号立项审批部门/批准文号/建设项目总投资(万元)项目环保总投资(万元)资比例(环保投资/总投资)5.3%项目性质团新建团改建□扩建□其他/放射源□Ⅰ类□Ⅱ类□Ⅲ类□Ⅳ类□Ⅴ类使用□Ⅰ类(医疗使用)□Ⅱ类Ⅲ类□Ⅳ类Ⅴ类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制备PET用放射性药物/团乙丙射线装置□Ⅱ类□Ⅲ类□Ⅱ类□Ⅲ类其他/项目概述:一、建设单位基本情况、项目建设规模及由来江苏省中医院创建于1954年10月,为全国首批成立的省级中医医院之一,目前已发展成为一所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中医院。江苏省中医院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汉中路155号,石鼓路将医院分成南、北两个院区。为了更好地为患者服务,提高医院的医疗质量,江苏省中医院拟在北院门-2-管电流为1000mA),用于医学诊断及介入治疗;拟将北院7号楼一层核医学科(该SrP乙级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该场所已于2014年7月28日取得江苏省环境保护厅的批复文件(编号:苏环辐(表)审[2014]098号),并于2015年12月通过竣工环保验收)原有Skylight型SPECT/CT(使用99mTc放射性核素,日等效最大操作量为满足该SPECT/CT的使用空间要求,拟将原SPECT/CT机房东墙东移4.45m至原控制室东墙,将原控制室东侧的办公室改造为控制室,该工作场所其他布局及核素种类、操作量不变。江苏省中医院拟于北院门诊楼一层急诊配备1台256排CT(型号:Revolution),该项目另行填报登记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许可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江苏省中医院新建DSA诊疗及改建SPECT/CT机房项目需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受江苏省中医院的委托,南京瑞森辐射技术有限公司承担了该单位新建DSA诊疗及改建SPECT/CT机房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依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生态环境部令第1号,2018年修正),本项目为新建DSA诊疗及改建SPECT/CT机房项目,属于“191核技术利用建设项目”中的“使用Ⅲ类放射源、Ⅱ类射线装置的;乙级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项目,确定为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我公司通过资料调研、项目工程分析、现场勘察及现场监测等工作的基础上,编制了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该医院新建DSA诊疗及改建SPECT/CT机房项目情况见下表:表1-1江苏省中医院新建DSA诊疗及改建SPECT/CT机房项目情况一览表射线装置序号射线装置名称型号数量管电压(kV)管电流(mA)射线装置类别工作场所名称种类环评情况备注1DSA(Artisceiling型)1北院门诊楼一层使用本次环评///2SPECT/CT(CT670ES型)1440Ⅲ类号楼一层核医学科3CT(Revolution型)1740Ⅲ类北院门诊楼一层另行填报登记表-3-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序号工作场所核素名称日等效最大操作量*(Bq)工作场所名称活动种类环评情况备注199mTc2.775×108号楼一层核医学科使用已环评、许可、验收/注:*SPECT/CT机房改建前后使用非密封放射性物质的种类及数量保持不变。二、项目选址情况江苏省中医院位于南京市秦淮区汉中路155号,本次项目均位于北院,北院院区东侧为莫愁路,南侧为石鼓路,西侧为离休干部小区及金泽大厦,北侧为汉中路。本项目地理位置示意见附图1,江苏省中医院北院院区总平面及周围环境示意图见附图。本次新建DSA诊疗及改建SPECT/CT机房项目主要包括:1、于北院门诊楼一层急诊新建1座DSA机房并配备1台DSA(型号:Artisceiling,管电压为125kV,管电流为1000mA),用于医学诊断及介入治疗。DSA机房东侧为卫生间,南侧为院内道路,西侧为卫生间、洗手池及患者通道,北侧为控制室、设备间、污洗间及走廊,下方为土层,上方为候诊区及诊室。北院门诊楼一层DSA机房平面布置及周围环境示意图见附图3。2、拟将北院7号楼一层核医学科原有Skylight型SPECT/CT更换为CT670ES型SPECT/CT(管电压为140kV,管电流为440mA),并将原SPECT/CT机房东墙东移4.45m至原控制室东墙,将原控制室东侧的办公室改造为控制室,该工作场所其他布局不变。改建后,该SPECT/CT机房东侧为控制室,南侧为医护走廊及抢救/运动平板室、高活注射室及服碘室,西侧为患者走廊,北侧院内道路,下方为自行车库,上方为库房。北院7号楼一层核医学科平面布置及周围环境示意图见附图5。三、原有核技术利用项目履行环保手续情况江苏省中医院目前已取得辐射安全许可证,证书编号为苏环辐证〔00137〕,种类和范围为“使用Ⅱ类、Ⅲ类射线装置;使用非密封放射性物质,乙级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有效期至:2022年6月3日。医院原有辐射安全许可证正副本见附件3,原有核技术利用项目基本情况一览表见附件4。四、实践正当性分析本项目的运行,可为病人提供放射诊断及治疗服务,并可提高当地医疗卫生水平,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经辐射防护屏蔽和安全管理后,其获得的利益远大-4-于对环境的影响,符合《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实践的正当性”的原则。-5-序号核素名称总活度(Bq)/(Bq)×枚数类别活度种类用途使用场所贮存方式与地点备注/////////注:放射源包括放射性中子源,对其要说明是何种核素以及产生的中子流强度(n/s)序号核素名称理化性质种类年最大用量(Bq)用途操作方式使用场所贮存方式与地点199mTc液态/低毒/2.775×10102.775×1086.66×1012放射诊断注射,简单操作(引用原环评)核医学科按需订购,不贮存,核医学科门诊使用(已许可,本项目核素种类、操作量不变)///////////注:日等效最大操作量和操作方式见《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6-科研、教学等用途的各种类型加速器序号名称类别数量加速粒子最大能量(MeV)额定电流(mA)/剂量率(Gy/h)用途工作场所备注///////////(二)X射线机,包括工业探伤、医用诊断和治疗、分析等用途序号名称类别数量最大管电压(kV)最大管电流(mA)用途工作场所备注1DSA1Artisceiling型介入治疗北院门诊楼一层/2SPECT/CTⅢ类1CT670ES型440医疗诊断核医学科///////////(三)中子发生器,包括中子管,但不包括放射性中子源名称类别数量最大管电压(kV)最大靶电流(μA)用途工作场所氚靶情况备注活度(Bq)贮存方式数量//////////////-7-名称状态核素名称月排放量年排放排放口浓度暂存情况最终去向臭氧和氮氧化物//微量微量/不暂存通过排风系统排入外环境,臭氧常温下自动分解DSA手术过程中产生的棉签、纱布、手套、器具等医疗废物///暂存在机房内的废物桶手术结束后集中收集,作为医疗废物由医院统一委托有资质单位进行处置沾有99mTc放射性核素的注射器、手套、擦拭废纸及废活性炭等99mTc/小于清洁解控水平(1×102Bq/g)存放于专用放射性废物铅桶与放射性废物间存放十个半衰期,达到清洁解控水平推荐值后,由医院统一作为普通医疗废物处理含99mTc放射性核素的卫生间下水及清洗废水液体99mTc/总β<10Bq/L流入衰变池中自然衰变十个半衰期,达到排放标准后,排放至医院污水处理站含有99mTc等液态放射性药物操作时挥发的微量气溶胶99mTc/微量微量微量不暂存在通风橱中操作,经通风橱管道内及屋顶排放口活性炭装置过滤后排放/////////mgL,固体为mg/kg,气态为mg/m3;年排放总量用kg。2.含有放射性的废物要注明,其排放浓度、年排放总量分别用比活度(Bq/L或Bq/kg或Bq/m3)和活度(Bq)。-8-(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年修订版),2015年1月1日起施;(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修正版),2018年12月29日发布施行;(3)《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2003年10月1日起实施;(4)《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国务院令第449号,2005年12月1日起施行;2019年修改,国务院令709号,2019年3月2日施行;(5)《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2017年修订版),国务院令第682号,2017年10月1日发布施行;(6)《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许可管理办法》(2019年修正本),生态环境部部令第7号,2019年8月22日起施行;(7)《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18年修正本),生态环境部第1号公布,2018年4月28日起施行;(8)《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管理办法》,环保部令第18号,2011年5月1日起施行;(9)《关于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和考核有关事项的公告》,生态环境部公告2019年第57号,2020年1月1日起施行;(10)《关于发布〈射线装置分类〉的公告》,环境保护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公告2017年第66号,2017年12月5日起施行;(11)《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12号,2012年3月1日起施行;(12)《江苏省辐射污染防治条例》(2018年修正本),2018年5月1日起实(13)《关于建立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事故分级处理报告制度的通知》国家环保总局,环发[2006]145号,2006年9月26日起施行;(14)《关于启用环境影响评价信用平台的公告》,生态环境部公告2019年第39号,2019年10月25日发布;-9-(15)《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编制监督管理办法》,生态环境部部令第9号,2019年11月1日起施行;(16)《关于发布<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编制监督管理办法>配套文件的公告》,生态环境部公告2019年第38号,2019年10月25日发布;(17)《省政府关于印发江苏省国家级生态保护红线规划的通知》,苏政发〔2018〕74号,2018年6月9日发布;(18)《省政府关于印发江苏省生态空间管控区域规划的通知》,苏政发〔2020〕1号,2020年1月8日发布;(19)《江苏省政府关于印发江苏省“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的通知》,苏政发〔2020〕49号,2020年6月21日发布;(20)《关于明确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环办辐射函[2016]430号,2016年3月7日发布。(1)《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2)《医用X射线诊断放射防护要求》(GBZ130-2013);(3)《放射诊断放射防护要求》(GBZ130-2020);(4)《医用X射线CT机房的辐射屏蔽规范》(GBZ/T180-2006);(5)《临床核医学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120-2006);(6)《操作非密封源的辐射防护规定》(GB11930-2010);(7)《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GBZ128-2019);(8)《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9)《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2016);(10)《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核技术利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11)《辐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61-2001);(12)《核辐射环境质量评价的一般规定》(GB11215-1989);(13)《环境地表γ辐射剂量率测定规范》(GB/T14583-1993)。(1)江苏省中医院新建DSA诊疗及改建SPECT/CT机房项目地理位置示-10-见附图1);(2)江苏省中医院北院院区总平面及周围环境示意图(见附图2);(3)江苏省中医院北院门诊楼一层DSA机房平面布置及周围环境示意图(见附图3);(4)江苏省中医院北院门诊楼二层平面布置及周围环境示意图(见附图3);(5)江苏省中医院北院7号楼一层核医学科平面布置及周围环境示意图(见(6)江苏省中医院北院7号楼负一层平面布置及周围环境示意图(见附图6);(7)江苏省中医院北院7号楼二层平面布置及周围环境示意图(见附图7)。(1)项目委托书(见附件1);(2)射线装置使用承诺书(见附件2);(3)辐射安全许可证正副本复印件(见附件3);(4)原有核技术利用项目基本情况一览表(见附件4);(5)本项目辐射环境现状监测报告(见附件5);(6)核医学科原环评批复及验收监测报告主要内容(见附件6);(7)2019年度辐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检测报告(见附件7);(8)医院辐射工作人员培训证明(见附件8);(9)建设项目环评审批基础信息表(见附件9)。-11-根据《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核技术利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内容和格式》(HJ10.1-2016)的要求,以及本项目辐射特性,确定本项目评价范围为本次新建DSA诊疗及改建SPECT/CT机房项目机房实体屏蔽墙体边界外周围50m范围内区本次新建DSA诊疗及改建SPECT/CT机房项目周围50m评价范围除改建SPECT/CT机房所在核医学科工作场所南至离休干部小区(约35m处)、西至金泽大厦(约18m处)、北至汉中路(约17m处)外,核医学科工作场所东侧及新建DSA机房四侧均位于医院边界内。医院南侧的离休干部小区、西侧的金泽大厦距本项目改建SPECT/CT表7-1本项目保护目标一览表项目环境保护目标距本项目最近距离人口规模诊疗项目北院门诊楼一层辐射工作人员//北院门诊楼其他医务人员、病患、周围众/0m医技楼其他医务人员、病患、周围公众SPECT/CT机房项目北院7号楼一层辐射工作人员//北院7号楼其他医务人员、病患、周围众/0m离休干部小区居民35m(约28户)金泽大厦公众西侧汉中路行人本项目评价范围内不涉及江苏省国家级生态保护红线区域和江苏省生态空间管控区域。-12-1、《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工作人员职业照射和公众照射剂量限值对象要求职业照射剂量限值应对任何工作人员的职业照射水平进行控制,使之不超过下述限值:①由审管部门决定的连续5年的年平均有效剂量,20mSv②任何一年中的有效剂量,50mSv③眼晶体的年当量剂量,150mSv④四肢(手和足)或皮肤的年当量剂量,500mSv公众照射剂量限值实践使公众有关关键人群组的成员所受的平均剂量估计值不应超过下述限值:①年有效剂量,lmSv;②特殊情况下,如果5个连续年的年平均剂量不超过lmSv,则某一单一年份的有效剂量可提高到5mSv。剂量约束值通常应在公众照射剂量限值10%~30%(即0.1mSv/a~0.3mSv/a)的范围之内。辐射工作场所的分区应把辐射工作场所分为控制区和监督区,以便于辐射防护管理和职业照射控制。控制区:注册者和许可证持有者应把需要和可能需要专门防护手段或安全措施的区域定为控制区,以便控制正常工作条件下的正常照射或防止污染扩散,并预防潜在照射或限制潜在照射的范围。监督区:注册者和许可证持有者应将下述区域定为监督区:这种区域未被定为控制区,在其中通常不需要专门的防护手段或安全措施,但需要经常对职业照射条件进行监督和评价。2、《医用X射线诊断放射防护要求》(GBZ130-2013):应满足使用设备的空间要求。对新建、改建和扩建的X射线机房,其最小有效使用面积、最小单边表2X射线设备机房(照射室)使用面积及单边长度机房类型机房内最小有效使用面积2m机房内最小单边长度mCT机304.5双管头或多管头X射线机304.5单管头X射线机203.5碎石机房3全身骨密度仪2.5乳腺机2.5口腔CT(坐/站位)扫描52-13-口腔牙片机35.3X射线设备机房屏蔽防护应满足如下要求:a同类型X射线设备机房的屏蔽防护应不小于表3要求。机房类型有用线束方向铅当量mm非有用线束方向铅当量mm标称125kV以上的摄影机房32称125kV及以下的摄影机房、口腔CT、牙科全景机房(有头颅摄影)21透视机房、全身骨密度仪机房、口内牙片机房、牙科全景机房、无头颅摄影)、乳腺机房11介入X射线设备机房22CT机房2.5(较大工作量)aa按GBZ/T180的要求5.4在距机房屏蔽体外表面0.3m处,机房的辐射屏蔽防护,应满足下列要求:a)具有透视功能的X射线机在透视条件下检测时,周围剂量当量率控制目标值应不大于2.5μSv/h;测量时,X射线机连续出束时间应不大于仪器响应时间。b)CT机、乳腺摄影、口内牙片摄影、牙科全景摄影、牙科全景头颅摄影和全身骨密度仪机房当量率控制目标值应不大于2.5μSv/h;其余各种类型摄影机房外人员可能受到照射的年有效剂量约束值应不大于0.25mSv;测量时,仪器读出值应经仪器响应时间和剂量检定因子修正后得出实际剂量率。X种类要求的工作人员、患者和受检者防护用品与辅助防护设施,其数量应满足开展工作需要,对陪检者应至少配备铅防护衣;防护用品和辅助防护设施的铅当量应不低于0.25mmPb;应为不同年龄儿童的不同检查,配备有保护相应组织和器官的防护用品,防护用品和辅助防护设施的铅当量应不低于0.5mmPb。施配置要求放射检查类型工作人员患者和受检者个人防护用品辅助防护设施个人防护用品辅助防护设施CT体层扫描(隔室)——铅橡胶性腺防护围裙(方形)或方巾、铅橡胶颈套、铅橡胶帽子—介入放射操作铅橡胶围裙、铅橡胶颈套、铅橡胶帽子、铅防护眼镜选配:铅橡胶手铅悬挂防护屏、铅防护吊帘、床边防护帘、床侧防护屏选配:移动铅防铅橡胶性腺防护围裙(方形)或方巾、铅橡胶颈套、铅橡胶帽子、阴影屏蔽器具—-14-套护屏风注:“—”表示不需要求。3、《放射诊断放射防护要求》(GBZ130-2020):5X射线设备防护性能的技术要求5.8介入放射学、近台同室操作(非普通荧光屏透视)用X射线设备防护性能的专用要求5.8.1介入放射学、近台同室操作(非普通荧光屏透视)用X射线设备应满足其相应设备类型的防护性能专用要求。5.8.2在机房内应具备工作人员在不变换操作位置情况下能成功切换透视和摄影功能的控制键。X射线设备应配备能阻止使用焦皮距小于20cm的装置。5.8.4介入操作中,设备控制台和机房内显示器上应能显示当前受检者的辐射剂量测定指示和多次曝光剂量记录。6X射线设备机房防护设施的技术要求窗、管线口和工作人员操作位。6.1.2X射线设备机房(照射室)的设置应充分考虑邻室(含楼上和楼下)及周围场所的人员防护与安全。6.1.3每台固定使用的X射线设备应设有单独的机房,机房应满足使用设备的布局要求;每台牙椅独立设置诊室的,诊室内可设置固定的口内牙片机,供该设备使用,诊室的屏蔽和布局应满足口内牙片机房防护要求。6.1.4移动式X射线机(不含床旁摄影机和急救车配备设备)在使用时,机房应满足相应布局要。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的X射线设备机房,其最小有效使用面积、最小单边长度应符合表2表2X射线设备机房(照射室)使用面积及单边长度机房类型机房内最小有效使用面积d2m机房内最小单边长度emCT机(不含头颅移动CT)304.5管头或多X射线设备a(含C形臂)304.5203.5专用机c、碎石定位机、CBCT卧位扫描3.0乳腺机、全身骨密度仪2.5-15-牙科全景机、局部骨密度仪、口腔CBCT坐位扫描/站位扫描52.0口内牙片机36.2X射线设备机房屏蔽机房类型有用线束方向铅当量mmPb非有用线束方向铅当量mmPb标称125kV以上的摄影机房3.02.0标称125kV及以下的摄影机房2.0C形臂X射线设备机房2.02.0口腔CBCT、牙科全景机房(有头颅摄影)2.0透视机房、骨密度仪机房、口内牙片机房、牙科全景机房(无头颅摄影)、碎石机房、模拟定位机房、乳腺摄影机房、乳腺CBCT机房CT机房(不含头颅移动CT)CT模拟定位机房2.56.3X射线设备机房屏蔽体外剂量水平6.3.1机房的辐射屏蔽防护,应满足下列要求:aXSvh;测量时,X射线设备连续出束时间应大于仪器响应时间;CBCT和全身骨密度仪机房外的周围剂量当量率应不大于2.5μSv/h;c)具有短时、高剂量率曝光的摄影程序(如DR、CR、屏片摄影)机房外的周围剂量当量率应Svh.25mSv;d)车载式诊断X射线设备工作时,应在车辆周围3m设立临时控制区,控制区边界的周围剂量6.4X射线设备工作场所防护6.4.1机房应设有观察窗或摄像监控装置,其设置的位置应便于观察到受检者状态及防护门开闭情况。6.4.2机房内不应堆放与该设备诊断工作无关的杂物。6.4.3机房应设置动力通风装置,并保持良好的通风。6.4.4机房门外应有电离辐射警告标志;机房门上方应有醒目的工作状态指示灯,灯箱上应设置如“射线有害、灯亮勿入”的可视警示语句;候诊区应设置放射防护注意事项告知栏。6.4.5平开机房门应有自动闭门装置;推拉式机房门应设有曝光时关闭机房门的管理措施;工作-16-状态指示灯能与机房门有效关联。6.4.6电动推拉门宜设置防夹装置。6.4.7受检者不应在机房内候诊;非特殊情况,检查过程中陪检者不应滞留在机房内。6.4.8模拟定位设备机房防护设施应满足相应设备类型的防护要求。6.4.9CT装置的安放应利于操作者观察受检者。6.4.10机房出入门宜处于散射辐射相对低的位置。应避开人员停留和流动的路线。6.4.12车载式诊断X射线设备的临时控制区边界上应设立清晰可见的警告标志牌(例如:“禁止进入X射线区”)和电离辐射警告标志。临时控制区内不应有无关人员驻留。6.5X射线设备工作场所防护用品及防护设施配置要求X4基本种类要求的工作人员、受检者防护用品与辅助防护设施,其数量应满足开展工作需要,对陪检者应至少配备铅橡胶防护衣。6.5.2车载式诊断X射线设备机房个人防护用品和辅助防护设施配置要求按照其安装的设备类型6.5.3除介入防护手套外,防护用品和辅助防护设施的铅当量应不小于0.25mmPb;介入防护手mmPb用品铅当量应不小于0.5mmPb;移动铅防护屏风6.5.4应为儿童的X射线检查配备保护相应组织和器官的防护用品,防护用品和辅助防护设施的6.5.5个人防护用品不使用时,应妥善存放,不应折叠放置,以防止断裂。应配备足够数量的移动铅防护屏风。7X射线设备操作的防护安全要求7.8介入放射学和近台同室操作(非普通荧光屏透视)用X射线设备操作的防护安全要求。7.8.1介入放射学、近台同室操作(非普通荧光屏透视)用X射线设备应满足其相应设备的防护安全操作要求。7.8.2介入放射学用X射线设备应具有记录受检者剂量的装置,并尽可能将每次诊疗后受检者受照剂量记录在病历中,需要时,应能追溯到受检者的受照剂量。7.8.3除存在临床不可接受的情况外,图像采集时工作人员应尽量不在机房内停留;对受检者实施照射时,禁止与诊疗无关的其他人员在机房内停留。7.8.4穿着防护服进行介入放射学操作的工作人员,其个人剂量计佩戴要求应符合GBZ128的规CX直方向透视时,球管应位于病人身体下方;水平方向透视时,工作人员可位于影像增强器一侧,同时注意避免有用线束直接照射。-17-昼间4、《操作非密封源的辐射防护规定》(GB11930-2010);昼间5、《临床核医学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120-2006);6、《医用放射性废物的卫生防护管理》(GBZ133-2009):表B.1以核素活度浓度表示的清洁解控水平推荐值核素解控水平(Bq/g核素101102103注1:上述解控水平推荐值原则上只适用于在组织良好、人员训练有素的工作场所对产生小量放射性固体废物的医学应用或实验室。2:严禁为申报清洁解控而采用人工稀释等方法来降低核素活度浓度。3:本表数值取自GB18871-2002附录A,并与GBZ167-2005附录B的取值相一致。7、《医用X射线CT机房的辐射屏蔽规范》(GBZ/T180-2006);8、《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表1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限值单位:dB(A)夜间夜间7055综合考虑《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及《放射诊断放射防护要求》(GBZ130-2020)确定本项目的管理目标,本项目剂量约束值为:职业人员年有效剂量不超过5mSv,公众年有效剂量不超过0.1mSv;机房屏蔽体外30cm处剂量率目标控制值为2.5μSv/h。料:(1)《辐射防护导论》,方杰主编。(2)ICRP103号出版物,2007年,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3)《江苏省环境天然贯穿辐射水平调查研究》(辐射防护第13卷第2期,1993年3月),江苏省环境监测站。江苏省室内、室外天然贯穿辐射所致(空气吸收)剂量率(单位:nGy/h)室外剂量率室内剂量率均值79.57.0.3-18-(均值±3s)*.5*:评价时参考数值-19-卫生间卫生间一、项目位置、布局和周边环境江苏省中医院位于南京市秦淮区汉中路155号,本次项目均位于北院,北院院区东侧为莫愁路,南侧为石鼓路,西侧为离休干部小区及金泽大厦,北侧为汉中路。本次新建DSA诊疗及改建SPECT/CT机房项目主要包括:管电压为125kV,管电流为1000mA),用于医学诊断及介入治疗。2、拟将北院7号楼一层核医学科原有Skylight型SPECT/CT更换为CT670ES型SPECT/CT(管电压为140kV,管电流为440mA),并将原SPECT/CT机房东墙东移4.45m至原控制室东墙,将原控制室东侧的办公室改造为控制室,该工作场所其他布局及核素种类、操作量不变。医院本次新建DSA诊疗及改建SPECT/CT机房项目周围50m评价范围除改建SPECT/CT机房所在核医学科工作场所南至离休干部小区(约35m处)、西至金泽大厦(约18m处)、北至汉中路(约17m处)外,核医学科工作场所东侧及新建DSA院院内道路图8-1北院门诊楼一层DSA机房拟建址东侧图8-2北院门诊楼一层DSA机房拟建址南侧-20-CTCT机房拟建址走走廊图8-3北院门诊楼一层DSA机房拟建址西侧图8-4北院门诊楼一层DSA机房控制室北侧原原控制室,现拟将机房东扩至此SPECT/CT机房诊室诊室楼一层SPECT/CT机房改建址图8-5北院门诊楼一层DSA机房拟建址上方二、辐射环境现状调查根据《环境地表γ辐射剂量率测定规范》(GB/T14583-1993)相关方法和要求,在进行环境现场调查时,于本次新建DSA诊疗及改建SPECT/CT机房项目拟建址及周围环境进行布点,测量辐射剂量率现状。监测结果见表8-1至表8-3,监测点位示监测单位:南京瑞森辐射技术有限公司检测仪器:6150AD6/H+6150AD-b/H型X-γ辐射监测仪(设备编号:NJRS-126,检定有效期:2019年11月13日~2020年11月12日,检定单位:江苏省计量科学研究院,检定证书编号:Y2019-0101472)、CoMo170型α、β表面污染测量仪(设备NJRS,检定单位: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检定证书编号:DLhd2020-00512)测量范围:1nSv/h~99.9µSv/h、0cps~20000cps-21-天气:晴温度:35C湿度:49%RH监测布点:根据《辐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61-2001)有关布点原则进行布点。质量控制:本项目监测单位南京瑞森辐射技术有限公司已通过计量认证(证书编号:161012050353,检测资质见附件5),具备有相应的检测资质和检测能力,监测按照南京瑞森辐射技术有限公司《质量管理手册》和《辐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HJ/T61-2001)的要求,实施全过程质量控制。监测人员、监测仪器及监测结果:监测人员均经过考核,所有监测仪器均经过计量部门检定,并在有效期内,监测仪器使用前经过检验,监测报告实行二级审核。评价方法:参照江苏省天然贯穿辐射剂量水平调查结果,评价项目周围的辐射环境质量。图8-7DSA机房拟建址周围环境X-γ辐射检测点位示意图-22-表8-1DSA机房拟建址周围X-γ辐射剂量率测点编号测点描述测量结果(nSv/h)1DSA机房拟建址内东部2DSA机房拟建址内西部3DSA机房拟建址东侧4DSA机房拟建址南侧5DSA机房拟建址西侧6DSA机房拟建址北侧947DSA机房拟建址上方注:1、测量数据未扣宇宙响应值;2、DSA机房拟建址下方为土层。图8-8SPECT/CT机房改建址周围环境X-γ辐射、β表面污染水平检测点位示意图表8-2SPECT/CT机房改建址周围X-γ辐射剂量率测点编号测点描述测量结果(nSv/h)1SPECT/CT机房改建址内东部2SPECT/CT机房改建址内中部3SPECT/CT机房改建址内西部-23-4SPECT/CT机房改建址东侧5SPECT/CT机房改建址南侧6SPECT/CT机房改建址西侧7SPECT/CT机房改建址北侧8SPECT/CT机房改建址上方9SPECT/CT机房改建址下方医院南侧小区医院西侧金泽大厦医院北侧汉中路97注:1、测量数据未扣宇宙响应值;2、监测时,核医学科工作场所无带药病人停留。由表8-1至表8-2监测结果可知,江苏省中医院新建DSA诊疗及改建SPECT/CT机房项目及其周围环境贯穿辐射剂量率在94nSv/h~143nSv/h之间,位于江苏省环境天然贯穿辐射水平涨落区间,属江苏省环境天然贯穿辐射本底水平。表8-3SPECT/CT机房改建址周围β表面污染水平测点编号测点描述测量结果(Bq/cm²)1控制室地面0.032控制室台面0.033SPECT/CT机房地面<0.014SPECT/CT机房墙面<0.01注:1、表面β放射性污染水平探测下限(LLD)为0.01Bq/cm2;2、监测时,核医学科工作场所无带药病人停留。由表8-3监测结果可知,江苏省中医院SPECT/CT机房改建址周围β表面污染水平不大于0.03Bq/cm2。-24-一、工程设备(一)DSA项目江苏省中医院拟于北院门诊楼一层急诊新建1座DSA机房并配备1台DSA(型号:Artisceiling,管电压为125kV,管电流为1000mA),用于医学诊断及介入治疗。ArtisceilingDSA,北院门诊楼一层DSA机房平面布置及周围环境示意图见附图3。图图像显示系统平板探测器检查床射线球管A装置,包括X线球管及其附件、高压发生器、X线控制器等,和图像检测系统,包括光栅、影像增强管、光学系统、线束支架、检查床、输出系统等部件组成。(二)改建SPECT/CT机房项目江苏省中医院拟将北院7号楼一层核医学科原有Skylight型SPECT/CT更换为CT670ES型SPECT/CT(管电压为140kV,管电流为440mA),并将原SPECT/CT机房-25-东墙东移4.45m至原控制室东墙,将原控制室东侧的办公室改造为控制室,该工作场北院7号楼一层核医学科平面布置及周围环境示意图见附图5。图9-2本项目CT670ES型SPECT/CT外观图SPECT/CT的基本结构分3部分,即旋转探头装置、电子线路、数据处理和图像重建的计算机系统。SPECT/CT将功能显像的SPECT与解剖显像的CT图像有机融合,像同时与同机CT图像融合,实现SPECT的高敏感性优势及CT的解剖准确性优势互补,既可显示病变的血液及功能改变,又可显示其解剖学影像,有效提高病灶的检出能力和定位能力,提高疾病诊断的准确率从而大大提高了诊断的效能。本项目核医学科工作场所人流及物流具有自己的独立通道,不与其他楼层交叉。因此,该工作场所为一个独立的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二、工作原理及工作流程(一)DSA项目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是常规血管造影术和电子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相结合的产DSA的成像基本原理为:将受检部位没有注入造影剂和注入造影剂后的血管造影X射线荧光图像,分别经影像增强器增益后,再用高分辨率的电视摄像管扫描,将图像分割成许多的小方格,做成矩阵化,形成由小方格中的像素所组成的视频图像,经对数增幅和模/数转换为不同数值的数字,形成数字图像并分别存储起来,然后输入电子计算机处理并将两幅图像的数字信息相减,获得的不同数值的差值信号,再经对比度增强和数-26-/模转换成普通的模拟信号,获得了去除骨骼、肌肉和其他软组织,只留下单纯血管影像的减影图像,通过显示器显示出来。通过DSA处理的图像,使血管的影像更为清晰,在进行介入手术时更为安全。DSA系统结构图见图9-3。介入治疗是在医学影像设备的引导下,通过置入体内的各种导管(约1.5-2毫米粗)的体外操作和独特的处理方法,对体内病变进行治疗。介入治疗具有不开刀、创伤小、恢复快、效果好的特点,目前,基于数字血管造影系统指导的介入治疗医生已能把导管或其他器械,介入到人体几乎所有的血管分支和其他管腔结构(消化道、胆道、气管、鼻管、心脏等),以及某些特定部位,对许多疾病实施局限性治疗。作流程本项目DSA工作流程及产污环节如图9-4,DSA在进行曝光时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检查减影。操作人员采取隔室操作的方式(即操作医师在控制室内对病人进行曝光),医生通过铅玻璃观察窗和操作台观察机房内病人情况,并通过对讲系统与病人交流。第二种情况:治疗透视。病人需要进行介入手术治疗时,为更清楚的了解病人情况时会有连续曝光,并采用连续脉冲透视,此时操作医师位于铅帘后身着铅服、铅眼镜在机房内对病人进行直接的介入手术操作。-27-图9-4本项目DSA工作流程及产污环节示意图(二)改建SPECT/CT机房项目SPECT/CT即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它将发射单光子的核素药物如99mTc引入生物体,其经代谢后在脏器内外或病变部位和正常组织之间形成放射性浓度差异,这些差异通过计算机处理成ECT图像,为肿瘤的诊治提供多方位信息。γ照相机探头的每个灵敏点探测沿一条投影线(Ray)进来的γ光子,其测量值代表人体在该投影线上的放射性之和。在同一条直线上的灵敏点可探测人体一个断层上的放射性药物,它们的输出称作该断层的一维投影(Projection)。各条投影线都垂直于探测器并互相平行,称之为平行束,探测器的法线与X轴的交角θ称为观测角(View)。γ照相机是二维探测器,安装了平行孔准直器后,可以同时获取多个断层的平行束投影,这就是平片。平片表现不出投影线上各点的前后关系。要想知道生物体在纵深方向上的结构,就需要从不同角度进行观测。可以证明,知道了某个断层在所有观测角的一维 (Reconstruction)。这种断层成像术离不开计算机,所以称作计算机断层成像术 (ComputeredTomography,CT)。CT设备的主要功能是获取投影数据和重建断层图SPECT/CT是将SPECT和CT这两种设备安装在同一个机架上,两种显像技术的定位坐标系统相互校准,在两次扫描期间患者处于同一个检查床上且保持体位不变,可防止因患者移位产生的误差,在一定程度上也解决了时间配准的问题。通过-28-SPECT/CT图像融合技术,可以将SPECT灵敏反映体内组织器官生理、生化和功能的变化与CT提供的精确的解剖结构信息相结合,真正实现了功能、代谢、生化影像与解剖结构影像的实时融合,为临床提供了更加全面、客观、准确的诊断依据。不仅如此,CT提供的图像数据还可用于SPECT的衰减校正,有效提高SPECT的图像质量。本项目SPECT/CT主要使用含放射性同位素99mTc的药物进行显像。99mTc为纯γ光子发射体,几乎可用于人体各重要脏器的形态和功能显像,是显像检查中最常用的放射性核素。目前全世界应用的显像药物中,99mTc及其标记的化合物占80%以上,广泛用于心、脑、肾、骨、肺等多种脏器疾患的显像检查。程江苏省中医院核医学科99mTc放射性药物为外购,医院根据患者预约情况,确定当天所使用的药物剂量,向专业供应商订购已分装的99mTc放射性药物,供应商根据医院预约的时间和用量定时将药物送达北院7号楼一层高活注射室,医院指定专人负责药物的接收和登记,并暂存到高活注射室铅通风橱内,当天用完。注射护士手持带铅套的注射器,测定活度,经校对无误后,在注射铅玻璃屏的屏蔽下为病人注射。注射完毕后,注射器放入专用废物铅桶内。每次注射过程中近距离接触单光子药物的时min病人根据注入的99mTc药物特性,在注射后候诊室内静坐约20~30min,待药物代谢至靶器官,进入SPECT/CT机房,经医护人员摆位后,接受SPECT/CT的扫描,每次扫描约10~20min。扫描完成后,病人留观一段时间后,若无其他情况,从病人专用通道离开。工作流程及产污环节分析见图9-5。污染源项描述-29-一、DSA项目(一)放射性污染DSA在工作状态下会发出Χ射线,拟配置的Artisceiling型DSA,最大管电压为125kV、最大管电流为1000mA,其主要用作血管造影检查及配合介入治疗,由于在荧光影像与视频影像之间有影像增强器,从而降低了造影所需的X射线能量,再加上一次血管造影检查需要时间很短,因此血管造影检查的辐射影响较小。而介入放射需要长时间的透视和大量的摄片,对病人和医务人员有一定的附加辐射剂量。DSA产生的X射线是随机器的开、关而产生和消失。本项目新增的DSA只有在开机并处于出束状态时才会发出X射线。因此,在开机出束期间,X射线是主要污染因子。(二)非放射性污染①废气:DSA在工作状态时,会使机房内的空气电离产生少量臭氧和氮氧化物,少量臭氧和氮氧化物可通过通风系统排至室外,臭氧在空气中短时间可自动分解为氧气,这部分废气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②废水:主要是工作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将进入医院污水处理系统,处理达标后排入城市污水管网,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③固体废物:DSA手术过程中产生的棉签、纱布、手套、器具等医疗废物(月产生量约10kg)暂存在机房内的废物桶,手术结束后集中收集,作为医疗废物由医院统一委托有资质单位进行处置;工作人员产生的一般生活垃圾,收集后,将交由城市环卫部门处理,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二、改建SPECT/CT机房项目(一)放射性污染江苏省中医院核医学科已开展SPECT/CT诊断(使用99mTc核素)、131I甲亢治疗、89Sr、153Sm、186Re骨转移癌治疗及32P敷贴治疗项目,本次改建SPECT/CT机房项目更换为使用1台CT670ES型SPECT/CT(管电压为140kV,管电流为440mA)并对SPECT/CT机房及控制室的平面布局进行调整,核素使用种类、操作量不变。本项目使用射线装置情况见表9-1,该院核医学科已许可使用的放射性核素日等效最大操作量及年最大用量见表9-2。-30-表9-1核医学科射线装置情况一览表机房类别SPECT/CT北院7号楼一层10.52×4.55m=47.87m2位置积设备CT670ES型主要技术指标用途表9-3核医学科已许可使用的放射性核素日等效最大操作量及年最大用量序号核素日等效最大操作量*(Bq)年最大用量(Bq)1125I(粒子源)1.85×1092.22×1011299mTc2.775×1086.66×101231.2×1054.4×10647.4×1089.25×1011589Sr3.7×1073.7×1010632P7.4×1071.85×10117186Re1.85×1089.25×1011899Mo2.8×1087.4×10129153Sm3.7×1081.85×10113.81×1091.65×1013注:*引用原环境影响报告表中的日等效最大操作量及年最大用量。根据表9-2可知,江苏省中医院北院7号楼一层核医学科工作场所日等效最大操作量为3.81×109Bq,为乙级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江苏省中医院改建SPECT/CT机房项目主要产生以下放射性污染:在取药、活度测量、注射、注射后候诊、扫描等操作过程中产生的γ射线。以上射线会造成医务人员和公众的外照射。SPECT/CT显像用放射性核素99mTc特性见表9-3。SPECTCT99mTc特性一览表核素名称半衰期衰变类型及分支比(%)绝对强度(%)(keV)与绝对强度(%)空气比释动能率常99mTc6.02h-140.511(88.5)②放射性废气:放射性核素99mTc在操作过程中,由于空气的流动而“挥发”出-31-的微量放射性废气,被医务人员或公众吸入体内造成的内照射影响。本项目99mTc放射性药物为外购,99mTc到货时为成品针剂,核素操作均在通风橱中进行,通风橱内保持负压且设有排风系统(通风速率不少于1m/s,排放口高于本建筑屋脊),微量挥发散逸的放射性同位素经通风系统内活性炭过滤后,从通风橱的通风管道直接抽出,由屋顶排放;整个核医学科工作场所均设置新风系统,保证工作场所内空气循环。③放射性废水:体内含有放射性核素的病人排泄物等;工作场所清洗废水等。④放射性固体废物:放射性核素99mTc操作过程中产生的如注射器、一次性手套、棉签、滤纸等带微量放射性核素的医疗固体废弃物,污染途径为操作过程中及收集固废过程中和贮存衰变时对医务人员产生的外照射。(二)非放射性污染①废气:SPECT/CT机房内的空气因电离产生的少量臭氧和氮氧化物可通过核医学科工作场所设置的排风系统排至室外,臭氧在空气中短时间可自动分解为氧气,这部分废气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②废水:主要是工作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将进入医院污水处理系统,处理达标后排入城市污水管网,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③固体废物:主要是工作人员产生的一般生活垃圾,收集后,将交由城市环卫部门处理,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32-项目安全措施一、工作场所布局及分区(一)DSA项目于北院门诊楼一层急诊新建1座DSA机房并配备1台DSA(型号:Artisceiling,管电压为125kV,管电流为1000mA),用于医学诊断及介入治疗。DSA配套独立用房,房间由射线装置机房和控制室组成。DSA机房控制室与诊断机房分开单独布置,区域划分明确,项目布局合理。本项目DSA所在机房作为辐射防护控制区,与机房相邻的控制室、设备间、污洗间等划为监督区,在机房入口处粘贴有电离辐射警告标志。DSA机房辐射防护分区的划分符合《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中关于辐射工作场所的分区规定。北院门诊楼一层急诊DSA机房平面布置及分区见图10-1。图10-1北院门诊楼一层急诊DSA机房平面布置及分区示意图(二)改建SPECT/CT机房项目江苏省中医院原核医学科平面布置图见图10-2。医院拟将北院7号楼一层核医学科原有Skylight型SPECT/CT更换为CT670ES型SPECT/CT(管电压为140kV,管电流为440mA),并将原SPECT/CT机房东墙东移4.45m至原控制室东墙,将原控制室东侧的办公室改造为控制室,该工作场所其他布局不变。-33-图10-2江苏省中医院原核医学科平面布置图-34-图10-3江苏省中医院拟改建核医学科工作场所区域划分及患者、医护人员流动路线图-35-核医学科工作场所包括以下主要房间:1座SPECT/CT机房、控制室、高活注射室、注射间、服碘室、废物/储源室、抢救/运动室、注射后候诊室、病人专用卫生间、报告室、办公室、骨密度仪室、摄碘率室等。医院拟将1座SPECT/CT机房、高活注射室、注射间、服碘室、废物/储源室、抢救/运动室、注射后候诊室、病人专用卫生间、骨密度仪室等划分为控制区,该区域涉及放射性同位素操作,是药物注射及带药病人的主要活动区域,设置有患者专用通道供带药患者行走,属GB11930-2010定义的控制区,进行了专门的屏蔽防护设计;其余房间,如控制室、报告室、办公室、摄碘率室等,属GB11930-2010定义的监督区。医护人员路线:由一层A门进入核医学科→沿通道进入到各个工作区域→完成工作后原路返回。路线如绿色箭头所示。患者路线:患者在候诊大厅候诊→沿一层通道由B门进入核医学科→从控制区入口防护门来到注射间注射窗口接受药物注射→注射后候诊室等待→SPECT/CT机房内扫描→从控制区出口C门离开。路线如红色箭头所示。放射性药物路线:药物由专业供货商在每天上班前直接送入医院废物/储源室或高活注射室,结束后原路返回。路线如蓝色箭头所示。控制区和监督区内患者及医护人员均具有独立的出入口和流动路线,能够有效防止交叉污染,避免工作人员、公众受到不必要的外照射。拟改建核医学科工作场所区域划分及患者、医护人员流动路线见图10-3。核医学科相关配套布局能够保证各项工作程序沿着相关房间开展,减少了人员的流动性,有助于实施工作程序;医护人员与患者有各自独立的通道;高活注射室、注射间与检查室分开,注射后候诊区设置有注射后病人专用卫生间。医院拟采取向患者发放告知单及叫号等措施,避免患者在核医学科工作场所内的随意走动,减少患者间的交叉影响而受到额外的辐射影响。医院的乙级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布局满足《临床核医学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120-2006)中关于临床核医学工作场所的要求以及《操作非密封源的辐射防护规定》(GB11930-2010)要求。江苏省中医院北院7号楼一层核医学科工作场所具有《关于明确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环办辐射函[2016]430号)中:1.有相对独立、明确的监督区和控制区划分;2.工艺流程连续完整;3.有相对独立的辐射防护措施的特点,核医学科人流及物流具有自己的独立通道,不与其他楼层交叉。因此,北院7号楼一层-36-核医学科为一个独立的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二、辐射防护屏蔽设计(一)DSA项目DSA见表10-1。表10-1DSA机房屏蔽设计一览表北院门诊楼一层防护情况四周防护墙:24cm实心砖+3mmPb防辐射涂料;顶部:12cm混凝土+3mm铅板;分别供病人和医护人员出入的防护大门和防护小门均采用3mm厚铅板作为防护;观察窗采用3mm铅当量的玻璃作为防护。10.67m×6.53m=69.67m2Artisceiling型主要技术指标mA用途医疗诊断,介入治疗机房尺寸设备情况(二)改建SPECT/CT机房项目本项目核医学科工作场所的屏蔽防护设计方案见表10-2。表10-2核医学工作场所屏蔽设计一览表工作场所墙体顶部地面防护门铅玻璃窗备注SPECT/CT机房南、西、北墙:24cm实心砖+内、外均3cm硫酸钡,东墙:24cm实心砖+内、外均2.1cm硫酸钡防护涂料板(每块12mm铅当量)30cm混凝土15cm混凝土+3cm硫酸钡防护涂料板(约1.7mm铅当量)3mmPb3mmPb本次改建部分三、辐射安全和防护措施(一)DSA项目DSA机房应设有观察窗或视频监控装置,其设置的位置应便于观察到患者和受检者状态。DSA机房内布局要合理,避免有用线束直接照射门、窗和管线口位置;不得堆放与该设备诊断工作无关的杂物;机房拟设置动力排风装置,并保持良好的通风。DSA机房入口处设置有电离辐射警告标志、放射防护注意事项、醒目的工作状态指示灯,灯箱处应设警示语句;机房门拟设置闭门装置,且工作状态指示灯和与机房相通的门能有效联;DSA设备床边及控制台上设置有急停按钮。医院拟配备防护铅衣、防护铅围脖、铅帽、铅屏风等防护用品。-37-(二)改建SPECT/CT机房项目医院将核医学工作场所划分为控制区和监督区,在控制区入口处等均设置有符合规范的电离辐射警告标志;2、工作状态指示灯、闭门装置SPECT/CT机房门口设置工作状态指示灯,且工作状态指示灯与机房相通的门设置联锁装置,用于提示机房内设备的运行状态;机房门设置闭门装置。3、语音对讲、监控装置医院拟在SPECT/CT机房与控制室内设置双向语音对讲装置和监控系统,且SPECT/CT机房控制台处安装有观察窗,在诊断过程中医务人员可以及时观察病人情况和与病人交流,保证诊断质量和防止意外情况的发生。本项目SPECT/CT设备壳体上及控制台上均设置有急停按钮。5、对控制区内带药病人的监督管理医院拟做好本项目控制区的监督管理工作,防止无关人员入内;在控制区出入口设置单向门禁系统,实现“入口只进不出,出口只出不进”的单向路线;加强对控制区内注射放射性药物病人的监督管理,避免其给药后随意走动;同时应告知检查完成后病人离开路线,防止其对公众造成不必要照射。6、“两区”内安全防护措施规定工作人员离开工作室前洗手和做表面污染监测,如其污染水平超过规定限值,应采取去污措施。从控制区取出任何物件都应进行表面污染水平监测,以保证超过规定限值的物件不携出控制区。7、工作人员防护用品医院拟为本项目辐射工作人员配备的个人防护用品见表10-3。由表10-3可知,本项目拟配备的个人防护用品满足《医用X射线诊断放射防护要求》(GBZ130-2013)的相关要求。表10-3新建DSA诊疗项目拟配备个人防护用品一览表序号个人防护用品铅当量数量1铅衣0.5mmPb4件2铅围脖0.5mmPb4件-38-3铅帽0.5mmPb4件4铅眼镜0.5mmPb4件四、监测仪器和防护用品根据《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许可管理办法》要求,开展放射诊疗的单位应配备与辐射类型和辐射水平相适应的防护用品和监测仪器,包括个人剂量测量报警、辐射监测等仪器。江苏省中医院已配备有辐射巡测仪1台,核医学科工作场所已配备有表面沾污仪1台及个人报警仪2台,拟为本次新建DSA诊疗项目配备个人剂量报警仪2台。辐射工作人员工作时将佩带个人剂量计,以监测累积受照情况。医院拟定期组织放射工作人员进行健康体检,并将按相关要求建立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档案和职业健康监护档案。三废的治理一、非放射性“三废”(一)废水工作人员和部分病人产生的普通生活污水,由院内污水处理站统一处理。(二)废气DSA机房、SPECT/CT机房内的空气在X射线、γ射线作用下分解产生少量的臭氧、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通过动力排风装置排入大气。(三)固体废物工作人员产生的一般生活垃圾,收集后,将交由城市环卫部门处理。本项目DSA手术过程中产生的棉签、纱布、手套、器具等医疗废物暂存在机房内的废物桶,手术结束后集中收集,作为医疗废物由医院统一委托有资质单位进行处二、放射性“三废”(一)放射性废水根据医院提供的资料,核医学科工作场所除SPECT/CT显像诊断项目外,其余核素治疗患者均不使用该场所卫生设施,故本项目核医学科产生的放射性废水主要包括:来自核医学科高活注射室、注射间及注射后病人专用卫生间等高活区的放射性废-39-水,含有99mTc等放射性核素,由独立下水管道统一集中到核医学科所在7号楼西北侧地下衰变系统中,衰变十个半衰期满足排放标准后流入医院污水处理系统作为医疗废水处理。化粪池和3个衰变池,化粪池体积为1.5m(长)×1m(宽)×1m(高),衰变池体积均为1.5m(长)×1.2m (宽)×1m(高),总容积约6.9m3。衰变系统内设导流墙,采用推流式排放。衰变系统采用水泥砂浆砌筑,四周池壁及盖板为20cm厚混凝土,内部导流墙及池底为10cm厚混凝土,池底和池壁坚固采用耐腐蚀、防渗漏措施。本次改建SPECT/CT机房项目放射性废水产生量不发生变化,根据医院的统计,核医学科放射性废水年产生量为90000L,年工作天数为300天。99mTc放射性核素的则10个半衰期废水量不超过0.75m3,则衰变系统能够满足放射性废水的暂存衰变要(二)放射性废气在进行液态放射性药物活度操作过程中,若放射性药物液面处于开放状态,空气中可能挥发微量放射性同位素,污染途径为放射性药物在空气中挥发散逸造成人员吸入的内照射。本项目核素操作均在通风橱中进行,通风橱内保持负压且设有排风系统 (设计通风速率不少于1m/s,排放口高于本建筑屋脊),满足《临床核医学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120-2006)中“通风管道的外排气口高于本建筑屋脊”的要求,能够有效防止放射性废气对周围环境产生的影响,符合放射性工作场所相关要求。同时医院在通风橱管道内及屋顶排放口处设置活性炭过滤吸附装置,对放射性气溶胶进行吸附,降低放射性气溶胶外排浓度,吸附材料应定期更换并作为放射性固废处理。核医学科通风橱采用自带动力排风过滤系统,本次改建SPECT/CT机房项目不影响通风橱的正常使用。整个核医学科工作场所均设置新风系统及独立的排风系统,增加的SPECT/CT机房容积较整个核医学科较小,医院需保证工作场所内空气循环,必要时增加排风系统风量。(三)放射性固体废物核医学科产生的放射性固体废物主要有废弃的注射器、医用手套、试管、棉球、口罩、滤纸等。核医学科高活注射室、注射间、注射后候诊室等房间均设置1~2个放-40-射性废物桶(防护厚度为10mmPb),另外,医院在核医学科设有废物/储源室,容积为2.3m(长)×2.1m(宽)×3.0m(高)。通风橱通风管道内更换下来的废活性炭,在废物库贮存十个半衰期达到清洁解控水平推荐值后,作为普通医疗废物进行处理。本次改建SPECT/CT机房项目放射性固废产生量不发生变化,根据医院的统计,核医学科放射性固废年产生量为150kg。本次改建不影响废物/储源室的正常使用。-41-建设阶段对环境的影响本项目各机房建设属于医院基础建设的部分工程。DSA机房、SPECT/CT机房改建仅涉及墙体隔断及辐射防护施工,将产生施工噪声、扬尘和建筑垃圾污染,建设施工时对环境会产生如下影响:1、大气:本项目在建设施工期需进行的墙体隔断等作业,各种施工将产生地面扬尘,另外机械作业时排放废气和扬尘,但这些方面的影响仅局限在施工现场附近区域。针对上述大气污染采取以下措施:及时清扫施工场地,设立围挡,并保持施工场地一定的湿度。2、噪声:整个建筑施工阶段,如墙体拆除、墙体连接等施工中都将产生不同程度的噪声,对周围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在施工时严格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的标准,尽量采用噪声低的先进设备,同时严禁夜间进行强噪声作业。3、固体废物:项目施工期间,会产生一定量以建筑垃圾为主的固体废弃物,委托由有资质的单位清运,并做好清运工作中的装载工作,防止建筑垃圾在运输途中散4、废水:项目施工期间,有一定量含有泥浆的建筑废水产生,对这些废水进行初级沉淀处理,并经隔渣后排放。医院在施工阶段计划采取上述污染防治措施,将施工期的影响控制在医院院区内部,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运行阶段对环境的影响辐射环境影响分析一、DSA项目1、DSA机房屏蔽设计本项目拟建DSA机房位于北院门诊楼一层急诊,DSA机房平面布置及周边环境3。目新建DSA机房辐射防护设计见表11-1。-42-表11-1本项目新建DSA机房辐射防护设计一览表工作场所参数设计厚度铅当量屏蔽要求评价北院门诊楼一层墙体24cm实心砖+3mmPb防辐射涂料5.2mm本项目DSA具有透视及摄以上的摄影机房屏蔽防护铅当量厚度要求:有用线束方向铅当量3mm,非有用线束方向铅当量2mm。满足防护门3mm厚铅板3mm满足观察窗3mm铅当量铅玻璃3mm满足顶部12cm混凝土+3mm铅板4.4mm满足机房积69.67m2,单边最短长度6.53m单管头X射线机机房内最3.5m。满足由上表可知,本项目新建的1座DSA机房屏蔽防护措施能满足《放射诊断放射防护要求》(GBZ130-2020)的要求。2、辐射工作人员和公众剂量估算2.1机房外人员年有效剂量的估算及评价为了进一步评价屏蔽效果辐射防护效果,选用与本项目防护措施基本相同的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1台DSA(型号:ArtisZeeⅢbiplane)进行类比分析,类比参数见表11-2本项目新建DSA与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DSA项目类比参数一览表参数DSA项目单位名称江苏省中医院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工作场所北院门诊楼一层急诊DSA机房6号楼一层DSA三室设备型号ArtisceilingArtisZeeⅢbiplane最大管电压125kV125kV最大管电流1000mA1000mA机房墙体24cm实心砖+3mmPb防辐射涂料(约5.2mm铅当量)240mm三孔砖墙+30mm硫酸钡涂料(约2.9mm铅当量)机房顶部12cm混凝土+3mm铅板(约4.4mm铅当量)150mm混凝土+1mm铅板(约2.9mm铅当量)机房地面/150mm混凝土+地下土层(约1.9mm铅当量+地下土层)防护门3mm厚铅板3mm铅板观察窗3mm铅当量铅玻璃3mm铅当量铅玻璃-43-机房尺寸69.67m2,单边最短长度6.53m32.5m2,单边最短长度5.00m可类比性分析本项目DSA基本参数与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在用的ArtisZeeⅢbiplane型DSA的一致,正常使用时的最大摄片工况(管电压≤90kV、管电流≤300mA)与类比项目DSA检测工况(检测工况:85kV/133mA)处于同一水平,且DSA机房的整体屏蔽防护能力优于类比对象,故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ArtisZeeⅢbiplane型DSA作为本项目类比监测对象是基本可行的。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在用的西门子ArtisZeeⅢbiplane型DSA已进行过防护监测,根据该DSA机房防护报告(编号:瑞森(综)字(2018)第1210号)可知,在正常最大工况(85kV/133mA)下,该DSA工作场所及周围环境辐射水平为(0.10~0.32)μSv/h,均处于或略高于本底辐射水平,项目运行过程中对机房外环境影响较小。图11-1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ArtisZeeⅢbiplane型DSA监测点位示意图表11-3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ArtisZeeⅢbiplane型DSA监测测量结果测点编号点位描述测量结果(μSv/h)设备状态1东门外30cm处(左缝)0.32开机2东门外30cm处(中间)0.21开机3东门外30cm处(右缝)0.26开机-44-4东墙外30cm处0.20开机5观察窗外30cm处开机6观察窗缝外30cm处0.21开机7操作位开机8东门外30cm处(左缝)0.26开机9东门外30cm处(中间)开机东门外30cm处(右缝)0.23开机北墙外30cm处开机北门外30cm处(左缝)0.28开机北门外30cm处(中间)开机北门外30cm处(右缝)0.22开机西墙外30cm处开机西墙外30cm处开机墙外30cm处开机墙外30cm处0.21开机控制室0.09注:1、测量结果未扣除天然环境辐射本底。2、检测工况:85kV/133mA。保守选取表11-3中类比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ArtisZeeⅢbiplane型DSA机房外辐射剂量率最大监测值0.32μSv/h,机房外控制室的辐射工作人员居留因子取1,以及本项目DSA年曝光时间880h进行估算,得到机房外操作室的辐射工作人员的年有效剂量最大值为0.282mSv/a(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