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恒顺机器厂的成长_第1页
周恒顺机器厂的成长_第2页
周恒顺机器厂的成长_第3页
周恒顺机器厂的成长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周恒顺机器厂的成长

我记得从汉口收集钱和过河到汉阳的路,沿着这条河走了一步。这是一条狭长的青石板小路,街面上是简陋低矮的民房,其中有一些小五金作坊。这些小作坊里产生了我国机器制作行业的著名企业——周恒顺机器厂。它的壮大和发展,与杰出的民营企业家周仲宣理孜孜不倦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他常说:“干事业不能靠天吃饭,必须靠自我努力,而且要持之以恒”以继承父业伊始,把老厂周天顺的“天”字,改成“恒”字,这便是周恒顺机器厂的由来。果然在他持之以恒,锐意经营下,把厂内“仅有一部车床和一部小钻床,而且靠手摇传动的原始生产模式,发展成拥有工人700多人,技术人员40多人,成为旧中国久享盛名,颇具规模的机器厂。一开辟租界,增设工业,周仲宣,交叉点线周仲宣十七八岁父亲去世,父亲留下的家业已是千疮百孔,由于“周天顺”工艺落后,生产的产品卖不出去,父亲在世时欠了不少外债。他接手后,可以说举步维艰。为了重整家业,他绞尽脑汁,改变困境谈何容易?他没有文化,只念过几年私塾。他就从日本聘请技师,指导他学习木模的翻砂工艺,使铁铸件的质量有了保证。周仲宣是一个不知疲倦的人,每天工作长达十四、五个小时。他为人正派,讲究信誉,爱结交朋友,对各种新事物有浓厚的兴趣。只要别人有一技之长。他都去上门请教,见一门钻一门,对不懂的事物,他虚心学习,究其根源,总要弄得“水落石出”。这些良好的素质。给以后事业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当时汉口刚刚开辟租界,他通过门路,结识地皮大王,同时也是租界工程的总承包商刘祥,得到了铸造江边铁栏杆和阴沟铁盖铸铁件合同,保质保量按时履行合同,取得信任。以后,俄、法、德租界的铁铸件活都派给他做。他掘的第一桶金,不仅还清了欠债,而且奠定了工厂发展的基础。接着汉口旧商业区,如黄陂街、汉正街,前、后花楼街发生几次大火,各商家为安全起见,纷纷改造门面,安装防火的铁门,铁窗或铁栅栏。周恒顺的业务如日中天,每天加班加点,忙得不亦乐乎。从此,周恒顺机器厂的名气在武汉三镇广布开来。工厂走上正轨,经营稳步上升,他以此为契机,去上海、天津、东北、福建、广东等地观光取经,与各地的同行取得广泛的联系,并广求机器行业的资料和书籍,带回家来刻苦自学。使他逐渐成为既懂经营又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此时,蒸气机和锅炉广泛应用。周仲宣不失时机地进行钻研。他节省生活开支,一点一滴都用在这些方面。同时工厂也得到快速的发展,到了1905年由一部手摇机床,发展为70部电动机床,用蒸气机作动力,并开始制造蒸气机,承制外地工矿所需的卷扬机和抽水机。1909年自行设计制造了“顺风”号蒸气轮船。在当时,是个很了不起的成就。他不以此为满足,跋山涉水去四川自贡井盐场去开拓业务,把吸取盐水的落后方式改进,试制了一套蒸气推水机,经过盐场试用,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成本和盐价,而且大大改善了劳动条件。自贡的盐场都采用机械推水。周仲宣因地制宜,在自贡开办了周恒顺分厂。这时,周仲宣发现普通钢丝绳经不起盐卤腐蚀,易磨损断裂。钢丝绳一般只能用十天半月就得更换。当时一卷3000尺的进口钢丝绳售价达300多银元,很昂贵消耗又大,是盐场一笔沉重的生产开支。周仲宣认为必须生产一种耐腐蚀的特种钢丝绳。国内解决不了,就求教国外专家,一家德国工厂按照周仲宣的要求,制成几种型号分别试用,最后确定专用型号交给盐场使用,这种新钢丝绳一般使用寿命长达四个多月,光这一项,就每年给盐场节省开支数十万元。精心设计,独占市场周仲宣心里清楚中国民族工业的处境,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市场虎视眈眈,垂涎欲滴。他们有雄厚的资金和先进的技术,利用不平等条约和领事裁判权,在租界开设工厂,雇佣中国人做买办,大量倾销过剩产品。早在辛亥革命前夕,他就东渡日本,访问了东京、横滨、大阪等城市,考察和研究日本企业家如何艰苦创业努力进取的情况,学习他们的长处来充实自己。回国后主动与大洋行的外国商人打交道,做到知己知彼。对他们的产品进行研究剖析,进而发挥“天时、地利、人和”优势,采取灵活应变,薄利多销的办法,来扩大产品的销路。重视企业的信誉,对客户“三包”。即包安装、包使用、包修理。甚至包运输,对客户服务,真是做到无微不至。同时,他身体力行,经常深入到偏僻的乡村,推销周恒顺的产品。那时军阀混战,土匪猖獗,每次出远门,家人惴惴不安,都替他捏把汗。周仲宣不仅酷爱学习,也善于学习,他总结国外的管理经验,力争做到分工专精和生产专业化。他想把周恒顺办成制造蒸气机的专业厂,制造了一些卧式和立式,陆用和船用的蒸气机,但市场变化莫测,客户的需要千差万别,这种专业厂的设想终究没有实现。在美英等国的高档产品和日本低档产品双重冲击下,周恒顺腹背受敌,竞争往往处在下风。周仲宣敏感的洞察到,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开战以来,能源短缺,油价猛涨,国内各企业叫苦不迭,周仲宣抓住时机,研制以煤炭为原料的煤气机,把德制卧式柴油机进行改装,并配制煤气发生炉和过滤、洗涤设备,经过调试,效果奇佳。由周恒顺生产煤气机,转速不快,便于操作,故障很少,在川、湘、豫等地大受欢迎,成了抢手货。以此,可以看出周仲宣的精明和创新的能力。周仲宣很注重企业管理,他对待职工的原则是,待遇比较优厚,以安其心。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以激发职工的积极性,实行各种不同的奖工制度,做到多劳多得,包产到人,局部计件,实行全面估工制。周恒顺的发展也带动了许多同业来汉阳发展,南岸嘴弹丸之地,在极盛时期,竟集中大大小小几十家机器厂,这些机器厂的创办人,大都在周恒顺工作过,而后脱离周恒顺独自开业,这些厂家,不仅不成为周恒顺的竞争对手,反而成为周恒顺的同盟军,这不能不说是周仲宣的个人魅力在发挥作用。周恒顺是中国的“减少”抗日战争时期,武汉一度成为抗战的中心,由政治部第三厅厅长郭沫若发起的“献金”运动,得到市民的热烈响应,成为同仇敌忾的一道亮丽的风景。汉阳有兵工厂,成了敌机轰炸的首选目标,周恒顺机器厂所在地,双街和南岸嘴一带,也遭敌机的投弹和扫射,周仲宣认为工厂一定毁于战乱,决定将厂西迁入川,亲自赴川选择厂址。经过沿江上下仔细观察,选定重庆上游30公里处的李家沱比较理想,这里地势平坦,面临长江,江水回流,停舶船只有一定的深度,决定建造一个可停靠中等轮船的码头,并买下一些土地,开设“峨山机制砖瓦厂”,利用烧窑制砖的机会,挖土平基作好迁川建新厂的准备工作。把全厂物资运川困难极大,租了两艘500吨的驳船,刚驶出汉口,就被国民党军队强行征用周仲宣只好另寻门路,用高价交班轮托运。到了宜昌,看到码头上要运川的货物堆积如山,周仲宣想把厂里的设备和物资运走比登天还难,只好任凭这些设备日晒雨林,损失很大。这时,民生实业公司总经理卢作孚找到周仲宣,目的是利用周恒顺的修船能力。一旦武汉失守,民生公司的轮船不可能去上海大修,而轮船运输的业务极度繁忙,与周恒顺联手合作是如虎添翼,达到双赢。双方议定:周恒顺资产作价25万元,民生公司投资25万元,总资本金为50万元,公司董事长由双方轮流担任。首任董事长由卢作孚担任。由于能就地取材,烧窑制砖,在李家沱建厂非常顺利。开始建厂困难也不少,李家沱没有电源,就用煤气机自行发电。没有民房,职工无处安身,就先盖了100余栋职工住房。在抗战期间,民生公司担负着川江绝大多数的客货运输任务,轮船由于超度运输,损耗相当大,江边经常停泊有三四艘轮船以待修理。为了解决运力不足的问题,周恒顺在抗战期间先后建造了十艘轮船,这批轮船采用水管式人字锅炉,所装用的蒸气主机全是由恒顺厂制造的,在当时来说是很进的。这些成绩,都是周恒顺厂在用人机制上能罗致人才,深植根基,许多学工的留学生回国为国效力,其中以德的海归派为主轴,当时称周恒顺工厂为“留德派工厂”。由于周恒顺在李家沱建厂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吸引了大批迁川办厂的工商界人士前来参观,也成了国民党政府对外宣传的样板,成为外国财经官员。专家、新闻记者参观的必到之处,一时间,周恒顺厂前车水马龙,人来人往很是热闹。工商界人士参观后,纷纷要求在这一地区设厂。先后迁来办厂的有中国毛纺织厂、沙市纱厂、庆华颜料厂、上川机械厂和酒精厂、中国化学工业社、新中工程机械厂等,成为名符其实的新工业园区。在这工业园区,成立了公共事业委员会,办理合作社、医院和学校,各厂共同集资办电站和水厂,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里,李家沱成了躲避战火的“世外桃源”了,对巩固大后方的经济建设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周仲宣:财产关系和社会风险周恒顺的主要业务是生产民生公司的轮船蒸气机、西南地区对船用蒸气机的需要已达饱和状态,为炼铁厂生产的蒸气鼓风机的业务也很有限,面临找米下锅的困难局面,通过调查,周仲宣改向生产纺织机械。改产谈何容易?首先对纺织机械制造陌生,又无精密磨床和热处理设备,对于制造纱机中的绽子和钢领圈的批量生产较为困难。开始从轻纺设备生产入手,这时中国毛纺厂由沪迁渝,厂址紧贴周恒顺机器厂。中国毛纺厂在迁渝过程中,设备损失很大,急待补充。毛纺厂老板刘鸿生来周恒顺参观,见该厂技术和设备的力量都很雄厚,决定由周恒顺来生产这些毛纺设备,周恒顺保质保量按期交货。这一炮打响,川康、长寿、合川等地的新办纱厂也来订货,周恒顺成了生产纺织机械的专业厂家。后来,李家沱也成了日机轰炸的目标,周恒顺的生产也受到威胁。经过八年抗战,终于盼到日本军国主义投降,周仲宣欢呼雀跃,满怀希望地面对未来、流落异乡的日子该结束了,职工们也归心似箭,人心浮动,无心生产。周仲宣叫被派到湘鄂赣区特派员办公处当委员的二儿子先回家看看,他看见父亲苦心经营的机器厂被改为被服厂,日军投降后已将机器设备、材料成品统统搬走,不禁感慨万端。更凑巧的是,在10月初,民生公司在抗战时被炸的民众轮这时要拖往上海重造,周仲宣商得民生公司同意,拆迁了部分机器设备交该轮运回汉口。有了厂房和设备,为汉阳周恒顺的恢复创造了条件,12月工厂的机器就开始转动,成为武汉第一个迁回复工的工厂。在重庆的周家眷都在老家,归家心切可想而知,最后得到遣散费,心急火燎地往回家路赶。重庆的周恒顺厂已名存实亡了。国民党政府为了赔偿周恒顺厂在抗战时的损失,将上海虹口大连路的兴亚轧钢厂分给它。经过周仲宣的二儿子周茂柏的苦心经营,在解放前已成为上海知名的轧钢厂之一。1947年,国民党发动内战,经济濒临崩溃,物价飞涨,百业萧条。重庆的周恒顺厂维持不下去了,周仲宣与芦作孚商议,只有分家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采取实物平分的方法,无论厂房、机器设备、成品和半成品均分甲乙两组,以抽签的方式决定,做到公平合理。重庆厂规模虽小了,但归周家独资经营,由于采取服务上门的办法,生产渐渐有了转机。周仲宣不问政治、但政治却找上门来,他想,抗战胜利了,中国的民族工业会大放异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