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必修三第十二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3讲宋明理学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课标要求1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在民间广为传播。2隋朝,儒学家提出“”,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3唐朝,统治者奉行的政策,佛教和道教开始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一、背景------------三教合一三教合归儒三教并行考点一宋明理学易错提醒“三教合一”是指儒家、道教和佛教思想的相互融合、相互借鉴,但是,并没有融合成一种思想流派。主干梳理深化探究高考调研考点一材料一:伴随社会动荡不安,王朝更迭,“君臣等级观念”受到质疑。材料二:儒学传统中,有一个最薄弱的地方特别容易受到挑战,他们关于宇宙与人的形而上的思路未能探幽寻微,为自己的思想理路找到终极的立足点,而过多地关注处理现世实际问题的伦理、道德与政治的思路,……于是,当人们不断追问这一思路的起源以及其合理性依据时,它就有些捉襟见肘。……儒门对追问终极问题的回避……给思想史留下了新的话题。——葛兆光:《中国思想史》理学:吸收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具有哲学化、思辨化。2程朱理学主张代表宇宙观伦理观认识论“二程”
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先有理后有物把天理和
直接联系起来提出“格物致知”朱熹理之源在于天理天理就是“三纲五常”,强调“
”“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
,而非求科学之真天理伦理道德存天理,灭人欲明道德之善主张代表宇宙观伦理观认识论“二程”
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先有理后有物把天理和
直接联系起来提出“格物致知”朱熹理之源在于天理天理就是“三纲五常”,强调“
”“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
,而非求科学之真存天理,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有此理,便有此天地;若无此理,便亦无天地,无人无物,都无该载了!有理,便有气流行,发育万物。——《朱子语类》理先于气,“理”是世界的本源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3陆王心学主张代表宇宙观伦理观认识论(宋)陆九渊“
”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心”就是“理”将人心和伦理道德联系起来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只需
就可得到天理(明)王阳明宣扬“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①致良知:去掉私欲,加强道德修养,恢复良知;②知行合一:用良知支配自己的行为实践心反省内心儒学信仰危机二程理程朱理学:格物致知关注现世实际回避终极问题陆王心学:发明本心寻理信众有限途径宋明理学心学的出现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完成。新不系统知识精英普罗大众《赏花》:二程、朱子、阳明与友游园,时春风和煦,百花怒放。友问:为何百花如此美丽?二程说:“天生的。”朱子说:“对,天生的。”阳明说:“你来看此花树,它才存在。你不来时,它并不存在。”世界本原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比较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都承认理的存在(理学)。都是以儒家的伦理来约束人们,维护专制统治。都是唯心主义思想。理学心学不同点本体论方法论哲学范畴“理”是万物的本源“心”是万物的本源客观唯心主义思想主观唯心主义思想强调“格物致知“发明本心”,“致良知”通过外物求理通过内心的反省相同点:主题一比较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3、宋明理学的特点:1)儒学进一步思辨化。2)更加强调伦理道德为思想核心。3)更多吸收了佛、道因素。(4)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及都产生了深远影响。4地位及影响1程朱理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有力地维护了。2朱熹编著的《》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3朱熹的学术思想还传播到日本、朝鲜乃至欧洲,形成“朱子学”学派。封建专制统治四书章句集注伦理道德主题二全面评价宋明理学1积极①宋明理学具有和谐意识,强调人与自然、家庭、国家的和谐意识。②宋明理学具有忧患意识,倡导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鼓舞历代仁人志士胸怀天下,奋发进取,为理想不懈追求。③宋明理学注重品德修养,重义轻利,强调自我约束,可以促进文明的进步。④宋明理学强调身体力行,强调自主自强的精神,对中国文化起了推动和促进作用。2消极①尊卑等级观念。②重男轻女的观念。③轻视自然科学的观念。④轻视个体自由的观念;⑤重礼轻法的观念等。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压抑人们的自然欲求。“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戴震(清)“我翻开历史一查……每一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仔细看了半夜……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鲁迅《狂人日记》“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贞节牌坊中国人在食品中完成了化学扫盲,从大米中认识了石蜡,从火锅里认识了福尔马林,从银耳、蜜枣里认识了硫磺。今天,三鹿又让同胞知道了三聚氰胺的化学作用。外国人喝牛奶结实了,中国人喝牛奶结石了。日本人一天一杯牛奶,振兴了一个民族,中国人一天一杯牛奶,早熟了一个民族……最近各种事件的密集爆发,说明中国已经到了道德亏空的密集还账期,信仰的缺失与道德的赤字正在转化成一桩桩人为的灾难,整个社会开始为多年累计的信仰危机和道德沦丧承受沉重的代价,而这仅仅是个开始。按照目前的趋势,中国人的道德状况还会进一步恶化。阅读思考如何评论材料观点,你们的信仰是什么?(2019卷2)程颢诗云:“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其体现的主旨是A.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 B.人与万事万物皆同理C.张扬自我的人生态度 D.无为而治的思想理念(2018北京)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说:“盖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而君之尊又系于二者之存亡,故其轻重如此。”这一说法A强调了君主至尊的观念B体现了儒家传统的民本思想C呼应了“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D推动了儒家思想的新发展(2017江苏)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由己”。朱熹对“克己”作如下解释:“克”意为“胜”,“己”指的是“身之私欲”。这种解释A.将人性置于天理之上 B.以满足个人欲望为目标C.完全曲解孔子的本意 D.与孔子本意不完全一致(2015海南)北宋僧人契嵩说:儒教“大有为”而“治世”,佛教“大无为”而“治心”,二者皆“圣人之教也,其所出虽不同,而同归于治”。这反映了()A.佛教主动适应社会现实 B.儒、佛开始出现合流C.佛教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D.儒学统治地位发生动摇考点一宋明理学1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他们认为人性A本质是善 B本质为恶C非善非恶 D本善习远主干梳理深化探究高考调研考点一2013·福建朱熹在《漳州劝农文》中说:“请诸父老,常为解说,使后生弟子,知所遵守,去恶从善,取是舍非,爱惜体肤,保守家业”。在此,朱熹A教诲后生弟子遵从“三纲五常”B告诫乡亲去恶从善以“慎思明辨”C灌输以农兴业思想以存“天理”D劝导百姓遵循一种“理性”的生活秩序人教版必修三第十二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4讲明清之际儒家思想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课标要求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明末温陵居士梨洲先生亭林先生船山先生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主干梳理深化探究高考调研考点二一、时代背景1政治:封建专制空前强化,政治黑暗,各种矛盾尖锐。2经济:商品经济发展,江南的已有相当强的经济实力。3思想:、八股取士、文字狱等禁锢思想。市民工商业者理学背景主张①政治:明朝后期,中国社会内在矛盾空前尖锐②阶级:江南一带的市民已有相当强的经济实力③思想:道学家为抬高自己,把孔子奉为神圣④个人:目睹官场的黑暗和道学家的伪善①破除对儒家经典的迷信,反对以为标准②批判“存天理,灭人欲”的说教,强调人正当的私欲工商业者孔子的是非考点二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主干梳理高考调研考点二易错提醒道学家不同于道家。儒学中以正统自居的理学家被称为道学家,宋明理学也被称为“道学”;而道家是春秋晚期老子创立的思想流派,其部分思想后来成为道教的教义。深化探究(2016江苏)明末思想家李贽是一位狂狷之士:他剃光头发留着长须,“儒帽裹僧头”,穿着亦僧亦儒的怪异服装;他讲学传道,却收女弟子。由此可见,李贽(
)。A:致力于儒学和佛教的融合B:认可明代妇女地位的变化C:力图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D:渴望得到超然物外的自由三、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代表主要思想作用黄宗羲(1)揭露
是天下之大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2)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来限制君权(3)主张“工商皆本为以后的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君主专制主干梳理高考调研考点二三、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顾炎武(1)提出“
”思想,力求解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2)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开一代
的先河经世致用朴实学风深化探究王夫之(1)唯物观:世界是
的,事物是客观存在的实体,物质发展变化是有规律的(2)事物是可以
的(4)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具有朴素的
思想启示了近代人们的
,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物质认识辩证法思维方法“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黄宗羲《明夷待访录》主题二全面评价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1进步性明清之际的四大进步思想家,在批判地继承传统儒学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观点,使得儒学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从而又一次发展了儒学。这些思想是在明清封建社会走向衰落背景下产生的,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要求,具有解放思想和思想启蒙的历史进步性。2局限性未明确提出推翻封建制度,没有提出建立新的社会制度;并没有脱离传统的伦理道德体系,不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总之,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对当时的封建专制起了一定的冲击作用,但无法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2019江苏)有学者认为,“传统上人们对贫穷抱有道德中立的认知”,但明朝晚期,“人们越来越怀疑贫穷是短视和懒惰的结果”。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新兴资产阶级追求财富和物质享受B商品经济发展导致社会价值观变化C贫富分化和道德沦丧现象日益严重D反正统思想成为当时社会主流思想(2019浙江)顾炎武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大学者,他曾有诗云:“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诗中所体现的情怀是A“经世致用”B“人心一点灵明”C“循天下之公”D“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2018海南)明中后期,有人议论,“商亦无害,但学者不当自为之,或命子弟,或托亲戚皆可”,否则一家老小都没有办法养活。这一议论反映了A.农本思想被否定B.重商主义盛行 C.传统义利观废弛D.抑商观念削弱(2017浙江)清王昱《东庄论画》说学画者先贵立品立品之人,笔墨外自有一种正大光明之概;否则,画虽可观,却有一种不正之气隐跃毫端文如其人,画亦有然”该绘画理论A深受理学观念影响B表明文人画彰显人性追求C说明画家品德高尚D说明绘画与文学地位一致(2015福建)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今将静百姓之心,而改其行,必在制民之产,使之甘其食,美其服,而后教化可行,风俗可善也”。在此,顾炎武强调()A.培养人才,经世致用B.弘扬道德,规范言行C.富足百姓,移风易俗D.教化民众,静心明志2011·新课标与这一论述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B民为邦本C天下为公 D民贵君轻主题一明清儒家思想特点1反传统、反教条。以“异端”自居的明朝思想家李贽,指出儒家经典并非“万世之至论”,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他还提出“男女平等”等观点,令维护名教传统的士大夫十分惊惧。2反封建专制,带有一定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平凉职业技术学院《影视美术》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衡阳师范学院南岳学院《食品分析(含仪器分析)》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南阳职业学院《热力学与统计物理》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劳务分包担保合同
- 委托技术服务合同
- 委托设备维修合同
- 废旧物资回收承包合同
- 《对不良诱惑说不》学会拒绝课件-3
- 20253月合同明确的楼宇自控系统第三方接入标准
- 店房租赁合同范本
- 2024-2025学年中考历史复习- 阶段检测卷三(中国现代史)(含答案)
- 校园安全管理体系总结与改进措施分析
- 【中国信通院苏州市机器人产业协会】2025“机器人+人工智能”工业应用研究报告
- 四川省2024年普通高校招生体育类本科批调档线
- 2025-2030中国私募股权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前景趋势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山东省机场管理集团2025年应届毕业生校园招聘(67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江西高管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招聘考试真题2024
- 2025年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招聘(392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4年广东广州大学招聘编制内管理和教辅人员笔试真题
- 2025浙江绍兴市文化旅游集团限公司招聘83人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工作交接表表格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