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训练卷(含解析)高一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上册第二单元训练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1958年,一个电话改变了黄旭华①的一生。从此,他的一生与核潜艇结缘。
在1958年的四年前,美国建造的世界第一艘核潜艇首次试航;一年前,苏联第一艘核潜艇下水。1958年6月27日,聂荣臻元帅向中共中央呈送的《关于开展研制导弹原子潜艇的报告》获批,拉开了中国研制核潜艇的序幕。1959年秋,中国领导人希望苏联帮助中国发展核潜艇,遭到拒绝。毛泽东誓言:“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然而,当时连核潜艇长什么样儿也不知道。黄旭华他们只得带着“三面镜子”找有用信息:用“放大镜"搜索相关资料,用“显微镜”审视相关内容,用“照妖镜"分辨真假虚实。就这样,中国核潜艇事业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起步,在一波三折中发展。
1965年3月,核潜艇研制工作全面启动。核潜艇总体研究设计所在葫芦岛成立,黄旭华开始了“荒岛求索”的人生。白天养猪、修猪圈、接受批判,晚上黄旭华和同事们潜心于核潜艇事业。没有计算机计算核心数据,就用算盘和计算尺。为了控制核潜艇的总重和稳性,就用磅秤来称。黄旭华和同事们用最“土"的办法解决了尖端的技术问题,同时用创新的思维解决关键问题。核潜艇的形状是采用常规线型还是水滴线型,一度困扰着黄旭华和他的同事们。美国发展核潜艇分三步走,先是采用适合水面航行为主的常规线型,同时建造一艘常规动力水滴线型潜艇,摸索水滴型体的流体性能,在此基础上研制出先进的水滴型核潜艇。依据大量试验和科学论证,黄旭华提出,“三步并作一步走”,研制中国的水滴型核潜艇。
功夫不负有心人。黄旭华和同事们先后突破了核潜艇中最为关键和重大的核动力装置、水滴线型艇体、艇体结构、人工大气环境、水下通信、惯性导航系统、发射装置等7项技术。1970年12月26日,中国第一艘攻击型核潜艇顺利下水。
1974年8月1日,中国第一艘核潜艇被命名为“长征一号",正式列入海军战斗序列。
这是世界核潜艇史上罕见的速度:上马三年后开工,开工两年后下水,下水四年后正式入列。
1981年4月,我国第一艘弹道导弹核潜艇成功下水。两年四个月后,交付海军训练使用,加入海军战斗序列。中国成为继美、苏、英、法之后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1988年4月29日,我国进行核潜艇首次深潜试验。数百米深的深潜试验,是最危险的试验。“核潜艇上一块扑克牌大小的铜板,深潜后承受的外压是1吨多——这么大的艇体,有一块钢板不合格、一条焊缝有问题、一个阀门封不严,都是艇毁人亡的结局!”为增强参试人员信心、减轻心理压力,这位64岁的总设计师做出惊人决定:亲自随核潜艇下潜。一小时、两小时、三小时,核潜艇不断向极限深度下潜。海水挤压着艇体,舱内不时发出“咔嗒、咔嗒"的巨大声响,直往参试人员的耳朵里钻。而黄旭华全神贯注地观察并记录着各种数据。
成功了!当核潜艇浮出水面时,现场的人群沸腾了。
1988年下半年,中国第一代弹道导弹核潜艇完成水下发射导弹试验,意味着中国真正具备了水下核反击能力。
黄旭华说:“为了工作上的保密,我整整30年没有回家。”
苦干惊天动地事,甘做隐姓埋名人。黄旭华埋头苦干的人生,正是中国核潜艇人不懈奋斗的缩影。
(摘编自刘诗平等《人生,为祖国深潜——记中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黄旭华》)
【注释】①黄旭华,中国核潜艇工程总设计师、副指挥,开拓了中国核潜艇的研制领域,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2020年1月10日,黄旭华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材料二
在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进程中,科技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两弹一星”、核潜艇等大国重器,令中国人民挺直腰杆;高铁、跨海大桥等基础设施,夯实了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石;5G(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发展,助推中国技术创新由“跟跑"向“并跑”转变,并逐渐向“领跑"发起冲击。这些辉煌成就的背后,凝结着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智慧与心血,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精神品质得以彰显、传承和发扬。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和担当。当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相互交汇、彼此影响,我们在内外环境上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从内部看,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发展前景向好,同时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实现人民美好生活必须推出更多涉及民生的科技创新成果;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也需要科技实力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从外部看,全球正处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前夜,科技竞争愈加激烈,各国在能源与资源、信息网络、新材料、医药健康等研究领域持续发力,期望通过重大科技突破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在此背景下,弘扬科学家精神,就要让科学技术更好地为国家发展需要服务,推动我国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并通过营造科学氛围和科学环境,在全社会集聚起不懈攀登的力量,实现科学精神的传承,助力科技事业不断取得新突破。
(摘编自丁奎岭《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肩负起历史赋予的科技创新重任》)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用较多笔墨交代事件发生的背景,主要目的是说明我国提出导弹原子潜艇制造计划的由来。
B.文章介绍当年核潜艇研制的简陋条件和恶劣环境,凸显了主人公艰苦奋斗、勇于探索的精神。
C.文章将我国当时的研制方案与美国发展核潜艇的方案进行对比,旨在表明我国方案的可行性。
D.文章写64岁的黄旭华亲自随核潜艇做深潜试验,突出表现了他与同事们身先士卒的带头意识。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选取黄旭华“荒岛求索”的事迹,集中表现了老一代科学家的优秀品质,体现了选材的典型性。
B.材料一以核潜艇研制时间为线索,既利于展示我国核潜艇事业的发展过程,又利于展现主人公的精神境界。
C.材料二首段选取多个标志性事件,目的是论证“凝结着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智慧与心血"这一观点。
D.材料二第2段分析我国当前面临的形势,利于激发读者的使命感,体现了新闻评论鲜明的针对性和引导性。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能体现科学家精神的一项是()(3分)
A.王振义院士不仅攻克了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还培养了陈竺、陈赛娟、陈国强三位院士。
B.邓稼先在美国获得物理学博士之后毅然回国,成为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
C.焊接工高凤林屡次攻克运载火箭发动机喷管焊接技术难关,被称为焊接火箭“心脏”的人。
D.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王津,在故宫专心修复铜镀金乡村音乐水法钟。
4.请简要梳理材料二的论证思路。(4分)
5.基于材料二中“我们在内外环境上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你认为材料一这篇人物通讯有何社会现实意义?(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石匠留下的歌
何立伟
从山外头来了一个石匠,在水碾子坊前歇脚。他把背上的褡裢往地上一撂,褡裢里发出了金属沉闷的音响。他侧耳,听了听水碾子坊里碾谷的嗡嗡声,大声说:“碾子要凿了哦!”
爹正在水碾子坊里扫谷。提着高粱帚子出来,见是陌生客,忙取了紫竹烟筒递过去。石匠那时已将一根纸烟夹在食指与中指之间了。爹似乎从他吸纸烟的派头上,看出其人的不凡了。
水碾子正要凿槽咧。爹很快讲定了工价,无争无吵,各自一派让得三分的气度。那石匠绕碾子转了三圈,也并不发表阔论高谈。从褡裢里取了锤凿,水碾子坊里,就叮叮当当热闹了起来。四面苍苍郁郁的山壑里,一时贮满了这十分好听的声音。
先前这水碾子终日碾谷,其音清越,其韵悠扬,好比寨前的四妹子,不紧不慢,打出好听的山歌来。后来,日日磨,日日磨,磨平了石槽,碾子就一声一声闷如沉雷了。
天热起来,石匠就索性打起赤膊,凿。他膀大腰圆,甩锤子的时候,上身的肌肉有规律地滚动。汗水使他宽阔的胸膛油着异彩。简直那本身就是一錾一錾凿出来的。像一尊石雕。爹拿来了蒲扇,拿来了茶罐,拿来了切得极细极细的烟丝,吩咐我:“你好生招呼石匠师傅吧。"我说:“好。”爹放不下心,又吩咐:“这石匠一定见过世面,莫要让他笑话我桃花寨的人不晓得礼数。"我说:“好!”
我就同他打扇,将酽茶斟得满满的,双手稳稳递与他。请他歇憩,请他喝茶。手上捏一把爹平日藏在柜里舍不得吸的,切得极细极细的烟丝。我想同他谈讲。只想他是见过世面的,那重重的山外头是个什么模样呢?
默默喝茶,默默吸烟,默默歇憩。从鼻孔里、口角里喷出的烟云浓浓的、辣辣的,也是默默的。
但几分钟以后他又拿起了锤子。烟蒂在脚边断续着残烟几缕。山谷里,飞着钢与石的回音。很长的一声又一声。仿佛山里千人万人在凿岩取石,你呼我应。
又歇憩的时候,我极恳切地同他说:“说个故事给我听吧。说个故事!"
“故事?什么故事?”他放下了锤子。
真的,什么故事呢?竟不晓得这个世界有哪样一些故事。
于是我说:“随便你同我讲点什么吧。反正我什么都不晓得。"
“等你长大了,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了,你就会什么都晓得的。用不着别人讲。”他将那多茧的厚实的手掌放在我的脑壳上,“唉,你还小,什么都不懂。生活里头有的是酸甜苦辣,你只能够尝,不能够讲。讲不出。生活里头没有故事。"
好久了我才说:“那就打一个山歌吧。”
他歉意地一笑,摇摇头,又去凿那磨槽。
洁白的石砾在錾子尖上跳跃,落在地上,落在他的裤褶缝里,如一层层雪粉。直到黄昏从山沟里溢了出来,才将那叮叮咚咚的锤声淹没。这时,那很大的碾槽,被凿得如一朵刚刚绽放的山茶花。
掌灯吃夜饭时,他累了,倦了。爹招待他,用了好香的米酒,用了一条腊得透明的麂子腿。那麂子,还是去年冬天大雪封山时,爹在鹰嘴岩打的。好肥的麂子。爹舍不得吃,除非来了贵客。
爹问他这,问他那。爹这人,就景仰见过世面的人。那石匠总是回答得很少,很有分寸。你总觉得他不肯说出来的东西必定深奥。他那紫红的脸膛,深刻的皱纹,使你感觉到他是一部书,但谁也无法打开。爹只好死劲地敬酒。
“多谢。明日赶早,我还要行路。"
“往哪边走?岩陀,还是檀木板?”
“哪里有工夫做,就到哪里去。石匠嘛,走四方,吃四方。"
他笑了一下,笑得很淡。露出雪白的牙齿。
起身,打一轮拱手,他晃晃地朝东厢房走去。
第二日,天刚放明,我爬起来就要去找石匠。我要问他,见了世面的人,为什么不会讲故事?
爹朝水闸走去,说:“这时候才起来,石匠他走了咧!”
跑到高处,朝雾中的石板路望去,终于看见了他那朦朦胧胧的背影。其实无法说那是背影,整个的只是小小的一个黑点了。那黑点,在这迷蒙的天地之间,越来越小,越来越小,就消失在晨雾之中了。他走了,同他来时一样,同他吸烟凿石时一样,是默默的,无声无息的。天和地,好大呵!
哗啦!爹把水闸扯开了。蓄了一夜的溪水,扑过来,攀住染满了青苔的木轮子,木轮子就滚动起来,吱吱呀呀地带动了水磨。这清新的空气里,就颤动着它那好听的声音了。
比先前还要好听些!清越,悠扬。娓娓地,悄悄地,向你叙述着什么。长大后,我一直觉得,这水碾子的声音,是那个默默的石匠留下的一支很长很长的歌,一个很长很长的故事……
(有删改)
文本二
小说,是最受我重视的文学体裁。在20世纪80年代初,我受到文坛普遍关注的,正是小说,尤其是短篇小说。受关注的原因,现在回想起来,恐怕在它的实验性上。20世纪80年代,文学兴起,百无禁忌。在思想解放的社会背景下,文坛空前活跃,各种题材、各种文体、各种风格,竞相怒放。我初出道,亦知要崭露头角,须得有自家面目,遂努力在文体同语言上与别人拉开距离。汪曾祺先生说,我的小说受唐人绝句的影响;李陀先生亦说我的小说是“绝句式"的小说。皆是解人语也。我是喜欢唐诗,尤喜绝句,五绝二十个字,七绝二十八个字,短得不能再短,但每每是一幅历史的图卷,博大精深,尽寓其中,意蕴深长。譬如元稹的《行宫》:“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把唐朝天宝年间经历“安史之乱"的惊天巨变,从全盛到衰落的历史图景,通过几位白头宫女闲聊往昔的日常场景,轻巧地勾勒了出来。这种以小场景写大历史,以日常生活见白云苍狗的唐人绝句,给了我莫大的启发。当其时,文坛大多作家的叙事范式,是受西方文学的影响,而我是受祖宗的影响。
(节选自何立伟《〈白色鸟〉自序》)
6.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对了解“世界"很是急切,但因为年纪小,又不知应该了解些什么,不知如何向石匠发问。
B.“爹”对石匠热情招待,目的是想通过见过世面的石匠了解外面的世面,但那个石匠却看不起“爹",不愿回答。
C.石匠“赤膊”凿槽形象的刻画,既展现了石匠身体的健壮,也展现了生命的阳刚之美,更暗含劳动塑造人生的思想。
D.这篇小说故事简单,只是叙写了一个石匠来为“我"家修理水碾与“爹”和“我"想通过石匠了解外界的故事。
7.下列对这篇小说艺术特色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烟丝”和“纸烟"两物,分别代表山内、山外两种不同的社会、不同的生活。
B.“桃花寨”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产生的联想,是读者探寻小说立意的线索。
C.说话“很有分寸"的石匠没有讲出外面的世界,造成了小说叙述结构的明显残缺。
D.“我”和“爹"的“问”与石匠的默默辛勤地錾凿,构成了小说深层的问答关系。
8.小说中的水碾经过石匠的修理,由“声闷如沉雷"变得声音“清越,悠扬”,这样写表现了怎样的深刻思想?(6分)
9.如以“一则‘绝句式’的小说"为题写一篇《石匠留下的歌》的短评,请结合文本,列出评论要点。(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4题。
君名桂,字天士,号香岩。祖紫帆,有孝行,通医理,至君考阳生而精其术。范少参长倩无子,晚得伏庵太史,生无谷道,啼不止。延医视之,皆束手。阳生翁至曰:“是在膜里,须金刀割之。”割之而谷道果开。太史既长,为紫帆翁作传以报焉。
君少从师受经书,暮归,阳生翁授以岐黄学。年十四,翁弃养,君乃从翁门人朱君某专学为医。朱君即举翁平日所教教之,君闻言即彻其蕴,见出朱君上,因有闻于时。
君察脉、望色、听声、写形,言病之所在,如见五藏症结。治方不执成见,尝云:“剂之寒温,视疾之凉热。自刘河间以暑火立论,专用寒凉;东垣论脾胃之火,必务温养,惯用参附;丹溪创阴虚火动之论,又偏于寒凉。嗣是宗丹溪者多寒凉,宗东垣者多温养。近之医者,茫无定知,假兼备以倖中,借和平以藏拙,甚至朝用一方,晚易一剂,而无有成见。盖病有见证,有变证,有转证,必灼见其初终转变,胸有成竹,而后施之以方;否则,以药治药,实以人试药也。"持论如是。以是名著朝野,即下至贩夫竖子,远至邻省外服,无不知有叶天士先生,由其实至而名归也。
居家,敦伦纪,内行修备,交朋忠信,人以事就商为剖析成败利钝如决疾然洞中窾会以患难相告者倾橐拯之无所顾藉君又不止以医擅名者殁年八十。
配潘孺人,子二,奕章、龙章,亦善医,以君名掩。孙二人,曰堂,曰坚。曾孙三人,习儒业,食君之德,高大家声,将于是乎在。
论曰:自太史公传仓公,件系其事,陈承祚作华佗传因之;后戴九灵、宋景濂做其体作名医传。君不欲以医自名,并不欲以医传后,临殁,诫其子曰:“医可为而不可为,必天资敏悟,又读万卷书,而后可藉术济世。不然,鲜有不杀人者,是以药饵为刀刃也。吾死,子孙慎无轻言医。”呜呼,可谓达且仁矣!
(节选自沈德潜《归愚文钞余集》)
10.下列对文中画框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以事就商/为剖析成败利钝/如决疾然/洞中窾会/以患难相告者/倾橐拯之/无所顾藉/君又不止以医擅名者/殁年八十
B.人以事就商/为剖析成败利钝/如决疾然/洞中窾会/以患难相告者倾橐/拯之/无所顾藉/君又不止以医擅名者/殁年八十
C.人以事就商/为剖析成败/利钝如决疾然/洞中窾会/以患难相告者/倾橐拯之/无所顾藉/君又不止以医擅名者/殁年八十
D.人以事就商/为剖析成败/利钝如决疾然/洞中窾会/以患难相告者倾橐/拯之/无所顾藉/君又不止以医擅名者/殁年八十
11.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考,本义是老、长寿,古代常用作对父亲的称呼,后来也可特指死去的父亲。
B.岐黄,指岐伯和黄帝,医家奉以为祖,后来以“岐黄"为中医学术的代称。C.弃养,父母逝世的婉辞,谓父母去世而子女不能奉养,亦泛指长者的死亡。D.察脉,中医的一种重要的诊断方法,又称“望”,与闻、问、切并称“四诊法"。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叶桂出生于医学世家,他的祖父通晓医学理论,他的父亲更是精通医术,曾医治好了其他医生无计可施的疾病。
B.受家庭熏陶,叶桂年少时就跟随父亲学医,他有学医的天赋,很快就能通晓其中的原理,其医术高明,得到了广泛的赞誉。
C.在行医之外,叶桂还重视自身修养,他谨守伦常纲纪,言行有度,在待人接物方面,诚实守信,热心助人,医术和仁义相得益彰。
D.叶桂告诫儿子,医者可为而又不可为,做个好医生既需要天资聪颖,又需要博览群书,所以他的后代中没有从医的。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朱君即举翁平日所教教之,君闻言即彻其蕴,见出朱君上,因有闻于时。
(2)不然,鲜有不杀人者,是以药饵为刀刃也。吾死,子孙慎无轻言医。
14.关于用药治病,叶桂持论精辟,请简要概括其主张。(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5~16题。
喜雨
杨万里
欲知一雨惬群情,听取溪流动地声。
风乱万畴①青锦褥,云摩千峰翠瑶屏。
行人隔水遥相语,立鹭摧枝忽自惊。
岁岁只愁炊与酿,今愁无甑②更无瓶。
【注释】①畴:田地。②甑(zèng):煮食用的陶制炊具。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惬”字写雨后万物生机勃勃的情态,溪流响声之大说明雨水充足丰沛。
B.一阵大风刮起,广阔田地之中如同青色锦褥的禾苗随风起伏,生机勃勃。
C.人们只能隔着河大声对话,是因为雨后水涨使两岸距离变得更远了。
D.诗歌先写雨后美景令人欣喜,结尾却情感陡转,由喜转愁,诗意跌宕起伏。
16.请简要赏析中间两联写景的艺术手法。(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芣苢》中,描写女子把衣襟掖在腰带上,装车前草回家的句子是:“____,_______。"
(2)《插秧歌》中诗人巧妙地插入了画外音,写农妇招呼农夫来用早餐并小憩片刻,可农夫却依然低头弯腰劳作不辍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
(3)雨是我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意象,阅读唐代诗歌,处处听得到“雨",如“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袁隆平满怀热爱祖国、一心为民、造福人类的崇高品德,与中国共产党、同心同德的思想风范,与时俱进、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不畏艰险、执着追求的坚强意志,严以律己、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操,是当代中国人学习的楷模,更是新世纪呼唤的时代榜样。
袁隆平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中华大地上到处是灾荒战乱,百姓_____,少年时他就被迫从一个城市辗转到另一个城市,虽然少不更事,但每当看到沿路举家逃难、面如菜色的同胞,看到荒芜的田野和_________的土地,他的内心总会泛起一阵阵痛楚。报考大学时,他就对父母说:“我要学农。"母亲听了,吓一跳,说:“傻孩子,学农多苦啊,你以为好玩儿呢?”但他是真正爱上了农业,死活要学,还摆出大道理:吃饭可是天下第一桩大事,没有饭吃,人类怎么生存?最后,父母尊重了他的选择。
做梦容易,但要把梦变成现实,则需要付出大量艰苦的劳动和努力。袁隆平从事杂交水稻研究已经半个世纪了,他不畏艰难,甘于奉献,,苦苦追求,为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做出了重大贡献。先生的杰出成就不仅属于中国,而且影响世界。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肝胆相照颠沛流离童山濯濯处心积虑
B.肝胆相照颠沛流离疮痍满目呕心沥血
C.相濡以沫羁旅漂泊疮痍满目呕心沥血
D.相濡以沫羁旅漂泊童山濯濯处心积虑
19.下列各句中冒号的作用,与文中“还摆出大道理"后的冒号作用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袁隆平客观地分析了现阶段培育的杂交稻的缺点,并把这些缺点概括为“三个有余,三个不足”:前劲有余,后劲不足;分蘖有余,成穗不足;穗大有余,结实不足。
B.他高兴地回答:他曾经梦见水稻长得像高粱那么高,稻穗像扫帚那么大。真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不过这极具夸张的梦想,正在走向现实。
C.我跟随在他身后不禁产生了瞬间的错觉:这难道就是几天后就要赴京,领取由国家主席亲自签署、颁发的国家最高科技奖的科学家吗?
D.袁隆平认为,水稻的杂种优势利用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条是进行人工去雄,再一条路就是培育出一个雄蕊不育的“母稻"。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对比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5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工匠精神有着丰富的内涵。首先,工匠精神是①___________。劳动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本,同时也为个人提供了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和空间,故而工匠精神是一种热爱劳动、专注劳动、以劳动为荣的精神。其次,工匠精神是②___________。千百年来,工匠以技艺为立身之本,无私地奉献自己的全部心血。干一行爱一行,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业绩,就是工匠精神的体现。再次,工匠精神是③___________。我国古代工匠制造的无数精美工艺品,是古代工匠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国工匠对细节完美追求的体现。现代机械工业尤其是智能工业对细节和精度有着十分严格的要求。现代工匠精神的核心要素是创新精神。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民族的进步和国家的发展离不开技艺的创新。在现代工业条件下,机械制造尤其是智能制造对技艺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不仅要有娴熟的技能,而且要求技术创新。每一个产品的开发,每一项技术的革新,每一道工艺的更新,都需要有工匠的创新技艺参与其中。《大国工匠》纪录片中的那些卓越工匠,不仅具有高超的技艺,而且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创新是对现有的生产技艺的大胆革新,能给行业技艺带来突破性贡献,能促进生产技艺水平提升,能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22.请对第2段内容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50个字。(3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①老师给学生提供一个装有木块、气球、皮筋、泡沫、轮子等物品的工具箱,让学生做成汽车或船。这是芬兰某学校物理课的一个学习项目,目的是在学科学习中渗透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
②某大学将农场劳动设为必修课。临近期末,该校学生在夜幕下、风雨中,依然打着手电筒在校农场栽种油菜。
③在日常家庭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对话:“妈妈,我帮你拖地吧!”“去去去,小毛孩子能干什么!"
④某学生犯错,班主任宣布:罚擦黑板或者打扫教室卫生一周。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项,“主要目的是说明我国提出导弹原子潜艇制造计划的由来”分析错误,交代事件发生背景主要目的是说明我国研制导弹原子潜艇的艰难不易。C项,“旨在表现我国方案的可行性"理解错误。对比是为了说明我国科研人员在方案的制定上有自己的想法,说明“三步并作一步走”方案的可行性。D项,“突出表现了他与同事们身先士卒的带头意识"理解错误,材料一第8段说的是“为增强参试人员信心、减轻心理压力”。
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C项,“目的是论证‘凝结着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智慧与心血’这一观点"分析错误。材料二首段选取多个标志性事件是为了论证“在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进程中,科技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D项,“在故宫专心修复……水法钟"一事体现的是传承人的大国工匠精神,而不是科学家精神。
4.答案:①首先,从过去的角度高度评价了科学家精神在中国取得辉煌成就过程中的重要性。②然后,从现实的角度为新时代弘扬科学家精神明确了努力方向。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的能力。材料二首句用极其概括的语言交代了科技发展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直至今天所起的作用,即从过去的角度高度评价了科学家精神在中国取得辉煌成就过程中的重要性。材料二第2段,从现实的角度为新时代弘扬科学家精神明确了努力方向。材料二今昔结合,体现了“为什么、怎么办”的论证思路。
5.答案:①宣传楷模事迹,有利于激发读者科技报国的志向与热情,集聚不懈攀登的力量。②颂扬科学家精神,助力科学家精神传承,有助于应对激烈的科技竞争。③展现核潜艇事业发展的中国速度,有助于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的能力。材料一记述中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黄旭华参与核潜艇研发的事迹。他带领自己的团队“白天养猪、修猪圈……晚上黄旭华和同事们潜心于核潜艇事业"“没有计算机计算核心数据,就用算盘和计算尺。为了控制核潜艇的总重和稳性,就用磅秤来称。黄旭华和同事们用最‘土’的办法解决了尖端的技术问题,同时用创新的思维解决关键问题……”这些表现彰显了科学家的精神,对这些精神的颂扬可以助力科学家精神的传承,而宣传这些楷模的事迹则有利于激发科学家科技报国的热情。从“中国第一艘攻击型核潜艇顺利下水"开始,材料一多次列举中国核潜艇发展轨迹,这些内容表现出核潜艇事业发展的中国速度,有助于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6.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项,“看不起‘爹’,不愿回答”说法错误。由文本一的“也并不发表阔论高谈"“生活里头有的是酸甜苦辣,你只能够尝,不能够讲。讲不出。生活里头没有故事”可知,石匠说话少是自身性格的原因,是经历了岁月沧桑后的沉淀,并非“看不起‘爹’"。
7.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鉴赏作品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C项,“造成了小说叙述结构的明显残缺”说法错误。“石匠没有讲出外面的世界"并不是结构缺陷,而是作者的精心设置,构成了小说的叙述空白,这样设置能够引发读者思考。
8.答案:①水碾是传统生产工具,代表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也代表传统的文化与文明。②水碾经过石匠的修理获得新生,表现了传统的文化经过改造依然会焕发生机。
解析:本题考查发掘作品的意蕴的能力。根据题目可知,回答本题需要扣住“修理水碾”这个情节,然后根据情节概括出主题,即水碾的代表意义: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传统的文化与文明。然后针对水碾被修理好获得新生进行分析,即表现了传统的文化经过改造依然会焕发生机。
9.答案:①故事短小,不以宏大曲折取胜,以小写大,意蕴深长。②以“我"的视角叙写,突出主观感受,使小说富有情韵美。③以诗性思维写物、写人,将人与物变成诗的意象,处处充满了意境美。④多用短句,言简意丰,富有音韵美。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作品的内容、主题、结构和表现手法的能力。写短评可以从文本的情节、题材、主题、人称、语言等角度入手。读题可知,回答本题要从“绝句式”的角度进行分析,“绝句式"小说的特征不仅仅是精短的文本、精绝的句式,还具有内在的音韵美和节律感,所以回答本题可以从篇幅、诗性、语言等角度分析。
10.答案:A
解析:“为剖析成败利钝”的意思是为其分析事情的成功或失败、顺利或不顺利,“利钝"和“成败”并列,都作“剖析"的宾语,其间不可断开,排除C、D两项。“倾橐拯之”意为尽己所有救助别人,“倾橐"作“拯”的状语,其间不应断开,排除B项。
11.答案:D
解析:“又称‘望’"错误,“察脉”指切脉,应指“四诊法"中的“切”。
12.答案:D
解析:“所以他的后代中没有从医的"错误。根据原文“子二,奕章、龙章,亦善医,以名掩”,可知叶桂的两个儿子后来也从医了,只是名声不及他。
13.答案:(1)朱君就用叶阳生平日所教授的内容教叶先生,叶先生听后就能通晓其中的深奥之理,见解高出朱君,因此在当时很有名望。
(2)(如果)不这样,很少有不伤害人的,这是把药物变成杀人的利器了。我死后,子孙千万不要轻易谈论行医。
解析:参考译文
叶先生名桂,字天士,号香岩。他的祖父叶紫帆,有孝敬父母的德行,懂得医学理论,到了叶先生的父亲叶阳生更是精通医术。少参范长倩没有子女,晚年才得一儿子即太史范伏庵,范伏庵生来就没有肛门,不停地啼哭。请医生诊视,医生都无计可施。叶阳生来看后说:“肛门在一层薄膜里,必须用金刀割开。"割开薄膜之后肛门果然显露了出来。太史长大后,为叶紫帆作传来报答叶阳生。
叶先生年少时跟随老师学习经书,傍晚回家,叶阳生教授他医学。十四岁时,叶阳生去世,叶先生于是跟随叶阳生的弟子朱君专门学习医学。朱君就用叶阳生平日所教授的内容教叶先生,叶先生听后就能通晓其中的深奥之理,见解高出朱君,因此在当时很有名望。
叶先生诊察脉象、观察气色、听察声息、审察形体,谈论疾病所在之处,如同见到五脏的症结。他治病用的药方不偏执于固定不变的看法,他曾说:“药剂的寒温,要看疾病的凉热。自从刘河间认为火热为病最多,专门使用寒凉之药;李东垣认为脾胃上火百病乃生,一定致力于温养脾胃,常用人参附子;朱丹溪提出阴虚所以生火的理论,又偏向于寒凉之药。继此尊崇朱丹溪的人多用寒凉之药,尊崇李东垣的人多用温养之药。近代的医生,茫然没有主见,借助用药周全完备来侥幸治愈疾病,依靠用药平稳来掩盖医术低劣,甚至早晨用一药方,晚上改一药剂,没有确定的意见。疾病有明显的病症,有危急的病症,有会转移的病症,一定要洞察疾病从最初到最终的转变过程,做到施治之前已经有通盘的考虑,然后用药方施治;否则,用药治药,实际上是用人试药。”叶先生提出的主张就是这样。叶先生因此在朝廷和民间都名声显著,下到商贩童子,远到邻省外地,没有不知道有一个叫叶天士的人,由此叶先生算是实至名归了。
叶先生在家时,各种关系处理得很好,言行美好,交友忠诚守信,别人找他商量事情,他为其分析事情的成功或失败、顺利或不顺利,如同诊断疾病一样,正中关键所在。别人向他诉说艰苦的处境,他尽己所有救助别人,没有什么顾虑。叶先生又不只是因为医术而享有名声的人。他去世那年八十岁。
叶先生的妻子是潘孺人,儿子二人,叶奕章、叶龙章,也擅长医术,因为叶先生被掩盖了名声。孙子二人,一个叫叶堂,一个叫叶坚。曾孙三人,均学习儒学,享受叶先生遗留下来的德泽,发扬光大家族的名声,将因为这而成为可能。
论曰:自从太史公为仓公作传,逐记述他的事迹,陈承祚作华佗传继承了这种写法;后来戴九灵、宋景濂仿效这种体制作名医传。叶先生不想以自身的医术闻名,并且不想把医术传给后代,他去世前,告诫儿子说:“医者可以做又不可以做,一定要天资聪明颖悟,又要读万卷书,然后才可凭借医术救济世人。(如果)不这样,很少有不伤害人的,这是把药物变成杀人的利器了。我死后,子孙千万不要轻易谈论行医。"唉,叶先生真可以说是明达而且仁义啊!
14.答案:①治病用药不偏执于固定的看法;②要根据疾病的凉热确定药剂,不能没有主见;③用药方施治之前要洞察疾病转变的始终,做到通盘考虑。
解析:有关叶桂用药治病的主张在第三段,由“持论如是”可确定答案是其前的内容。筛选其中表明观点的关键句“治方不执成见"“剂之寒温,视疾之凉热”“近之医者,茫无定知……而无有成见"“必灼见其初终转变,胸有成竹,而后施之以方”,对此进行提炼概括即可。
15.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的能力。C项,“是因为雨后水涨使两岸距离变得更远了"强加因果。颈联写“行人隔水遥相语”,表现了雨后人们仍然兴奋不已的心情,并不是因为“雨后水涨使两岸距离变得更远了"。
16.答案:①比喻,将田地里的禾苗比作青锦褥,将山峰比作屏风,生动形象地写出雨后清新而富于生机的美景。②远近高低的角度变化,颔联出句为近景低景,对句为远景高景,此联有远有近,有俯有仰,画面立体,层次分明。③动静结合,颔联上下句静中有动,写出了自然生机勃勃之美,颈联为动景,出句写行人隔河相语,对句写立鹭摧枝,突出了生活趣味。④视听结合,田地、青山、溪水、立鹭为视觉,溪声、人语为听觉,呈现出一片生机,表达了喜悦之情。⑤虚实结合,颔联禾苗、峰嶂为实,万畴、千嶂带有想象的成分,实中含虚。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赏析写景艺术,可以从修辞、写景的顺序、写景的视角、表现手法等角度分析,先指出手法,然后结合诗句分析作用。从修辞角度,颔联将“万畴”比作“青锦褥",将“千嶂”比作“翠瑶屏",抓住它们之间的相似点,生动形象地描绘出雨后田野和青峰清新优美、生机勃勃的画面。从观察角度,颔联中写田野郁郁葱葱,是诗人站在近处的俯视之景,写山峰如屏风矗立,是诗人仰观远处之景,远近结合,俯仰相间,富有空间感和画面感。从动静角度,颔联写风吹田野、绿浪翻滚,为动景,青峰立如屏风,为静景,表现出雨后景物之美;颈联写行人隔水而语,立鹭摧枝惊飞,皆为动景,富有情趣。从知觉角度,颔联写田野、青山,为视觉;颈联写行人隔河而语,写溪水流动之声,为听觉;溪水流动,立鹭摧枝惊飞,为视觉。视听结合,描绘雨后之景,蕴含喜悦之情。从虚实角度,颔联中写“畴”“嶂",为诗人眼前所见实景,而“万”“千"则含有想象的成分,为虚写,虚实相济。
17.答案:(1)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2)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3)【示例1】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示例2】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示例3】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1)易错字:芣、苢、襭。(2)易错字:渠、霎。(3)答案不唯一,符合含有“雨”的意象、出自唐诗的要求即可。
18.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①肝胆相照:以真心相见。相濡以沫:比喻同处困境,相互救助。语境形容中国共产党的思想风范,没有提到困难处境,应选“肝胆相照"。②颠沛流离:形容生活艰难,四处流浪。羁旅漂泊:形容长期漂流异乡,没有一个固定的家。语境形容灾荒战乱中的百姓,应选“颠沛流离”。③童山濯濯:形容山上光秃秃的,没有树木。疮痍满目:眼睛看到的都是创伤,形容遭受战乱、灾祸严重破坏后的景象。根据前文“中华大地上到处是灾荒战乱"可知,应选“疮痍满目”。④处心积虑:形容千方百计地盘算(多含贬义)。呕心沥血:形容费尽心血。语境形容的是袁隆平从事杂交水稻研究的艰辛,应选“呕心沥血"。
19.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标点符号的作用的能力。文中冒号表解释说明,A项、C项和D项的冒号与之作用相同。B项,冒号表提起下文。
20.答案:①把袁隆平“乡村教师”的平凡身份和“颠覆世界权威"的超凡胆识进行对比,突出他敢于挑战权威、富于创新精神的特点。②把袁隆平“名满天下”的伟大成就与“专注田畴"的平凡小事进行对比,突出他淡泊名利、专注科研事业的品质。③把袁隆平“乡村教师”与“名满天下"两个人生阶段、“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与“专注田畴"两种精神进行对比,突出其即使平凡普通,也具有挑战权威的胆识,即使功成名就,也仍专注研究杂交水稻。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章的表现手法的能力。画线句有三层对比。第一层对比,“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这是身份与胆识的对比。“乡村教师"身份平凡,而“颠覆世界权威”则需要超凡的胆识。这个对比突出了袁隆平敢于挑战权威,敢于创新的精神。第二层对比,“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田畴",“名满天下”是他此时已经功成名就;而“专注田畴"则说明他仍然在做着以前做的平凡小事,还是亲自在试验田里辛勤劳作。这个对比突出他对科研事业的专注与热爱,并不在意名利。第三层对比,“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与“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田畴"对比,身份卑微时敢于挑战权威,名满天下时仍旧从事基础工作,歌颂了袁隆平不管是什么角色,都能够心无旁骛,专注研究杂交水稻的工匠精神。
21.答案:①一种劳动精神;②对职业劳动的奉献精神;③重细节、追求完美(精益求精)的精神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第①空,根据前文“工匠精神有着丰富的内涵。首先,工匠精神是”可知,此处应填工匠精神的第一个内涵;根据后文“故而工匠精神是一种热爱劳动、专注劳动、以劳动为荣的精神"可知,此处可填写“一种劳动精神”或意思相近的语句。第②空,根据前文“其次,工匠精神是"可知,此处应填工匠精神的第二个内涵;根据后文“千百年来,工匠以技艺为立身之本,无私地奉献自己的全部心血”可知,工匠把自己的全部心血都奉献给自己的职业,工匠精神的本质也是一种“奉献精神",故此处可填写“对职业劳动的奉献精神”或意思相近的语句。第③空,根据前文“再次,工匠精神是"可知,此处应填工匠精神的第三个内涵;根据后文“我国古代工匠制造的无数精美工艺品……是中国工匠对细节完美追求的体现”“现代机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钼矿排水系统改造协议
- 污水管道疏通清洗协议
- 铁艺雨棚施工合同
- 大坝结构修复合同
- 社区居民合租活动室合同
- 青年发展援助捐赠协议
- 医疗卫生工程合同
- 景区个人车位租赁合同范本
- 大理石博物馆展柜制作合同
- 水利信息化建设项目水务施工合同
- 学校学生会学生干部工作素质提升培训教学课件
- 2023年辽阳市宏伟区事业单位考试真题
- 环境工程专业英语 课件
- 四川美丰梅塞尔气体产品有限公司5000吨-年干冰技术改造项目环境影响报告
- 教学工作中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 2013部编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评课稿
-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评课稿
- 锻造焊接铸造缺陷课件
- 钢管静压桩质量监理细则
- 新生儿科品管圈-降低新生儿红臀发生率课件
- 弯垫板级进模的设计本科毕业论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