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析朱淑真词中“花”意象摘要:朱淑真作为与词人李清照并称词坛双壁的女性作家,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突出地位。研究她词中“花”的意象,更能从某种深度上深入探寻其内心世界,更深刻的去体会朱淑真词中花意象所赋予的人格意蕴以及朱淑真女性意识的表达。关键词:朱淑真;花;意象;词学;OntheImageofFlowersinZhuShuzhen'sCiAbstract:ZhuShuzhen,asafemalewriterwiththepoetLiQingzhao,hasaprominentpositioninthehistoryofChineseliterature.StudyingtheimageofflowerinZhuShuzhen'spoemscanhelpustoexploreherinnerworldinadeeperway,andtounderstandthepersonalityimplicationandtheexpressionofZhuShuzhen'sfemaleconsciousnessentrustedbytheimageofflowerinZhuShuzhen'spoems.Keywords:ZhuShuzhen;Flowers;Images;Ci
目录1绪论 21.1选题背景 21.2研究意义 21.3研究情况 32“花”意象的分类 53“花”意象特点 53.1桃花之夭 53.2桂花之雅 53.3梅花之傲 53.4梨花之愁 54“花”意象产生的原因 54.1主观:受闺阁视角的影响 54.2客观:受社会风气的影响 55“花”意象的意义 55.1抒情形象的塑造 55.2反抗意识的表达 56结语 5致谢 5参考文献 5
1绪论1.1选题背景意象作为汉字表达的基本工具之一,不仅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深刻表达作品的意义内涵,而且可以间接地反映作者的思想感情。朱淑真,她是一位与诗人李清照并肩的词学家,这在中国诗词史上是值得铭记的。清人曾说过:宋女能词,自以易安为冠,淑真能力稍差,但唐五代规模不失比例感,以词于声。朱淑真继承了李易安的词学观点并发扬光大,而后来的徐灿则是在朱淑真之前明朝以前诗歌创作最多的人。朱淑真在她的闺阁作品中大量使用“花”的形象,而在中国,花的种类繁多。在她的所有作品中,就有60多首关于花意象的诗。本文试图从概括作品“花”在意象中的特点,找出意象背后的象征意义,并深入分析其形成原因,在多种原因的作用下,从作者自身的阁楼和当时的生活风气两个方面进行具体的论述。更为深刻的朱淑真人格内涵和朱淑真花卉形象的体验,赋予了女性意识的表达。1.2研究意义自屈原以香草美人开始他的诗歌之路以来,他就确立了在花草中寻求个人财富和精神和谐的传统。而与屈原不同的是,宋代妇女受到的限制要远比以往更多,再加上理学的繁荣,导致大多数妇女只能住在闺房里,除了闺房,和每天都能去散步的邻近的庭院以外,不能随意外出。因此,庭院中的花草就理所应当地成为女性诗人歌咏的理想材料,朱淑真也不例外。用她现有的流传下来的词来说,“花”的形象占总数的三分之二以上。她用花来表达爱意,寻求与花的精神相一致的点,从而达到花是人,人是花的状态。通过人与花的融合,可以实现以朱淑真为代表的宋代女性囿于深处庭院,所绽放出来的的孤寂与美丽。不同的花也代表了朱淑真作品中不同的审美趣味。其中有些花卉意象是原型意象,有些是前人的诗歌,但是一致的是,这些花卉都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在朱淑真的作品中,她从女性特有的角度,借以生动而细腻的笔法,来描摹和观察世界的变化和生活的孤寂。朱淑真的作品,从某种意义上讲,所反映的是一种情感的爆发,一种美的吟唱,她通过歌唱的花朵,借以表达她的内心世界。她既赏花又赏人,既赏花又赞美自己。朱淑真将花世界中的花的喜怒哀乐与自己的喜怒哀乐联系起来,再次通过花这一典型意象,来表达自己的理想与个性追求。但是与此同时,“花”形象的产生和发展有多种原因,而这种种原因都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美学价值。诗人把自己的灵魂与花的形象联系起来,用女性特有的细腻情感书写自己的情感生活。朱淑真的个人生活经历对文学创作有着重要的影响,由此可以了解宋代闺女的生活状况。通过对朱淑真作品中的“花”意象的研究,就可以探知词学的进一层面貌。1.3研究情况对朱淑真或《断肠集》的研究,可以大致分为这几个部分:第一,就是对作者生平的考证与研究。第一个是关于朱淑真的父母,大致有三个:一个是关于朱淑真的父母是否早逝的问题。在明冯梦龙《爱情史》中第13卷和《断肠集序》里都曾经提到,说朱淑真“父母早逝”二是父母是否无识,《断肠集序》和《心碎集序》里都曾经提到,说朱淑真在结婚事件上是由于“父母失审”而导致的婚姻悲剧,但是就《蕙风词话》中说,朱淑真的父亲也曾是一名官员,按理说应该是不存在无知无识的情况的。第二,是关于朱淑真的身份的,她究竟是高门贵女还是民家少女,明徐伯龄《蟑精隽》里曾提到过这一点,他讲朱淑真应该是“民家少女,旧住钱塘”,而况周颐则认为朱淑真的父是在浙西做官。第三,就是关于朱淑真的丈夫的,部分学者通过详细的考究与认证,认为朱淑真实际上是嫁给了小市民家庭,其丈夫目光狭隘短见,不像贵族出身。而部分学者考证朱淑真的丈夫应该是个小官,甚至邓红梅女士认为朱淑真的丈夫就是绍兴知府汪纲,汪纲出身小户人家,虽然在事业上非常出色,但是由于家庭背景和时代环境所限制,与朱淑真在情感上有种种不协调,所以才导致了朱淑真的忧郁烦闷,甚至最后抑郁而终,实际上这样的种种考证,不胜枚举。第四,是关于朱淑真与李清照的故事。朱淑真与李清照两位才女,无论是从生活年代、背景身世、诗词创作、历史贡献方面,实际上都有极大的相似点。当时正处于南北宋时代交替的关键时刻,两位女词人也都是贵族少女出身,成就相仿,虽然两人生活轨迹并不相同,但是都以各自的方式向封建礼教提出了反抗和质疑,这种纯粹的反抗和质疑是天真无畏的,她们的觉醒意识值得我们每个人称颂赞扬。关于朱淑真的研究情况目前来说就讨论到这里,她以一种绝对惊艳令人回味的方式映照在宋词史的上空,这样一照就是一千多年。2“花”意象的分类就中国古典文学的情况来看,意象作为汉字表达的基本工具之一,不仅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深刻表达作品的意义内涵,而且可以间接地反映作者的思想感情。因此,意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朱淑真,她作为一名是一位与诗人李清照并肩的词学家,她在她的《断肠词》中所采用的诸多意象,可以通过文献比较分析的手段来加以分析和归类。一般来说,学者将这些意象划归为两类。第一是闺阁之花,朱淑真在她的闺阁作品中大量使用“花”的形象,而在中国,花的种类繁多。在她的所有作品中,就有60多首关于花意象的诗。而本文对花的闺阁意象的组合形式进行了研究,详细列举了桃花、桂花、梅花、梨花、四大类,并将它们结合组合,来判断花这一典型意象在词赋里面表达和陈列的效果,进而,可以体味朱淑真在她的词赋中意象运用的规律。而深刻理解朱淑真的花的闺阁意象的运用规律,在某种程度上,对探索诗词的美学意义具有重要意义。她常常巧妙运用永恒与有限的辩证关系,主要采用人物异质,物长人促,以花开花落的永恒自然现象来反衬人生的有限,或是写物我同构,推物及人,由外物的有限联想到人生的有限这两种手法。花这一意象的美学体系,其最大的意义体现就在意象中,朱淑真以自我反省反照花之美感,以一种难以言喻的含蓄之美来探索、发现自然界之中作为花之主体的情感美学,这种美的表达是以语言的变化和句法的运用来发现和探索的,这是诗歌特有的审美形式。花这一闺阁意象的运用在朱淑真所有诗歌的创作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二是人格之花。这种花的特点在于人格化与具体化。在朱淑真的笔下,“花”,已经并不单单作为一种植物意象而出现,这一意象出现的同时往往映照着她的内心真实的情感世界。由于《断肠词》的作者朱淑真人生不幸、婚姻悲剧、流浪漂泊,作为当时社会非典型的中下层词人,她所追求的并非“荣身立名”,并非封官荫爵,而是一种尘世的短暂的爱与美好,欢愉与光,所以当她的丈夫抛妻别子,背井离乡,她内心世界的孤苦无法言喻,所以她在表现应当及时行乐这一主题时,他们更多的是提到爱情、自由与人格,她在花的时序的变化和人花相依的敏感中更看到了行乐欢愉的重要性:她借助酒、花、爱来麻醉自己,淡化自我对生命的体验与人生思考中的抑郁情绪。这时候所谓的花,已经不再是一种自然意象,而是一种从她生命里延伸出来的,具有生命力、可以自己思考和徘徊的人格之花。第三是爱情之花。这种花的特点在于爱情至上,世事虚无。爱情是人类永恒歌颂的主题,在朱淑真这位多愁善感的词人笔下,这种主题则变得更为突出与难以言喻。正是因为朱淑真在她的词中常常采用比兴的手法,反复铺陈,多次渲染,又多提到男欢女爱、儿女情长,这才使她的词风更加绵密精致,难以捉摸,在她的《清平乐》中,她曾写到“倩谁寄语春宵”,到底我该怎么样才能把春的消息带给你呀?这样绵长雅致的女儿情调寄托在如雪梅花中,是花映人心,花指人心。看似没有写爱情,反而落笔在梅花上,从梅花着手,但是字字句句都指向爱情,在朱淑真笔下,她的梅花并非是真正的梅花,而是一种承载了爱情的爱情之花,这种花的例子,在她的《断肠词》中,也是不胜枚举。
3“花”意象特点3.1桃花之夭桃花与春天好像自古以来都是相生相随的,阳春、流水、桃花,是生机勃勃的春天象征。从诗三百里面少女出嫁踏唱的“桃之夭夭”,到李白笔下为之一清的“桃花流水”,桃花这个意象一直以来,呈现给世人的都是一种精致和慵懒的美感,桃花是娇媚之花,是一种永远都不受委屈的、矜贵的女儿之花。在朱淑真的笔下,桃花像丝绸、像红云、像女儿情态,是匹红云缠在枝头,是她心头落下盈耳的温柔红。在朱淑真构造的桃花意象中,仿佛可以轻轻喃语,听到烟雨里我回到南山,看到开在镜中的那张脸,是永远的少女情态。灼灼的华彩照亮了人生最大的欲望,她写“满路桃花春水香”,她写“也无桃李妖娆色”,桃花,在她的笔下天生就是虚幻而轻柔的,这种少女敏感的触角延伸到诗歌里,构成了朱淑真笔下的桃花之夭。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理学已初现端倪的宋朝,封建礼教的压迫与婚姻的不幸已经永远地磨灭了桃花作为轻盈独立的女儿象征,而往往在古人的笔下,有着更加轻浮的内涵。“浓桃艳李”、“桃李争春”,比起桃花李花这些在春天怒放争春的花,朱淑真似乎更喜欢的是文人表格的梅花、桂花。而桃花,这样种种华贵精致的意象下,隐藏着的实际上是深闺少妇寂寞清冷的内心,这样铺陈渲染、强烈对比,实在是直指人心。3.2桂花之雅比起桂花这个有点俗气的名字,一代才女朱淑真似乎更喜欢叫它为“木樨花”。这些出于文人情怀而更改的更加微妙的细节描写更加生动形象地表示了人物的情态,使词变得更加清浅灵动。朱淑真词多比兴铺陈,所以她兴发感动的力量在于其委婉曲折,而对物象的描摹标举则往往藕断丝连,在朱淑真的《木樨》一诗中写到:西风、众芳、秋色、书窗、花心、月这样种种的意象,这些意象彼此之间窃深幽约,但又彼此相连,结构之间腾挪跳荡,这种温婉清雅,明面上是写花,实际上是这位只能无奈幽居的才女内心真实的写照。她认为自己清雅出尘,“也无桃李妖娆色”(《菩萨蛮木樨》),她极力描写写她自己的平凡,既没有梅花柳花的清新气度与标格,也没有桃花李花的妖娆颜色。她与众多闺阁少女不同的仅仅是她出众的才华,但是这样的才华给她带来的也并非全是好事,更多来说,反而是更坎坷的人生经历,更无人理解的悲伤孤独。来自父母的不理解与阻挠、来自丈夫的负心薄幸,所以她才会在她自己的词里安慰自己:我知道我本身是来自天界,只是不知道何种缘故飘堕尘泥,就算是清寒的月宫她也曾亲自住过,这样高贵的身份注定不会在尘世久居。也许在当时的朱淑真自己看来,这样的安慰只是为了慰藉她孤寂的内心世界,但是以我们今天的眼光来看,“仙家瑶草原无种,不似桃花结子多”,这样的安慰对于她来说,实际上是实至名归。若不是天人之姿,写不出这样清新隽永的句子,遇不上这样坎坷流离的命运,让人唏嘘。3.3梅花之傲深受程朱理学影响的宋人喜欢梅花是众所周知的事情,关于梅花的诗篇几乎所有诗人都有所发挥吟咏,在中国传统诗词中咏梅,表达了士大夫孤高自赏的品格,成为一个盛宠不衰的话题。众多富家贵公子、贵族少女都爱梅成癖,他们“目所赏玩"之处都是梅花,梅花盛开在这个屹立在中国几百年的王朝上,这些王朝的年青一代贵族赞其美好德行为群花之首,称赞梅花孤标傲世,淡泊名利,甚至在一段时间内,甚至有些理学人士,从梅花扩展到了梅花术数。所谓梅花术数,元亨利贞,元即生长,利即顺遂,贞即成就,宋词崇梅已经成为一种义理之趣,所以朱淑真也爱梅好梅,迎梅之情性,展开了对梅花的五彩描绘,令人目不暇接。在她的笔下,梅花是独倚栏杆的冰雪女王,是“月笼疏影横斜照”,是“岁寒松竹三益”,似乎在她的眼中,梅花无一处不好,无一处不精,她认为,梅花不与世俗同流合物的精神,虽然略显孤傲不合群,但却依然值得赞扬。3.4梨花之愁北宋第一词人苏东坡也爱咏梨花,他因梨花盛开而感叹春光易逝,人生短暂。而朱淑真写梨花也如出一辙,她首句写梨花、柳叶之色,一“淡”一“深”,一“白”一“青”,句中对仗,色调对比明丽。次句写梨花盛开、柳絮纷飞之状,以重叠词语和回环句式加重了伤春的感情色彩。抒发的也是典型的物是人非之感,在她的笔下,梨花是惆怅,是人生易老之慨,以梨花为底调的情感更加浓郁真挚。她在《月华清·梨花》里写深杏夭桃,为谁零落,这种疑问极富新奇、有创造性。全篇触景发兴,状物精美,唱叹有致,浑然天成,饶有唐人绝句风韵。而大名鼎鼎的边塞诗人岑参,在他的诗中这样描写雪花:“千树万树梨花开”,他即是想说雪花的洁白高贵,不染尘埃,也是想写梨花的出尘绝色、与众不同,因此他这句诗被列为千古名句,朱淑真笔下的梨花与他也有异曲同工之妙,梨花和愁绪都在她的笔下相得益彰。“梨花细雨黄昏后”(《限春五首》其五),这是写一个寂寞的深闺少妇,借梨花来抒发愁怨,这里用惆怅更合适,看着梨花微雨,敏感的少女心理也会因此而变得惆怅起来。比如“寂寞梨花落。”,这里朱淑真是小心翼翼的、是孤苦无助的,她笔下的梨花一如她所认为的自己,虽然美丽、出尘、洁白、高贵,但却受世俗的眼光限制,无枝可依,这种孤单和惆怅一直影响着她的词风和心绪。她的笔下,吟咏对象常常是柳枝袅袅,梨花浅浅。唐自居易《长恨歌》诗以“梨花一枝春带雨”来形容杨玉环流泪的美容,两宋之际的李重元《忆王孙》词以“雨打梨花深闭门”来表达分别后的缠绵情思。此词的“杨柳”“梨花”意象,暗喻了词人所思考的梨花形象。她自情感深处着笔,映衬出以花为世相的深挚情感。并在一定程度上重视色彩的运用。她写回忆.用色清淡雅致,有朦胧迷茫的感受;她写重聚并抒情,用色饱和浓艳浓给人以香艳旖旎、错金镂彩的感受。行文形式既整饬,又有流走贯注之妙。4“花”意象产生的原因4.1主观:受闺阁视角的影响对于《断肠词》的研究其实从未中断,但是朱淑真在《断肠词》中现存的三百余首词作,其中大约三分之二都是女性独有的闺阁视角,而后人也在不断搜集朱淑真所佚失的词稿,希望能搜集到更多的证据来证明这一点,但是遗憾的是,朱词散失严重,而朱淑真的家庭背景注定了她的词作传播会受到很大的制约。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就现行的资料来看,朱淑真的整体风格还是女儿气息严重,在她的词作里这一点是很明显的。她的词风清新婉丽,写意中人、意中事,但是又不似一般小女儿似的无病呻吟故作情状,这一点是非常难得的。她的真情实感并非流于表面,而是深符心中,也许偶尔有词作略有幽怨、不满,但是整体上依然是追求爱、美与光的,这是她在传统封建压迫下的不屈反抗,她展示出来的是一个毫不矫揉造作、扭曲真情实感的、有血有肉的丰满女性形象,这在传统的君臣父子、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的男权社会下,剖白了自己的闺阁情态、儿女意趣,这一限制,虽然对她的文学发展限制颇深,但是却展示了一个更加细腻的贵族少女形象,也许这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不可否认的是,朱淑真的文化素养很高,虽然她也曾受过颠沛流离之苦,但是始终跻身于贵族闺秀的圈子,这对她的作品和艺术风格也影响极为深刻。她代表的是那一个时期典型的古典文学与女性文学,是对描摹女性行为的一种继承和发扬,因此,受她的社会地位与格局所限,她的创作思路依然是旧社会中的妇女生活,尤其重视的是传统的封建婚姻制度对女性身心的无情摧残与女性对自己的自我否定与进化,但是由于题材依然不出闺阁之外,所以还是典型的闺阁文学。4.2客观:受社会风气的影响宋朝的社会风气与在它之前繁盛一时的唐朝有根本不同,在宋朝的理学人士看来,女性,代表着母爱,代表着美,就像西方现代审美神话当中的缪斯,是美的化身,带给社会的理应是祝福与爱,所以想要研究一个社会的社会现状,也许从女性的视角切入会更为合适。第一,社会启蒙的意义来说,女性普遍受教育程度低,需要受到社会的启迪,未出嫁的女性在家学习的大多都是所谓的实用技艺,除了实用的技艺,如女工纺织等,因此朱淑真这种得天独厚的才女尤为罕见,因此她们代表女性发声的首选对象;第二,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宋朝人士也认为,女性在家中的主要角色就是相夫教子,一个素质优良的女性对家庭条件的建设影响极大,因此,一个成熟的男性如果想要传宗接代,报效国家,就需要一个传统社会的贤妻良母来为他操持中馈。因此,女性在当时的社会上是很矛盾的,一方面,女性被当时文人指责为国家积弱积贫的根源,需要首先获得改造,她们蒙昧无知,只知道衣食攀比。例如朱熹就认为,天下积弱,都是女子不安于室而导致的,因此,他的代表性理论就是“封建纲常”。在他看来,女子只知道绣花弹琴,除了能生孩子做家务之外一无是处,而部分男性的担子又过重,修齐治平的儒家思想使男性承担的社会责任远比女性要重得多。所以,他认为女性积弱难返,这种社会风气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朱淑真的词学体系,影响了她的词学内涵。在宋朝的三百多年来,宋朝形成的典型的宋词文化成为当今研究古代文学的研究热点,宋词作为一种抒发意志、情感表达的重要工具而被大多数人所熟知。而对于文学来说,宋朝,宋词空前繁盛,这种繁盛的背后就是社会风气的天朗气清。从宋词的历史地位看宋朝的民间文化,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考察的课题。而正如宋词被诸多学者作为社会研究的一个突破口,研究旧时代的贵族女性、树立新的女性形象,也成为当时社会研究的一个缩影。因此,朱淑真在她的词赋当中所树立的女性形象,便集合了当时社会对于女性和人文的强烈期待,而成为女性闺阁化和宋词闺阁化的一个集中反映。即以女性独有的闺阁视角为对象,考察女性形象借助宋词开始萌生的诸多情感因素,获得对宋朝女性形象形成的线索,这对于宋朝文化的研究,功不可没。5“花”意象的意义5.1抒情形象的塑造随着宋朝清流文人昂首登上词坛、占据词坛之初,人们并未明确地认识到诗词的文体功能是情感抒发。虽说在诗歌创作中,诗歌创作者确是在抒发倩感,但却是自发的、不自觉的,这也从某种意义上讲,诗歌的文体功能这一秘密虽然在创作中并未成为很大的障碍,但在人们的观念争却并非如此,人们还认为诗是用以叙事的,或用于其不同的价值目的。而花这一典型意象的抒情形象实际上也就源于它的深刻内涵与意义,所谓诗歌的情感抒发,人们不同的情感和观念一步步变化,这也就构成了诗歌当中抒情形象的塑造。而宋词当中常见的抒情形象,如“花”、“月”、“人”“情”等都与词体本身的演进关系颇深。对于词体得演进,王国维曾在他的《人间词话》里说道:李后主将词发扬光大,眼界加深,将一种不上台面的优伶之词转化为士大夫之词,虽然这句是单纯议论李后主的,但是实际上这也涉及到了词体的演进,抒情体的塑造与词体的演进一脉相承,而抒情本体观与唐宋词人的生命体验也都关系颇深,比如“花”这一意象,常常在抒情过程中用以形容美人面貌、形容年华易逝,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来讲,无论是朱淑真的“月色侵花冷”,还是她的“点破梅香萼”,无论是描写春夏秋冬、喜怒哀乐,一旦这种抒情性被“花”这个意象承载,就理所应当地变成了过去的景观,因为过去的景观在记忆中不断复现意味着对当前生活的难以接受,所以在她的《断肠词》里面,常见的抒情结构就是,中间部分是回忆,而开头、结尾是抒发感慨。实际上这也是对抒情形象从精神境界的角度对朱淑真词做出的超越性解读。她将一种难以言说的痛定思痛的感性思考上升到了理性层面,并从词句中寄托情怀,书法志向。不可否认的是,朱淑真所代表的以“花”、“月”、“美人”等意象为主的抒情形象,展现了她对于封建礼教的不屈反抗,对无情命运的不公挣扎,我们很容易从她所刻画的抒情形象中去体味艺术创造呈现出的价值所在。这是具有原创性的解读。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花这一抒情形象的意识和情感表达也越加流畅自然。从某种意义上讲,所反映的是一种情感的爆发,一种美的吟唱,她通过歌唱的花朵,借以表达她的内心世界。她既赏花又赏人,既赏花又赞美自己。朱淑真将花世界中的花的喜怒哀乐与自己的喜怒哀乐联系起来,再次通过花这一典型意象,来表达自己的理想与个性追求。也许,这就是她安排“花”这个抒情形象的意义所在。5.2反抗意识的表达众所周知,花是娇小柔弱的,是纤弱之美,是美人代称,但是花又具有生生不息的典型特征。而宋朝以宋词为代表的女性主义文学,就依托于花这一意象的诸多特点,实际上象征了女性追求独立自主的数种不同形态,也许体现在具体的文字表达上,就是独立自主的宋朝贵族女性追求婚姻自主、经济自主和身体自主。这三种形态旌起始时间上虽有先后之分,却没有严格的界线,在文学思潮迭起毹时候呈犬牙交错之态,在文学多样化的今天更是并行不悖。而在封建社会的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宋词中所表现出来的女性主义文学有其不同的内涵。这是因为,随着时代的推移、社会的进步、封建社会的生存环境、生活内容都发生了变化。她们的视野日益开阔,女性主体意识逐渐觉醒,认识能力、思辨能力不断提高,价值标准必然会作相应的调整,追求也就有所不同。所以,以宋词为代表的典型的女性主义文学,是时代、社会变革在宋朝贵族女性心灵上的投影、折射,是对宋朝女性自我认识、自我选择能力的展现和演变的记录。朱淑真在其创作中审美地揭示出这种文学的不同内涵及其走向,反映了她对女性自身问题的深入思考和积极探求,同时也体现出宋词文学的主体性、自觉性正在日趋成熟。也许在某种程度上来讲,朱淑真所表现出来的宋词所代表的女性主义文学的内涵及其走向是反抗意识的萌芽觉醒,这种游离于反抗意识上的形象分析和女性话语的把捉,可以让我们在追寻文字之美中较准确、较系统、较全面地认识宋朝女性文学的面貌。其意义不仅仅在于研究宋朝词学所代表的女性文学本身,还司以由此观照出民族性、现代性在宋朝女性身上的启蒙作用、演变与发展,并进一步检验新中国时期妇女解放运动的初步战果。6结语朱淑真作为与词人李清照并称词坛双壁的女性作家,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突出地位。研究她词中“花”的意象,更能从某种深度上深入探寻其内心世界,更深刻的去体会朱淑真词中花意象所赋予的人格意蕴以及朱淑真女性意识的表达。作为一个典型的宋代贵族少女,她敢于反抗封建礼教,追求自由的爱情。她清新婉丽、蓄思合情,能道人意中事。佳人薄命,忧伤的泪水中深藏着一颗孤高自负的心。一代才女的才华横溢中又有无限凄楚的情怀,而在这情怀中也感染着浓厚的悲观色彩。而朱淑真的作品中很多都提到了“花”,它在意象中的特点,在意象背后的象征意义,值得众多学者深入分析并表达其形成原因,在多种原因的作用下,从作者自身的阁楼和当时的生活风气两个方面进行具体的论述。更为深刻的朱淑真人格内涵和朱淑真花卉形象的体验,实际上在某种程度上赋予了女性意识的表达。在朱淑真的《断肠诗集》关于春景的诗中收录了许多应该是朱淑真在少女时代的作品。比如《春园小宴》等。在这些诗里,透露出了她也曾作为女孩的天真无邪、无忧无虑的幸福生活。因为诗集名为“断肠”,其中记录的多是诗人婚后的孤苦情怀。可以说诗人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在倾诉心中对婚姻、对社会、对礼教、对女子低下地位的不满和抗争。在这声声泪句句苦的诗词中,反映她小时候幸福生活的诗句就显得无比珍贵。而这些诗句也给我们认识这位南宋时期著名的女诗人提供了历史场景。作为一个才华绝代的才女,她待字闺中时,也该有与众不同的思想抱负。可惜因为她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嫁给了一个非心中所爱之人而把幽怨寄托爆发在了言辞中,致使在那个时代被认为是不守妇道却败坏门庭家风的不祥之人。同时,在行动上她做了一件令封建卫道者咋舌并惊恐害怕的事:向包办婚姻说了一个“不”字。她用非凡的勇气和智慧脱离“三纲五常”、“君臣父子”,她带着新生的梦想和决绝的毅力,离开夫家,成了历史上第一个离婚女子。但是,勇敢让她步人了不幸人生。在一片声讨声中,她郁郁而终在浙江海宁路仲老家,一生诗稿伴随着她生命的结束而付之一炬,埋没了绝世才华。而今,读着《断肠诗词》,重看到那些盛开在宋朝年间的美丽花朵,就可以从这样的诗词之花中,重走诗人心路历程,不由辨别了其中的千古绝唱,这些一朵朵难以言喻的、弱小纤细却又生生不息的花朵,是花也是人,是花也是朱淑真,花与人合,花与人似,在艺术手法上在宋词内达到了一般人难以企及的艺术高度。朱淑真将花世界中的花的喜怒哀乐与自己的喜怒哀乐联系起来,再次通过花这一典型意象,来表达自己的理想与个性追求。但是与此同时,“花”形象的产生和发展有多种原因,而这种种原因都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美学价值。诗人把自己的灵魂与花的形象联系起来,用女性特有的细腻情感书写自己的情感生活。朱淑真的个人生活经历对文学创作有着重要的影响,由此可以了解宋代闺女的生活状况。通过对朱淑真作品中的“花”意象的研究,就可以探知词学的进一层面貌。致谢在本文完成的过程中,老师的殷切指导,师兄师姐不遗余力的帮助都给我留下了深刻而难忘的印象。感谢各位师长的帮助和各位老师的栽培,感谢学校食堂美味的饭菜和夜不断电的图书馆,这都给我了继续下去的勇气和智慧。千言万语,无非感激。参考文献[1]张璋.黄畲.朱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