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阶段特征和训练题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1860年)【阶段特征】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旧式农民战争时期,又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时期或中国近代化的孕育。1840年至1860年,在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冲击下,中国社会发生巨大变革,由农耕文明时代开始向工业文明时代演进,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一方面抵抗外国侵略,维护中国的独立与主权,另一方面,逐渐认识到中国的落后,开始主张学习西方。这一阶段是中国社会的转型时期,由于传统自然经济根深蒂固,专制主义势力仍然强大,广大中国人的思想仍然僵化,加上外国势力的阻挠,这一时期,中国社会仅仅出现了一些有利于近代化的因素,近代化的历程并没有真正开始。(要明确这一点)【具体表现】1、政治(1)列强入侵: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加深:①鸦片战争(18401842):1840年,工业革命后的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发动了鸦片战争。1842年中国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它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18561860):1856年,英法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先后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2)反侵略反封建:①抗争:禁烟运动、广大爱国官兵的英勇抗争。②革命: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年)是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前期颁布《天朝田亩制度》作为革命纲领,后期提出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救国方案《资政新篇》。2、经济与社会生活(1)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近代工业体系慢慢形成,但不完整,近代化举步维艰: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势力侵入,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近代工业出现:外商企业;洋务运动兴起,开启中国工业现代化;民族工业的兴起,(2)社会生活:西方生活方式开始传入,通商口岸衣食住行等社会习俗开始变化。逐渐多元化:服饰:西装传入、长袍马褂仍流行;旗袍;饮食:西餐馆,面包房;租界出现西式住宅;交通:轮船;在华传教士办报;3、思想文化:(1)向西方学习,开始探索救国救民真理的进程,萌发新思潮:林则徐、魏源等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向西方学习,“师夷长技以制夷。”“新思潮”的萌发,中国人开始了开眼看世界的历程。但没有付诸行动。(2)民主思想逐步产生:太平天国运动的革命纲领:从《天朝田亩制度》到《资政新篇》1859年,洪仁歼提出《资政新篇》,主张向西方学习,进行经济、政治和文化改革,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方案。4、外交:闭关锁国的局面逐渐被打破,中国被迫日益对外开放。【训练题】一、选择题1.下表反映了英国东印度公司运销的中国茶叶在广州出口茶叶总量中所占比重的变化。这种变化反映英国东印度公司(
)时间1770年1780年1790年19世纪初所占比重33%54%74%80%A.逐渐控制中国茶叶出口 B.推动了中国茶叶商品化C.垄断了茶叶的国际市场 D.依靠茶叶得到迅速壮大2.经过社会调查后,林则徐记载了如下情况:“苏州之南濠、湖北之汉口,皆商业发达之地,近来各种货物销路皆疲,凡二三十年以前,某货有万金交易者,今只剩得半之数。问其一半售于何货,则一言以蔽之,曰鸦片烟而已矣”。这表明当时的社会问题是(
)A.中英贸易中我国处于顺差地位 B.鸦片战争给中国造成严重危害C.鸦片走私危及到我国经济安全 D.英国达到了鸦片贸易的合法化3.阅读1750年和1830年世界制造业产量的相对份额表(依据美国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整理),对该表解释正确的是(
)1750年1830年中国32.8%29.8%英国1.9%9.5%美国0.1%2.4%日本3.8%2.8%A.19世纪以来中国制造业产量急剧下降 B.鸦片战争前中国的传统经济领先世界C.工业革命对欧美经济的影响尚未体现 D.该统计数据出自外国人,所以不可信4.1832年,英国船只“阿美士德”号由澳门北上侦查中国沿海。他们在停留上海的7天中发现,有400艘从100吨到400吨不等的船只,装载大豆、面粉,从天津、奉天开来;从福建、台湾、广东,以及越南、暹罗等地开来的船每天有三四十艘之多。据此推断,当时(
)A.传统朝贡贸易体系解体 B.上海成为外贸中心C.新的商业经营方式出现 D.英国觊觎中国市场5.清代实行白银、铜钱双本位货币制度,清廷规定白银一两兑换制钱千文,但二者关系却不平衡,乾隆中期之前表现为钱贵银贱,道光年间表现为银贵钱贱,导致这一变化的应是(
)A.中国对外贸易中的长期出超 B.海外白银大量流入中国C.国家减少了铜钱的铸造发行 D.对外贸易顺差变为逆差6.下图是中国水师与英国海军在穿鼻洋海上激战的画面。1839年11月,清水师提督关天培率军在广州虎门口外穿鼻洋战败英军挑衅,伤英舰一艘,史称“穿鼻洋之战”。由此可以说明的是(
)A.中国民众自发袭击英军 B.鸦片走私损害了中国利益C.清政府组织了抵抗活动 D.鸦片战争爆发是历史必然7.关于鸦片战争,有人认为,“自由贸易者背后的经济能力极其强大,无法遏制或阻挡”“如果在鸦片之外还有其他好的选择,比如说糖蜜或者大米,这场冲突就可能被称为糖蜜战争或者大米战争”。对于上述观点,认识正确的是(
)①滥用了自由贸易原则
②混淆了毒品与一般商品的区别③没有揭示英国发动战争的侵略本质
④意在说明英国发动战争是偶然事件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8.1834年,英国派律劳卑为驻华商务第一总监督。负责通商事务的两广总督卢坤,未究诘其来华目的,却震怒于以“平行款式”递交文件。1838年,英国驻华商务总监督义律投递文书,封面上无“禀”字样,两广总督邓廷桢即“原封掷还”。这揭示出清政府(
)A.极力维护国家主权 B.推行盲目排外政策C.注重对外交往细节 D.固守天朝上国观念9.1845—1854年间,英国领事阿礼国追踪福州出口土货的来源地和运销路线,发现了福州与苏州、杭州、汉口等地的贸易网络;梳理上海运销茶叶的路线,发现了以鄱阳湖为中心的贸易网络。这些新发现(
)A.表明英国开始窃取商业情报 B.揭开了列强划分势力范围的序幕C.促使晚清政府加大开放力度 D.便利了西方入侵中国的内陆市场10.茅海建在《天朝的崩溃》中指出,在战争到来之前,林则徐开始主持翻译英文书报,获知了英国的一些基本情况,并据此分析得出了对英国的基本认识:驻印度海军来华军舰增多,这是为了武装走私鸦片。此种认识(
)A.清楚地认识到英国的国家诉求 B.基于“天朝上国”的思维方法C.使清政府高度重视、积极防范 D.是“开眼看世界”的正确选择11.美国圣公会传教士卜舫济指出:“即使没有非法的鸦片贸易,我们可以肯定这两个国家之间迟早要爆发战争。……东方人拒绝给予西方国家平等的政治和经济地位,而这些正是西方所需要的。我们为中国的无知感到遗憾,但同时我们必须明确这种无知只有用武力才能解决。”这一言论旨在(
)A.谴责英国发动侵华战争的行径 B.推卸英国挑起鸦片战争的责任C.谴责清廷统治阶级的愚昧无知 D.揭示清朝封建专制体制的衰败12.清政府曾规定,千文制钱合银1两,故银1两兑换钱超过1000钱即被称为“银贵钱贱”,反之则为“银贱钱贵”。据此判断,图中1790年之后银钱比价走势出现的主要原因应是(
)A.康乾时期推行的赋税变革 B.鸦片输入引发的白银外流C.闭关锁国导致的贸易逆差 D.中外条约规定的战争赔款13.19世纪中期三部史著《道光洋艘征抚记》《夷氛闻记》和《中西纪事》,皆谓林则徐在广东防备严密、英军无隙可乘,遂北犯定海,他们把后来广东战事的失败,归结于林则徐的去职。这反映了(
)A.清政府已完全失去民心B.时人未认识到失败根源C.天朝上国观念色彩浓厚D.民族国家意识已经觉醒14.在《南京条约》签订过程中,清政府最在意的就是割地赔款,这极大损害了天朝上国的面子,而英国人最看重的却是关税贸易和自由居住,但清政府却最不在意。这反映了(
)A.清政府缺乏主权意识 B.中西方对条约内容认识不同C.新思想萌发极其不易 D.中国开始沦为“双半”社会15.1843年,中英条约规定“各国既与英人无异,……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之后西方列强与中国订立条约时均援引此款:1871年中日签订条约时,清廷代表李鸿章则首次取消了“一体均沾”的条款;而中俄伊犁交涉时,左宗棠指出,“本意在持平办理,务使中俄商人均沾利益,两不相妨”。这反映出(
)A.中西间友好交往的不断加强 B.国家主权观念不断增强C.洋务运动提升中国国际地位 D.半殖民地程度不断加深16.1842~1850年清朝官员的860件涉外防务奏折中,只有2件奏折希望朝廷“防维”“逆夷”和“借江宁为战场”,其余普遍主张“羁縻”“抚夷”最终即可实现“四海晏然”。材料说明(
)A.国人维护主权意识强烈 B.中国尚未开眼看世界C.官员普遍关心国家存亡 D.传统观念的根深蒂固17.鸦片战争后,上海传统的布商、米商、盐商、木商等虽依然存在,但往昔的风光逐渐被从事进出口商品贸易的商人压住。后者盈利更多、市场销路更广。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源是(
)A.中国传统工商业的优势尽失 B.政府治国理念趋于保守C.列强在华攫取政治经济特权 D.东南沿海经济日渐萧条18.鸦片战争后,魏源对老子的思想进行了新的诠释。他认为“无为”乃是“非治之而不治,乃不治以治之也”,如同《易》《诗》一样,是“诗人之所发愤”“作者之所忧患”,主张“革虚而之实”。这反映出魏源(
)A.肯定体用之道中“中学”的价值 B.肯定了人与自然争胜的必然性C.唤醒国人革新政治的忧患意识 D.根植于传统文化探求救亡之道19.某学者指出:“魏源提出的师夷长技,原来只是为了反对敌人侵略的应对策略,但在当时所发生的实际作用突破了“策略”的范围。它牵一发动全身地迫使人们一点点从器物的比较,进而深入到政治、文化的比较,闸门一开,必将一发不可收拾。”该学者意在说明,魏源的思想(
)A.探讨了救亡图存的新途径 B.有利于推动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C.实现了士大夫观念的革新 D.体现了人们学习西方文化的愿望20.徐继畲在《瀛环志略》中指出,欧洲人“性情缜密,善于运思,长于制器,金木之工,精巧不可思议,运用水火,尤为奇妙……造舟尤极奥妙……越七万里而通于中土,非偶然也”。这一认识说明当时知识分子(
)A.民族意识初步觉醒 B.开眼看世界成为主流C.传统夷夏观念崩塌 D.践行经世致用的思想21.下表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著作作者著作内容《海国图志》魏源介绍世界各国历史、地理、社会现状以及军事、科技等,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康螨纪行》姚莹介绍英法历史,建议清政府加强沿海与边疆防备《瀛寰志略》徐继畲系统介绍了当时世界上近80个国家和地区的地理位置、历史变迁、经济文化、风土人情,内容丰富,叙述完备A.清政府摆脱传统的华夷观念 B.先进中国人首次提出发展资本主义方案C.中国开始全面接受西方文明 D.士大夫开眼看世界,寻求强国御侮之道22.有学者指出,近代某一运动“源于遭受歧视的客家人为寻求出路,流落边地,这底层移民以他们的力量尝试建设理想的乌托邦……他们接受异国宗教这一周边世所带来的冲击,并吸纳之,从而对经历鸦片战争却仍然顽固的清王朝统治予以沉打击”。这一运动指(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23.太平天国在征战途中,是允许甚至保护商业的存在的;但定都天京后的初期,太平天国对天京及其后陆续占领的一些重要城邑(如扬州、镇江、苏州、杭州),则采取了废止商业的做法。这一变化反映了(
)A.西方加剧对华经济侵略 B.新政权存在较大军事压力C.天京事变后的政策调整 D.恢复社会秩序的现实需求24.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提出了解世界各国的发展大势,“凡外邦人技艺精巧,邦法宏深”,所以应“柔远人之法”,学习西方先进,鼓励对外交往,“宜先许其通商”,“惟许牧司等,并教技艺之人入内,教导我民”。洪仁玕的思想(
)A.催生了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B.有鲜明的资本主义性质C.突破了中体西用的指导思想 D.有利于推动早期现代化25.“假如没有这场革命,清廷不会向西方学习,中国必然会在旧有轨道上徐徐而行;假如没有这场革命,汉人士大夫还会继续沉沦,不会有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也就不会有后来的政治大变局。”“这场革命”(
)A.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B.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C.引起晚清中央权力下移 D.严重动摇了清政府统治根基二、非选择题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16世纪到18世纪末以前,西方对于当时中国的评价非常积极。伏尔泰、魁奈、亚当·斯密等,都把中国看作是经济非常发达的国家。18世纪末开始转变,马嘎尔尼说中国是“一艘老旧的头等战舰”。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黑格尔以来,就把中国看成是一个木乃伊式的国家,没有发生过变化,没有内在的动力。根据材料信息,提取一个材料中的观点,利用所学中国历史知识论证你的观点。(要求:信息简洁、史论结合,言之成理。)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大约从18世纪末叶起,随着西方商人和旅行家对中国的报道日益增加,以往耶稣会士笔下对中国的理想主义报道被挤到一边。商人们对中国文化或者对“中央王国”的精神生活少有兴趣,只对对华贸易和赢利兴致勃勃。19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工业革命以及自然科学和技术的进步,使西方列强借助优越的技术和军事力量追求殖民扩张,追求强权的获益,并以此代替了对中国的兴趣。当时,不是中国,而是欧洲陷入了一种自大感和“欧洲中心”的精神状态中。以往对中国的和谐之音出现了反转,中国和中国人的图像已变得怪诞不经,滑稽可笑,甚至穷困潦倒,毫无希望。——摘编自邵灵侠《文化碰撞:鸦片战争前后的中德文化交流》针对材料所述情况,请你以19世纪中期中国社会真实状况反驳材料中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英、印、中在贸易上出现了一种三角关系。1685年,因清政府的解禁,英国东印度公司获得了在广州开设商馆的权利。1689年后中国茶叶输英数量骤然上升,而英国毛棉织品的销售却在中国遇到困难,东印度公司日益发现印度商品在中国市场上比英国商品更具有竞争力。18世纪30年代,进入中国市场的印度棉花,给东印度公司带来107%的毛利。但在国内,东印度公司还是受到了严厉的批评,原因是这一贸易使英国的白银大量流入中国,而英国却找不出可以平衡这一贸易的商品。——摘编自李宽柏《鸦片战争前英、印、中三角贸易的形成》材料二
英、印、中三角贸易充分体现世界经济发展的相关性,改变了中英两国命运:茶叶与英国工业革命相始终,鸦片则与19世纪中国的苦难相始终。茶叶贸易对英国经济具有重要意义,如茶叶税收是英国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垄断从中国进口茶叶是维持东印度公司和东方贸易的基础。从19世纪20年代开始,在印度输往中国的货物中,鸦片越来越重要甚至成为唯一重要的东西。鸦片在中国有很好的销路,保证了英国有足够的白银购买中国茶叶,而中国由茶叶所得外汇又全部流进了印度以购买鸦片。鸦片产量提高后,原先准备输入中国的印度棉花大量运至英国。——摘编自仲伟民《经济全球化与19世纪的中国》(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扭转中英贸易逆差的措施,并分析“三角关系”形成的背景。(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英、印、中三角贸易怎样改变了中英两国命运?答案一、选择题1.A2.C3.B4.D5.D6.C7.A8.D9.D10.B11.B1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 乘法 测试卷及参考答案【预热题】
- 认识图形教学反思
- 社区办公用房自查报告(3篇)
- 简易2024年离婚协议:零财产争议解决方案3篇
- 订餐平台合同范本
- 设备采购招标文件全解读深入解读详解
- 语文学习方法详解
- 课后英语学习方法
- 货物采购合同清关
- 质量监控工程信誉守卫书
- DB23∕T 1019-2020 黑龙江省建筑工程资料管理标准
- 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科学教案资料
- 三视图教学课件(PPT 85页)
- 大班打击乐《孤独的牧羊人》课件
- 城市更新规划
- 话剧剧本写作(课堂PPT)
- 砂场安全管理制度大全
- 枸橼酸抗凝在血液净化中的应用PPT课件
- 移动式操作平台
- 心力衰竭护理新进展
- (完整版)装饰装修工程监理规划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