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来兮辞陶渊明朗诵【八篇】_第1页
归去来兮辞陶渊明朗诵【八篇】_第2页
归去来兮辞陶渊明朗诵【八篇】_第3页
归去来兮辞陶渊明朗诵【八篇】_第4页
归去来兮辞陶渊明朗诵【八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归去来兮辞陶渊明朗诵【八篇】归去来兮《归去来兮辞》是晋宋(刘宋)之际文学家陶渊明创作的抒情小赋,也是一篇脱离仕途回归田园的宣言。这篇文章作于作者辞官之初,叙述了他辞官归隐后的生活情趣和内心感受,表现了作者对官场的认识以及对人生的思索,表达了他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精神情操。作品通过描写具体的景物和活动,创造出一种宁静恬适、乐天自然的意境,寄托了他的生活理想。其在文体上属于辞赋,但语言浅显,辞意畅达,匠心独运而又通脱自然,感情真挚,意境深远,有很强的感染力。其结构安排严谨周密。散体序文重在叙述,韵文辞赋则全力抒情,二者各司其职,成“双美”之势。欧阳修说:“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缾(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mǐ]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dàn]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yú]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rěn],当敛[liǎn]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sì]岁十一月也。”序文注释耕植不足以自给:耕:耕田。植:植桑。以:来。给:供给。幼稚盈室,缾无储粟:幼稚:指孩童。盈:满。缾:同”瓶“:指盛米用的陶制容器、如甏(bèng)、瓮之类。幼稚盈室,满地的小孩子。生生所资,未见其术:生生:犹言维持生计。前一“生”字为动词,后一“生”字为名词。资:凭借。术:这里指经营生计的本领。长吏:较高职位的县吏。指小官。脱然:轻快的样子。有怀:有所思念(指有了做官的念头)。靡途:没有门路。会有四方之事:刚巧碰上有出使到外地去的事情。会:适逢。四方:意为到各处去。诸侯:指州郡长官。家叔:指陶夔(kuí),当时任太常卿。以:因为。见:被。风波:指军阀混战。静:平。惮:害怕。役:服役。彭泽:县名。在今江西省湖口县东。眷然:依恋的样子。归欤(yú)之情:回去的心情,欤,助词。何:什么。则:道理。质性:本性。矫厉:造作勉强。切:迫切。违己:违反自己本心。交病:指思想上遭受痛苦。尝:曾经。从人事:从事于仕途中的人事交往。指做官。口腹自役:为了满足口腹的需要而驱使自己。怅然:失意。犹:仍然。望:期待。一稔(rěn):公田收获一次。稔,谷物成熟。敛裳:收拾行装。宵:星夜。逝:离去。寻:不久。程氏妹:嫁给程家的妹妹。武昌:今湖北省鄂城县。情:吊丧的心情。在:像。骏奔:急着前去奔丧。仲秋:农历八月。事:辞官。顺:顺遂。心:心愿。乙巳岁:晋安帝义熙元年。序文白话译文我家贫穷,耕田植桑不足以供自己生活。孩子很多,米缸里没有剩余的粮食,赖以维持生计的本领我还没有找到。亲友大都劝我去做官,我心里也有这个念头,可是求官缺少门路。正赶上出使到外地的事情,地方大吏以爱惜人才为美德,叔父也因为我家境贫苦(替我设法),我就被委任到小县做官。那时社会上动荡不安,心里惧怕到远处当官。彭泽县离家一百里,公田收获的粮食,足够造酒饮用,所以就请求去那里。等到过了一些日子,便产生了留恋故园的怀乡感情。那是为什么?本性任其自然,这是勉强不得的;饥寒虽是急需解决的问题,但是违背本意去做官,身心都感痛苦。过去为官做事,都是为了吃饭而役使自己。于是惆怅感慨,心情激动不平,深深有愧于平生的志愿。仍然希望看到这一茬庄稼成熟,便收拾行装连夜离去。不久,嫁到程家的妹妹在武昌去世,去吊丧的心情像骏马奔驰一样急迫,自己请求免去官职。自立秋第二个月到冬天,在职共80多天。因辞官而顺遂了心愿,写了一篇文章,题目叫《归去来兮》。乙巳年(晋安帝义熙元年)十一月。归去来兮,田园将芜[wú]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xī]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yáng],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第一段注释:归去来兮:意思是“回去吧”。来,助词,无义。兮,语气词。田园将芜胡不归:田园将要荒芜了,为什么不回去?胡,同“何”。以心为形役:让心神为形体所役使。意思是本心不愿出仕,但为了免于饥寒,违背本意做了官。心,意愿。形,形体,指身体。役,奴役。奚惆怅而独悲:为什么悲愁失意。惆怅,失意的样子。悟已往之不谏:觉悟到过去做错了的事(指出仕)已经不能改正。谏,谏止,劝止。知来者之可追:知道未来的事(指归隐)还可以挽救。追,挽救,补救。实:确实。迷途:做官。其:大概。是:正确。非:错误。舟遥遥以轻飏(yáng):船在水面上轻轻地飘荡着前进。遥遥,摇摆不定的样子。以,而。飏,飞扬,形容船行驶轻快的样子。征夫:行人而非征兵之人。以:把。后文中:“农人告余以春及”也是这样的。前:前面的。恨晨光之熹微:遗憾的是天刚刚放亮(盼天明)。恨:遗憾。熹微,微明,天未大亮。乃瞻衡[héng]宇,载欣载奔。僮[tóng]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miǎn]庭柯[kē]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shè]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xiù],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yìyì]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huán]。第二段注释: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看见自己家的房子,心中欣喜,奔跑过去。瞻,远望。衡宇,简陋的房子。稚子:幼儿。汉朝蒋诩(xǔ)隐居之后,在院里竹下开辟三径,只于少数友人来往。后人以“三径”代指隐士所居。就,近于。盈樽:满杯。引:拿来。觞(shāng)。眄(miǎn)庭柯以怡颜:看看院子里的树木,觉得很愉快。眄,斜看(牡丹亭好姐姐闲凝眄,兀生生燕语明如剪)。这里是“随便看看”的意思。柯,树枝。以:为了。怡颜,使面容现出愉快神色。寄傲:寄托傲然自得的心情。傲,指傲世。审容膝之易安:觉得住在简陋的小屋里也非常舒服。审,觉察。容膝,只能容下双膝的小屋,极言其狭小。园日涉以成趣:天天到园里行走,自成一种乐趣。涉,涉足,走到。策扶老以流憩(qì):拄着拐杖出去走走,随时随地休息。策,拄着。扶老,手杖。憩,休息。流憩,游息,就是没有固定的地方,到处走走歇歇。时矫首而遐观:时时抬起头向远处望望。矫,举。遐,远。云无心以出岫(xiù):云气自然而然地从山里冒出。无心,无意地。岫,有洞穴的山,这里泛指山峰。景翳(yì)翳以将入:阳光黯淡,太阳快落下去了。景,日光。翳翳,阴暗的样子。扶孤松而盘桓:手扶孤松徘徊。盘桓:盘旋,徘徊,留恋不去。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chóu]。或命巾车,或棹[zhào]孤舟。既窈窕[yǎotiǎo]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第二段注释:

请息交以绝游:息交,停止与人交往断绝交游。意思是不再同官场有任何瓜葛。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世事与我所想的相违背,还能努力探求什么呢?驾,驾车,这里指驾车出游去追求想要的东西。言,助词。情话:知心话。春及:春天到了。将有事于西畴:西边田野里要开始耕种了。有事,指耕种之事。事,这里指农事。畴,田地。或命巾车:有时叫上一辆有帷[wéi]的小车。巾车,有车帷的小车。或,有时。或棹(zhào)孤舟:有时划一艘小船。棹,本义船桨。这里名词做动词,意为划桨。既窈窕以寻壑:经过幽深曲折的山谷。窈窕,幽深曲折的样子。壑,山沟。亦崎岖而经丘:走过高低不平的山路。木欣欣以向荣:草木茂盛。欣欣,向荣,都是草木滋长茂盛的意思。涓涓:水流细微的样子。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羡慕自然界万物一到春天便及时生长茂盛,感叹自己的一生行将结束。善,欢喜,羡慕。行休,行将结束。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hé]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zǐ]。登东皋[gāo]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第四段注释:

已矣乎:算了吧!助词“矣”与“乎”连用,加强感叹语气。寓形宇内复几时,曷(hé)不委心任去留:活在世上能有多久,何不顺从自己的心愿,管它什么生与死呢?寓形,寄生。宇内,天地之间。曷,何。委心,随心所欲。去留,指生死。胡为乎遑遑欲何之:为什么心神不定,想到哪里去呢?遑遑,不安的样子。之,往。帝乡不可期:仙境到不了。帝乡,仙乡,神仙居住的地方。期,希望,企及。怀良辰以孤往:爱惜美好的时光,独自外出。怀,留恋、爱惜。良辰,指上文所说万物得时的春天。孤独,独自外出。或植杖而耘耔:有时扶着拐杖除草培苗。植,立,扶着。耘,除草。籽,培苗。登东皋(gāo)以舒啸:登上东面的高地放声长啸,皋,高地。啸,撮口发出的长而清越的一种声音。舒,放。聊乘化以归尽:姑且顺其自然走完生命的路程。聊:姑且。乘化,随顺大自然的运转变化。归尽:到死。尽,指死亡。乐夫天命复奚疑:乐安天命,还有什么可疑虑的呢?复:还有。疑:疑虑。正文白话译文回去吧!田园都将要荒芜了,为什么不回去呢?既然自己的心灵被躯壳所役使,那为什么悲愁失意?我明悟过去的错误已不可挽回,但明白未发生的事尚可补救。我确实入了迷途,但不算太远,已觉悟如今的选择是正确的,而曾经的行为才是迷途。船在水面轻轻地飘荡着前进,轻快前行,风轻飘飞舞,吹起了衣袂翩翩。我向行人询问前面的路,恨天亮的太慢。终于看到了自己的家,心中欣喜,奔跑过去。家僮欢快地迎接我,幼儿们守候在门庭等待。院子里的小路快要荒芜了,松菊还长在那里。我带着幼儿们进入屋室,早有清酿溢满了酒樽。我端起酒壶酒杯自斟自饮,看看院子里的树木,觉得很愉快;倚着南窗寄托傲然自得的心情,觉得住在简陋的小屋里也非常舒服。天天到院子里走走,自成一种乐趣,小园的门经常地关闭,拄着拐杖出去走走,随时随地休息,时时抬头望着远方。云气自然而然的从山里冒出,倦飞的小鸟也知道飞回巢中;阳光黯淡,太阳快落下去了,手抚孤松徘徊。回来呀!我要跟世俗之人断绝交游。世事与我所想的相违背,还能努力探求什么呢?以亲人间的知心话为愉悦,以弹琴读书为乐来消除忧愁。农夫告诉我春天到了,西边田野里要开始耕种了。有时叫上一辆有帷的小车,有时划过一艘小船。有时经过幽深曲折的山谷,有时走过高低不平的山路。草木茂盛,水流细微。羡慕自然界的万物一到春天便及时生长茂盛,感叹自己的一生行将结束。算了吧!活在世上还能有多久,为什么不放下心来任其自然地生死?为什么心神不定,想要到哪里去?富贵不是我所求,修成神仙是没有希望的。趁着春天美好的时光,独自外出。有时放下手杖,拿起农具除草培土;登上东边的高岗放声呼啸,傍着清清的溪流吟诵诗篇。姑且顺其自然走完生命的路程,抱定乐安天命的主意,还有什么可犹疑的呢!创作背景东晋安帝义熙元年(405),陶渊明弃官归田,作《归去来兮辞》。陶渊明从29岁起开始出仕,任官十三年,一直厌恶官场,向往田园。他在义熙元年41岁时,最后一次出仕,做了八十多天的彭泽令即辞官回家。以后再也没有出来做官。据《宋书.陶潜传》和萧统《陶渊明传》云,陶渊明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彭泽巡视,官员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他气愤地说:“我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挂冠去职,并赋《归去来兮辞》,以明心志。陶渊明从晋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起为州祭酒,到义熙元年作彭泽令,十三年中,他曾经几次出仕,几次归隐。渊明有过政治抱负,但是当时的政治社会已极为黑暗。晋安帝元兴二年(403),军阀桓玄篡晋,自称楚帝。元兴三年,另一个军阀刘裕起兵讨桓,打进东晋都城建康(今江苏南京)。至义熙元年,刘裕完全操纵了东晋王朝的军政大权。这时距桓玄篡晋,不过十五年。伴随着这些篡夺而来的,是数不清的屠杀异己和不义战争。陶渊明天性酷爱自由,而当时官场风气又极为腐败,谄上骄下,胡作非为,廉耻扫地。一个正直的士人,在当时的政治社会中决无立足之地,更谈不上实现理想抱负。陶渊明经过十三年的曲折,终于彻底认清了这一点。陶渊明品格与政治社会之间的根本对立,注定了他最终的抉择——归隐。作品鉴赏这篇辞体抒情诗,不仅是渊明一生转折点的标志,亦是中国文学史上表现归隐意识的创作之高峰。全文描述了作者在回乡路上和到家后的情形,并设想日后的隐居生活,从而表达了作者对当时官场的厌恶和对农村生活的向往。另一方面,也流露出诗人的一种“乐天知命”的消极思想。辞前有序,是一篇优秀的小品文。从“余家贫”到“故便求之”这上半幅,略述自己因家贫而出仕的曲折经历。其中“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及“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写出过去出仕时一度真实有过的欣然向往,足见诗人天性之坦诚。从“及少日”到“乙巳岁十一月也”这后半幅,写出自己决意弃官归田的原因。“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是弃官的根本原因。几经出仕,诗人深知为“口腹自役”而出仕,即是丧失自我,“深愧平生之志”。因此,“饥冻虽切”,也决不愿再“违己交病”。语言虽然和婉,意志却是坚如金石,义无反顾。至于因妹丧而“自免去职”,只是一表面原因。序是对前半生道路的省思。辞则是渊明在脱离官场之际,对新生活的想象和向往。“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起二句无异对自己的当头棒喝,正表现人生之大彻大悟。在诗人的深层意识中,田园,是人类生命的根,自由生活的象征。田园将芜,意味着根的失落,自由的失落。归去来兮,是田园的召唤。也是诗人本性的召唤。“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是说自己使心为身所驱役,既然自作自受,那又何必怅惘而独自悲戚呢。过去的让它过去就是了。诗人的人生态度是坚实的。“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过去不可挽回,未来则可把握,出仕已错,归隐未晚。这一“悟”、一“知”、一“觉”,显示着诗人把握了自己,获得了新生。“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此四句写诗人想像取道水陆,日夜兼程归去时的满心喜悦。舟之轻飏,风之吹衣,见得弃官之如释重负。晨光熹微,恨不见路,则见出还家之归心似箭。这是出了樊笼向自由的奔赴呵。连陆行问道于行人,那小事也真实可喜。“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一望见家门,高兴得奔跑,四十一岁的诗人,仍是这样的天真。僮仆欢喜地相迎,那是因为诗人视之为“人子”而“善遇之”(萧统《陶渊明传》)。孩儿们迎候于门,那是因为爹爹从此与他们在一起。从这番隆重欢迎的安排中,已隐然可见诗人妻子之形象。“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与其同志”(出处同上)。在欢呼雀跃的孩子们的背后,是她怡静喜悦的微笑。“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望见隐居时常踏的小径已然荒凉,诗人心头乍然涌上了对误入仕途的悔意;只是那傲然于荒径中的松菊,又使诗人欣慰于自己本性的犹存。携幼入室,见得妻子理家抚幼,能干贤淑。那有酒盈樽,分明是妻子之一片温情。多么温馨的家庭,这是归隐的保证。“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饮酒开怀,陋室易安,写出诗人之知足长乐。斜视庭柯,傲倚南窗,则写诗人之孤介傲岸。李白有两句名言:“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用这两句话来赞美《归去来兮辞》再恰当不过了。陶渊明,一个向往田园生活,不与世俗所争的一个伟大诗人。他在《归去来兮辞》正是他人生大彻大悟之时,田园的荒芜,重新唤起了陶渊明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更让他觉得很失落,因为在为官的路上耗费了太多时间,可自己又清楚,这是自己所造成的又何必再去回忆,再去惆怅,过去的就让他过去吧。现在让自己回归自然,不参与世俗,不就扯俗世的纷扰。即便弃官回园一路上有多么的悲切,可孩子的门的迎接让自己心有安慰,其实开心就是那么简单,不需要金钱,权利的衬托。读《归去来兮辞》,并不能给人一种轻松感,因为在诗人看似逍遥的背后是一种忧愁和无奈。陶渊明本质上不是一个只喜欢游山玩水而不关心时事的纯隐士,虽然他说“性本爱丘山”,但他的骨子里是想有益于社会的。陶渊明虽然归隐田园,且不论他这种做法是积极还是消极,他写《归园田居》也罢,写《归去来兮辞》也罢,实际上是那个时代的一种现象,归隐田园的也并非他一人。然而他的归隐造就了一个文学家,形成了一种文学风格,在中国文学史上熠熠生辉,光照千秋。欧阳修说:“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此话虽过,但可以见出它在文学史中的地位。浅析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杨钥

【期刊名称】《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8(007)003

【摘要】汉赋的铺采摘文、夸张声貌在汉初已达炉火纯青、登峰造极之势,后来赋作无法逾越,只能因循模仿,落于前作的窠臼之中.因此,赋的文辞内容逐渐开始转向,走出了铺采摘文、极力夸张声貌的模式而归乎于一种平静淡雅的风格.东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语言简省古朴,思想净洁笃真,足绚烂之极而归乎于"平淡"的赋作.【总页数】3页(78-80)

【关键词】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作者】杨钥

【作者单位】西藏民族学院人文学院,陕西咸阳,71208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

【相关文献】

1.诗与画的结合灵与肉的自救——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浅析[J],朱维珍

2.况味心白知:归去含凄凉,欢歌有余痛——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教后有感[J],王海荣

3.张衡和陶渊明归隐心态探析——以《归田赋》和《归去来兮辞》为中心[J],蔡德莉4.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来"字考辨[J],王小敏;代振宇

5.陶渊明《归去来辞》与韩国汉文学[J],曹虹

以上内容为文献基本信息,获取文献全文请下载

第6篇:归去来兮辞陶渊明朗诵

《归去来兮辞》选自《陶渊明集》。陶潜,字元亮,一字渊明,私谥靖节,又称“五柳先生”。是第一位田园诗人。东晋大诗人,生活在政治混乱、社会动荡的时期,不为五斗米折腰,从而隐居。在传统道德理想消失殆尽之际,厌弃仕途,隐遁山林,在自然中寻找精神的慰藉。本文叙述了他辞官归隐后的生活情趣和内心感受,表达了作者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精神情操,通过描写具体的景物和活动,创造出一种宁静恬适、乐天自然的意境,寄托了他的生活理想。本文在文体上属于辞赋,但语言浅显,辞意畅达,匠心独运而又通脱自然,感情真挚,意境深远,有很强的感染力。欧阳修甚至说“两晋无文章,惟《归去来兮》而已。作者的代表作:诗《归园田居》,散文《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辞赋《归去来兮辞》。作品原文及注释序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幼稚:指孩童。〕,瓶无储粟〔瓶:指盛米用的陶制容器、如甏,瓮之类。〕,生生所资〔生生:犹言维持生计。前一“生”字为动词,后一“生”字为名词。〕,未见其术〔术:方法。〕。亲故多劝余为长吏〔长吏:较高职位的县吏。指小官。〕,脱然有怀〔脱然:犹言豁然。有怀:有做官的念头。〕,求之靡途〔靡途:没有门路。〕。会有四方之事〔四方之事:指出使外地的事情。〕,诸侯以惠爱为德〔诸侯:指州郡长官。〕,家叔以余贫苦〔家叔:指陶夔,曾任太常卿。〕,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风波:指军阀混战。〕,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彭泽:县名。在今江西省湖口县东。〕,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眷然:依恋的样子。归欤之情:回去的心情。〕。何则?质性自然〔质性:本性。〕,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违己:违反自己本心。交病:指思想上遭受痛苦。〕。尝从人事〔从人事:从事于仕途中的人事交往。指做官。〕,皆口腹自役〔口腹自役:为了满足口腹的需要而驱使自己。〕;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一稔(rěn忍):公田收获一次。稔,谷物成熟。〕,当敛裳宵逝〔敛裳:收拾行装。〕寻程氏妹丧于武昌〔寻:不久。程氏妹:嫁给程家的妹妹。武昌:今湖北省鄂城县。〕,情在骏奔〔骏奔:急著前去奔丧。〕,自免去职。仲秋至冬〔仲秋:农历八月。〕,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乙巳岁:晋安帝义熙元年〕。正文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胡:何,为什么。〕?既自以心为形役〔以心为形役:让心灵被形体所驱使。意思是说,为了免于饥寒违背自己的意志去做官。行,形体,指身体。〕,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谏:止,挽救。来者:指未来的事情。追:来得及弥补。〕。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遥遥:漂荡。飏(yáng扬):飘扬。形容船驶行轻快。〕,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乃瞻衡宇〔瞻:望见。衡宇:犹衡门。衡,通“横”。横木为门,形容房屋简陋。〕,载欣载奔〔载:语助词,有“且”、“又”的意思。〕。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三径:汉代蒋诩隐居后,在屋前竹下开了三条小路,只与隐士求仲、羊仲二人交往。〕,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眄(miǎn免):斜视。柯:树枝。〕。倚南窗以寄傲〔寄傲:寄托傲世的情绪。〕,审容膝之易安〔审:明白,深知。容膝:形容居室狭小,仅能容膝。〕。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策:拄著。扶老:手杖。流:周游。〕,时矫首而遐观〔矫首:抬头。遐(xiá侠)观:远望。〕。云无心以出岫〔岫(xiù袖):山峰。〕,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景(yǐng:日光。翳(yì义)翳:阴暗的样子。〕,抚孤松而盘桓。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言:语助词。焉求:何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畴(chóu愁):田地。〕。或命巾车〔巾车:有篷幕的车子。〕,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窈窕(yǎotiǎo咬脁):山路深远曲折。〕,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善:羡慕。〕,感吾生之行休〔行休:将要终止。指死亡。〕。已矣乎〔已矣乎:犹言算了吧。〕!寓形宇内复几时〔寓形宇内:寄身于天地之间。〕,曷不委心任去留〔曷不:何不。委心:随自己的心意。去留:指生死。〕?胡为乎遑遑欲何之〔遑遑:心神不定的样子。何之:到哪里去。〕?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帝乡:天帝之乡。指仙境。〕。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植杖:把手杖放在旁边。耘(yún云):田地里除草。耔(zǐ子):在苗根培土。〕。登东皋以舒啸〔皋(gāo高):水边高地。舒啸:放声长啸。“啸”是撮口发出长而清越的声音。〕,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乘化:随顺著大自然的运转变化。归尽:归向死亡〕,乐夫天命复奚疑?补充注释来兮:助词无义惆怅:失意的样子实:实际上征夫:行人而非征兵之人以:拿(以前路问征夫)后文中:熹微:微亮,天未大亮引:拿来以:就涉:走盘桓:盘旋,徘徊,留恋不去息交:断绝交游情话:知心话有事:指耕种之事棹:本义船桨这里名词动用谏:劝阻;挽回“农人告余以春及”也是这样作品译文序:我家贫穷,种田不能够自给。孩子很多,米缸里没有存粮,维持生活所需的一切,没有办法解决。亲友大都劝我去做官,我心里也有这个念头,可是求官缺少门路。正赶上有奉使外出的关使,蒙江洲刺史对我的厚爱,叔父也因为我家境贫苦(替我设法),我就被委任到小县做官。那时社会上动荡不安,心里惧怕到远地当官。彭泽县离家一百里,公田收获的粮食,足够造酒饮用,所以就请求去那里。等到过了一些日子,便产生了留恋故园的怀乡感情。那是为什么?本性任其自然,这是勉强不得的;饥寒虽然来得急迫,但是违背本意去做官,身心都感痛苦。过去为官做事,都是为了吃饭而役使自己。于是惆怅感慨,深深有愧于平生的志愿。仍然希望任职一年,便收拾行装连夜离去。不久,嫁到程家的妹妹在武昌去世,一心想着赶快去奔丧,自己请求免去官职。自立秋第二个月到冬天,在职共80多天。就着这件事陈述自己的心意,写了一篇文章,题目叫《归去来兮》。这时候正是乙巳年(晋安帝义熙元年)十一月。正文:回去吧,田园快要荒芜了,为什么还不回!既然自认为心志被形体所役使,又为什么惆怅而独自伤悲?认识到过去的错误已经不可挽回,知道未来的事还来得及补救。实在是误入迷途还不算太远,已经觉悟到今天“是”而昨天“非”。船在水面轻轻地飘荡着前进,微风徐徐地吹动着上衣。向行人打听前面的道路,遗憾的是天刚刚放亮。刚刚看见了自家的房子,一边高兴,一边奔跑。童仆欢喜地前来迎接,幼儿迎候在家门。庭院小路虽将荒芜,却喜园中松菊还存。我拉着幼儿走进内室,屋里摆着盛满酒的酒樽。拿过酒壶酒杯来自斟自饮,看看院子里的树木,觉得很愉快。靠着南窗寄托着我的傲世情怀,深知住在小屋里反而容易安适。天天在园子里散步自成乐趣,尽管设有园门却常常闭关。拄着手杖或漫步或悠闲地随处休息,不时地抬起头来向远处看看。云烟自然而然地从山洞飘出,鸟儿飞倦了也知道回还。日光渐暗太阳将快要下山,我抚摸着孤松而流连忘返。回去吧,让我同外界断绝交游。既然世俗与我乖违相悖,我还驾车出游有什么可求?亲戚间说说知心话儿叫人心情欢悦,抚琴读书可藉以解闷消愁。农人们告诉我春天已经来临,我将要到西边去耕耘田亩。有时坐着有布篷的小车,有时划着一只小船。既探寻幽深曲折的山沟,也经过道路崎岖的小丘。树木长得欣欣向荣,泉水开始涓涓奔流。羡慕万物恰逢繁荣滋长的季节,感叹我的一生将要结束。算了吧!身体寄托在天地间还能有多少时候(活在世上还能有多久)?为什么不随心所欲,听凭自然地生死?为什么心神不定啊,想要到哪里去?企求富贵不是我的心愿,修仙成神是没有希望的。爱惜美好的时光,独自外出。有时扶着拐杖除草培苗。登上东边的高冈,放声呼啸。面对清清的流水吟诵诗篇。姑且顺随自然的变化,度到生命的尽头。乐安天命,还有什么可疑虑的呢?文学常识辞,是介于散文与诗歌之间的一种文体。因为起源于战国时期的楚国,又称楚辞、楚辞体。又因屈原所作《离骚》为这种文体的代表作,故又称骚体。到了汉代常把辞和赋统称为辞赋,后人一般也将辞赋并称。这种文体,富有抒情的浪漫气息,很像诗,但押韵和句式都较诗自由,比散文整齐,且篇幅、字句较长,句中多以“兮”字来帮助和谐语气,表情达意。一般四句一节,每一节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读后稍作停顿;六字句为主,都按三拍读。文章题旨本文是晋安帝义熙元年(405)作者辞去彭泽令回家时所作,分“序”和“辞”两节,“辞”是一种与“赋”相近的文体名称。“序”说明了自己所以出仕和自免去职的原因。“辞”则抒写了归田的决心、归田时的愉快心情和归田后的乐趣。通过对田园生活的赞美和劳动生活的歌颂,表明他对当时现实政治,尤其是仕宦生活的不满和否定,反映了他蔑视功名利禄的高尚情操,也流露出委运乘化、乐天安命的消极思想。全文语言流畅,音节和谐,感情真实,富有抒情意味。“归去来兮”就是“归去”的意思,“来”、“兮”都是语助词。结构题解本文的叙事线索:辞官——归途——抵家——室内生活——涉园——外出——纵情山水——如何度过余生本文的抒情线索:自责自悔——自安自乐——乐天安命写作背景陶渊明41岁时(405年),最后一次出仕,做了85天的彭泽令。据《宋书.陶潜传》和萧统《陶渊明传》云,陶渊明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彭泽巡视,官员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他气愤地说:“我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挂冠去职,并赋《归去来兮辞》,以明心志。读《归去来兮辞》,并不能给人一种轻松感,因为在诗人看似逍遥的背后是一种忧愁和无奈。陶渊明本质上不是一个只喜欢游山玩水而不关心时事的纯隐士,虽然他说“性本爱丘山”,但他的骨子里是想有益于社会的。鲁迅先生在谈到陶渊明时说:“就是诗,除论客所佩服的„悠然见南山‟之外,也还有„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之类的„金刚怒目‟式,在证明着他并非整天整夜的飘飘然。”(《题未定草》)透过“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这些愤激之语,我们感到了沉重。《归去来兮辞》的写景是实写还是虚写?钱钟书先生说:“《序》称《辞》作于十一月,尚在仲冬;倘为追述、直录,岂有„木欣欣以向荣‟,„善万物之得时‟等物色?亦岂有„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植杖而耘耔‟等人事?其为未归前之想象,不言而可喻矣。”(参见钱钟书《管锥编》1225~1226,中华书局,1979)如此说来,本文第一大写作特色就是想象。作者写的不是眼前之景,而是想象之景,心中之景。那么,写心中之景与眼前之景有什么不同吗?眼前之景,为目之所见,先有其景后有其文,文景相符,重在写真;心中之景,为创造之景,随心之所好,随情之所至,心到景到,未必有其景,有其景则未必符其实,抒情表意而已。本文语言十分精美。诗句以六字句为主,间以三字句、四字句、七字句和八字句,朗朗上口,韵律悠扬。句中衬以“之”、“以”、“而”等字,舒缓雅致。有时用叠音词,音乐感很强。如“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多用对偶句,或正对,或反对,都恰到好处。描写和抒情、议论相结合,时而写景,时而抒情,时而议论,有景,有情,有理,有趣。最后说明一点,就是陶渊明虽然归隐田园,且不论他这种做法是积极还是消极,但他毕竟不同于劳动人民。他写《归园田居》也罢,写《归去来兮辞》也罢,实际上是那个时代的一种现象,归隐田园的也并非他一人。然而他的归隐造就了一个文学家,形成了一种文学风格,在中国文学史上熠熠生辉,光照千秋。欧阳修说:“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此话虽过,但可以见出它在文学史中的地位。作品原文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归去来兮辞司其职,成“双美”之势。欧阳修说:“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1]作者简介陶渊明(约365—427),一名潜;字元亮,一字渊明。自号五柳先生,私称靖节先生,晚年更名潜,卒后亲友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人(今九江市)人,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归去来兮辞》选自《陶渊明集》。[1]陶渊明曾任职祭酒、参军、彭泽县令,故又称“陶彭泽”。其曾祖陶侃,任职大司马。陶潜是第一位田园诗人,创建了“田园诗派”。东晋大诗人,生活在政治混乱、社会动荡的时期。晋安帝义熙元年(405),陶潜为彭泽县令,在任仅八十五日,就辞官回家,从此躬耕陇亩,不再出仕。在传统道德理想消失殆尽之际,厌弃仕途,隐遁山林,在自然中寻找精神的慰藉。鲁迅先生评论:陶潜并非浑身静穆,所以伟大。[2]写作背景陶渊明从29岁起开始出仕,任官十三年,一直厌恶官场,向往田园。本文作于他辞官之初,叙述了他辞官归隐后的生活情趣和内心感受,表达了作者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精神情操,通过描写具体的景物和活动,创造出一种宁静恬适、乐天自然的意境,寄托了他的生活理想。本文在文体上属于辞赋,但语言浅显,辞意畅达,匠心独运而又通脱自然,感情真挚,意境深远,有很强的感染力。欧阳修甚至说“两晋无文章,惟《归去来兮》而已。作者的代表作:诗《归园田居》《桃花源诗》,散文《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辞赋《归去来兮辞》。陶渊明于东晋义熙元年(405年)41岁时,最后一次出仕,做了80几天的彭泽令。据《宋书.陶潜传》和萧统《陶渊明传》云,陶渊明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彭泽巡视,官员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他气愤地说:“我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挂冠去职,并赋《归去来兮辞》,以明心志。这篇赋就是其在回归田园之初激动欣喜之情的自然流露。原文

序文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1)。幼稚盈室,瓶无储粟(2),生生所资,未见其术(3)。亲故多劝余为长吏(4),脱然有怀(5),求之靡途(6)。会有四方之事(7),诸侯(8)以惠爱为德,家叔以(9)余贫苦,遂见(10)用于小邑。于时风波(11)未静,心惮远役(12),彭泽(13)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14)。何则(15)?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16)。饥冻虽切,违己交病(17)。尝从人事(18),皆口腹自役(19)。于是怅然(20)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21),当敛裳宵逝(22)。寻程氏妹丧于武昌(23),情在骏奔(24),自免去职。仲秋(25)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26),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27)十一月也。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遗),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译文

序文我家贫穷,耕田植桑不足以供自己生活。孩子很多,米缸里没有存粮,赖以维持生活的本领我还没有找到。亲友大都劝我去做官,我心里也有这个念头,可是求官缺少门路。正赶上出使到外地的事情,地方大吏以爱惜人才为美德,叔父也因为我家境贫苦(替我设法),我就被委任到小县做官。那时社会上动荡不安,心里惧怕到远处当官。彭泽县离家一百里,公田收获的粮食,足够造酒饮用,所以就请求去那里。等到过了一些日子,便产生了留恋故园的怀乡感情。那是为什么?本性任其自然,这是勉强不得的;饥寒虽是急需解决的问题,但是违背本意去做官,身心都感痛苦。过去为官做事,都是为了吃饭而役使自己。于是惆怅感慨,心情激动不平,深深有愧于平生的志愿。仍然希望任职一年,便收拾行装连夜离去。不久,嫁到程家的妹妹在武昌去世,去吊丧的心情像骏马奔驰一样急迫,自己请求免去官职。自立秋第二个月到冬天,在职共80多天。因辞官而顺遂了心愿,写了一篇文章,题目叫《归去来兮》。乙巳年(晋安帝义熙元年)十一月。归去吧!田园都将要荒芜了,为什么不归去呢?既然自己的心灵被形体所役使,那为什么如此惆怅而独自伤悲?我明悟过去的错误已不可挽回,但明白未发生的事尚可补救。我确实入了迷途,但不算太远,已觉悟如今的选择是正确的,而曾经的行为才是迷途。船在水面上漂遥放流,轻快前行,风轻飘飞舞,吹起了衣袂翩翩。我向行人询问前面的路,憾恨晨曦之光如此暗淡,只天色微明而已。终于看到了自己的家,我喜悦地向前奔跑。家僮欢快地迎接我,幼儿们守候在门庭等待。院中的小径几近荒芜,但松菊尚且存活屹立。我带着幼儿们进入屋室,早有清酿溢满了酒樽。我端起酒壶酒杯自斟自饮,观赏着庭院中的树木使我开颜;倚着南窗寄托傲然自得的心情,更觉得这狭小之地容易使我心安。每天在园中散步兴味无穷,小园的门经常地关闭着;拄着拐杖走走歇歇,时时抬头望着远方。云气自然而然的从山里冒出,倦飞的小鸟也知道飞回巢中;日光暗淡,即将落山,手抚孤松徘徊。回来呀!我要跟世俗之人断绝交游。他们的一切都跟我的志趣不合,再驾车出去又有何追求?以亲人间的知心话为愉悦,以弹琴读书为乐来消除忧愁。农夫告诉我春天到了,将要去西边的田地耕作。有时叫上一辆有帷的小车,有时划过一艘小船。既探询幽深曲折的山谷,也走过高低不平的山路。树木欣欣向荣,泉水缓缓流动。羡慕自然界的万物正生机勃勃,感叹自己的一生将要过去。算了吧!活在世上还能有多久?为什么不随心所欲,听凭生死?为什么心神不定,想要到哪里去?富贵不是我所求,修仙成神是没有希望的。爱惜美好的时光,独自外出。有时扶着拐杖除草培苗;登上东边的高岗放声呼啸,傍着清清的溪流吟诵诗篇。姑且顺随自然的变化,度到生命的尽头。安乐天命,还有什么可疑虑的呢?[3]

注释

序文注释

(1)耕植不足以自给:耕:耕田。植:植桑。以:来。给:供给。(2)幼稚盈室,瓶无储粟:幼稚:指孩童。盈:满。瓶:指盛米用的陶制容器、如甏[bèng],瓮之类。(3)生生所资,未见其术:生生:犹言维持生计。前一“生”字为动词,后一“生”字为名词。资:凭借。术:这里指经营生计的本领。(4)长吏:较高职位的县吏。指小官。(5)脱然:轻快的样子。有怀:有所思念(指有了做官的念头)。(6)靡途:没有门路。(7)会有四方之事:刚巧碰上有出使到外地去的事情。会:适逢。四方:意为到各处去

(8)诸侯:指州郡长官。(9)家叔:指陶夔[kuí],当时任太常卿。以:因为。(10)见:被。(11)风波:指军阀混战。静:平。(12)惮:害怕。役:服役。(13)彭泽:县名。在今江西省湖口县东。(14)眷然:依恋的样子。归欤[yú]之情:回去的心情。(15)何:什么。则:道理。(16)质性:本性。矫厉:造作勉强。(17)切:迫切。违己:违反自己本心。交病:指思想上遭受痛苦。(18)尝:曾经。从人事:从事于仕途中的人事交往。指做官。(19)口腹自役:为了满足口腹的需要而驱使自己。(20)怅然:失意。(21)犹:仍然。望:期待。一稔[rěn]:公田收获一次。稔,谷物成熟。(22)敛裳:收拾行装。宵:星夜。逝:离去。(23)寻:不久。程氏妹:嫁给程家的妹妹。武昌:今湖北省鄂城县。(24)情:吊丧的心情。在:像。骏奔:急着前去奔丧。(25)仲秋:农历八月。(26)事:辞官。顺:顺遂。心:心愿。(27)乙巳岁:晋安帝义熙元年。正文注释

归去来兮:意思是“回去吧”。来,助词,无义。兮,语气词。田园将芜胡不归:田园将要荒芜了,为什么不回去?胡,同“何”。以心为形役:让心神为形体所役使。意思是本心不愿出仕,但为了免于饥寒,违背本意做了官。心,意愿。形,形体,指身体。役,奴役。奚惆怅而独悲:为什么悲愁失意。惆怅,失意的样子。悟已往之不谏:觉悟到过去做错了的事(指出仕)已经不能改正。谏,谏止,劝止。知来者之可追:知道未来的事(指归隐)还可以挽救。追,挽救,补救。实:确实。迷途:做官。其:大概。是:正确。非:错误。舟遥遥以轻飏[yáng]:船在水面上轻轻地飘荡着前进。遥遥,摇摆不定的样子。以,而。飏,飞扬,形容船行驶轻快的样子。征夫:行人而非征兵之人。以:把(以前路问征夫)后文中:“农人告余以春及”也是这样的。前:前面的。恨晨光之熹微:遗憾的是天刚刚放亮。恨:遗憾。熹微,微明,天未大亮。乃瞻衡宇,载欣载奔:看见自己家的房子,心中欣喜,奔跑过去。瞻,远望。衡宇,简陋的房子。稚子:幼儿。汉朝蒋诩[xǔ]隐居之后,在院里竹下开辟三径,只于少数友人来往。后人图、以“三径”代指隐士所居。就,近于。盈樽:满杯。引:拿来。觞[shāng]。眄[miǎn]庭柯以怡颜:看看院子里的树木,觉得很愉快。眄,斜看。这里是“随便看看”的意思。柯,树枝。以:为了。怡颜,使面容现出愉快神色。寄傲:寄托傲然自得的心情。傲,指傲世。审容膝之易安:觉得住在简陋的小屋里也非常舒服。审,觉察。容膝,只能容下双膝的小屋,极言其狭小。园日涉以成趣:天天到园里行走,自成一种乐趣。涉,涉足,走到。策扶老以流憩[qì]:拄着拐杖出去走走,随时随地休息。策,拄着。扶老,手杖。憩,休息。流憩,游息,就是没有固定的地方,到处走走歇歇。时矫首而遐观:时时抬起头向远处望望。矫,举。遐,远。云无心以出岫[xiù]:云气自然而然地从山里冒出。无心,无意地。岫,有洞穴的山,这里泛指山峰。景翳[yì]翳以将入:阳光黯淡,太阳快落下去了。景,日光。翳翳,阴暗的样子。扶孤松而盘桓:手扶孤松徘徊。盘桓:盘旋,徘徊,留恋不去。请息交以绝游:息交,停止与人交往断绝交游。意思是不再同官场有任何瓜葛。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世事与我所想的相违背,还能努力探求什么呢?驾,驾车,这里指驾车出游去追求想要的东西。言,助词。情话:知心话。春及:春天到了。将有事于西畴:西边田野里要开始耕种了。有事,指耕种之事。事,这里指农事。畴,田地。或命巾车:有时叫上一辆有帷的小车。巾车,有车帷的小车。或,有时。或棹[zhào]孤舟:有时划一艘小船。棹,本义船桨。这里名词做动词,意为划桨。既窈窕以寻壑:经过幽深曲折的山谷。窈窕,幽深曲折的样子。壑,山沟。亦崎岖而经丘:走过高低不平的山路。木欣欣以向荣:草木茂盛。欣欣,向荣,都是草木滋长茂盛的意思。涓涓:水流细微的样子。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羡慕自然界万物一到春天便及时生长茂盛,感叹自己的一生行将结束。善,欢喜,羡慕。行休,行将结束。已矣乎:算了吧!助词“矣”与“乎”连用,加强感叹语气。寓形宇内复几时,曷[hé]不委心任去留:活在世上能有多久,何不顺从自己的心愿,管它什么生与死呢?寓形,寄生。宇内,天地之间。曷,何。委心,随心所欲。去留,指生死。胡为乎遑遑欲何之:为什么心神不定,想到哪里去呢?遑遑,不安的样子。之,往。帝乡不可期:仙境到不了。帝乡,仙乡,神仙居住的地方。期,希望,企及。怀良辰以孤往:爱惜美好的时光,独自外出。怀,留恋、爱惜。良辰,指上文所说万物得时的春天。孤独,独自外出。或植杖而耘耔:有时扶着拐杖除草培苗。植,立,扶着。耘,除草。耘,除草。籽,培苗。登东皋[gāo]以舒啸:登上东面的高地放声长啸,皋,高地。啸,撮口发出的长而清越的一种声音。舒,放。聊乘化以归尽:姑且顺其自然走完生命的路程。聊:姑且。乘化,随顺大自然的运转变化。归尽:到死。尽,指死亡。乐夫天命复奚疑:乐安天命,还有什么可疑虑的呢?复:还有。疑:疑虑。文体介绍

其一辞,即赋,一种讲究句式和押韵的散文。因为起源于战国时期的楚国,又称楚辞、楚辞体。又因屈原所作《离骚》为这种文体的代表作,故又称骚体。到了汉代常把辞和赋统称为辞赋,后人一般也将辞赋并称。这种文体,富有抒情的浪漫气息,很像诗,但押韵和句式都较诗自由,比散文整齐,且篇幅、字句较长,句中多以“兮”字来帮助和谐语气,表情达意。一般四句一节,每一节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读后稍作停顿;六字句为主,都按三拍读。辞是战国后期楚国诗人屈原在楚地民歌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一种新诗体,用的是楚地方言,内容又跟楚地的社会生活、山川风物有关,故称楚辞。形式自由,句式散文化;大体以四句为一小节,两句为一组;以六字句为主,间有长短句,好用语气词“兮”(不包括在六字之内),虚词置于句腰(第四、五字)上,也可以不计在字数之内,每句三拍,例如屈原《离骚》中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到了西汉,在辞的影响下又产生了赋这种新文体。汉人将辞和赋统称为辞赋,但二者仍有显著的区别:赋的句式进一步散文化,常用关联词语,长短句明显增多,内容则以咏物说理为主,写法上讲究铺排,即所谓“以事形为本,以义正为主”,这就表明赋已是有韵的散文了;而辞仍然是诗,重在抒情,形式上尽管后来也有若干变化,但四句一节、每句三拍的格局还是保持了下来。了解辞的体裁特点,对我们诵读这篇课文有很大的帮助。首先,四句一节的形式没有变,全篇共15节,每节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读后可作稍长停顿,这样读下来,全篇层次自然清晰。其次,仍以六字句为主(约占全文60句中的四分之三),都按三拍读,节奏整齐,音韵铿锵,亦有悦耳动心之效。应注意的是:①有些七字句中出现了虚词,仍可作六字句读,如“(既)自以心为形役”“寓形宇内(复)几时”等。②“归去来兮”(出现两次)“已矣乎”当作一句读,适当地延长读末字的时间。③“乃瞻衡宇”以下八句皆四字句,“富贵”两句为五字句,读时节奏自当变化。文章题旨思想本文是晋安帝义熙元年(公元405年)作者辞去彭泽令回家时所作,分“序”和“辞”两节,“辞”是一种与“赋”相近的文体名称。“序”说明了自己所以出仕和自免去职的原因。“辞”则抒写了归田的决心、归田时的愉快心情和归田后的乐趣。“归去来兮”就是“归去”的意思,“来”、“兮”都是语气助词。情于景,情真意切,富有情趣;文字洗练,笔调清新,音节谐美,富于音乐美,结构严谨周密。[4]

序的作用序可以揭示作者写作的原因,而“妹妹的死亡”则只是一根导火索。序也交代了作者的心境,“因事顺心”。作品赏析晋安帝义熙元年(405),陶渊明弃官归田,作《归去来兮辞》。这篇辞体抒情诗,不仅是渊明一生转折点的标志,亦是中国文学史上表现归隐意识的创作之高峰。全文描述了作者在回乡路上和到家后的情形,并设想日后的隐居生活,从而表达了作者对当时官场的厌恶和对农村生活的向往。另一方面,也流露出诗人的一种“乐天知命”的消极思想。[5]渊明从晋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起为州祭酒,到义熙元年作彭泽令,十三年中,他曾经几次出仕,几次归隐。渊明有过政治抱负,但是当时的政治社会已极为黑暗。晋安帝元兴二年(403),军阀桓玄篡晋,自称楚帝。元兴三年,另一个军阀刘裕起兵讨桓,打进东晋都城建康(今江苏南京)。至义熙元年,刘裕完全操纵了东晋王朝的军政大权。这时距桓玄篡晋,不过十五年。伴随着这些篡夺而来的,是数不清的屠杀异己和不义战争。渊明天性酷爱自由,而当时官场风气又极为腐败,谄上骄下,胡作非为,廉耻扫地。一个正直的士人,在当时的政洽社会中决无立足之地,更谈不上实现理想抱负。渊明经过十三年的曲折,终于彻底认清了这一点。渊明品格与政治社会之间的根本对立,注定了他最终的抉择——归隐。辞前有序,是一篇优秀的小品文。从“余家贫”到“故便求之”这上半幅,略述自己因家贫而出仕的曲折经历。其中“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及“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写出过去出仕时一度真实有过的欣然向往,足见诗人天性之坦诚。从“及少日”到“乙巳岁十一月也”这后半幅,写出自己决意弃官归田的原因。“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是弃官的根本原因。几经出仕,诗人深知为“口腹自役”而出仕,即是丧失自我,“深愧平生之志”。因此,“饥冻虽切”,也决不愿再“违己交病”。语言虽然和婉,意志却是坚如金石,义无反顾。至于因妹丧而“自免去职”,只是一表面原因。序是对前半生道路的省思。辞则是渊明在脱离官场之际,对新生活的想象和向往。“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起二句无异对自己的当头棒喝,正表现人生之大彻大悟。在诗人的深层意识中,田园,是人类生命的根,自由生活的象征。田园将芜,意味着根的失落,自由的失落。归去来兮,是田园的召唤。也是诗人本性的召唤。“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是说自己使心为身所驱役,既然自作自受,那又何必怅惘而独自悲戚呢。过去的让它过去就是了。诗人的人生态度是坚实的。“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过去不可挽回,未来则可把握,出仕已错,归隐未晚。这一“悟”、一“知”、一“觉”,显示着诗人把握了自己,获得了新生。“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此四句写诗人想像取道水陆,日夜兼程归去时的满心喜悦。舟之轻飏,风之吹衣,见得弃官之如释重负。晨光熹微,恨不见路,则见出还家之归心似箭。这是出了樊笼向自由的奔赴呵。连陆行问道于行人,那小事也真实可喜。“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一望见家门,高兴得奔跑,四十一岁的诗人,仍是这样的天真。僮仆欢喜地相迎,那是因为诗人视之为“人子”而“善遇之”(萧统《陶渊明传》)。孩儿们迎候于门,那是因为爹爹从此与他们在一起。从这番隆重欢迎的安排中,已隐然可见诗人妻子之形象。“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与其同志”(出处同上)。在欢呼雀跃的孩子们的背后,是她怡静喜悦的微笑。“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望见隐居时常踏的小径已然荒凉,诗人心头乍然涌上了对误入仕途的悔意;只是那傲然于荒径中的松菊,又使诗人欣慰于自己本性的犹存。携幼入室,见得妻子理家抚幼,能干贤淑。那有酒盈樽,分明是妻子之一片温情。多么温馨的家庭,这是归隐的保证。“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饮酒开怀,陋室易安,写出诗人之知足长乐。斜视庭柯,傲倚南窗,则写诗人之孤介傲岸。[6]

主旨和结构这篇文章的写作经过,序里已有说明;《宋书·陶潜传》则特别提到作者辞官的近因:“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即日解印绶去职,赋《归去来》。”从序和这段记录都可以看出,这篇文章作于作者辞官归田之初,是一篇述志的作品,文中着重表达了作者对黑暗官场的厌恶和鄙弃,赞美了农村的自然景物和劳动生活,也显示了归隐的决心。本文的叙事线索:辞官——归途——抵家——室内生活——涉园——外出——纵情山水——如何度过余生本文的抒情线索:自责自悔——自安自乐——乐天安命全文可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表示辞官归田的决心。含两层:前一层是自责之词。诗人想到“田园将芜”,故应归家,但心为形体所役使而不能自主,这是何等可悲啊!表明诗人已有归意。后一层是自恕自慰之词。诗人已知过去求官为非,今日弃官为是,好比是入了迷途不远,还来得及回到正道上来,因而深感欣慰。这两层点明了全文主旨,表达了诗人鄙弃官场、向往田园的感情。第二部分(第2、3段)写作者回到田园后的愉快生活。可分三层:第一层写归途和初抵家时的情况,含三节:前一节写乘舟返家途中既轻松又渴望抵家的心情;中间一节写望见家门时欣喜若狂的心情,这跟在官时“惆怅而独悲”的心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后一节写家中景况,有松,有菊,有幼儿,有居室,有酒,有樽,差足自慰。第二层写回家后的日常生活,也含三节:前一节写饮酒自遣,这是室中之乐;后两节写涉园观景,流连忘返,这是园中之乐。这是真正的隐者之乐,跟迁客们的闲适心情绝不相同。第三层写诗人在农村的出游经历。含四节:第一节重申辞官归田之志,以“息交以绝游”进一步表示对当权者和官场生活的鄙弃;第二节写跟乡里故人和农民的交往,为下文写出游张本;第三节写出游方式,“窈窕以寻壑”应上“或棹孤舟”,“崎岖而经丘”应上“或命巾车”;第四节写出游中所见,前两句写农村初春生机勃郁的景象,后两句触景生情,为结尾述人生观张本。第三部分(第4段)抒发诗人“乐天安命”的情怀。含三层:前一层紧承上文“吾生之行休”而自问,这是一种委婉的表达方式,有振起下文的作用;下面两层是作者自答,“富贵”两句从反面作答,重在说“富贵”而以“帝乡”为陪衬,中间四句从正面作答,用形象化的手段表明自己快然自足于隐居生活,最后上升到哲理的高度,点出“乐天安命”的思想,卒章显志。[5]三、淡远潇洒的风格欧阳修对这篇文章推崇备至,尝言:“两晋无文章,幸独有《归去来兮辞》一篇耳,然其词义夷旷萧散,虽托楚声,而无其尤怨切蹙之病。”大意是,本文虽然采用了楚辞的体式,但作者能自出机杼,不受楚辞中怨愤、悲伤情调的影响,而表现出一种淡远潇洒的风格。例如,作者辞官是因为鄙弃官场的黑暗,但文中并无只言片语涉及官场中的黑暗情形,而只说自己“惆怅而独悲”的心情;对已往的居官求禄,也只说“不谏”和“昨非”,不作更深的追究;他决定今后不再跟达官贵人来往,也仅用“息交以绝游”一语轻轻带过,胸怀何等洒脱,是见役于物的人做不到的。又如文中写田园生活的乐趣,看起来都是一些极为平常的细节,但又处处显示出作者“旷而且真”的感情,句句如从肝肺中流出,而不见斧凿之痕。这种淡远潇洒的文风,跟作者安贫乐道、超然物外的处世态度是完全一致的。应当指出,《五柳先生传》中的“无怀氏之民”“葛天氏之民”,《桃花源记》中的“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归去来兮辞》中的“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所有这些语句全都寄托着他的政治理想──他希望出现一个没有剥削和压迫、人人能从事和平劳动的社会。“但渊明究竟不是一个自了汉。他不完全提倡一个消极的躲避的办法。故桃花源也遂成为积极的理想,社会的模范,像‘乌托邦’(Utopia)、‘共和

国’(Republic)、‘新大西洋’(NewAtlantic),那样的一个‘避’秦之地。避秦之地终于是一个寓言的世界,于是五柳先生遂不得不逃于酒,在醉乡里,也就是在理想国里,躲了过去。渊明全部理想几全可以此释之。所以他不仅是一位田园诗人,彻头彻尾的诗人,而且是伟大的政治理想家。”[4]

字词分析

通假字乃瞻衡宇(衡,通“横”)(实为古今字)景翳翳以将入(景,通“影”,日光)

曷不委心任去留(曷,通“何”)

词类活用

①名词作动词:

乐琴书以消忧(琴,书:名词用作动词,弹琴,读书)

或棹孤舟(棹:桨,这里用作动词,用桨划)

策扶老以流憩(策:名词作动词,拄着)

②名词作状语:

园日涉以成趣(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园日涉以成趣(园:名词作状语,在园里)

时矫首而遐观(时:名词作状语,常常)

情在骏奔(骏:形容词作状语,像骏马)

当敛裳宵逝(宵:夜晚,这里用作状语,在晚上)

③形容词作名词:

倚南窗以寄傲(傲:形容词用作名词,傲然自得的情怀)

④动词作名词:

瓶无储粟,生生所资(生生:前“生”,名词用作动词,维持;后“生”,生活)审容膝之易安(容膝:动词用作名词,仅能容纳双膝的小屋)

⑤使动用法:

眄庭柯以怡颜(怡:使动用法,愉快,使愉快)

审容膝之易安(安:使动用法,使……安适)

⑥意动用法:

乐琴书以消忧(乐:意动用法,以……为乐)

悦亲戚之情话(悦:意动用法,以……为愉快)

⑦形容词作动词:善万物之得时(善,羡慕)

一词多义

心:因事顺心(心愿)

既自以心为形役(内心)

夫:问征夫以前路(名词)

乐夫天命复奚疑(助词)

故:故便求之(所以)

亲故多劝余为长吏(故交,朋友)

之: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到,动词)

求之靡途(代“为长吏”,代词)

四方之事(助词“的”)

悟已往之不谏(放在句子主语与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奚:奚惆怅而独悲(为什么)

乐夫天命复奚疑(什么)

而:门虽设而常关(表转折)

觉今是而昨非(表并列)

时矫首而遐观(表修饰)

鸟倦飞而知还(表承接)

寻:寻程氏妹丧于武昌(不久)

既窈窕以寻壑(探寻)

往:怀良辰以孤往(去往)

悟已往之不谏(过往)

会:会有四方之事(恰、逢)

相如闻,不肯与会(相见)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聚集)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一定)

行: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将要)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行走)

赵王畏秦,欲毋行(前往)

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执行)

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行为)琵琶行(文体之一)

策:策扶老以流憩(拄着)

振长策而御宇内(鞭子)

执策映长明灯读之(书)

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策略)

时:时矫首而遐观(时常)

善万物之得时(大好时光)

寓形宇内复几时(时候,时间)

非:觉今是而昨非(错误的)

富贵非吾愿(不是)

古今异义

(1)于时风波未静

风波

古义:指战乱。今义:风浪,常用来比喻纠纷或乱子。(2)尝从人事

人事

古义:指做官。今义:常用义,人的离合,境遇,存亡等情况,或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罚等工作。(3)寻程氏妹丧于武昌寻

古义:不久。今义:常用义为“寻找”“追寻”等。(4)悦亲戚之情话

亲戚

古义:内外亲戚,包括父母和兄弟。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家庭或成员。(5)悦亲戚之情话

情话

古义:知心话。今义:男女间表示爱情的话

(6)于是怅然慷慨

慷慨

古义:感慨。今义:指大方的行为。(7)恨晨光之熹微

古义:遗憾。今义:指一种情感,多为“仇恨”之意。(8)将有事于西畴

有事

古义:指耕种之事。今义:指发生某事。/泛指。(9)幼稚盈室

幼稚

古义:小孩。今义:指不成熟的做法。(10)知来者之可追

古义:挽救,补救。今义:追赶,追求。(11)策扶老以流憩扶老

古义:拐杖;今义:扶着老人。(12)问征夫以前路

征夫

古义:行人;今义:指出征的人

(13)既窈窕以寻壑

窈窕

古义:幽深曲折的样子;今义:女子文静而美好。(14)景翳翳以将入

古义:阳光。今义:景色

(15)僮仆欢迎

欢迎

古义:欢快的迎接;今义:欢迎

虚词用法

(1)以

A、既自以心为形役(介词。使、让)

B、舟遥遥以轻飏(表修饰。“而”)

C、农人告余以春及(介词。把)

D、乐琴书以消忧(连词。来,表目的。)

E、聊乘化以归尽(连词,表顺承。然后)

G、木欣欣以向荣(连词,表修饰。“而”)

H、问征夫以前路(拿)

I、引壶觞以自酌(表顺承,就)G、眄庭柯以怡颜(表顺承,就)

K、倚南窗以寄傲(表修饰)

L、园日涉以成趣(表顺承,就)

M、策扶老以流憩(表顺承,就)

N、景翳翳以将入(表顺承,就)

(2)而

A、觉今是而昨非(表并列)

B、门虽设而常关(表转折)

C、时矫首而遐观(表修饰)

D、鸟倦飞而知还(表顺承)

E、抚孤松而盘桓(表修饰)

F、风飘飘而吹衣(表修饰)

(3)之

A、悟以往之不谏(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B、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到往)

C、悦亲戚之情话(取消句子独立性)

D、善万物之得时(取消句子独立性)[7]

E、审容膝之易安(取消句子独立性)

文言句式

判断句

(1)富贵非吾愿

省略句

(1)情在骏奔(省略主语“余”)

(2)寓形宇内复几时(省略介词,寓形“于”宇内复几时)(3)稚子候门(省略“于”,正常语序应为:稚子于门候)(4)足以为酒(省略介词宾语,足以“之”为酒)(5)景翳翳将入(省略宾语,景翳翳将入山)

(6)云无心以出岫(省略介词,云无心以出于岫)

被动句

(1)遂见用于小邑(见,被)

(2)既自以心为形役(为,被)

宾语前置句

(1)复驾言兮焉求(“焉求”即“求焉”,追求什么)

(2)胡为乎遑遑欲何之(“何之”即“之何”,到哪里去)

(3)乐夫天命复奚疑(“疑奚”,以天命为乐,还有什么犹豫彷徨?)

介宾后置句

(1)农人告余以春及(即“以春及告余”)

(2)将有事于西畴(即“于西畴有事“)

(3)寻程氏妹丧于武昌(即“于武昌丧”)

(4)问征夫以前路(即“以前路问征夫”)[7]

第8篇:归去来兮辞陶渊明朗诵

陶渊明与《归去来兮辞》

主讲:蔡厚淳

一、关于陶渊明:(着重谈几个问题)

(一)陶渊明究竟是哪里人:

陶渊明(365—427),2009年1644岁。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晚年更名潜,卒后亲友私谥靖节。关于陶渊明究竟是哪里人,近年来争议较多。我觉得,这个问题应把握三个原则:一是从最早的史书记载中找依据;二是从陶渊明自己的作品中找依据;三是合乎逻辑的推理。(今人的小说情节、影视剧本、民间传说均不能作为依据。)

首先,看最早的史书记载:

1、陶渊明的同时代人颜延之(384—456)为陶渊明卒后不久写的追悼文章《靖节徵士诔》称“有晋徵士寻阳陶渊明,南岳之幽居者也。.....元嘉四年卒于寻阳之某里”。2、沈约(441—513)在渊明死后41年写成的《宋书·隐逸传》中记载“陶潜字渊明,或云渊明字元亮,寻阳柴桑人也,.....元嘉四年卒,时年六十三。”3、渊明卒后约100年,梁昭明太子萧统(501—531)的《陶渊明传》载:“陶渊明,字元亮,或云潜字渊明,寻阳柴桑人也。”其次,看陶渊明自己的作品:1、义熙七年(411),有《与殷晋安别诗》序云:“殷先作晋安南府长史椽,因居寻阳。后作太尉参军,移家东下,作此以赠。”2、元喜二年,有《赠长沙公族孙》诗一首。序云:“经过寻阳,临别赠此。”3、《和刘柴桑》诗云:“良辰入奇怀,挈(qie/、)杖还西庐。”西庐:庐山东林寺西边。再次,合理的推断:1、陶渊明虽然退隐,但从他的诗文中可以看到他与州、郡、县的官员及当地名人常有交往和游宴唱和。如丁柴桑、戴主簿(bu/、)、江州刺史王弘、庞参军、慧远、刘遗民等。陶渊明有脚疾,出门要靠门生子侄用篮舆抬着。如果他的家不在东林寺和柴桑城附近,是决不可能与这些人有频繁往来的。2、《移居二首》之一中云:“昔欲居南村、非为卜其宅,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所谓“素心人”即张野、殷晋安、颜延之等辈。张野据《莲社高贤传》载是柴桑人。殷晋安、颜延之是州府的官吏,这些人都住在柴桑(至少在柴桑城附近)。对这两首诗,我觉得罗时叙先生在《点击大师的文化基因》中所作的分析是很到位的。这个南村,大致相当于现在的城郊别墅区。“居住了许多“素心人”,也就是文化素养比较高的仕人,故而,陶渊明才能够与这些“邻曲”(邻居)“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在这个知识阶层居住的小区,既有政府官员,也有一定的政治背景的文化闲人,可能还有跟陶渊明处境差不多的也参加一些农间劳作的“隐士”或半隐者......这些人不仅与陶渊明有着共同的语言,而且生活方式上都彼此相近。甚至会有失意或赋闲的官员,也像陶渊明这样参加一些农业劳动,来调剂生活、调整心态。这时的陶渊明,再不抱怨周围的农民群体只是“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他的孤独寂寞的状况有所改变了。这也反映了陶渊明其实是不愿意长久地与政坛文坛隔绝的。”3、从《饮酒》(之五)来判断:“......心远地自偏。”说明陶渊明的住所不偏,甚至很可能在城里还有他的住所。综合以上三个方面,“陶渊明是寻阳柴桑人”,他一生的大部分时间(尤其是晚年)的居住地靠近东、西林寺,离柴桑城不远。这些判断应该是值得肯定的。(当然,他有一段时间是住在星子县的,后面有表列出。)接下来的一个问题就是寻阳柴桑城的古城址是现在的何处?新编《中国历史地图集》标有柴桑城名,位置在九江市西南8至10公里处。《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载:“柴桑县,汉置隋废,故址在今九江县西二十里”。《嘉靖九江府志》载:“寻阳城在府西一十五里,本汉寻阳县。隋开皇间,因水患移入城,为附廓,今鹤问寨是其处。”考寻阳县,西汉置,因处寻水之阳得名,治所原在江北古兰城(今湖北黄梅县西南的蔡山附近)。《晋书地理志》载:咸和中(328),温娇始将江北寻阳移于江南湓城之南鹤问寨(今江西九江市西南18里)。晋哀帝义熙八年(412)寻阳县入柴桑县,柴桑仍为郡。这说明义熙八年(412)前后,柴桑城仍是江州和寻阳郡治所,其址在湓城之南鹤问寨。1981年5月,全省文物普查,肯定了古城遗址的位置。定名“六朝寻阳城遗址”。结论是:“城址曾经是县、郡、州的治所。即柴桑县、寻阳郡、江洲的治所”。陶学专家魏正申所考证的“陶渊明一生居处一览表”。我认为是比较客观的。从上表可以看出,陶渊明一生居住的地方应该是九江县——星子县——庐山区。而他生命的最后16年,居住的地方很可能在现在的九江市庐山区。这么多年来,庐山区的人却从来没有出来争过。(二)关于陶渊明的作品:陶渊明的作品并不多,诗歌125首,文章12篇(其中:辞赋3篇、韵文5篇、散文4篇,共计12篇)总共15788字。(三)关于陶渊明的仕途:陶渊明一生有五次出仕五次归隐的经历。从太元18年(公元393年)初次出仕到晋安帝义熙元年(公元405年)辞去彭泽县令,首尾十三年。二十九岁,第一次出仕。《宋书·隐逸传》载:“起为(江)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关于“祭酒”)“祭酒“在古代是主管教育行政长官。而陶渊明所担任的“州祭酒”则不是管教育的。据《宋书·百官志下》记载:“晋成帝咸康中,江州又有别驾祭酒,居僚职之上。”掌管着一州内,兵戎、治安、田租、户口、祭祀、农桑、水利、兵器等,是州中一个举足轻重的职位。为什么江州祭酒如此权重呢?这和江州刺史五斗米道徒王凝之有关。五斗米道是道教最早的一个派别。据《后汉书》、《三国志》记载,凡入道者须出五斗米,故得此名,因又称为“米巫”、“米道”。五斗米道将其信徒区别为鬼卒、鬼吏、奸令和祭酒四个等级,祭酒是最高等级,在五斗米道中有很高的地位。陶渊明为江州祭酒是太元十八年,这时江州剌史是王羲之的儿子王凝之。王凝之是个狂热的道教徒,据《晋书·王羲之传》载:王凝之任左将军、会稽内史时,孙恩攻会稽。王凝之在军事上不设防,只拜请所谓的“鬼兵”。他对将佐们说:“吾已请大道,许鬼兵相助,贼自破矣。”就是这一次,会稽被孙恩攻破,王凝之被杀。陶渊明幸好早离开,否则,也难逃一劫。陶渊明“少日自解归”后,又被召为州主簿。拒不应召。解职后,“躬耕自资”,在家闲居了六年。这期间次子陶俟、三子陶份、四子陶佚相继出生。394年,原配夫人不幸去世。一年后,续娶翟氏。399年生五子陶佟。399年桓玄任江州刺史兼荆州刺史。这一年,三十六岁的陶渊明第二次出仕,在江陵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