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育测量与评价研究综述测量与评价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人们对它已越来越关注并进行了相关研究。本文通过中国学术期刊网等数据库收集了近几十年来的关于“教育测量与评价”、“教育测评”、“测评版块”、“测量”、“评价”等方面的研究文章,通过梳理和筛选,以期能了解教育测量与评价的相关研究内容和进展。文章主要从教育测评、高中地理测评版块、高中地理测评现状这三方面进行梳理,发现其研究成果主要有如下:(一)教育测评研究方面通过对教育测评原理相关文献的查阅,观其发展的进程和趋势,总结其主要结论如下:侯光文(1991)总结了教育评价的基本概念、教育测量的基本概念、教育测量与教育评价的关系、以及开展科学的教育测量与评价的意义。他认为:科学的教育测量与评价是端正办学方向,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重要保证;是强化教育管理,实现整体优化和决策科学化的重要环节;是深化教育改革、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手段侯光文.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原理[J].当代教育科学,1991,(01):73-76.丁丰朝(1993)对测量、评价、教育测量和教育评价给出了相应的定义。文中认为,时至今日,进行测量最主要的途径仍然是考试,因此确定测验的目的、编制试题、实施测验是教育测量一项必须的内容。文中通过统计学中的积差相关系数公式对考试的结果进行分析,通过试题难度的计算,评定试卷中不同类型试题的难度。除此之外,为了对试卷进行整体分析,计算信度和效度,从而反映考试结果的可信、有效程度。这些统计学分析方法为教育评价提供了可靠的数量化资料[2][2]丁丰朝.关于教育测量与评价[J].贵阳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季刊),1993.63.邹卓鹏(2008)作为《教育测量与评价》的总编辑,在《教育测量与评价(创刊号)》中发表了“发刊词”,该文中强调了教育测量与评价的重要性,并指出:教育测量与评价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风向标和助推器,它贯穿、引领和改造着我们的教育实践[3][3]部卓鹏.发刊词[J].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08,(01).田静与史赛云(2011),将2008年7月(创刊号)至2010年12月《教育测量与评价》共29期所刊发的论文为研究材料,采用文献计量法,对我国教育测量与评价研究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和梳理。在研究视域方面,研究者们密切关注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题改革背景下教育实践中的热点和难点,但对教材分析、校长与学校评估以及课程方案政策评估等方面的研究则显单薄;在研究方式方面,思辨论述型的文章居多,实证探索型的研究偏少并且多为现状调查类研究,研究方法稍显单一;在研究力量方面,研究者以高等院校的人员为主,一线教育者较少,因此理论研究的成果以及先进的评价理念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在研究选题方面,文章建议在密切关注新课改背景下教育实践的热点和难点的同时,及时追踪教育测评发展的前沿动态、拓展研究视野[4][4]田静,史赛云.从《教育测量与评价》杂志看国内教育测评研究的进展[J].教育测量与评价,2011.9.通过对上述教育测评研究相关文献的查阅发现,该类研究在重视对教育测评理论的同时,还不断地探究教育测评的研究方法,并对教育测评的学习和研究发展提出了各自的意见和建议。(二)高中地理测评版块研究方面由于以往的文献中,并没有针对测评版块进行相关的研究,因此,本文选取了以“课后练习”、“活动版块”以及“练习系统编制”等具有测评版块功能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和研究,以期发现其研究动向。1986年,徐永启介绍了地理练习课中练习新法,即将课文习题化。该文中将练习新法的任务定为:学生能独立阅读课本,在理解的基础上熟悉教材的主要内容,准确而牢固地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以“天气与气候”一节为例设计了相关练习,其题型包括填空、读表、读图说话、读图分析等[5][5]徐永启.地理基础知识练习新法[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1986.41.聂国先(1990)提出,高中地理练习需要进行重新编制,对于练习题注意突出双基,紧扣教材,以传统题型为主,即多出填充、填表、问答等论述性强的题目。对于考查题,要富有典型性,多出选择题、读图题、综合题等。其次,提到练习题在课外完成,重在基础训练;考查题在课内完成,重在检査掌握情况。而对于每次考查中出现的不同层次的各种错误进行分析,并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达到因材施教[6][6]聂国先.高中地理练习系统及实施完成[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1990,(03):21.马国臻于1991年强调了测评版块的重要性、其功能和作用。他认为小学地理教材课后的“问题与练习”,往往是对本章或本节的重点、难点、要点及基础知识的训练。认真做好问题和练习,不但可以巩固课堂中所学过的有关知识,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7][7]马国续.地理教学应重视课后的“问题与练习”[J].小学教学研究,1991,(04):40.1995年,曾洁按照课后练习的功能及作用进行了归纳与分析,如“想一想”栏目,它要求学生把学过的知识再进行系统的分析、归纳,以达到巩固、深化的目的,可作为课堂提问练习,也可作为课后调查练习;“做一做”栏目目的在于强化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学生已有的理性认识的基础上,再增加感性认识。“做一做“栏目只要求学生了解就行了,可作为开拓学生知识面、辅助教师教学之用[8][8]曾洁.课后练习栏目的处理[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1995,(04):6.2000年,纳爱琼介绍了由《地理填充图册》、“读图”、“做一做”、“想一想”、“选作复习练习”等部分组成的中学地理教材练习系统。其中《地理填充图册》自成一个体系,按教科书章节顺序配置,但不按节中知识点顺序排序,而是选择一节中的重点图象,围绕该图象配置练习题,具有整理小结课本知识的作用;“读图”主要培养学生阅读地理图象吗,分析回答问题的能力;“做一做”栏目主要为学生提供操作性练习,从而起到巩固新知,引导学生自行深入学习,避免学习形式重复,知识的迁移以及从另一个角度验证课文结论等作用;“想一想”栏目重在思考,用于丰富学习内容和启发学生思维的作用[10][10]纳爱琼.中学地理教材练习系统分析[J].云南教育,2000,(8):35.李淑春(2002),将地理教材中的活动版块内容按其功能进行了分类,主要分为了读图或绘画技能训练,通过这部分、文字材料分析和数据信息处理、动手操作或制作地理模型以及开展社会调查。通过对读图和绘图技能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识图和用图能力;阅读分析相关材料、处理数据,培养学生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增设的操作和制作内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结合实际生活内容,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展热点问题的讨论,培养学生交流合作的精神[11][11]李淑春.新课标地理教材(人教版·七上)活动板块的教育功能[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2,(12):52.2009年,安宝指出,练习是一种重要的地理教学方法,能加深理解地理教材内容,扩大知识领域,培养学生的地理技能和技巧,还能使新旧地理知识结合起来联成系统,为以后学习新的地理基础知识与技能创造有利的条件。文章还对地理练习提出了基本的要求,明确练习的任务和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练习;地理练习形式要多样,内容要广泛,但必须精选;题量和难度要适当;练习要有启发性,不宜笼统。并根据基本要求谈及了地理练习的指导方法,如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指导要细致,批改要及时认真等[12][12]安莹.地理练习:培养学生基本技能和分析能力[J].陕西教育(教学版),2009,(11):51.通过对上述的文献分析可知,对测评版块的设计理念己有了很大的改变,从注重“双基”,要求学生掌握教材中重点、难点等,到强化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结合生活“热点”等所展开的讨论活动等,在这些文献中可见对“测评版块”的认识在不断地发展。除外,对测评版块功能的分类由简单的“做一做”、“想一想”等,细化为“读图、识图”技能的培养、阅读分析和数据处理的技能培养等,这些发展及其过程响应了地理课标中对地理技能和地理素养培养的重视。(三)高中地理测评现状为了解我国高中地理的测评现状,本文从测评内容、测评方式、测评主体、测评标准、测评时机等方面进行文献研究,得出其结论如下:测评内容方面:吕美德(2005)指出,当前测评内容侧重于基本技能,对过程与方法重视不够。教师的教育观仍以应试教育为主,对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创新意识的活动关注不多。教师喜欢标准化整齐化一的测试,缺少足够的人性化关怀,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关注不够。总之,过多倚重学科知识,特别是课本上的知识而忽视了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心理素质以及情绪、态度和习惯等综合素质的考察[13]吕美德.高中地理新课程目标测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梁建中也指出,高中地理教育由于受传统的教育观念影响,测评常把重点放在对学生地理知识识记水平的考查上,死板、机械的题目形式和内容,不仅直接滋长了死记硬背学习地理的不良习惯,无形中也加重了学生负担,而且造成了学生乃至社会上相当一部分人对地理学科价值和学科地位认识的误区,在他们看来“地理=地名+物产”[13]吕美德.高中地理新课程目标测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14]梁建中.高中地理学业成就测评系统研究[D].2003.测评方式方面:广大师生一致认为高初中的评价方式应有较大变化,但是目前测评的方式仍然较为单一—以纸笔测验为主,过多地依靠量化的结果,学生对当前这种方式满意程度不高,要求多采用能体现过程性的质性评价手段与方法呼声很高。测评主体方面:目前测评的主体仍以教师为主,被评价者多处于消极的被评价的地位,基本没有形成教师、家长、学生、管理者等多种主体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模式。测评标准方面:当前仍过多地强调共性和一般趋势,忽略了个体差异和个性化发展的价值。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普遍采用分数这把尺子来衡量,分数定论评价根深蒂固,从学生角度看,大部分学生喜欢有评语的评价。测评时机方面:教师在教学中基本都是在单元教学结束后进行教学测评,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较少。这表明,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过于关注结果,忽视学习过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中储粮集团河南分公司招聘(114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至2030年中国电力红外加热系统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环氧树脂钻石胶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政府征收资产合同范本
- 现代门锁控制系统的智能化管理与数据安全保障
- 2025至2030年中国牡蛎碳酸钙原料药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灌装机清洗系统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撤资退股合同范本
- 礼品供应采购合同范本
- 科技创新对现代医疗物资管理的影响
- 初中语文短语练习(附参考答案)
- 电影篇(二)蒙太奇课件
- MBTI职业性格测试(可直接使用)
- 2023年副主任医师(副高)-推拿学(副高)考试参考题库有答案
- 《旅游规划与开发》马勇教授
- 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生产车间管理制度办法
- 12j912-2常用设备用房
- 质量奖与自评报告
- 机电企业管理导论第1章课件
- 水平一足球全册教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