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1页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2页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3页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4页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2新教材统编版语文必修下册第五单元第10课教学设计第10课《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目录一、素养目标二、学习资源三、教学素养四、预习任务五、作者背景常识六、鉴赏活动七、文本研读八、文本联读2/2第10课《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素养目标人文主题——使命与抱负1.学习革命导师和志士仁人的精神品格,领会其襟怀与抱负,勇于承担时代使命。2.关注社会,关注现实,学习观察社会生活。语文素养1.通过文本细读、专题研讨等方式,梳理文章内容和结构,把握其主旨,分析文章语句尤其是一些表意复杂的长句的深层意蕴,感受作者思想的光辉和恰当表达的力量。2.结合实用性文本的写作目的把握其文体特点,体会文章的实用性和针对性,感受作者在态度、语气、叙述策略、表达方式、语体风格等方面的差异。3.进一步学习演讲稿的写作,准确、充分地发表见解,阐发主张,表达立场,抒发情感。二、学习资源1.两篇演讲词:《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是马克思的一篇著名演讲词,马克思在演讲中犀利地指出19世纪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并分析了其成因,宣告了无产阶级解决社会矛盾、终结资产阶级的历史使命,赞颂了无产阶级走上社会革命舞台的伟大意义和即将发挥的巨大作用。《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是恩格斯在马克思葬礼上所致的悼词,作者深情满满地哀悼自己的亲密战友,总结概括了他的一生及其为人类社会作出的伟大贡献,字里行间充满了敬意和不舍。2.一封奏疏、一封家信:《谏逐客书》是李斯写给秦王的奏疏,从“跨海内、制诸侯”,完成统一天下大业的角度来分析阐明逐客之害,劝谏秦王撤销逐客令。文章劝谏角度巧妙,站位高远,其中体现的广纳人才、任人唯贤等政治主张至今仍有现实意义。《与妻书》是烈士林觉民参加起义前写给妻子的遗书。信中对革命的忠诚与热忱、对妻子的深爱与不舍交织辉映,催人泪下;烈士舍弃挚爱与生命,为革命献身的生死抉择更是令人动容。三、教学素养1.体会文章幽默风趣,又锋芒毕露、充满战斗力的语言特点。2.结合演讲词的特点,从演讲的目的、场合和对象等方面把握其针对性。3.赏析演讲词的逻辑思路。4.学习革命导师顺应历史潮流,勇于担当时代使命的精神,树立正确观点,加深对“抱负与使命”的认识。马克思和恩格斯明确指出,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就是实现无产阶级和人类的彻底解放,实现共产主义。马克思在《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中以铿锵有力的语言宣告:历史本身就是审判官,而无产阶级就是执刑者。1883年3月14日,巴黎,马克思这颗伟大的心脏停止了跳动。三天后,在伦敦的海格特公墓,他的亲密战友恩格斯发表了一篇闻名世界的悼词《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代表全世界无产阶级对马克思的逝世表示了深切的哀悼,对马克思一生为无产阶级事业所作的伟大贡献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和热情的赞颂。四、预习任务(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诅咒(zǔ) 悼念(dào) 诬蔑(wū)(miè)肤浅(fū) 嫉恨(jí) 诽谤(fěi)(bàng)卓有成效(zhuó) 繁芜丛杂(wú)(二)辨析下列词语,在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词语。1.悼念·怀念[辨词]二者都有“思念”的意思。“悼念”只能表示对死者的沉痛思念。“怀念”可指对活人的思念,也指对死者的思念。“怀念”运用范围比“悼念”广。[运用]①童年的许多生活片段永远铭刻在我的记忆深处永不褪色,让我永远怀念。②今年清明,您除了常规的去墓园扫墓外,还可以选择另外一种悼念方式,即网上祭奠。2.摸索·探索[辨词]二者都有“求索”的意思。“摸索”指在方向不明、经验不足的情况下一点一点地寻找。它还指人四肢试探着进行某种活动。如:摸索着前进。“探索”着重指为解决疑难问题而多方寻求答案,试图发现,求得隐藏的事物,比“摸索”更自觉,更进一步。如:探索苍穹的奥秘。[运用]①我对家校合作的研究还没有理论上的深刻认识,只是在实践中摸索出一些比较具体的方法和经验。②在非洲,发现了一个20亿年前的核反应堆,吸引了不少科学家去探索史前超文明之谜。3.浅尝辄止·浮光掠影[辨词]二者都有“不深入”的意思。浅尝辄止:略微尝试一下就停下来,指对知识、问题等不做深入研究。浮光掠影:像水面的光和掠过的影子一样,一晃就消逝,形容印象不深刻,强调结果。[运用]①我们要加大追责力度,不要浅尝辄止,要勇于走进深水区,发现问题的根源。②这是一部值得一读再读的好书,浮光掠影地浏览根本无法吸收其精华。(三)请在下列括号处填入本课中的成语并解释。1.“源”教育强调教育原本简单,要在当下 ()、层出不穷的“理念”翻新中,回归其本质、本真与本色,让教育真正回归到它的原点、规律与常识上来。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童年时期的苦难,培养了他 ()的品质,以及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不息的高尚精神。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通过 ()的保护,野生植株一度仅剩52株的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华盖木,如今已经没有灭绝之虞。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他们舍生忘死,他们奋不顾身,他们永不会被历史遗忘,他们当在人们心中()。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繁芜丛杂繁芜丛杂:丛生的杂草多而乱。形容内容、文字或种类繁多杂乱。2.坚韧不拔坚韧不拔:形容信念坚定,意志顽强,不可动摇。3.卓有成效卓有成效:形容有突出的成绩和效果,也指做事效率很高,办事方式很有效果。4.永垂不朽永垂不朽:(姓名、事迹、精神等)永远流传,不磨灭。(四)与“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修辞相同的一项是()A.他爬起来跌倒,跌倒爬起来,继续挣扎着前进。B.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C.“祥林嫂?怎么了?”我又赶紧追问。“老了。”D.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C[C项和例句一样都运用了讳饰。A项,顶真;B项,对比;D项,双关。]五、作者背景常识恩格斯(1820—1895),德国人。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国际无产阶级的领袖。1847年12月至1848年1月,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第一次公开升起共产主义运动的旗帜,是一个“周详的理论和实践的党纲”,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恩格斯在从事理论工作的同时,还肩负着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重担。1889年7月,在他的直接领导和关怀下,各国社会主义政党建立第二国际,进一步团结和发展了国际无产阶级的革命力量,使社会主义运动获得广阔的发展。[名家评说]他(恩格斯)为天才的朋友树立了一块永不磨灭的纪念碑。无意间,他的名字也被镌刻在了上面。——列宁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于1883年3月14日在英国伦敦逝世。他的逝世,在欧美等国家引起了广泛而深刻的反响。3月17日,在伦敦郊区的海格特公墓,人们为马克思举行了隆重而简朴的葬礼,参加者是他亲密的战友和亲属等。恩格斯代表全世界无产阶级对于伟大的导师马克思的逝世表示了深切的悼念,用英语发表了这篇讲话,对于马克思所作的伟大贡献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和热情的赞颂。[情境活动]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政治风浪中团结战斗,在科学研究中相互切磋,在人生坎坷的道路上彼此激励,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革命友谊“超过了古人关于人类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请以“友谊”为话题写一个片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一)“财富不是真正的朋友,朋友才是永久的财富。”长留史册的,不是锱铢必较的利益,而是肝胆相照的友谊。管鲍之交,名传史册。困境中,鲍叔牙不计前嫌,宽宏大量,对管仲体贴入微;甘霖里,管仲“贫贱之交不可忘”,对鲍叔牙万分感激。感人如管鲍,平凡如你我,平凡的人也可以拥有感人的友谊。(示例二)山青青,水盈盈,弹一曲“高山流水”震彻群山,激扬层浪,于是钟子期与俞伯牙共同分享彼此之间这份珍贵的友谊。这份友谊感动天地,这份友谊天长地久。相遇相知才是友谊的真谛。马克思曾说过:“友谊需要忠诚去播种,热情去灌溉,原则去培养,谅解去护理。”友谊需要诚实与守信作保证,双方都要有“给予与分担、宽容与接纳、分享与倾听”的品质和心胸,才能让友谊天长地久。悼词悼词是对死者表示哀悼的话或文章。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悼词指向死者表示哀悼、缅怀与敬意的一切形式的悼念性文章,狭义的悼词专指在追悼大会上对死者表示敬意与哀思的宣读式的专用哀悼的文体。悼词具有以下三个特征:(1)总结死者生平业绩,肯定其一生的贡献。(2)悼词的内容是积极向上的,情感基调是昂扬健康的。(3)表现形式和表现手法具有多样性。六、鉴赏活动1.依据你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补充空缺部分。在这篇悼词中,恩格斯对马克思伟大的一生做了精要的总结,从科学研究成就和革命斗争业绩两个方面高度评价了马克思为全世界无产阶级所作出的卓越贡献,赞颂了马克思为解放全人类而奋斗终身的崇高精神;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马克思的无比崇敬和深沉哀悼之情。2.找出文本中对应部分,将图示中的空缺部分补充完整。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答案]①发现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②发现剩余价值规律③创立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④尊敬、爱戴、悼念七、文本研读任务一理解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学习情境]《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追述了马克思的一生以及他为人类作出的伟大贡献,表达了对马克思的崇高敬意和深沉的悼念之情。文章逐层深入,全面总结了马克思作为思想家、革命家的伟大成就。学习时,要注意理解文章内容,把握马克思的人物形象。1.作者为什么详细交代马克思逝世的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因为这是在葬礼上的讲话,需要向全世界公布逝世的准确时间。②交代具体时间,强调了这是世界无产阶级应当永远记住的时刻。③这个具体的时间,表明马克思生命的每一刻对世界无产阶级都十分宝贵,饱含了对马克思的无限崇敬与赞扬。2.为什么恩格斯认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而不是思想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马克思毕生的使命是通过无产阶级革命来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所建立的国家设施的事业。正因为马克思首先是革命家,把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视为毕生使命,所以他才会有意识肩负起对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研究和科学理论及指导性纲领的提出。他在历史科学方面的理论都是为指导无产阶级革命实践服务的,他的研究对启发无产阶级革命力量有着深远的意义。所以我们应该从革命家的高度去解读马克思,如此才能真正理解马克思走上科学研究之路的目的。3.第八段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这里的“敌人”和“私敌”有何区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私敌”是指以“我”为中心,以“我”的利害区分敌友。马克思没有这样的私敌,说明他不存私念。他是坚定地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全力以赴地与形形色色的敌对分子作斗争,因而他有“许多敌人”。这些敌人都是无产阶级的敌人。这个评价含蓄深刻,高度赞颂了马克思光明磊落、大公无私的高尚革命品格。任务二品读语言,体会作者情感[学习情境]本文是一篇悼词,但不是普通悼词,是一位革命家对另一位革命家的悼念。恩格斯作为马克思的好朋友,面对他的逝世,沉痛悲伤在所难免。但是作为无产阶级的革命战友,代表整个无产阶级表达对马克思的悼念,他把悲痛体现得含蓄而深沉,沉痛却不压抑,努力用对马克思思想和事业的赞颂来鼓舞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继续英勇战斗,而这样的情感效果,主要得益于本文准确而又富于感情的语言。学习时要注意品读语言,体会作者情感。4.如何理解文中作者对马克思的“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这个人”“这位创始人”等不同称谓?请根据提示,完成下表。“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这个人”“这位创始人”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中对马克思称谓的变化,充分表现了作者高超的叙述技巧和他对马克思的深挚的感情这一称谓表示对马克思逝世所产生的影响要进行客观评价,但在感情上又将马克思与演说者和听众紧密联系在一起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这一称谓对马克思作为思想家的形象、贡献作了一个高度概括②这一称谓表明了马克思在共产国际中重要而特殊的地位5.第四段中使用了“豁然开朗”“在黑暗中摸索”两个短语,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豁然开朗”和“在黑暗中摸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剩余价值理论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指导意义,从而高度赞扬了马克思的理论贡献。6.如何理解第八段中“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拂去”这句话的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无论性质怎样的政府,也无论什么资产者派别,都毫不例外地疯狂地嫉恨他,恶毒地诬蔑他。马克思对此“毫不在意”,当作蛛丝“轻轻拂去”,表明马克思对敌人极端蔑视的大无畏的人格精神和他追求自己理想的执着。7.结尾“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的深刻含意是什么?为什么要用一个“将”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恩格斯这句饱含深情和敬意的结语,虽是一般悼词的结语,但绝不仅仅是形式的需要,而是从马克思的丰功伟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