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课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2.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课标
近几年高考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有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董仲舒对儒学的发展、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等。从命题角度上看,侧重于考查考生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积极影响、儒家思想合理成分以及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途径和影响理解和知识应用;从题型上看,主要以选择题为主,也有非选择题涉及。因此,考生复习时可将儒家所倡导的伦理道德与今天的道德传承、公民意识和人文精神相联系,加深对“时代变迁需要对其伦理观念进行扬弃”的认识;可将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与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学从内容、地位等角度进行对比分析,理解儒家思想的不断发展实际上是儒家不断吸收借鉴其他学派的过程。春秋战国时期,许多学术流派或学者(诸子百家)针对当时社会上和学术上的各种问题,争相发表见解,展开争论,形成“百家争鸣”局面。“百家”泛指数量多;“争鸣”指争论和辩难。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1、“百家争鸣”的含义历史纵横:九流:儒家、道家、墨家、法家、阴阳家、纵橫家、农家、名家、杂家十家:儒家、道家、墨家、法家、阴阳家、纵橫家、农家、名家、杂家、小说家经济上,井田制瓦解。在这以前,“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土地全归周王室所有,由于铁犁牛耕的推广,这时出现了土地私有。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开始按田亩收税,正是反映了土地制度的这一变化,正式承认了土地私有是合法的,原有的经济秩序遭到了很大的破坏。政治上,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原来的周天子统一号令天下,但这时原来受周天子所封的诸侯现在成了许多各自为政的国家,互相兼并、争霸,大国凭借实力争得盟主地位,“挟天子以令诸侯”。诸侯国内部也出现兼并、夺权的现象。文化上,经济政治的变动造成文化下移。学校原来设在官府,文献典籍和学习工具也为官府所垄断,这就是所谓的“学在官府”。春秋战国以后,随着王室衰微,政局变化,官学败坏,原来掌管文化的官员许多都流散到民间。其中,一些人开始把自己掌握的知识传授给别人,出现了私学。由于私学的兴起,文化下移,逐渐形成了“士”阶层,并开始成为社会上一支重要的力量。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1.形成的原因经济:政治:阶级:文化:生产力大发展,井田制崩溃分封制、宗法制崩溃,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战争“士”阶层活跃和受重用私学兴起,造就大批文士学术下移“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根本原因:社会大变革百家争鸣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庄子韩非子墨子
二、表现政治思想教育思想天人关系礼的思想哲学思想政治思想思想学说思想学说思想特点仁政思想1、早期儒学孔子孟子荀子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享年73岁。孔子3岁丧父,17岁丧母,生活十分惨淡。孔子曾先后担任过下级官吏和地方官,五十多岁时担任司寇,成为政府高官,后在55岁左右仕途失意,官闲居家。之后孔子离开鲁国,周游列国达十四年之久,其目的是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然而屡遭冷遇。于是,孔子开始专心从事文化教育活动。材料一:子曰:“仁者爱人。”“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解读:“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意思自己立身修德,也要让别人立身修德;自己通达事理,也要让别人通达事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思是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切勿强加给别人。材料反映了孔子学说的核心——“仁”的思想。前者反映了“仁”积极进取的一面,后者则反映了“仁”自律敬畏的一面。两者和谐统一,充分表达了仁者“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为人处世精神。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思想核心“仁”人性论:性相近材料二、“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为政以德
某天,鲁哀公请孔子进宫叙谈。哀公请孔子吃桃子,边上还有一盘黍子。孔子却恭敬地吃掉了黍子。哀公笑道:“夫子,侍人送上来的黍子,是用来擦桃子上的毛的,不是吃的。”孔子正色对哀公说:“主公啊,我不是不知道。但是,黍米是五谷尊者,是帝王用来祭祀天地及宗庙中最上等的谷物,其地位是很高的。但桃子地位是比较低贱的,祭祀时从不用。用尊贵的东西去擦拭低贱的东西,是君子所不为的。今天用五谷之长的黍米去擦拭低贱的桃子,臣以为这是违背周礼的。故我不敢那样做。”鲁哀公听了,大加赞赏地说:“夫子所言,真是妙极了。”
这则小故事体现了孔子什么思想?实质是什么?应该怎样看待?实质是恢复西周时的等级名分制度“礼”“克己复礼”材料三、“克己复礼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经典诵读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ùe)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子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知识拓展“仁”:仁者爱人,为政以德“礼”:维护周礼,贵贱有序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敬而远之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兴办私学。政治思想:教育方面:整理古籍:五经:《诗》《书》《礼》《易》《春秋》?把探讨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优先位置,体现了他的人本主义思想。孔庙
规模仅次于故宫的古建筑群。孔庙是祭祀孔子的地方。全庙南北长1公里多,占地327亩,共有厅堂殿庑400多间,包括三殿、一阁、一坛、三祠、两庑、两堂、两斋、十七亭、五十四门坊,前后共9进庭院,布局严谨,气势雄伟。
孔林
孔子及家族专用墓地
相传孔子死后,他的学生从四方带奇木异树来此种植2000多年来不断增植,已达3万余株,为我国最大的人工园林,园林内栖息着多种禽鸟,为旅游观赏胜境。
孔府位于孔庙东侧,有“天下第一家”之称,是孔子嫡系长期居住的府第,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官衙与内宅合一的典型建筑。美国文化部长说:孔子的人格与他的业绩,值得受到中国和全世界人民的最高敬意。法国文化部长说:从久远的年代开始,欧洲就承认了孔子这位中国和全世界著名的思想家与哲学家。孔子在汉城孔子在柏林
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1、提出“仁”,具有民本思想,对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具有积极意义。2、他主张维护周礼,代表当时没落奴隶主贵族的利益,具有保守性。3、他首倡私学,打破奴隶主贵族对教育的垄断,促进古代教育事业的发展4、他编订古籍,为中华文明的传承和发展作出巨大贡献对孔子的评价:经典诵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2010·广东卷)“夫仁政,必自经界(土地的分界)始。……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孟子的这段话认为A.轻徭薄赋是实施仁政的手段B.均贫富是实施仁政的障碍C.解决土地问题是实施仁政的前提D.贵民轻君是实施仁政的途径【解析】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儒家的思想观点主张,反映三农问题,同时也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及解读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孟子认为好的治国方略是从界定土地产权开始的,解决土地问题是实行仁政的前提。故选C项。“亚圣”孟子“仁政”“民贵君轻”“性本善”孟子,名轲,邹(今山东邹县)人1、孟子继承孔子的仁学发展为性善论。认为仁、意、礼、智不是外在给予的,原本就有,不过不曾切己反思罢了。作为性善论的基础就是“四心”,即恻隐之心、善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孟子又叫作良心和本心。良心就是善心,本心就是原本具有之心。
2、以性善论为基础,孟子的目的是为了推行他的“王道主义”。就是要学习古代圣王的做法,崇尚德治,“以德服人”,使人“中心悦而诚服也”。
3、提倡王道主义时提出民贵君轻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核心是讲得民心者得天下。为了说明民贵君轻的合理性,还借助了天的力量。“尧荐舜于天,而天受之;暴之于民,而名受之”天意和民意是相通的,天意的真正意义在于民意。
4、对孔子义利思想的继承。“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利有两个不同的向度。首先是治国方略意义上的。“义”特指王道,“利”特指霸道,分别代表不同的治国方略,是对立的。“集大成者”荀子“仁义”“王道”“君舟民水”“性恶论”荀子,名况,战国晚期赵国人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制天命而用之”“天行有常”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和儒学大师“化性而起伪,伪起而生礼义,礼义而生法度”,他的所谓“伪”是指人本性的改善。为改善人性需要有礼义,礼义的原则又体现在法度的制定之中,因此荀子一般“礼法”并称。
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亡焉。然则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故必将有师法之化,礼义之道,然后出于辞让,合于文理,而归于治。用此观之,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比较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异同孔子孟子荀子时期仁的思想民本思想人性论爱人为政以德性相近仁政仁义民贵君轻君舟民水性善论性恶论春秋末期战国中期战国末期同异下列早期儒学家的思想主张中,体现的共同思想是A.教育思想B.农本思想C.民本思想D.重农抑商
思想家思想主张孔子“仁者爱人”、“为政以德”、“有教无类”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施仁政以民,省刑罚,薄税敛”荀子“君者舟也;庶人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制天命而用之”【解析】C
材料一子贡问政。子曰:“足食(粮食充足),足兵(军事力量充足),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不取得百姓信任是立不住脚的)。”——《论语》
材料二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得到百姓的拥护)而为天子,得乎天子而为诸候,得乎诸候为大夫。”——《孟子》
材料三“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荀子·王制》(1)三段材料集中反映了先秦儒家的哪一重要思想?民本思想(2)材料一中孔子认为治理国家最关键的一条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认为要达到这一目的,统治者应怎样做?仁爱和取信于民实行德政(为政以德)(3)材料二主要反映了孟子的哪一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依据这一观点孟子认为统治者应该怎样做?(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荀子为什么提出“舟水之喻”?后世不少统治者都以此为鉴,举出一个典型事例。民贵君轻仁政今天儒家思想过时了吗?还有必要提倡它吗?为什么?(1)儒家强调“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思结合”的教育教学思想,对我国当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有积极作用。(2)儒家提倡“孝”、“仁义”、“诚信”等道德伦理观有助于构建和谐人际关系,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3)儒家强调“正身自省”、“修已安人”、加强道德修养,有助于约束和规范市场经济主体的交易活动和行为,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正常、有序的进行。(4)儒家提倡的“仁”“德治”“民本”思想维护了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的发展。(5)儒家主张的“大一统”思想有利于巩固中华民族的统一,在今天更是有着现实意义。早期儒家思想是百家争鸣时期的核心内容,属于课标、考纲的重点内容。孔子、孟子、荀子的基本思想主张、历史意义是近几年高考命题的重点;早期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明形成过程中的历史地位值得重点掌握。山东、广东、江苏、上海等地区以非选择题形式出现,选择题各地也多有涉及。从历史角度:中庸之道是世界上最具有连续性的文化,也是中国众多文化流派中最具价值的核心精神和观念,对东亚乃至全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现实角度:儒家思想所体现的仁爱、尚义、和谐、诚信、自律等精神,在融洽国际关系、促进国家发展、导正社会风俗、完善个人道德、提升民族素质等方面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2、道家老子材料二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材料三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材料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1)唯心:老子的思想核心是“道”。认为“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人要顺应“道”而生活。(2)辩证法思想:任何事物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而且可以互相转化。材料四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3)政治主张:主张“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老子主张“以柔克刚”,相传老子曾经张开嘴让弟子们看,然后对弟子们说:“我那些坚硬的牙齿早就掉了,而我那柔软的舌头却还在。”
他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观点,把世间的事物都看成相对的,认为好与坏、正确与错误、大与小、高与低没有什么绝对的界限。庄子将这种认识论上的相对主义运用来观察人生社会,便产生了怀疑论和消极悲观的情绪,认为现实的一切都是可怕和痛苦的,人生只是一场梦,活着不如死。因此,他反对一切进步,反对一切文明。庄子的思想比老子更为消极,是战国中期没落的奴隶主贵族的思想代表。庄子及其思想庄子继承和发展了道家学说,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①宣传天道与自然无为,提出“齐物论”②崇尚自然,追求精神自由3、法家(1)特点:奖励耕战、实施严刑峻法(2)法家的政治实践诸侯国魏国楚国韩国秦国变法者李悝吴起申不害商鞅李悝主张用严酷的刑罚确立起新的以集权为特征的政治秩序.(法家的典型主张)所著《法经》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法典.商鞅变法(政治、经济、文化)有利于打击旧制度;建立封建制度。战国时期是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韩非
(1)积极变法革新;(2)以法治国:明法令,严法典;(3)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法、术、势相结合治国。(“势”是君主的政权、威势,即权威)知识拓展理论来源观点主张集权观:加强君主集权
改革观:“不期修古,不法常可”①法、术、势三派②道家思想法治观:厉行赏罚,奖励耕战
发展趋势作用两汉以后,独立体系逐渐消失,被儒家吸收为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和秦始皇统一全国奠定理论基础。——适应地主阶级建立新政权的需要——适应了地主阶级兼并战争的需要——适应了社会大变革的需要秦王借法家思想振兴国家,实现统一大业。统一后,秦始皇继续厉行法治,结果呢?——法家理论可得天下而不能治天下。——天下大乱,15年便灭亡。历史启示?
墨子(约前468—前376),名翟。出身于“贱人”。春秋战国之际思想家、政治家,墨家的创始人。墨子精于工技,曾经“学儒者之业”。他一生的活动主要是“上说下教”,儒、墨两家并称为“显学”。墨子门下弟子众多,他们对巨子(墨家领袖)都绝对服从,并为之赴汤蹈火,在所不辞。相传墨子曾止楚攻宋,主张兼爱、非攻。墨子为实现他的政治抱负曾长期奔走于各诸侯国。墨子(1)墨家的风气①组织纪律严密②刻苦俭朴和自我牺牲③讲求实际功利(2)墨家的基本主张①“兼相爱、交相利”②非攻、尚贤、尚同、非乐、非命、节葬、节用等一系列主张。(3)墨家在认识论和逻辑学方面的贡献①认识以客观实践为来源。他提出判别知识的三条标准这就是有名的“三表法”。②墨子提出中国最早的逻辑学术语,建立了由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推理的方法论基础。
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若使天下……视人之宝若其宝,谁窃?视人之身若其身,谁贱?视人之家若其家,谁乱?视人之国若其国,谁攻?——《墨子》材料二: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湖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孟子》(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样的思想主张?
(1)“兼爱”、“非攻”思想。
解析:“视人之宝若其宝”、“视人之身若其身”、“视人之家若其家”、“视人之国若其国”反映出的是一种没有等级差别的普遍的爱,是墨家的“兼爱”思想。“谁攻”反映的是“非攻”思想。(3)相同点:都是为统治者提供治国的方案(或为维护封建统治服务)。不同点:孟子要求统治者以仁爱之心对待人民,实行王道之治;韩非子重视“刑”的作用,强调用重刑镇压人民反抗,实行霸道统治。
解析:孟子和韩非子都是新兴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都是为封建阶级服务的。孟子主张实施仁政,实行王道之治;韩非子是法家的典型代表,强调法治,主张实行霸道。(3)概括材料二、三在目的上的相同点和统治方式上的不同点。《韩非子》
材料三: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刑者,民之所恶也。故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衰,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三、“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影响(1)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2)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3)推动了中国主流文化思想儒家思想的形成。(4)推动了古代社会进步,促使奴隶社会的封建社会的变革儒家思想孕育了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哲学基础;法家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古为今用诸子百家的思想在今天大放异彩儒家的“仁政”——“以德治国”法家的法治思想——“依法治国”孔子的教育思想——全民教育、素质教育、职业教育等墨家的兼爱、非攻——平等博爱、热爱和平、反对战争“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
百家争鸣近几年高考主要集中在对时期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的考查,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历史影响也需要重点掌握。主要以选择题形式出现,山东、上海、浙江、重庆均有命题。从历史角度:反映了当时新兴地主阶级和没落奴隶主阶级之间的政治斗争,奠定了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从现实角度:所体现的思想自由和学术独立精神具有超越时代的普遍价值,是今天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重要保证。
某中学历史探究课上,学生从“穿衣”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甲生说:穿衣服应合乎大自然四季变化,天气冷多穿一点,天气热少穿一点;乙生说:穿衣服要看你的身份地位,什么身份及何种地位,该穿什么样的衣服就穿什么样的衣服;丙生说:讲究穿着是一种浪费,穿得简单、甚至破烂的衣服也未尝不好;丁生说:何必麻烦,由上面规定,大家都穿一样的制服不是很好吗?他们的描述按甲、乙、丙、丁顺序所对应的思想是A儒、墨、法、道B道、儒、墨、法C儒、法、墨、道D道、墨、法、儒B【运用提升】2011年1月11日,在位于天安门广场东侧的国家博物馆北广场,矗立起一座孔子雕像。就此事,某校甲、乙两个学生学习小组,在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过程中展开讨论,形成了两种不同意见。以下是讨论中利用的两则材料。材料一孔子的学说也不过只是一家之言……代表不了中华文明。……什么“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什么“温良恭俭让”;什么“克己复礼”,只有一个字:“礼”,而他的“礼”的核心就是封建统治者的“礼”……我们不可以随意否定一个历史人物,也不可随意拔高一个历史人物。——2011年1月14日新华网博客材料二汉黜百家,独尊儒术,此后历代当权者都推崇儒术,奉为治国方略。……“仁”与“礼”是建立人类文明社会的基本要求,对任何时代任何制度都是适用的。……当此之际,儒学再次引人关注:“养心莫善于寡欲”;“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些格言,耳熟能详又历久弥新,仿佛就是针对现实社会的某些弊端发出的。最近公布的“十二五”规划建议,在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方面汲取孔孟伦理原则,提出了更符合实际的建议:“提倡修身律己、尊老爱幼、勤勉做事、平实做人,推动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崔道怡《略谈孔子塑像》,2011年1月31日《人民政协报》请回答:(1)作为甲组同学,请你据材料一指出反对为孔子塑像的理由,你又将如何利用材料二从思想文化方面进一步说明自己的观点?(2)作为乙组同学,请你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儒家思想的历史影响及现实意义方面概括赞成为孔子塑像的理由。(3)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应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解析】本题考查对传统文化的评价分析。第(1)问中的“理由”依据材料一中“孔子的学说……他的‘礼’的核心就是封建统治者的‘礼’”分析,从材料二中找出儒家思想的消极因素,进一步论证自己的观点;第(2)问,注意关键词“历史影响”、“现实意义”;第(3)问,综合材料可以看出中国传统文化有其消极的方面,但也存在积极的方面,要善于学习其积极的因素,克服其消极的因素。【参考答案】(1)反对: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维护封建等级秩序,符合封建统治者的利益,不能代表中华文明,拔高了孔子的地位。进一步说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压制了人们的创造性。(2)历史影响:自汉武帝开始,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维护了政治上的大一统和社会的稳定。现实意义:儒家学说对现实社会具有借鉴意义,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文明素质,有利于建立和谐社会;有利于提高个人的道德修养。(3)应进一步弘扬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出现的历史背景及其评价;董仲舒对儒学的新发展及儒学正统地位的形成是近几年高考的重点命题区域,上海、江苏、重庆、宁夏都以非选择题形式出现,安徽、海南、北京也在此出现命题。历史角度: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新思想,维护了封建统治秩序,神化了专制王权,增强了民族凝聚力,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统和主流思想;从现实角度:我国现代文明的发展,一方面要坚持与时俱进,理论创新的品质;另一方面也要注重个性和思想自由,倡导文化的多元化。为什么儒学在秦时受到严厉打击?儒学以古非今,抨击时政,不利于秦的统治为什么秦王朝不焚禁医药、卜筮、种树之书?秦王朝焚书的目的是为了遏制知识分子的思想,而医学、卜筮、种树之书是实用之学,对社会国家直接有益。3、评价:(1)其实质是一种思想文化专制政策;(2)对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和维护秦朝的统一起了一定的作用。(3)但其限制了思想学术的自由发展,摧残了人才,是对先秦思想文化成就的粗暴否定和一场文化浩劫,阻碍了社会进步和发展,使儒学的发展因此进入低潮。和战国时期相比,秦的文化氛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1)变化: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思想解放;秦朝时期死气沉沉。(2)原因战国时期尚未形成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度,各国纷争的局面造成了宽松的学术氛围。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创立,出于政治统一的需要,思想也走向专制。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一、西汉初的黄老之学何谓“黄老之学”?汉初为何以之为政治上的指导思想?黄老之学又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呢?“老”:老子的学说黄老之学内容:治身(养生)、治国。基础:早期道家理论,结合阴阳、儒、墨、法等各家学说。作用:?“黄”:黄帝的学说核心:“无为而无不为”:“待时而动、因时制宜、积极无为”汉初的经济状况经济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4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说课稿7篇
- 网页制作案例教程HTML5+CSS3课程设计
- 《数理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 复习真题卷04 第6-7单元(解析版)
- DBJ51-T 198-2022 四川省既有民用建筑结构安全隐患排查技术标准
- 2009年高考语文试卷(全国Ⅱ卷)(解析卷)
- 建筑工程行业工程测量培训体会
- 通信行业客服工作总结
- 《色彩的渐变》课件
- 有关医院的实习报告三篇
- 中央2025年全国人大机关直属事业单位招聘18人笔试历年典型考点(频考版试卷)附带答案详解
- 2024至2030年四氯苯醌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北京市海淀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英语试卷(含答案)
- 中资企业出海报告:潮涌浪阔四海扬帆
- 房地产销售主管岗位招聘笔试题及解答(某大型央企)2024年
- 2024-2025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期末测试卷(二)(含答案)
- 80、沈阳桃仙机场二平滑工程冬期施工方案
- 《STM32Cube嵌入式系统应用》HAL库版本习题及答案
- 一年级数学练习题-20以内加减法口算题(4000道)直接打印版
- 外研版小学英语(三起点)六年级上册期末测试题及答案(共3套)
- 跨部门合作销售提成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