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子田间管理操作规程_第1页
附子田间管理操作规程_第2页
附子田间管理操作规程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附子田间管理标准操作规程1、 目的:通过本规程的实施,防止中药材附子田间管理的混乱。2、 范围:适用于布拖附子的田间管理。3、 职责:质监员负责监督田间管理人员对本规程的实施。4、 规定:4.1田间管理对象附子,为毛茛科乌头属植物乌头(乌药)AaconitumcarmichaeliDebx.。4.2田间管理的内容4.2.1耧厢清沟:在3月上旬,幼苗出土前,用竹耙或锄头将厢上的大土块耙入沟内,用锄压细碎后再耧于厢面。耧厢时,一定把沟里细土块全部清完,使沟底平坦,以防雨季积水。4.2.2补苗:3月中旬幼苗全出土后,如发现缺窝,用预备苗(即窝子苗)补栽,补栽苗一般要带土。4.2.3修根:附子生长期间要进行2次修根,第一次在苗高约7〜10寸时进行(6月上旬),第二次修根在第一次修根后约一个月后左右。修根刨土时切忌刨得过深使植株倒伏,那样会影响植株发育,甚至引起死亡。每次修根后厢面仍然要保持鱼背形,有利于排水。修根要坚持去小留大,第一次修跟留4〜5个块根,第二次修跟留2〜3个块根,个别情况也只留一个。操作时先去脚叶,只留植株上部叶片,然后用小铲把植株附近的泥土扒开出现块根,用手指将茎基上的小附子全部刮去。修根坚持修南北两面为好,以便于植物更好的光和作用。各自将修根后的小子根全部运至自家沤肥区,按照农家肥沤制方法沤制肥料。4.2.4中耕除草:由于栽培管理细致,经过耧厢、清沟和修根等管理措施后,土壤已很疏松细碎,因此,不必另行中耕。但在幼苗出土后,杂草易滋生,应经常拔除,做到有草即拔,直至收获前为止。4.2.5追肥培土:附子生长期较短,要及时追肥,才能提高产量。一般追肥三次:第一次是提苗肥,在出苗不久后(即3月下旬),每亩追施尿素300公斤;第二次是在块根形成期(5月中旬)每亩追施农家肥500公斤,第一、二次追肥的位置要调换。第三次块根膨大期(7月下旬),每亩施过磷酸钙400公斤左右。在追肥的同时培土成鱼背形,以利于排水。4.2.6灌溉与排水:生长期中,必须保持湿润环境,过干过湿都会使它生长不良。干旱时要注意灌水。在雨季,雨水过多要及时排水。而布拖土壤潮湿,鲜有涉及农灌,只是雨季适时排水即可。4.2.7打顶抹芽:在第一次修根后约7〜8天(6月中旬左右),进行去顶,又叫打尖,其作用是抑制植株生长,使养分集中于根部,促使附子发育迅速,并防止植株倒伏。去顶一般植株发育旺盛的留叶8〜9枚,发育较差的留7〜8枚。去顶时不要损伤心叶,要分次完成。去顶的同时注意要能保证每个植株都能得到充足的阳光。去顶后植株叶腋间最易发生腋芽,应及早除去,以免徒长消耗养分。抹芽一般在去顶后一星期左右开始(6月下旬),要抹早摘小,随时发现随时抹,以抹尽为止。抹芽要注意保护植株,不要损伤和折断叶片和茎干。打尖抹芽需选择晴天或阴天。4.2.8病害防治布拖病害极少,多年来只发现较少的附子根腐病根腐病,为害根部,根据布拖附子产区的观察,多在多雨高温季节,低洼积水处发生。症状:附子根茎相邻处的表皮初为水浸状斑,逐渐扩大,渐渐腐烂,上部植株萎蔫,叶片下垂,像开水烫过似的,在潮湿的田间,腐烂株的茎表有白色霉状物生出,为镰刀菌的孢子,最后病株干枯死亡,根部附子少数腐烂,影响附子的膨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