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4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说课稿7篇
4年级11册数学人教版说课稿1篇11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48页的例题,以及相关的练习题。
2、教材分析:
“探索规律”是《数学课程标准》中“数与化数”领域的部
分。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接触过直观、简单的“找规律”方面的
内容,但作为一个独立的单元出现在教材中还是第一次。其内容
是让学生探索两种物体间隔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并进行简单应用,
教材以有趣的童话场景为素材,引导学生探索生活中一些简单的
数学规律,学习这样的内容,可以使学生运用已有的数学学习方
法和经验,发现数学规律,感受数学的探索性,以及数学的价值,
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3、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
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
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师必须转变角色,依据学生的特点,
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
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观察、猜测、试脸、归纳、分析和整理的过
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为了做到这一点,在教学时通过让学
生看一看,摆一摆等实践活动中,了解“规律”,初步建立“规
律”的概念。
4、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体会和认识间隔排列的物体个数关系间的规
律,初步学会联系发现的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探索活动中初步发展分析、比较、综合与归纳等
思维能力。
(3)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用数学
观点分析生活现象的初步意识初步能力,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
逐步形成与人合作的意识和学习的自信心。
5、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找”出间隔排列的物体个数之间的规律,
通过“找”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学习数学的能力。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创新意识。
6、教具准备
教具:主题挂图、教学课件。
学具:每位学生准备小棒和石子。
二、说教法
1、在教学思想上,以学生为主,教师只是学习的组织者、引
导者和合作者,让学生始终参与在教学活动中。
2、在教学方法上,采用直观法、游戏法、动手操作、引探等
方法,从扶到放,让学生在观察、比较、尝试、探索、练习、实践
操作过程中悟出规律和创造规律的方法。
三、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
合作者、因此,在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引导学生,给学生提供“自
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等机会,让学生在合作交流,操
作的过程中找出规律。
四、说教学程序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咱们来做个游戏好吗?游戏名字叫“猜一猜”,
请看:
1、出示:
你们猜一猜,下一个气球是什么颜色?
2、出不:
请你们猜一猜,中间应该摆上什么水果才能使它们的排列有
顺序,且更美呢?
师:你们真棒!能准确地猜出问题的答案。谁来说说,你们刚
(1)师:比较每行两种物体,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先和你的同
桌说说。
(2)组织全班交流,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发现了什么规律,
教师帮助学生把话说通顺,清楚。
4、归纳规律
(1)师:通过观察、比较、交流从、我们发现“小兔乐园”的
情景中有怎样的规律?
(2)学生归纳规律°
(三)理解规律
摆一摆,比一比,谁能发现其中的规律
(1)师:请同学们拿出你们的学具,用几根小棒,在桌上摆成
一排,再在每根小棒中间摆一个石子。数数小棒的根数和石子的
个数,看看有什么发现?把你们的发现告诉同桌,并与前面发现的
规律比一比,一样吗?
(2)组织全班交流
(设计理念:这一环节是新知再现,对新知起到检查、巩固、
提高的作用,对规律有着更深的理解,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完成)
(四)实际举例,体验规律美
1、生活处处有规律
师:你能在生活中找到有这样规律的例子吗?仔细想想,先跟
同学说一说,再告诉全班同学。
2、欣赏生活中的规律美。
展示生活中规律美的画面
(设计理念: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
用价值,同时也打开了学生的思维,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五)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为了巩固新知识,发展学生思维,我设计了以下几道题:
1、小明放学回家经过一段马路,他发现马路的一边有10根
电线杆,且还发现每两根电线杆中间有一个广告牌,你能帮他算
算共有多少各广告牌吗?
2、河坝的一边了75棵柳树,每俩棵柳树中间栽一棵桃树,
栽桃树多少棵?
3、沿圆形池塘的一周栽了25棵柳树,每俩棵柳树中间栽一
棵桃树,可以栽桃树多少棵?
(设计理念:前两题是基础巩固题,最后一题是拓展延伸题。
这样的设计既有层次,又有坡度,对所学知识起到检查、巩固的
作用,同时也发现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六)创造规律
同学们可真行!能够找到了规律,还能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现在老师考考你们:谁能以我们班的一部分男同学和一部分女同
学进行排列,并使他们排列有规律可寻?
(设计理念:运用现在的学习资源,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七)总结归纳
师:你能告诉同学们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学生举手发言)在
生活中,在数学王国里,还有更奇妙的规律等着你去探索。只要
同学们用心观察,认真思考,定能发现其中的奥妙!
4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说课稿【篇2】
(-)说教材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找规律》
的第一课时。从四年级开始,安排“找规律”的单元,引导学生
探索现实生活中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并应用规律解决相关的实
际问题。本课是让学生探索两种物体间隔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并
进行简单应用。学习“找规律”后,可以使学生运用已有的数学
学习方法和经验,发现数学规律,感受数学的探索性,以及数学
的价值与奇妙,进一步体验学习数学需要运用观察、分析、综合、
归纳和抽象、概括等方法,提高学习数学的能力,并通过发现规
律体验成功,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所以,学好本课是比较重
要的,是为以后学习其他的“规律”打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本人将该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
(1)通过观察,初步认识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的规律。
(2)通过合作探究,找到“两个物体间隔排列时,两端的物
体比中间的多1,中间的物体比两端的少1”这一规律。能够利用
这一规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在学习中,体会数学的抽象性与概括性。
(4)培养学生努力钻研的学习精神以及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
能力C
(三)说教学重难点
本课教学的重点在于经历间隔现象中简单规律的探索过程,
得出这种规律中的两种物体的数量关系;难点是用恰当的方式描
述这一规律,并利用规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四)教法和学法
因为这一节内容是小学数学中比较适宜让学生探究的课题,
因此我主要采取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提供自主探究的素材,
让学生通过小组成员间的合作、交流、讨论,得到自己的思考途
径和学习成果。
(五)说教学过程
下面,我重点来介绍这堂课的教学过程。本节课我将分为四
大环节进行。第一部分通过游戏,导入新课,引出规律的特点;
第二部分通过主题图的观察以及填写表格,探索规律;第三部分
通过练习,使学生对这类规律的认识得到提升,并联系生活寻找
规律,体会规律的广泛性,巩固和深化学生对规律的认识;第四
部分是总结评价,延伸规律。
一、游戏引入新知
在课的一开始,我经过拍手动作引领学生注意观察,激发其
学习兴趣并提出疑问:这里有一个秘密,是什么呢?(师再次拍
手)能跟老师一起学吗?再次提问:能不能再拍一组跟老师的不
一样的?
通过提问,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引入课题:规律。
接着经过摆小棒和小圆片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究这种规律,
亲身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二、观察学习
在这环节中分为四小步骤展开。
1、认识概念
师:间隔排列的规律其实还有很多很多,今天我们只来学习
其中的一种。哪一种呢?像这个,一根小棒一个圆片一根小棒一
个圆片排列的。
师生同读,师板书:|O|O|O|O|O|O|O|O|
师:一直这么画下去,我们会看到最后是?(生:直线)那我
们注意看这组中首尾都是什么?(小棒)它们都是一样的,我们
给它起一个名字,叫什么呢?两端物体(师生同读师板书)
出示16
师:像这个呢?也叫两端物体。那夹在中间的是什么?(生:
圆片)我们也给它起个名字,叫什么呢?(师生同读:中间物体)
师板书
2、观察学习
师:我们刚学习了间隔排列的规律,知道了什么是中间物体
和两端物体。像这种规律在我们的书本上还有很多很多。好,请
翻开课本第48页,看看你能不能找到。
板书:找
课件出示主题图,学生观察、思考。
师:看看,图中画了哪些事物?哪两个事物间是有联系的?
你发现他们之间有什么规律吗?
师:这幅图中有这样三组排列。这些排列都蕴涵着同一种规
律。你找到了吗?
学生汇报,师出示表格。
4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说课稿【篇3]
我说课的题目是《有趣的算式》,我准备从说教材,说教法、
学法,说教学过程三个部分完成说课。
一、说教材。
《有趣的算式》是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探索与发
现(一)》中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会运用计算器进行一些简
单的四则运算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学生学了这部分内容,能
为以后进一步体会探索的过程和方法,发现乘法的结合律和分配
率打下基础。
为了更好地体现《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培养学生的推理
能力,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发展,使学士在面临各种问题时,能够
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能够发现其中所存在的数学现象并并
运用数学的知识与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感受到数学在生活
中的意义。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理解与内容的分析,按照新课程标准4~6
学段数与代数中的要求,我将本节课的目标定为: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有趣的探索活动,巩固计算器的
使用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探索的过程中,体会探索的方法。
3、情感与态度目标:感受数学的奇妙,养成积极参与学习
活动的习惯。
根据新课程标准中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将本节
课的教学重点定为:鼓励学生对算式及其结果的特点进行比较,
从中发现一些有趣的数学规律。
教学难点定为:培养学生探究发现的能力和推理能力。
二、说教法、学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以及新课程理念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我准备采
用以下几种教法和学法:
1、教学中,我将通过谈话来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学习数学
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动机,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索。
2、观察分析、主动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
方式。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究性学习,让他们在具体的操
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亲身经历数学问题的提
出和解决的过程。
3、通过灵活多样的练习,巩固计算器的使用方法,提高思
维能力和推理能力。
4、联系生活实际解决身边的问题,让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
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应用,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说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我力求突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首先创设有趣
的情境一一挖掘宝藏。这一环节的设计,可以唤起学生学习的欲
望,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再根据小学生好动、好玩的特点把整
个教学过程设计成有趣的闯关游戏活动,让他们积极地投入到数
学学习中去。通过引导学生的探究活动,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让
学生获得探索规律的体验,懂得应用规律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提
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环节:活动探究,获取新知。
通过四次闯关,在每一关中经历“计算、现察、思考、交流、
归纳”这一过程,主动获取知识,探索规律。
第一关:奇妙的宝塔。在每个同学都想一想的基础上,通过
小组议一议、全班交流、老师板书等启发引导。
第二关:奇怪的142857o通过计算,引导学生在观察
的基础上提出疑问,进行讨论总结出规律。
第三关:神奇的9。通过设置“99999999999999二?”的难题,
经历解决问题的挫折,激发寻找新办法的探索欲望。
第四关:寻找神秘的数。通过“卖关子计算得到的最后结果
如果是6174的就是
好孩子,否则就不是好孩子”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一环节的设计,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实践、探究与合作的
学习的空间,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挥了学生在课堂教学
中的主体作用。
第三环节:联系生活,深化应用。让学生学以致用,从山脚到
山顶有2222222层,每一层有5555555级台阶,要走多少级台阶
才能到达山顶?解决22222222_5555555二?
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用
学到的知识与解决实际问题,促进理论同实践的结合。
4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说课稿【篇4】
一、说教材
学生通过前几年的学习与生活中积累的经验,对圆形物体已
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圆的初步认识》是建立在学生的这些经验
上来进一步认识圆的有关特征,让学且深切体会圆与我们的生活
密切相关,并为后续学习圆的有关知识打下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圆,知道圆各部分的名称。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操作活动,感受并发现圆的有关特征,
知道点与圆的位置关系、圆心、半径和直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感受圆的
美。
三、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认识圆上所有的点到固定点。都有相同的长度r,
认识圆心、半径。
难点:初步认识圆的有关概念。
四、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我用情境教学法,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用活动探究法让学生主动探索、动手操作,认识点与圆的位置关
系,从而理解半径;用讨论合作法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相互交
流,学习半径、直径0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动手画一画、量一量,动眼看一看等
方式自主探索,以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去学习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半径等知识。通过自学的方式去学习圆的对称轴及半径与直径的
关系。
五、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
(一)点亮双眼,看自行车车轮
我出示了生活中自行车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它车轮形状,学
生们都知道是圆形,又出示正方形车轮的自行车,问这样的自行
车你们见过吗?学生们会说没有,紧接着我就提出疑问为什么生
活中的车轮都是圆形呢?圆形车轮到底有什么奥秘呢?今天我们
就来学习圆的初步知识。带着问题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对圆的好
奇心和探究欲望,为后面的教学埋下伏笔。
(二)静做细观,共探圆的奥秘
1、认识圆的边:观察圆形,看看它的边是由什么样的线围成
的?由此得出圆是由一条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
2、认识圆心:移动车轮、转动车轮,让学生观察车轴在车轮
中的位置有没有改变,通过实物迁移,用一个点表示车轴,从而
去认识固定的点即定点在圆中叫圆心,圆心用字母0表示。
3、认识点与圆的位置关系:通过动手操作、同桌讨论,在图
中找出与圆心距离为3厘米、2厘米、4厘米的点,能找多少个,
并观察分别在圆的哪个位置,从而认识点在圆上、圆内、圆外三
种位置关系。
4、认识半径:通过点在圆上这个知识认识到圆上所有点与圆
心所连的线段有无数条,长度都相等,接着介绍这样的线段就是
半径,用字母r表示,接着小组去讨论怎么理解半径,并通过一
道练习加深对半径的理解。
5、认识直径:出示一个圆及圆中的6条线段,让学生观察6
条线段中哪条最特别,通过小组讨论找到特别之处经过圆心,并
且两端都在圆上,再介绍这样线段叫做直径,用字母d表示,再
让学生说说如何理解直径并在圆中试着画一画直径,看看还能画
出多少条,并量一量看看有什么发现,从而得出圆中有无数条直
径,长度都相等。
6、认识对称轴及半径与直径的关系:通过预习回答问题来知
道圆的对称轴及同圆中直径是半径的两倍,让学生思考用什么方
法说明直径是半径的两倍,并给学生一张圆纸片,动手操作来解
决如何确定它的圆心的问题。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通过动手操作、静思默观、自学新知、归
纳总结的学习方式自主探索圆的有关知识,既让学生感受丰富多
彩的数学学习,又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齐心协力,一起练习
本环节通过判断和选择两种题型进一步加深对圆的认识,培
养学生分析、推理和判断的能力。
(四)巧思妙想,畅游数学天地
首先,解决开始提出的问题为什么车轮要设计成圆形?接着
让学生们猜谜语,轻松一下:有一个人在一片青草地上钉了一个
木桩,用一根绳子拴了一只羊在那里。(打一个水果)猜出后,我
们再猜一猜羊吃草的范围最大能吃出什么图形?在猜谜中感受到
圆在生活的存在。那么生活中还有什么也是圆的,然后带着同学
们一起去欣赏生活中的圆,最后出示百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的
一句话一切平面图形中,圆形是最美的,学生感受圆的魅力。
4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说课稿【篇5]
说教材分析:
本节课所教授的内容是在第五单元学生就已经学习了有关角
的知识,以及有关角的简单的加减法计算,只是因为刚学,学生
对于推理的书写过程还颇为陌生。
因此,通过本节课探究相等的角,进一步加深对有关角的知
识的理解,并使学生对推理的过程更趋于熟练化、合理化,让其
在复习的基础上又有所创新,使所学知识得到提高与发展。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初步掌握有关角的简单的加减法计算,因此这节课
主要是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同角的补角相等,
同角的余角相等这两个简单的几何命题,加深体验几何推理的过
程。同时进一步感受数学思考的条理性,数学结论的明确性,为
后继学习几何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过程:
1、引入部分。
因为本节课所执教的内容需要学生能够根据角的关系熟练的
计算出角的大小。从而推理说明出各角之间的关系。因此,在引
入时安排了两题角的计算帮助同学们进行复习,目的是复习角的
计算格式和特殊角的度数。
2、新知探究部分。
因为两条直线相交后得到角有很多,而小于平角的只有4个,
同学们基本上都能够根据以前的知识说出它们之间互补的关系,
而对与两条直线相交后,所形成的相等的角可能部分学生有了初
步感知,也许会说到。所以我采用的是猜想-验证的策略。而经
过总结验证的策略可能会有如下三种:
(1)学生会想到把四个角都测量一下
(2)举例法,假设测量出其中一个角,通过计算得出其余的
角。
(3)通过推理说明,根据同角的补角是相等的关系证明出结
论。但是在课上不出现同角的补角是相等这样的话。目的是渗透
猜想验证的数学思想,和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3、练习部分:
这要分为二个层次。其一,找一找,动一动。通过身边找一找
或动一动创造一组的相等的角,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好习惯,体
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其二,想一想,说一说。本节课主要我
的定位是能够找出各角之间的互补或互余的关系,在解题中培养
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言语表达的条理性。
而对于书写过程可能学生做起的难度很大,因此,基本上没
要求书写计算过程的部分。
4、总结部分。
其一,本节课的内容涉及到今后要学习的两条直线相交对顶
角相等的知识,但是在小学阶段不做要求,但是,我想为了今后
的学习做好铺垫,通过引入数学文化的方法,介绍最早证明出对
顶角相等的科学家是古希腊的泰勒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树
立热爱科学的争当数学家的远大志向。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其二,知识的总结,谈一谈你的收获或感受。
4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说课稿【篇6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经历集合思想的形
成过程,初步理解集合知识的意义。能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用“韦
恩图”解决有重叠部分的问题的价值,理解集合图中每部分的含
义,能解决简单的有重叠部分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猜测、操作、交流等活动,学生
在合作学习中感知集合图的形成过程,能用集合图分析生活中简
单的有重复部分的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解决实验问题的过程中感受选择解决
问题策略的重要性,养成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体会数学的严谨
性,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集合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集合思想方法的形成过程。
教学准备:
“学习之星”和“劳动之星”的获奖奖励,“智慧星”和
“守纪星”的获奖奖励,集合名称的磁板,获奖学生名字的卡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脑筋急转弯导入新课师:今天这节课上老师会根据同学
们的表现,评选出智慧星和守纪星。想要获得智慧星,那你课上
需要积极动脑、认真思考。想要获得守纪星,那你课上就要认真
听讲、坐姿端正、书写规范。看谁这节课既能获得智慧星又能获
得守纪星。
谈话:同学们,你们玩过脑筋急转弯的游戏吗?想不想玩一
玩?出示脑筋急转弯一一理发师的困惑:
教师边讲解,边用课件播放声音。
师问:进来的怎么只有三个人呢?你们能帮理发师解决他的
困惑吗?
生:略师:在这里爸爸有双重身份,他既是孩子的爸爸又是
爸爸的孩子。身份在这里重复了一次,所以只有3人。(板书:
既……又……)像这样的问题,数学上称之为“重叠问题”今天
就让我们一起去研究这类问题。
二、集合圈的深入探究
师:根据同学们上一周的表现,李老师评选出了7名学习之
星和5名劳动之星,那你们知道一共有多少名同学获奖了吗?(12
名)
师:有不同意见吗?
生:没有师:那你们想不想知道都有谁获奖了?(课件展示
获奖学生名单)
师:从这张光荣榜里,你发现了什么?
生:—既获得了“学习之星”又获得了“劳动之星”。
师:你这个词用的真好,既……又……(板书)这样说我们就
听得很明白了,谁还能像这位同学一样说说你的发现?
生1:—既获得了“学习之星”又获得了“劳动之星”。
师:谁能把这两个同学的发现连起来说说?
生2:和都既获得了“学习之星”又获得了“劳动之星”。
师:你真会表达。下面请获奖的同学赶快到前面来,老师给
大家颁奖。学习之星站到老师的右手边,劳动之星站到老师的左
手边。你们俩应该站到哪儿?
师:咦,我发现了一个问题,刚才我们明明算了12名同学获
奖了,怎么才来了10个人呢?那两个人呢?(学生举手,迫不及
待的回答问题。)你们有话想说,那好,你来说说?
生:和都既获得了“学习之星”又获得了“劳动之星”,所
以他们两人在获奖名单里重复了。
师:哦,原来是这样。看来同学真是理解了这两个同学的位
置了,那这两边呢?谁来说说右边同学的获奖情况?
4:右边同学获得了“学习之星”。
师:“学习之星”还有中间的两个同学呢,我们只描述这5个
人的获奖情况。
生:这5个人单单只获得了“学习之星”。
师:那谁来说说左边这3位同学的获奖情况?
生:左边这3位同学只获得了“劳动之星”。
师:真不错,这下我们弄清楚了。那老师开始颁奖了,左边的
同学每人发一颗“学习之星”,右边的同学每人发一颗“劳动之
星”,中间的同学每人既发一颗“学习之星”又发一颗“劳动之
星”。(师边说边给学生发小星星)
师:那刚开始我们算得有12名同学获奖了,在今天的这种获
奖的情况下是不对的,你能用画图的方法表示出今天有10位同学
获奖了吗?先听清要求:画图时,要画清同学们的获奖情况,还
要让我们能直观的看出一共有多少名同学获奖了,注意老师已经
把这些同学的名字编好了相应的序号(课件展示),不要写这些同
学的名字了,我们只用序号来表示同学就可以了。
生:独立画图。
师:画好的同学可以小组相互交流一下,看看小伙伴们画的
图有没有值得你借鉴的地方。(师巡视学生画的图,选择有代表性
的图到前面投影。)
师:老师选择了几位同学画的图,下面请这几位同学分别到
前面来讲一讲他们画的图。
师:像这种重叠问题,我们可以用韦恩图来表示。它是英国
的数学家韦恩在1881年发明的,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把这个图叫
作韦恩图,也叫集合圈。(板书:集合)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用集合圈的方式来画画图。
(师边讲边在黑板上画集合圈)先画一个封闭的椭圆表示“学习
之星”,画好之后贴上这个集合圈的名字是“学习之星”。接下
来该画什么了?
生:“劳动之星”的集合圈。
师:那“劳动之星”的集合圈我们应该画在什么位置呢?师:
为什么要把“劳动之星”的集合圈有一部分画到“学习之星”的
集合圈里面呢?
生:因为有人既获得了“学习之星”又获得了“劳动之星”。
师:再画一个封闭的椭圆表示“劳动之星”。下面我们把这
些获奖同学的名字贴在相应集合圈的位置里。
师:这个集合圈我们就算画好了,那集合圈的各部分表示什
么呢?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阴影部分表示什么?师:根据我们
画的集合圈在小卷子上列出算式(生列算式)。
师:谁来说说你怎么列的算式,并给大家讲讲你为什么这样
列算式?
生:我列的算式是7+5-2=10(名),“7”表示7名“学习之
星”,“5”表示5名“劳动之星”,减去“2”是因为有2名同
学重复了。
师:你讲的真清楚,大家都听明白了吧。
师:谁还有不同的方法?你们看这个图我们相当于把这些获
奖同学分了几部分?(3部分)哪三部分?分别是几人呢?那你会
列算式了吗?
三、问题拓展
师:这个问题我算式弄清楚了,现在老师又有想法了,我们
下周还要选出7名“学习之星”,5名“劳动之星”,你们帮老
师想一想有可能有多少名同学会获奖吗(出示课件)?今天的获
奖情况是有2名同学重复了,有10个同学获奖了。那下次获奖可
能多少名同学重复呢?
生:3名,1名。
师:最多有多少名同学重复获奖?
生:5名。
师:为什么?生:因为“劳动之星”只有5人,所以最多只
能有5人重复获奖了。
师:谁能按照一定的顺序把下周我们班获奖的重复情况都想
全了,并说一说
生:没有重复、重复1人、重复2人、重复3人、重复4人、
重复5人(随着学生说,课件出示)。
师:那每种情况下有多少人获奖呢?分组做师:没有人重复
获奖的情况。
生:7+5=12(人)师:那这个集合图该怎么画呢?
生:画两个单独的圈,没有重复的部分。
师:(找学生说重复1人、重复3人、重复4人、重复5人的
算式,并让学生说3/4清这样列式的原因。)那重复5人的时候,
这个集合圈又该怎样画呢?
生:“劳动之星”的圈都跑到“学习之星”的圈里去了(课
件展示)。
师:那这个部分表示什么意思?有几人?(课件出示如下)
学习之星
生:这部分表示只获得了“劳动之星”,有2人。
师:我们来观察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生:有几个人重复了,就去掉几人。
四、练习提升师:班里获奖同学的情况,我们都弄清楚了,真
了不起,那今天没有获奖的同学呢?匕如—,我想把他的名字也
贴在黑板上,我应该贴在什么位置上。(贴在集合圈的外面)为什
么啊?贴在外面表示什么呢?师:所以我们班里其他没有获奖的
同学,都可以贴在获奖集合圈的外面。现在班里每位同学都找到
了自己的位置,下面我们来帮同学们找到自己的位置。
这节课获得智慧星的有人,获得守纪星的有人,两项都获得
的有人,两项都没有获得的有人,来上课的学生一共有多少人?
师:请同学们,在小卷上独立完成,要求画出集合圈,并列算式。
五、生活中的重叠现象(出示课件)
(1)奥运五环,环环重叠
(2)看,这是圆圈的集合图
(3)还有大自然中,一座座山峰重峦叠嶂
(4)以及月食,也是因为重叠现象导致的
(5)这是设计师笔下的建筑,也有重叠
六、课堂小结师:
今天我们学习了重叠问题,还用集合知识解决了不少问题,
谁来说说你这节课的收获?
生1:我学会了画集合圈。
生2:我学会了重叠的问题可以用画集合圈的方法来解决。
生3:集合圈的画图方法能让我们很清楚得看清每个部分有
多少人和一共有多少人。
师:你们的收获还真不少同学们,集合圈可以帮我们解决生
活中有重复现象的问题以后这样的问题还有很多很多,就等着同
学们去发现和解决。好,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4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说课稿【篇7]
[教学目标]
1、在丰富的具体问题情境中,感受求平均数是解决一些实际
问题的需要,并通过进一步的操作和思考体会平均数的意义,学
会计算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是整数)。
2、在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
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进一步增强与他人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体验运用已学的统
计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学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同学们喜欢玩篮球吗?(屏幕出示)
看,四(1)班的一、二组同学正在进行投球比赛呢,规则是每人
投10次球,看哪组投的准?今天,我们班同学来给他们当裁判,
好不好?第一次,每组出一人,老师月两幅统计图分别表示出了
第一组和第二组投中的个数(多媒体出示第一组投中7个,第二
组投中6个),哪纽投的准一些?生判断:第一组投的准一些;
问:你是怎么判断的?指名回答。
第二次,每组出两人,(多媒体出示第一组两人分别投中6个、
7个,第二组两人分别投中5个、9个),哪组投的准?生判断:
第二组投的准;
问,这次你们是怎么判断的?指名回答。
第三次,两个组所有同学都参加比赛,(多媒体出示第一组四
人,第二组五人及成绩),这次又是哪组赢呢?预设:
生1:第二组赢,第二组投的总数多;
生2:我觉得比总数不公平,因为第二组多一个人师:到底事
实情况怎样?我们必须想个方法来说服对方,请你们开动脑筋,
先自己思考,有了想法后小组内相互交流。
小组讨论,教师巡视。
问:有结果了吗?谁来说一说你的想法?你认为应该比什么?
师:你觉得哪一种比法更加合理?说明你的理由。
指名回答。
师:在刚才的讨论中,我们明白了参加比赛的人数不一样多,
算总数不公平,就不能用这种方法。只有求出第一组平均每人投
中的个数,第二组平均每人投中的个数,才能一比胜负。
(出示:第一组平均每人投中的个数、第二组平均每人投中
的个数)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平均数。(板书:平均数)
二、自主探究,理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网页制作案例教程HTML5+CSS3课程设计
- 《数理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 复习真题卷04 第6-7单元(解析版)
- DBJ51-T 198-2022 四川省既有民用建筑结构安全隐患排查技术标准
- 2009年高考语文试卷(全国Ⅱ卷)(解析卷)
- 建筑工程行业工程测量培训体会
- 通信行业客服工作总结
- 《色彩的渐变》课件
- 有关医院的实习报告三篇
- 恩师的赠言15篇
- 中央2025年全国人大机关直属事业单位招聘18人笔试历年典型考点(频考版试卷)附带答案详解
- 2024至2030年四氯苯醌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北京市海淀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英语试卷(含答案)
- 中资企业出海报告:潮涌浪阔四海扬帆
- 房地产销售主管岗位招聘笔试题及解答(某大型央企)2024年
- 2024-2025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期末测试卷(二)(含答案)
- 80、沈阳桃仙机场二平滑工程冬期施工方案
- 《STM32Cube嵌入式系统应用》HAL库版本习题及答案
- 一年级数学练习题-20以内加减法口算题(4000道)直接打印版
- 2024年度无人机飞行培训合同
- 外研版小学英语(三起点)六年级上册期末测试题及答案(共3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