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讲 钠及其化合物2 课件【知识精讲精研】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b82432616563026c9fe7501c266462a/9b82432616563026c9fe7501c266462a1.gif)
![第7讲 钠及其化合物2 课件【知识精讲精研】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b82432616563026c9fe7501c266462a/9b82432616563026c9fe7501c266462a2.gif)
![第7讲 钠及其化合物2 课件【知识精讲精研】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b82432616563026c9fe7501c266462a/9b82432616563026c9fe7501c266462a3.gif)
![第7讲 钠及其化合物2 课件【知识精讲精研】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b82432616563026c9fe7501c266462a/9b82432616563026c9fe7501c266462a4.gif)
![第7讲 钠及其化合物2 课件【知识精讲精研】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b82432616563026c9fe7501c266462a/9b82432616563026c9fe7501c266462a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化合物钠及第一关:氢氧化钠第二关: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第三关:焰色反应第一关:氢氧化钠一、氢氧化钠(1)碱性——使指示剂变色(使酚酞变红色,使甲基橙变橙色)(2)能和一些非金属单质反应(详见下讲)、和一些特殊金属单质反应(暂略)(3)和酸性氧化物反应(例如CO2、SO2)反应方程式:(4)与酸发生中和反应举例方程式:(5)与ー些盐发生复分解反应举例方程式:
第二关: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分别向两支试管中加入约10mL水,用力振荡,分别滴加2~3滴酚酞溶液,其现象是
。1.碳酸钠、碳酸氢钠的水溶性及酸碱性比较实验结论①水溶性:Na2CO3和NaHCO3都能溶于水②溶解度:Na2CO3>NaHCO3。③水溶液酸碱性:Na2CO3>NaHCO3水溶液都呈碱性。1.碳酸钠、碳酸氢钠的水溶性及酸碱性比较2.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快慢的比较(1)按上图要求完成实验: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3mL稀盐酸,将两个各装有少量等质量的Na2CO3、NaHCO3粉末的小气球分别套在两支试管的管口。将气球内的Na2CO3和NaHCO3同时倒入试管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个气球均膨胀;碳酸氢钠与盐酸混合比碳酸钠与盐酸混合气球膨胀得快且大(2)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碳酸钠、碳酸氢钠分别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①碳酸钠
。②碳酸氢钠
。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产生气体比等质量的碳酸钠与盐酸反应产生气体多且剧烈3.碳酸钠、碳酸氢钠热稳定性的比较(1)如图所示实验为“套管实验”,小试管内塞有沾有白色无水硫酸铜粉末的棉花球。点燃酒精灯加热,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结论:Na2CO3受热不分解;NaHCO3受热易分解,生成物中含有
。由此可知,Na2CO3的热稳定性比NaHCO3
。小试管中棉花球变蓝色,B烧杯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A烧杯中有少量气泡冒出CO2和H2O强与碱反应Na2CO3+NaOH——不反应NaHCO3+NaOH=Na2CO3+H2O与盐CaCl2反应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白色沉淀CaCO3,而碳酸氢钠不与之反应.Na2CO3+CaCl2=2NaCl+CaCO3↓4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碱和盐反应名称碳酸钠(纯碱或苏打)碳酸氢钠(小苏打)物理性质白色粉末,易溶于水细小白色晶体,能溶于水,溶解度比Na2CO3小与酸反应能反应,有气体产生剧烈反应,有气体产生与碱反应能与Ca(OH)2、Ba(OH)2溶液反应与碱溶液都能反应热稳定性稳定、受热不易分解受热易分解相互转化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比较总结例1下列关于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比较中,正确的是A.相同条件下,二者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同,碳酸氢钠的溶解度大于碳酸钠的B.二者热稳定性不同,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强于碳酸钠的C.等质量的二者与足量盐酸反应生成CO2的量一样多D.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例2下面有关Na2CO3与NaHCO3的性质比较中错误的是()A.相同浓度溶液的碱性:Na2CO3>NaHCO3B.在水中的溶解度:Na2CO3>NaHCO3C.与同浓度的硫酸反应放出气泡的速率:NaHCO3<Na2CO3D.热稳定性:NaHCO3<Na2CO3变式1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错误的是()A.碳酸氢钠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HCO3-+OH-===CO32-+H2OB.碳酸氢钠溶液与少量澄清石灰水混合:HCO3-+OH-===CO32-+H2OC.碳酸钠溶液与澄清石灰水混合:Ca2++CO32-===CaCO3↓D.碳酸钠溶液与氯化钡溶液混合:Ba2++CO32-===BaCO3↓5.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性质的应用(1)互相除杂(括弧内是杂质)①Na2CO3(NaHCO3):
。②NaHCO3(Na2CO3):
。例1为除去括号内的杂质,下列各选项中所选用的试剂或方法不正确的(
)A.Na2CO3溶液(NaHCO3):选用适量的NaOH溶液B.NaHCO3溶液(Na2CO3):通入过量的CO2气体C.Na2O2粉末(Na2O):将混合物在O2中加热D.Na2CO3溶液(Na2SO4):加入适量的Ba(OH)2溶液,过滤例2有两个无标签的试剂瓶,分别装有Na2CO3和NaHCO3固体,有4位同学为鉴别它们采用了以下不同的方法,其中不可行的是(
)A.分别配成溶液,再加入澄清石灰水B.分别配成溶液,再加入CaCl2溶液C.分别加热,再检验是否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产生D.分别取固体样品,滴加同浓度盐酸,观察产生气泡的快慢变式1为了检验某含有Na2CO3杂质的NaHCO3样品的纯度,现将20g样品加热,其质量变为13.8g,则该样品的纯度(质量分数)是(
)A.84%B.80%C.70%D.74%第三关:焰色反应三、焰色反应⑴概念:
很多金属或他们的化合物在灼烧时都会使火焰呈现特殊颜色的现象。焰色反应属于元素的物理性质。⑵几种金属的焰色:元素名称锂钠钾钙锶钡铜元素符号LiNaKCaSrBaCu焰色紫红黄紫(透过蓝色钴玻璃)砖红洋红黄绿蓝绿焰色试验操作步骤:盐酸原火焰颜色相同试样火焰的颜色盐酸无色焰色反应的应用(1)检验
的存在,如鉴别NaCl和KCl溶液。(2)利用焰色反应制节日烟花。金属元素例题焰火“脚印”“笑脸”“五环”,让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更加辉煌、浪漫,这与高中化学中“焰色反应”知识相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焰色反应是化学变化B.用稀盐酸清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全球工业彩色标签打印机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全球嵌入式格栅荧光灯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电脑镇痛泵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可编程玩具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四川省宜宾市高三“二诊”测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 2025商场地产景区蛇年元宵节情人节发财(好巳花生主题)活动策划方案
- 物流协议合同
- 智能环保设备研发生产合同
- 2025委托代销合同样本新范文
- 三方消防工程合同
- 《聚焦客户创造价值》课件
- 公安校园安全工作培训课件
- PTW-UNIDOS-E-放射剂量仪中文说明书
- 保险学(第五版)课件全套 魏华林 第0-18章 绪论、风险与保险- 保险市场监管、附章:社会保险
- 许小年:浅析日本失去的30年-兼评“资产负债表衰退”
- 典范英语2b课文电子书
- 17~18世纪意大利歌剧探析
- 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与合理用药
- 何以中国:公元前2000年的中原图景
- 第一章:公共政策理论模型
- GB/T 4513.7-2017不定形耐火材料第7部分:预制件的测定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