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为雏鹰张羽翼_第1页
妙为雏鹰张羽翼_第2页
妙为雏鹰张羽翼_第3页
妙为雏鹰张羽翼_第4页
妙为雏鹰张羽翼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妙为雏鹰张羽翼————浅谈培养学生审美想象力的途径和方法

想象,是大自然赋予我们人类最美好的能力之一。学生,更是拥有这种能力的最珍贵人群。每一位学生都拥有着无穷广阔的想象力,而我们语文教师所能做的就是,帮助这些小小的雏鹰勇敢地张开想象的羽翼,在广阔的文学天空尽情翱翔。审美想象是审美移情的深刻化,即人在审美关照中,把自己的情感移入对象之中,使之物。正如高尔基所说:“想象——这是大自然的自发现象与事物以人的品质,感觉甚至还有意图的能力。”通过语文学科的美育培养想象力,对人的智力发展有重要意义。培养学生想象力应当特别重视移情现象。审美想象本质上就是移情的深刻化,是情感的物化,审美关照中的移情,是审美主体的情感向感知和想象的表象移入,而不是向客观对象移入,这是由于主体与客体之间具有质同、形似、神合等方面的联系,脱离了客观事物的想入非非,没有直接的或间接的审美经验,就难以构成由此及彼的联想,难以发生想象活动。因而,语文学科美育必须根据效应性的特点,引导学生进行审美想象,主要途径和方法如下:一、新课导入

创设情境,打开想象空间列宁曾十分强调情感对人的认识和逻辑思维的调节作用,他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由此可见,情感与知识的双向交流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所以在课堂教学的起始阶段,教师应力求酝酿出一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感或情绪。新课的导入,教师可以运用声情并茂的开场白,唤起学生的情感需求,把学生带入课文特定的情境中。

有人说开讲是教师送给学生的第一束鲜花,视为教学“定调”,更有“善于始者,成功已半”的说法。“入境动情”的开讲能一下子抓住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欲望。特别对那些抒情性很浓的文学佳品,教师宜创设一个与文章基调相一致的情境,利用动情的肺腑之言,带学生置身于教学内容相应的情景之中,奠定感情基调,让学生迅速进入角色,使学生的情感与作品的情感积极交融,产生强烈而深厚的情感反应。例如,在教授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时,我设置了这样一个导语:“同学们,我国文学史上有这样一位诗人,在他郁郁不得志时悲愤地呼喊‘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生!’在他认为即将实现伟大抱负时,满怀激情唱道‘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他对生活充满了自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他就是继屈原之后,我国最伟大浪漫主义诗人—李白”。这样的导入,一下子把学生领进了李白诗歌激昂壮美的意境当中,从而打开了学生对本诗的审美想象空间。学生置身于教师创设的这种特定的情境中,就会带着一种对“美”的憧憬和急于领略美景的审美期待,进入文章的情感世界,引起强烈的情感共鸣。这种情感的共鸣,可以转化为学生自觉审美的“催化剂”,使学生产生新的审美追求,主动去寻美访胜,采撷珠宝,从而深潜到文章所构筑的内部世界,领悟文章所营造的美学意境。

美的情境是师生合作共同创造的,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情境,也是美的呼唤,创设情境是语文学科中培养学生审美想象的主要途径和方法。二、加强朗读,诱发通感,提升审美情操

“文学的本质是始于感情终于感情的。文学家把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而他的目的——不管是有意识的或是无意识的——总是要在读者的心目中引起同样的感情作用的”。因此,教读一些经典文学作品,光靠品析语言还不够,还要通过指导朗读,特别对那些抒情性浓节奏感强的文学作品,教师还可以借助音乐作为朗读背景,指导学生配乐朗诵,把音乐语言与文学语言沟通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器官,使文中所描绘的景和物,所倾吐的情和意,叩击学生的心灵,引起共鸣,让学生在愉悦的学习中提升审美情操。配乐朗诵是学生很感兴趣的语文实践活动,同时也可以给学生一个充分表现自己才华的机会,调动其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我曾就利用北曲《哀江南》作为《哀江南》这课朗读的背景,使学生所闻皆是一番凄凉景象,不由悲从中来。接着,我要求学生主动起来进行配乐朗诵,使学生诵出这套曲子的沉郁和悲怆来,并充分感受到课文借“离合之情,话兴亡之感”的主旨。这样,通过具有移情作用的朗读,使学生广泛参与感受美、体验美、欣赏美的实践活动,真切地感受到作品的情韵和气势,产生共鸣,受到感染,怡情怡性,建立起合理有效的审美心理结构,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想象力。三、借助教材,激发想象,感悟自然美。大自然为人类提供了无限广阔的审美领域,以其生生不息的运动给人类以极大的审美享受,使人获得精神解放。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这既是人与自然外在的和谐,也是人与自然内在本质的和谐。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培养审美想象力,也可通过感悟教材中自然美的感性形式,使学生得以和谐的发展。如在教学《山居秋暝》时,我就启发学生根据意象的提示、意象与意象之间的联系,展开合理的想象和联想,通过创造性想象,填补空白,补充形象,丰富画面。学生的想象很丰富,尤其是对“竹喧归浣女,莲动下鱼舟”一句,学生能体会出竹林自身发出的声音和竹林里传来的欢笑声更能映衬出山中的空寂之美。对自然美的感悟往往表现为感性直觉。这种直觉能力并非与身俱来,其中积淀着审美情趣和审美理想。教材中的自然美都是以自然的人格化的形式表现的,自然的人格化使得作品中的自然物象具备了人的品质。引导学生感悟教材中的自然美,无疑对培养他们高尚的情操具有直重要的意义。四,

披文入情,发掘想象,体验艺术美像照镜子一样,人总是在别人那里发现自己。在审美活动中,审美主体和审美个体之间同样也有一种相互呼应的特殊关系。人的思维之所以能够凭借语言符号再造审美关照中的形象,是因为凭借了想象力。然而,如果没有对语言符号的直观感受力,那么想象就难以发生。正是在这一点上,语文学科美育的一条重要途径和方法就是必须使学生深刻理解课文的语词。只有理解了并被感奋起来,方能产生美感效应。“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起点就在于“披文”,“词以一字为工”。艺术美的内容来自艺术家体验到的社会美,艺术没的形式则是艺术家对于自然美及自然物的形式美规律的自由运用和创造,因而艺术美是艺术家对社会和自然中事物自觉加工的结果,属于第二性的美。要让学生体验艺术美,就要把握语言形式,激起想象,再造形象,发掘意韵。如教学《哀江南》这课,对理解“猛抬头秣陵重到”的“重”字,可引导学生领会到这个字在全篇的特殊作用,点出此字表明了南明之前后今昔的时间界限,提起全篇,定下了全文的基调。之后,可引导学生再揣摩“残”,“废”,“瘦”,“空”一系列词,让学生从这些生动具体,寥寥数字的描写中,真切地想象到曲词呈现出的南京城郊战后伤痕累累的凄凉景象。教师还可以通过联系具体语境对语言进行分析比较,使学生对作者选词造句的深意有进一步的理解。还是《哀江南》这课,教学“剩一树柳弯腰”这句时,为加深学生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微和妙处可以找出其它同义和近义的动词让学生作比较,如把“剩”改为“留”或“见”表达效果又有何不同?引导学生感受“留”有被动之感,“见”只就眼前而言,限制人们的想象空间,而“剩”却能使人由眼前这一棵柳树想见当年丝丝绿柳夹岸垂翠的美景,饱含今非昔比的无限凄凉。足见作者用笔极简,造境极精。,让学生通过比较来揣摩、领悟,才能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吸收这些典范的语言材料,让学生从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培养审美想象和审美创造能力,提高语文素质。在语文教学中培养语感能力,调动或填补学生的审美经验,使其在对物象中发现自己,在审美关照中发现自我,肯定自己的本质力量,找到自身的价值,从而提高、坚定自己学好语文的自信心。这比教会他们某一项语文知识或技能更有价值。五、总体关照,超越想象,领悟人格美我们教语文,不是为了停留在教学生学好语文这门功课;我们着力培养学生审美想象力,也不仅是为了教学生写好一两篇作文。我们的最高境界可能是为了让学生超越课堂,超越想象,接受到语言文字中带给他们的心灵上的震撼,领悟到优美文品中透露出来的人品。从一定意义上说,古典诗词是前代文化精英们才情的结晶,是一部大型的“人生百科全书”。它所蕴涵的丰厚的人生哲理通贯古今人的心灵,因而激发着一代代读者的感情共鸣。在这种共鸣中,学生可以深刻体味诗词中所反映出的珍惜生命、知足戒贪、奋发有为、乐知天命等等积极的东西,从而逐步培养起自己丰富高洁的人格。如《归田园居》中一派优美而富有情趣的田园意境,体现出作者厌恶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