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阅读竞赛_第1页
说明文阅读竞赛_第2页
说明文阅读竞赛_第3页
说明文阅读竞赛_第4页
说明文阅读竞赛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说明文阅读竞赛(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2~16题。(12分)长河落日扁(节选)落日为什么是扁的呢?这是光的折射现象在捣鬼。不少人都有这样的经验:把筷子插入一只盛水的杯子里,看起来筷子是折成两段的。这就是光的折射现象。光在密度大的物质中跑得慢,在密度小的物质中跑得快。水的密度比空气大,于是光在水和空气的界面上速度突然改变,造成光线曲折。那么在空气中光线会不会曲折呢?也会。原来空气的密度也不是均匀的。由于地心引力的关系,地球表面大气密度大,越往高处空气越稀薄,密度越小。这种密度差别并不大,通常觉察不到光线由此产生的曲折。但是,太阳落山时,阳光斜着通过大气,距离很远,产生的折射已经可以使人明显地感觉到。这种折射越贴近地面越强。落日的上端和下端光线曲折得不一样,看起来就成扁的了。在海面上或沙漠上,因为温度变化造成局部空气密度变化,也会使光线曲折。这样,人们有时就能看到平常看不到的远处景色,这就是所谓的海市蜃楼。夏日炎炎之时,海水温度低于空气温度,贴近海面的空气密度大。因此,处于地平线下的景物发出的光线成拱形传播,向下折到我们的眼中,看起来景物悬在空中,像是仙山琼阁。我国渤海中的蓬莱仙境就是这样形成的。沙漠里的情况则相反,沙石吸热,温度比空气高,甚至放进一枚鸡蛋也能煮熟。这样,沙石附近空气密度特别低,使远处树木发出的光线弯曲,自下而上折入我们眼睛,并且形成倒影。这使在荒漠上备受干渴之苦的驼队觉得临近大湖,遇到绿州了。然而终于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幻影。千百年来的这些海市蜃楼,曾引起人们多少美妙的想象!光的折射现象给人们带来的好处倒是实实在在的。三四百年来,利用这种现象设计制造的显微镜、望远镜等光学仪器,使人们看到了秋毫之微末、天体之宏大,大大地扩展了我们的眼界,为发展人类文明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看来,天天见到的落日之中还有一些道理呢!司空见惯似乎是理所当然的,但常常不一定符合科学道理。12、第①段“捣鬼”一词在文中的含义 (2分)13、 改正第④段划横线句子中的两个错别字。(2分)遇到绿州了。然而终于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幻影答: 改为 改为 14、 作者在第②段写的“不少人的经验”的作用 (3分)15、 第③、④段分别从两个角度来说明光线在空气中的变化曲折:第③段是— 变化的角度,而第④段则是从 变化的角度。(2分)16、从内容上看,这是一篇 说明文,请你从日常生活中列举一个能说明光线折射现象的事例,并说说对你的启示。(3分)(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16题。(12分)风能、太阳能、潮汐能的开发可以有效缓解中国的能源供应困局,其中产业化条件最为成熟的首推风力发电。较之其他新能源,风电优势更加明显:它蕴藏量大,超过所有油、气煤的储藏量;理论上仅1%的风能就能满足人类能源需求。在江苏沿海,从南通向北直到连云港,有连绵数百里的滩涂,这是一块孕育着财富和梦想却一直被大自然掖藏着的新大陆。这里常年风速保持在每秒7~8米,正是绝佳的风电场。③这一带可建超过1000万千瓦的海上风电场,相当于三峡的装机容量,堪称"海上三峡",却没有百万移民的负担,也不占用耕地和消耗水资源。而1个三峡的投资,可以建2~3个三峡规模的风电场。而且风力是一种洁净的自然资源,没有火力发电排放大量二氧化碳所带来的污染。虽然前景如此诱人,但是风能却并非竖起风车就等着发电。因为有两个世界性的〃拦路虎〃:一是,风电之于火电,由于电压、频率波动性大,因而大规模并入常规电网,会危害常规电网;二是,风力机结构复杂,风电价格远高于煤电,我国风电设备单位功率的费用是煤电的两倍以上,电网公司很难接受或根本不愿意购买风电,有人据此将风电比喻为"垃圾电"。有专家经过10年研究发现,风电对于某些工业生产,特别是有色冶金、氯碱等高耗能产业,如能直接非并网利用,会像黄金一样宝贵。不但减少或完全消除对电网的危害,也降低生产成本,大大提高生产效率。通过非并网技术使风电快速进入高耗能产业,使"垃圾电"变成"黄金电"。拿电解铝生产来说,每吨铝的耗电量是惊人的1.5万千瓦时,如果风电专门供应大型铝厂,巨大的电能就被"置换"出去,风能也因此获得了普惠社会的方式。这是一项革命性的技术,有很强的挑战性,如果能够成功,中国的风电技术将领先世界。13,结合上下文,理解第2段中“这是一块孕育着财富和梦想却一直被大自然掖藏着的新大陆”的含义。(3分)14,第3段主要使用了的说明方法,第5段有一处使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这个句子是:。(3分)15,文中第3段介绍了风能发电的四个优点,请分别用三个字概括,至少写出三点。(3分)答:O1: 02: 03:16,通读全文,请给本文拟一个恰当的标题。(3分)(三)阅读下面课文选段,完成13〜17题。(12分)卧看牵牛织女星(节选)那么牛郎在哪里呢?我们且把那白茫茫的银河当做一条真的河流,我们的眼光渐渐地向东南移,渡过这河流最宽阔的渡口,就遇到排成一条直线的三颗星。中间的一颗很亮,两旁的光芒较弱,看去与中间的一颗距离恰好相等。(A)用直线把这三颗星联结起来,正像一条两臂相等的杠杆,因此,阿拉伯人把这三颗星叫做天平星,我们把它们叫做挑担星。这中间一颗最大最亮的就是牛郎星,也叫做牵牛星。在秋天晚上,确实只有这一颗星能够和织女星相配,它的光辉稍稍带点儿黄,不及织女星亮,可是其余的星全比不上它。若是我们一连几晚,每晚上都观察牵牛星和织女星,就可以知道它们的相对位置是不变的,正如故事里所说的一样,一个在天河的东岸,一个在天河的西岸。可是我们也不要太相信这个故事,在旧历七月初七的晚上,为了要看两星相会,白白地熬个通夜。天文学家告诉我们,这两颗星永远没有相遇的机会,它们和太阳一样,都是恒星。织女星的光辉是太阳的50倍,牵牛星的光辉是太阳的10倍有余,只因距离我们太远了,所以看去只不过是两颗比较大的星。天文学家又告诉我们,织女星距离地球26光年,牵牛星距离我们较近,但也有16光年。什么叫做光年呢?光年是天文学上表示距离的单位,表示光一年所走的路程的长短。光的速度是每秒钟30万千米,一天能走259亿2000万千米,这长度的365倍,就是一光年。这种用时间来表示距离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其实也时常用到的。比如从成都到重庆,有450千米,我们步行的话,每天走60千米,因此说从成都到重庆有七天半的路程。太阳光从太阳射到地球上才8分18秒,而织女星的光射到地球上要26年。(B)这样一比较,就会使我们惊异得叫起来:“真了不得!有这样远!”可是这个话给天文学家听见了,一定要笑我们少见多怪。他们会告诉我们,距离太阳几万光年的星不计其数,而10光年以内的星却只有十多颗。天文学家还告诉我们一件奇怪的事,说恒星并不是真的不动,织女星以每秒钟14千米的速度移近太阳,牵牛星也在移动,每秒钟接近太阳33千米,这个速度和地球的公转速度——每秒钟29千米——差不多。可是天空是如此广阔,因而我们观察不出来。依牵牛星的速度来说,也得9000年才比现在离太阳近一光年。那么在16个9000年之后,它不是要和太阳相撞了吗?这.我们用不着担心,一则因为它并不是正对着太阳在移动,二则移动的方向渐渐在改变,说不定在多少年代后,它又离我们渐渐地远了。13、 第③、④两段中加点的“这”分别指代什么?(2分)14、第③段画线句子运用了 和 的说明方法。请分析这两种说明方法在文中的作用。(3分)15、 下列有关本文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选文主要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介绍牵牛星、织女星等天文学知识,有很强的文学性。B•本文是一篇科学小品文,科学小品文往往既有较强的科学性和知识性,又有一定的文学性和通俗性。从全文来看,《卧看牵牛织女星》一文主要是按逻辑顺序来介绍对象的。选文运用了举例子、列数字、下定义、打比方、作比较等多种说明方法。16、 选文中有些语言通俗易懂、饶有趣味。请从文中A、B两个画线句中任选一句进行品析(先在答题卷上填写代表句子的字母,再品析)。(2分)17、 中国古代有许多神话故事反映了古人对宇宙的探索,请列举一个这样的故事。你对人类探索宇宙有什么设想?请作简要的说明(至少运用一种说明方法)。(3分)(四)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9〜23题。(12分)太空中的绿色动力——太阳帆太阳光传送光和热,照到人身上,人会感到暖洋洋的,但从来也没有人感觉到太阳光有压力。实际上,太阳光是有压力的,因为光具有两重性,既是电磁波,又是粒子——光子。光线实际上是光子流,当光子流受到物体阻挡时,光子就撞到该物体上,就像空气分子撞到物体上一样,它的动能就转化成对物体的压力。不过,太阳光产生的压力一一光压是非常非常小的。不仅人感受不到,就连普通的仪器也测不出来。在地球附近,太阳光照射到一个平整、光亮、能完全反射光的表面时,产生的压力最大,大约是9X10-6牛/平方米,也就是说100万平方米平整光亮的面积上才受到9牛的压力,只相当于一个2分硬币的重量。在地面上,由于重力、大气压力、空气阻力、摩擦力等力的存在,微乎其微的太阳光压力被淹没在这些宏观力的汪洋大海之中。“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到了太空中,重力、大气压力、空气阻力、摩擦力等几乎完全消失,太阳光压才有了出头之日。一些具有创新思维的人开始想到利用太阳光压来推动航天器在太空飞行。早在上一世纪初,俄罗斯宇航理论先驱齐奥尔科夫斯基就提出过这.一大胆的设想。以后,又有不少科学家进行过研究。然而,只有当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的水平,在有强大的火箭把航天器送入太空的条件下,利用太阳光作为航天推进力才有了实现的可能。太阳光压的大小是与接受太阳照射的面积成正比的。受照面积越大,产生的压力越大。为了获得一定的压力,必须有足够大的受照面积,从而引出了太阳帆的概念。太阳帆是一种面积很大,表面平整、光滑、无斑点和皱纹的薄膜,一般由聚酯或聚酰亚胺等高分子材料制成,表面镀铝或银,使其具有全反射的特性。一块面积为105X105平方米的太阳帆,在太阳光正射下可获得大约100毫牛的力,

用它推动100千克的物体,可产生1毫米/平方秒的加速度。这个加速度极其微小,只有地面重力加速度的一万分之一。俗话说:“涓涓细流汇成大海,块块碎土堆成高山。速度等于加速度与时间的乘积,尽管加速度非常小,只要时间足够长,终能达到一定的速度。即使航天器的加速度只有1毫米/平方秒,那么,一天以后,速度达到86.4米/秒;一个月后达到2592米/秒;130天后,就可超过第二宇宙速度,达到11.23千米/秒;一年后可达到31.54千米/秒,足以飞出太阳系,由此可见加速度不在大,时间长则灵。19、本文的说明对象是:. ,你认为“太空中的绿色动力”中“绿色”20、答2120、答21答22

答23、太阳帆有哪些特征?请用简要的话概括。(2分)第⑥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太阳帆有哪些特征?请用简要的话概括。(2分)第⑥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本文语言既科学准确,又生动形象。分析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4分)(1) 在地球附近,太阳光照射到一个平整、光亮、能完全反射光的表面时,产生的压力最大,大约是9X10-6牛/平方米。答:(2) 到了太空中,重力、大气压力、空气阻力、摩擦力等几乎完全消失,太阳光压才有了出.头.之日。答:完成15-19题。(12分)完成15-19题。(12分)海洋是未来的粮仓资源短缺,这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显然,能否直接关系到人类未来的生死存亡。①人口剧增妥善地解决这一问题资源短缺的表现之一,是可耕土地资源不足,粮食生产的增长赶不上人口的增长。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许多人纷纷发出警告:地球将无法养活超过100亿的人口。然而,一些乐观的人士反对这种危言耸听的说法。他们认为,虽然陆地上可耕地的开发已近极限,但地球还有广阔的海洋可供开发,大海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当然,海洋所能提供给我们的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粮食一一大米、小麦和玉米等,而是广义的粮食——其他的能够满足人类营养需要的食物。一些海洋学家指出:仅仅是位于近海水域自然生长的海藻,每年的生长量就已相当于目前世界小麦年产量的15倍。如果把这些藻类加工成食品,就可以为人类提供足够的蛋白质。其实,把藻类作为食品,我们并不陌生。仅以我国沿海来说,人们比较熟悉的可食用藻类就有:褐藻类的海带、裙带菜、羊栖菜、马尾藻;红藻类的紫菜、鹧鸪菜、石花菜;绿藻类的石莼、浒苔等。它们在人工的精心养殖下,产量正在不断翻新。其中仅海带一种目前年产量就比早先的野生状态提高了2000多倍,可见增产潜力是多么巨大!在国外,人们还培育出一种藻类新品种,据说在1公顷水面上生产的这种藻类,经加工可获得20吨蛋白质、多种维生素以及人体所需的矿物质。这相当于陆地上耕种40公顷土地生产的大豆所能提供的同类营养物。除海藻类,海洋中还有丰富的肉眼看不见的浮游生物。有人做过计算,在不破坏生态平衡的前提下,若能把它们捕捞出来,加工成食品,足可满足300亿人的需要。至于海洋中众多的鱼虾,则更是人们熟悉的食物。尽管近海的鱼虾捕捞已近极限,但我们还可以开辟远洋渔场,发展深海渔业。例如南极的磷虾,每年的产量可高达50亿吨,我们只要捕获其中的1亿一1.5亿吨,就比当今全世界一年的捕鱼量多出1倍以上。何况,在深海和远洋中还有许许多多尚未被我们充分开发利用的海洋生物,其巨大潜力是不言而喻的。综上所述,说大海是人类未来的粮仓,一点也不夸张。15、 第②自然段划线句子中的“这样”指代什么?这句话在本段起何作用?(2分)16、 下面划线句子在文中的表达作用是什么?在完全不改变原意的情况下,还可以改成哪种书面形式表示?(2分)在不破坏生态平衡的前提下17、第④自然段使用了分类别等多种说明方法来准确说明事物的特征。其中有一个句子使用了三种说明方法,这个句子是,其作用是 (3分)18、 第⑥自然段划线句子,结合第④自然段“可见增产潜力是多么巨大!”的意思,似乎需要增加一个词,其表意更准确些,这个词应该是 (2分)19、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文章的④一⑥自然段,具体地说明了未来粮仓的粮食——海藻、浮游生物及鱼虾等。B、 这是一篇浅显的事理说明文,阐释了海洋能成为未来粮仓的主要原因及结果。C、 文章的语言浅显明白,通俗易懂,适合于初中生阅读理解,这也是文章的语言特色之一。D、 文章的标题是一个比喻的说法,形象生动,便于理解。(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6题。(12分)蝙蝠是昼伏夜出的动物。不论是在茫茫暮色之中,还是在伸手不见五指、漆黑一团的岩洞里,它都能穿梭般飞来飞去,从不会撞在什么东西上。蚊虫如果不迅速逃跑,想凭借黑暗隐身,那它一定逃脱不了被吃掉的命运。这是因为蝙蝠有一双特别敏锐的夜视眼吗?不是的。因为即使将其双眼完全封死或弄瞎,蝙蝠仍能自由自在地飞翔。经过长时间的研究,人们终于搞清楚,蝙蝠的视力是很差的,它之所以有接近于“明察秋毫”的本领,是因为它有一套优异的“回声定位”的声纳系统。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发明的声纳,是海军侦察潜水艇的有效装置,后来又应用在测量海深、探测鱼群等方面。声纳是利用超声波工作的,它是英文缩写字的音译,原意是“声音导航和测距”。蝙蝠也生有类似的天然声纳系统,它比人造声纳更小巧,性能更优越。蝙蝠的喉咙可以发出很强的超声波,通过它的嘴巴和鼻孔向外发射出来。当遇到物体时,超声波便被反射回来,蝙蝠的耳朵听到回声,就能判明物体的距离和大小,是食物还是敌人,或是障碍物。我们把这种根据回声探测物体的方式,叫做“回声定位”。蝙蝠的耳朵很大,内耳特别发达,能够接收频率很高的超声波和低密度的回声。令人吃惊的是,它们竟能在一秒钟内捕捉和分辨250组回声,同时也发出同一数目的超声波。蝙蝠声纳的分辨本领很高。它能分辨用十分之一毫米粗的线织成的网,并能根据网洞大小而收缩两翼敏捷穿过。它能把昆虫反射的声信号与地表、树木等反射的声信号区分开来,同时探测出几个目标的形状、外貌和位置。它能区分十字形与圆形物体,能区分是虫子还是纸片。更令人惊叹的是,它们能做到这些,靠的只是分析极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