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两次鸦片战争后的黄金与黄金关系_第1页
两次两次鸦片战争后的黄金与黄金关系_第2页
两次两次鸦片战争后的黄金与黄金关系_第3页
两次两次鸦片战争后的黄金与黄金关系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两次两次鸦片战争后的黄金与黄金关系

第二次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的悲剧。战争之间的短期和平时期充满了悲伤和混乱。即便只是从货币金融的视角管窥之见,也足见这段历史背景复杂、根源深刻、影响深远。这一时期是国际货币制度革旧维新的转型时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19年~1925年、第二阶段1925年~1936年、第三阶段1936年~1946年。期间,国际金融体系最引人注目的事件是,国际金融领域先后产生了相互割裂的“货币集团”和货币区。一、道德科学的理性回归第一次世界大战本身就是自由放任经济体系运作失灵的结果。战争前夕,维多利亚时代的“幸福世界”早已被侵蚀得摇摇欲坠。上帝信仰无可挽救地遭到知识精英的抛弃,而道德科学的理性始终走不出俱乐部的“小圈子”,既不能在庙堂之高结出果实,又无法在江湖之远播撒种子。和平、繁荣和进步早已不再是顺理成章的事情,资产定价基础危若累卵,金融危机永无宁日,失业贫困空前严重,收入和财富的不公平令人发指,自私短见的政客欺世弄权,人类文明受到威胁,种种一切都表明,非经过战争这种极端残酷的形式,资本主义世界不足以从僵化的结构中重新焕发活力。二、战争促使金本位制发生明显转变金本位制作为历史上第一个全球性货币体系,其固有的内在缺陷也显而易见。首先,它为蓬勃发展的世界经济套上了“黄金枷锁”。经济增长要求货币数量相应地增长,而后者主要依赖黄金产量的增长。黄金产量根本无法适应世界经济的增长,通货紧缩的趋势成为金本位挥之不去的“魔咒”。其次,它为国际收支失衡的积累提供了条件。金本位下,国际间的清算和支付完全有赖于黄金的输出入。由于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以及在国际经济秩序中的地位差别,以致休谟式的“铸币—价格”机制以及其他自动调节机制都无法有效地纠正国际收支失衡。发达国家通过贸易顺差和其他特权,不断地积累黄金。到1913年,即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英、美、法、德、俄五国的黄金存量达到世界黄金存量的2/3,其他国家经历的“黄金荒”已经使得金本位难以为继。就在战争“黑云压城”之时,金本位制也飘摇欲坠。此时的银行券发行逐渐失控,黄金兑换变得困难,黄金的输出入受到越来越多的管制。战争的开始使各国迅即终止了银行券与黄金的兑换,禁止黄金出口,国际金本位制随即瓦解。参战国对战争的旷日持久毫无准备,各方都相信自己将作为战胜国来收获利益,而战败的敌国将为战争付款。这种错误信念支配之下的战争预算根本无法应付庞大的实际开销。如,法国在1911年估计的对德作战费用为200亿法郎,而最后的支出为1810亿法郎。一些国家奉行错误的预算理论令情形更加恶化。基于局部均衡方法的预算决策没有考虑战争将使整个经济和财政结构发生系统性变化。战争的融资渠道有征税、国内举债、国外借款、资本资产减值以及赔款等,但由于轻率的预测和失当的理论,战争机器一旦开动,根本无法通过这些渠道获得充足的融资,大多数参战国家都不得不发行纸币以筹措经费,从而使货币制度实质上转变为纸币本位。德国的做法最为极端。1913年~1919年间,信用发行几乎增加了6倍,物价指数从1913年的100上升到1916年的152、1917年的187和1919年的213,整整提高了1.13倍。这一方面,由于联邦税制有限的财政动员能力,以及保守右翼政府反对向利润和高收入征税;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德国获得外部融资的机会有限。崛起中美国的做法是另一个方向上的极端。因其参战时间最晚、本土免于战火涂炭,从而为战争支付的经济成本也最少。除此之外,作为战争期间的最大债权国,它获得了可观的回报。因此,战后美国按照战前平价水平恢复金本位并未遭遇太多困难,然而,美国的经历只是一个例外。法国和英国的情形处于德国和美国两个极端的中间。英国更多地依靠国内税收为战争融资,而法国更多地发行长期公债筹措资金。英国有一半的战争经费靠征税得来,而法国的这一比例为14%,德国则仅为13%。对英法而言,经费的另一个重要来源是国外借款。英国政府委托摩根公司利用从纽约债券市场募集而来的资金支持英镑汇率。从1915年起,支持汇率水平为每英镑兑4.765美元,略低于4.866的平价水平。1917年4月美国参战后,相关债权由摩根公司转移到美国政府手中,加上其它战时贷款,在1918年11月停战后,英国政府对美国政府的战争债务达41亿美元。法国的对外债务总额更加庞大,其中一半以上也是来自美国,另外不到一半来自英国。三、战时的通货膨胀:法国的高企格局1918年11月的停战协定中,英国和法国要求德国对平民及平民财产所造成的“全部伤害”进行赔偿。具体的赔款数额直到1921年4月才最终确定为1320亿金马克,加上26%的出口税,为期42年。凯恩斯作为英国财政部的首席代表参加了1919年的巴黎和会。这位日后成为20世纪最伟大经济学家的年轻人对战争赔款方案痛心疾首,在回天无力的情况下不惜于和约签署之前以辞职明志。之后,不到半年的时间内,他出版了《和平的经济后果》。作为20世纪最具影响的著作之一,这本书彻底颠覆了《凡尔赛和约》的声誉。书中引用列宁的话来批判欧洲各国的战时通货膨胀政策:“没有比摧毁货币更好、更微妙的方法来推翻现存的社会基础了”。他甚至引用德国人的说法来控诉巨额战争赔款剥夺了德国的生产能力和生存基础:“签署这个和约的人们,他们签署的是几百万德国男人、妇女和儿童的死刑判决书”。凯恩斯无情地把事实摆上了桌面,并成功地预测了和约条款不可能得到执行,穷途末路的德国终将滑向仇恨报复。凯恩斯在巴黎和会上试图一劳永逸解决掉的协约国内部债务与德国战争赔偿问题,在战后的最初几年间一直主导着国际关系。在内政方面,欧洲各国政府面对从战争中解放出来的消费需求和劳动供给,无法快速组织起有效的生产能力,不得不采取战时的老办法,让通货膨胀来解决问题。然而,很快,通货膨胀本身就成为最严重的问题。德国最终发展成为恶性通货膨胀,其中1922年6月是关键的转折点。在此之前,人们预期贬值的马克仍可能恢复升值,在此之后,市场只会把汇率下跌作为继续下跌的信号。到了1922年10月,马克已经丧失了价值储存和记账单位的货币职能。1923年法国占领德国鲁尔区之后,通货膨胀完全失控,彻底丧失信用的马克不得不被一种过渡性货币———地租马克所取代。而后者又于1924年被帝国马克所取代。为了促进德国赔款的回流,在美国的主导下,分别于1924年和1930年实施了“道威斯计划”和“扬格计划”,这两个计划的实质是由美国的投资者和银行向德国提供美元贷款,而这些贷款最后均以全部或部分违约而告终。值得一提的是,“扬格计划”建立了巴塞尔国际清算银行。法国在战时的通货膨胀虽不至于恶性,却也足以使战后短期内恢复战前平价的金本位变得不可能。事实上,从战争结束到1926年之前的几年间,法国一直延续浮动汇率,信贷过度扩张,通胀高企波动,货币接连贬值。直到1926年才以汇率低估的形式恢复固定平价。四、金本位制的建立1922年,由英法两国发起、34国与会的热那亚会议,试图重建国际货币体系。热那亚会议吸取了战前国际金本位的教训,确定了一种节约黄金的国际货币制度———金汇兑本位制。热那亚会议之后,英、法、美等国货币直接与黄金挂钩,其他欧洲国家的货币通过与上述货币挂钩的形式间接与黄金挂钩,国际金汇兑本位制于1925年~1927年间逐步建立。英国为什么如此执着于恢复金本位?法国经济学家索维声称这攸关“一个声望问题,一个教义问题,几乎是一个宗教问题”。洛佩斯也说,那“不只是一块黄金,那是一个象征,一种信仰”。英国统治阶级希望通过恢复金本位制,重建物价稳定、市场有效的古典经济,希望通过恢复金本位制,击败纽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的挑战。传统古典经济理论的乐观主义精神与对维多利亚时代的怀旧情绪杂糅在一起,导致了英国政府做出了一系列错误的决策,这只能使它在丧失世界金融中心和超级大国地位的前途上渐行渐远。1925年4月,时任财政大臣的丘吉尔决定:将英镑外汇价格提高10%,以战前的金平价恢复金本位。此时的英国已经意识到一个时代即将结束,剩下的问题只有准备何时直面现实罢了。五、对货币区模式的变革和对改革的努力金汇兑本位制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金本位制的固有矛盾,只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过于刚性的黄金约束。即使这一利益也产生了相应的成本,即金汇兑本位在应对潜在冲击时表现出天生的脆弱性。一旦出现信心危机,可兑换性的承诺就要经受考验。所有的一切都注定了这种安排只能获得一段时期内的成功,而不可能永久成功。当“大萧条”的空前破坏席卷而来之时,脆弱的金汇兑本位制不堪一击。以国际金本位制为标志的国际货币体系瓦解后,在国际金融领域,逐步形成以少数几个资本主义大国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集团,从而展开了在世界范围内争夺国际货币金融主导权的剧烈斗争。货币集团和货币区的形成,使资本主义国际货币体系进一步四分五裂,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货币战、金融战日趋激烈,资本主义货币金融危机也日益深化。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为止。英镑集团,是在1931年最早形成的货币集团。1931年9月,英镑同黄金脱钩,1933年春美元同黄金脱钩。同年6月召开的世界经济会议试图稳定美元汇率,但遭到失败。此后,英国放弃谋求世界范围的解决方案,转而巩固英联邦内部的领导地位,从而形成了英镑集团。英镑集团除了英联邦国家之外,还包括斯堪的纳维亚半岛、阿根廷、埃及、伊朗和伊拉克等国。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英国为了加强外汇和外贸管制,把英镑集团改组成为一个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英镑区。1972年英国宣布英镑同美元脱钩,英镑区范围便缩小到英国本土和爱尔兰。1978年爱尔兰货币参加欧洲货币体系后,英镑区已不复存在。世界经济会议失败后,英国退守英联邦优惠区,德国加强外汇管制,日元和美元先后贬值,迫使法国、比利时、荷兰、瑞士和意大利不得不寻求某种防御性的结盟。1939年金本位制瓦解后,法国联合殖民地、托管地国家组成法郎集团,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改组为法郎区。法郎区有13个成员国,包括使用“中非金融合作法郎”的中非5个国家(刚果、喀麦隆、中非、乍得、加蓬)和使用“非洲金融共同体法郎”的西非8个国家(塞内加尔、科特迪瓦、尼日尔、贝宁、马里、多哥、科摩罗、布基纳法索)。这些国家的货币同法国法郎挂钩。法国中央银行是法郎区主要管理机关。美元集团,是美国于1933年废除金本位制以后,为了同英镑集团相抗衡,联合加拿大、菲律宾和拉美一些国家而组成的。1935年发展为美元区。从货币集团发展到货币区,在货币区主导国控制下,虽然各个货币区的发展过程和组织管理有所不同,但它们具有以下共同特点货币区内各国货币汇率都钉住主导国货币并维持其比价。货币区内各国之间的结算都要通过主导国货币进行。货币区各国之间资金移动不受限制,对区外的资金移动,必须报主管机关批准。货币区内各国的黄金、外汇储备,必须按照货币区规定的比例,交给货币主导国中央银行集中保管。货币集团的出现,表明资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