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东方文化的神韵-中国民族音乐_第1页
第三章 东方文化的神韵-中国民族音乐_第2页
第三章 东方文化的神韵-中国民族音乐_第3页
第三章 东方文化的神韵-中国民族音乐_第4页
第三章 东方文化的神韵-中国民族音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东方神韵—

中国民族音乐第一节绚丽多姿的民歌世界—民歌与歌舞

民歌是广大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实践中,经过口头传唱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和人民生活紧密联系的歌曲艺术。民歌是民间音乐与民间文学结合的产物,民间歌舞是民间音乐与民间舞蹈结合的产物。民歌具有三个基本特征:

一、和人民群众的社会生活有着最直接和最紧密的联系;二、民歌是在经过广泛的群众性的即兴创作和口头传唱中逐渐形成、发展起来的;三、民歌的音乐形式具有简明朴实、平易近人、生动灵活的特点。中国民歌有两种分类法:一种是按色彩区分;另一种是按体裁区分。按体裁分类,有三类、四类、五类分法。(1)三类:劳动号子、山歌、小调。(2)四类:号子、山歌、小调、长歌(3)五类:号子、山歌、小调、叙事长歌、风俗歌。

一、劳动号子

劳动号子,也叫号子,即劳动歌曲。它是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劳动过程中创造出来的,直接配合劳动的歌曲演唱形式。北方称“吆号子”,南方称“喊号子”。

1.劳动号子的功能(1)实用性。号子在劳动中具有组织劳动、指挥劳动、鼓舞劳动者情绪、调节劳动者精神的实用性功能。(2)表现性功能。号子表达了劳动者对劳动的热爱,再现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劳动者精神面貌。

2.劳动号子的种类劳动号子种类繁多,主要是劳动工种不同导致的。一般分为五种:搬运号子;工程号子;农事号子;作坊号子;船渔号子。3.劳动号子的音乐特征歌词多数和劳动有关;音乐节奏源于劳动节奏的律动性;演唱形式多样,主要有独唱、对唱、齐唱、一领众和等形式,以“一领众和”典型演唱形;音乐材料的反复使用;劳动号子的曲式结构简单,常见的为回返式结构,终止感不强,便于不断反复。视听欣赏:《哈腰挂》视听欣赏:《嶉咚嶉》视听欣赏:《川江船夫号子》二、山歌

山歌是劳动人民在山间野外劳动生活过程中抒发内心感情的一种抒情小曲。1.山歌的形成与流传(1)山歌的形成途径。在山野劳动生活中,由于抒发感情或某些特定的功用要求而产生的某些抒咏性或实用性的歌腔,经过长期传唱的磨炼与加工,逐渐形成山歌。(2)山歌的流传特点。山歌的流传局限性很大,山歌音乐形式接近自然语言形态,灵活多变,本地人易学、外地人难学。因此,限制了对外地的流传。

2.山歌的分类(1)按演唱方法和风格分类①高腔山歌。②平腔山歌。③矮腔山歌。(2)按山歌功用分类:①放牧山歌。放牧山歌包括:呼牛调、对山歌、犁田歌等。②田秧山歌。田秧山歌的主要歌种有:江浙山歌、巢湖秧歌、鄂西长阳薅草歌。③一般山歌。常见的歌种有:信天游、花儿、山曲、神歌、云南山歌、客家山歌等。3、山歌的特征

(1)山歌歌词特点:歌词常用“比”与“兴”的表现手法;歌词常用七字句,较多使用衬词。用来装饰正词、补足语气、深化情感的表现等,虽无实义,但其音乐表现意义重大。(2)山歌的音乐形态特征:①山歌奔放、嘹亮、开阔、曲调悠长。②山歌的节奏自由,较少使用规整化节奏。③山歌演唱形式多样,多以独唱为主,也有对唱、一领众和等形式。④山歌的曲式结构特点:常见二句体,四句头、五句头、赶五句、联八句等结构。4、经典曲目鉴赏(1)信天游:也叫顺天游,主要流行在陕北、宁夏东部,内蒙古西部和山西北部。信天游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有典型陕北音乐风格。著名曲目有《脚夫调》、《蓝花花》、《赶牲灵》、《横山里下来些游击队》等。(2)山曲:又称“酸曲”,主要流行在山西西北部的河曲、保德一带和陕西府谷、神木一带。常见曲目有《提起哥哥走西口》、《人家都在你不在》、《走西口》、《想亲亲》等。(3)花儿:又名“野曲”、“少年”,是我国北方山歌的一个重要歌种。主要流行在甘肃、青海、宁夏三省区,是当地十几个民族共同浇灌的艺术之花。经典曲目《上去高山望平川》(河州大令)、《下四川》、《四季歌》、《妹妹山丹花儿开》等。三、小调

“小调”这个名称,在我国应用广泛,有的地方称“小曲”,一般指在民间流传较广、形式规整、短小精悍的歌唱艺术。

1.小调的形成小调一般形成于劳动生活之余或民间娱乐、风俗节日等场合。在城镇、街头巷尾、酒楼茶馆、集贸市场等场合,或者在民间节庆、婚丧喜事之时,或唱民歌自娱自乐,或集中欣赏民间半专业化艺人的表演。2.小调的发展一是整个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在几千年自给自足小农经济社会,各地互不往来,小调的发展是缓慢的。宋元以后,由于商品经济、集市贸易发展,市场繁荣,城镇形成,小调获得空前发展。二是姐妹艺术的影响,特别是戏曲、曲艺音乐的影响。戏曲、曲艺音乐以民歌(包括小调)音乐为基础发展起来,当形成自己的特点之后,又反过来给民歌以积极的影响。这种影响在小调发展上十分明显。3.小调的流传特点

(1)从流传地域看,小调分布广,如《孟姜女》、《茉莉花》、《剪靛花》等时调,几乎遍布全国各省区。

(2)从流传时间看,小调流传最久远。目前所流传的小调中既有源于明代的俗曲,如《银纽丝》、《叠断桥》、《打枣杆》,也有源于清代的小曲,如《鲜花调》、《玉蛾郎》等,据文字记载分析,实际在民间流传中,小调的流传时代要更久远。

(3)小调传唱社会阶层复杂,也给小调的内容和形式带来了复杂性。4.小调的种类(1)吟唱调:出于日常生活的实际需要而哼唱的,实用性较强的民间小调。(2)谣曲:伴随茶余饭后、家务劳动、纺纱织布等日常生活中经常吟唱的小调。(3)时调:除了在人们日常生活闲时传唱外,由职业或半职业化民间艺人在城镇市集、酒楼茶馆、街头巷尾、游览胜地场合演唱,供人们娱乐、欣赏、消遣助兴。(4)舞歌:伴随民间歌舞所唱的小调,即歌舞性小调。主要形式有:秧歌、花鼓舞、花灯调、采茶、二人转等。凤阳花鼓河曲二人台表演5.小调的音乐特征(1)小调的歌词特点:歌词固定,多数是分节歌形式,多段体。叙事性强,表达感情方式委婉。(2)小调的节奏:南方小调节奏平衡,北方小调多采用切分节奏,使得小调曲调更加活泼。(3)小调演唱形式。小调传唱者多为女性。其歌唱形式以独唱为主,兼有对唱和一领众和等形式。(4)小调曲式结构。小调歌词为七字句及长短句结合句式,结构以二乐句、四乐句为主,兼有二乐句扩展或四乐句扩展。视听欣赏:《桃花红杏花白》视听欣赏:《茉莉花》

第二节吹拉弹打华夏正声—民歌器乐

一、民族乐器的类型

根据传统的习惯,这些乐器按性能共分为吹、拉、弹、打四大类:

吹管乐器:笛、管、箫、唢呐、葫芦笙、芦笙、海笛、口笛等。拉弦乐器:皮膜类:京胡、就二胡、二胡、软弓二胡、坠胡、四胡、高胡、轧筝、马头琴(蒙古)、根卡(芷)、牛腿琴(侗)等;板面类:板胡、椰胡等。

弹弦乐器:琵琶、柳琴、阮、月琴、秦琴、三弦、古琴、扬琴、筝、箜篌,新疆的弹布尔、都它尔、冬不拉、热瓦甫、卡龙,藏族的扎木聂等。打击乐器:鼓类:堂鼓、腰鼓、书鼓、吴鼓、手鼓、扁鼓、战鼓、大鼓、长鼓、太平鼓、八角鼓、渔鼓、铜鼓等50余种;锣:大锣、小锣、汤锣、云锣、八音锣、响盏、喜锣、春锣、马锣、斗锣、冬锣等;钹类:大钹、小钹、水镲、大小铙、星、碰铃、酒盅、碟子等;板梆类:拍板、竹板、梆子、云板、木鱼、手梆、四块瓦、简报、铜手板、广东板等。二、民族乐器常见演奏形式

(1)独奏:由一人演奏某一乐器的形式(可有伴奏也可无伴奏)。(2)重奏: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声部结合在一起的乐曲,每一个声部均由一人演奏。(3)合奏:由众多的乐器演奏多个声部称合奏。在我国,众多乐器齐奏同一声部(同度或八度)也可称合奏。合奏乐队采用“吹、打、弹、拉”各类乐器,色彩丰富,音响丰满。三、民族乐器音乐赏析1、独奏音乐1)常见吹管类器乐(1)笛子音乐。笛子,古称横吹、横笛。《姑苏行》是演奏家江先渭根据昆曲音乐和江南丝竹音调改编而成的一首具有典型江南地区风格的乐曲,是用曲笛演奏的。

梆笛曲《喜相逢》原来是内蒙古的一首民间乐曲。后来流传到张家口北部一带,被吸收在戏曲山西梆子及二人台中作为过场牌子吹奏。现在流行的笛子独奏曲《喜相逢》是由著名笛子演奏家冯子存和专业音乐工作者在传统曲牌的基础上改编的。(2)唢呐音乐。唢呐,古又称琐奈、苏尔奈。原是波斯乐器,广泛流传于亚、非、欧许多国家。在我国,到了明代以后文献才有明确记载。最为著名的当推《百鸟朝凤》2)常见拉弦类器乐拉弦类乐器,习惯统称“胡琴”。中国拉弦乐器形成较晚,史载11世纪前,我国北方少数民族流传一种奚琴,宋代称嵇琴,即今胡琴类拉弦乐器的前身。

(1)京胡音乐。京胡是用于给京剧伴奏的高音胡琴。琴筒和琴杆都为竹质,琴筒细小而长,音高,音域窄。定弦不固定。(2)二胡音乐。二胡的形制:由琴杆、琴轴、琴筒、琴弦、千斤、琴码、琴弓等组成。琴杆、琴轴、琴筒均以坚硬的红木或楠木制作。琴筒为二胡的共鸣箱,琴筒一端为音筒,一端蒙蛇皮或蟒皮,上置琴码、张二弦。刘天华共作有10首二胡曲:《病中吟》、《月夜》、《苦闷之讴》、《悲歌》、《空山鸟语》《烛影摇红》等;3首琵琶曲:《歌舞引》、《改进操》、《虚籁》;1首丝竹合奏曲《变体新水令》;编有47首二胡练习曲、15首琵琶练习曲;还整理了崇明派传统琵琶曲12首。3)弹拨类器乐

(1)琵琶音乐。琵琶是以演奏手法命名的乐器,是我国古老的弹弦乐器之一。琵琶二字在秦汉时期是多种弹弦乐器的总称,唐代以后才作为独立专用名词,沿用至今。

代表曲目有《海青拿天鹅》、《阳春古典》、《夕阳箫鼓》、《十面埋伏》、《霸王卸甲》以及现代创作的《彝族舞曲》、《草原英雄小姐妹》等。(2)古筝音乐

筝是以音响效果命名的乐器。筝的形制:一弦一柱,多弦多柱乐器,呈长条形,面板弧形,底板开两个音孔,面板与底板均用桐木制作。头尾设前梁、后梁,面板上立筝柱,支撑筝弦,以弦长及松紧弦定音高。筝柱排列错落有序,如雁阵一般,又称雁柱,可移动。由于长期以来筝曲在全国各地分布较广,不同地域风格不同,现主要分为五个流派。即:河南筝曲、山东筝曲、客家筝曲、潮州筝曲、浙江(武林)筝曲。4)打击类器乐打击类乐器的独奏乐较少见,资料缺少,本教材不做视听欣赏。2.重奏乐近现代以来,一些专业音乐工作者在探索民族器乐的继承与发展方面作了许多有意的尝试。重奏乐是在充分发挥民族乐器特性基础上,借鉴国外重奏多声部织体写作技巧,实现各声部优化组合的产物。

《阳关三叠》是上海音乐学院教授胡登跳经过多年实践创造的“丝弦五重奏”形式。1980年,胡登跳根据同名琴歌改编,原是古琴曲,配唱唐代王维名诗《渭城曲》,表现古人边关惜别的真挚感情。3.合奏乐(1)常见小型合奏乐种。

①丝竹乐。丝竹乐器是相对打击乐器而言的民族乐器中旋律性较强,音色较柔和、明亮的乐器类群。丝竹乐起源很早,汉《相和歌》已有丝竹乐伴歌唱形式。江南丝竹风格清新幽雅、流畅柔婉、旋律精美。主要典型曲目有:中花六板、行街、慢云板、三六、慢三六、欢乐歌、云庆、四合,称“八大曲”。②广东音乐。广东音乐是流行于珠江三角洲及广州市区的民族器乐合奏乐种。它是形成于近代、发展较快的一种民间乐种。音乐绮丽精致、华美光彩,性格乐观向上。代表性曲目有:《旱天雷》、《雨打芭蕉》、《步步高》、《赛龙夺锦》、《平湖秋月》等。《步步高》开门见山奏出轻快活泼、热情舒展的旋律,给人以清新乐观向上的感受。③吹打乐。“吹打乐”指旋律乐器和打击乐相结合的民间音乐。实际上,吹打乐也常用丝竹乐器,故有“粗吹锣鼓”(唢呐、管子等吹管乐与大锣大鼓的组合)和“细吹锣鼓”(丝竹乐与打击乐的组合)之分。吹打乐,在民间又称“鼓吹”、“鼓乐”、“吹歌”、“十番”、“锣鼓”等。吹打乐大多风格粗犷、刚健,善于表现热情兴奋和激烈强健的情绪。常见乐种有:浙江吹打、苏南吹打、河北吹歌、晋北鼓乐等。(2)大型民族器乐合奏乐。

大型民族合奏乐又称“民族管弦乐”,起源于20世纪初,新中国成立后得到很大发展。是一种新型综合性民族管弦乐队合奏音乐。乐队借鉴西洋管弦乐队组合,配备吹、打、弹、拉四组各具高、中低音区的完整乐器。代表作品《春江花月夜》、《金蛇狂舞》、《春节序曲》等。李焕之(1919—2000),作曲家,原籍福建晋江,生于香港。1936年进上海国立音专。1949年后,李焕之历任中央音乐学院音工团团长、中央歌舞团艺术指导、中央民族乐园团长,并兼任第四届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及音乐创作委员会主任等职。主要作品有:《民主建国进行曲》、《新中国青年进行曲》、《社会主义好》等歌曲,还有管弦乐《春节组曲》、《第一交响曲——英雄海岛》,古琴弦歌合唱《苏武》,古筝协奏曲《汨罗江幻想曲》等,1945年曾参与歌剧《白毛女》的集体创作。著有《作曲教程》及论文300余篇。第三节

脆鼓雅板演古讽今—说唱音乐一、说唱音乐的历史1.唐代以前的有关记载近年来史学家提出,古代瞽者“诵诗、说书、讲史”即为说唱艺术最早的源头。《墨子•耕柱篇》中有“能谈辩者谈辩,能说书者说书”的说法。说书即说历史,也可说是后世说史之源头。清代就有文人提出《成相篇》是类似弹词、莲花落文体原始形式的看法。如《孔雀东南飞》、《陌上桑》等。2.唐代的说唱音乐唐代俗称的“变文”被史学界认为是说唱音乐的早期形式。这一形式,在唐代已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3.宋、金时期的说唱音乐宋代的说唱音乐趋于成熟,杭州等城市中有了说唱艺人专门卖艺的场所——勾栏、瓦肆,并且有艺人专业行会组织。北宋时期说唱音乐曲种有鼓子词、诸宫调,还有唱赚、陶真和涯词。南宋继承了北宋的传统,说书的风气也很盛行,有了“小说”、“说经”、“说公案、铁骑儿”、“说史”的说书四家。4.元、明时期的说唱音乐元代蒙古族统治集团对汉人从政治到文化都施行残酷的压迫,禁止民间说唱。尽管如此,说唱艺术还是继承前代的传统在悄然发展。明成祖迁都北京后,社会比较安定,城市手工业得到发展,说唱音乐作为适应市民阶层的技艺普遍得以兴盛。5.清代的说唱音乐清代说唱音乐首先是南方弹词的发展,弹词演化成不同地区的形式并且已有不同的名称。如“苏州弹词”“扬州弦词”“宁波四明文书调”、广东“木鱼书”。二、说唱音乐的分类以“说唱音乐”为题,分为8类,即鼓词类、弹词类、琴书类、渔鼓类、牌子曲类、杂曲类、走唱类、板诵类。1.鼓词类鼓词类是由元明时期流行的各种词话发展而来的,清代以后这类曲种主要盛行于北方,其显著的特点是演唱时演员要自己敲鼓掌握节奏。目前全国属于鼓词类的曲种有数十个,如京韵大鼓、西河大鼓、乐亭大鼓、梅花大鼓、东北大鼓、安徽大鼓等。二、说唱音乐的分类以“说唱音乐”为题,分为8类,即鼓词类、弹词类、琴书类、渔鼓类、牌子曲类、杂曲类、走唱类、板诵类。1.鼓词类,由元明时期流行的各种词话发展而来的,清代以后这类曲种主要盛行于北方,其显著的特点是演唱时演员要自己敲鼓掌握节奏。目前全国属于鼓词类的曲种有数十个,如京韵大鼓、西河大鼓、乐亭大鼓、梅花大鼓、东北大鼓、安徽大鼓等。2.弹词类弹词类音乐,都是以弹拨乐器琵琶、三弦为主要伴奏乐器。音乐曲调性强,演唱风格细腻深刻,擅长表现长篇故事,也有富于诗意的抒情的“开篇”。3.渔鼓类,又称渔鼓道情类。这类曲种的主要伴奏乐器是渔鼓(由竹筒一端蒙以羊皮或蛇皮制成)和简板。这种形式来源于明代的叙事性“道情”,目前盛行的这类曲种主要有湖北渔鼓、广西渔鼓、河南坠子等。4.牌子曲类说唱音乐是将许多曲牌连缀起来表现故事内容。早在宋代就有,如“诸宫调”等。现在流行的曲种有河南大调曲子、单弦牌子曲、四川清音、广西文场等,大多在清代就已经形成了。5.琴书类琴书类因多以扬琴为主要伴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