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国家现代化进程及工业革命表格_第1页
主要国家现代化进程及工业革命表格_第2页
主要国家现代化进程及工业革命表格_第3页
主要国家现代化进程及工业革命表格_第4页
主要国家现代化进程及工业革命表格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d......wd......wd...主要国家现代化进程国家阶段特征启示英国现代化进程第一阶段:17世纪中期开场,首先发生资产阶级革命,确立君主立宪的民主政体,为英国现代化奠定了政治根基。(1)不断的制度创新是英国现代化进程的助推器。(2)政治制度完善,社会长期稳定,为其现代化持续开展提供了有利的社会环境。(3)充分利用地利,善于抓住历史机遇是英国现代化进程启动较早、开展较快的重要原因。(4)庞大的殖民体系为英国现代化进程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5)重视科学技术是其现代化又一促进因素。第二阶段:18世纪中后期到19世纪上半期,在圈地运动、殖民扩张、海外贸易、贩运黑奴等因素的推动下,率先开场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随之民主制度进一步完善。第三阶段:工业革命完成后到20世纪初,“维多利亚时代〞,凭借着两次工业革命创造的巨大国力,英国牢牢确立起殖民霸权、海上霸权和工业霸权。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领先,殖民地遍布四海,号称“日不落帝国〞。第四阶段:20世纪以来,经过两次世界大战,英国遭到削弱,经济霸权被以美国为首的新兴资本主义国家取代。在民族解放运动和自治运动冲击下,英帝国土崩瓦解,为英联邦所取代。二战后,英国通过建成“福利国家〞、参加欧盟、加强对经济管理等手段维持了社会稳定;70年代末以来,撒切尔夫人的改革刺激了经济增长,成为“衰而不落〞的大国。法国现代化进程第一阶段:从18世纪启蒙运动、法国大革命到19世纪早期拿破仑战争完毕。启蒙运动较大范围地传播了资产阶级思想观念,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又把这些理念固定在《人权宣言》和《拿破仑法典》中,同时初步确立起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开场迈入工业革命时代。〔1〕法国大革命以来政局动乱、革命频繁,政权、政体更换频仍,牵制了法国现代化进程。〔2〕法国启蒙运动、大革命、拿破仑帝国动摇了整个欧洲的封建统治秩序,影响了世界的现代化进程。〔3〕农业和金融业是法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两个瓶颈问题,使法国的经济工业化进程一直受挫。第二阶段:从拿破仑失败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政治上,经过复辟和反复辟的长期斗争,最终以1875年宪法为标志,确立起了共和制;经济上,工业革命深入开展,并且金融业高度繁荣,最终演变成一个高利贷帝国主义国家。第三阶段:20世纪的法国先后经历两次世界大战,经济饱受摧残,国际地位不断下降。二战后,为了摆脱困境,重振国威,法国一面对现有政体进展了改进,建设了半总统制和法兰西第五共和国,推进欧洲联合自强,在欧共体和欧盟形成过程中起了主导作用。美国现代化进程第一个阶段:18世纪中后期,随着美利坚民族的形成,英国殖民统治越来越成为殖民地资本主义开展的阻碍,激起了新生的美利坚民族的对抗,独立战争爆发。1776年,《独立宣言》使美国成为一个崭新的国家,同时又宣传了资产阶级的政治原则。独立后的美国通过1787年宪法成为一个三权分立的联邦制国家,其宪政经历也为世界各国提供了蓝本。〔1〕美国现代化有其独特的地理及人文环境。〔2〕工业化和城市化是美国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交通运输的革命可以作为美国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3〕在美国现代化进程中,中产阶级是变革的中坚力量。在改革和新政中,扩大公民参与、保持市场竞争、寻求社会公正是美国现代化的根本内容。〔4〕19世纪以孤立主义为特征的外交政策和以领土扩张为主题的西进运动是推动美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条件。第二个阶段:在第一次工业时代,美国独立后,经过西进运动领土延伸到太平洋沿岸,成为一个大国。19世纪中期,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开展,南北不同经济制度的矛盾激化,终于导致美国历史上唯一的内战——南北战争——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北方的胜利终结了黑人奴隶制度,稳固了联邦统一,为美国资本主义迅猛开展扫清了道路。第三个阶段:20世纪前半期,经过第二次工业革命,美国在20世纪初成为头号经济强国,一战后,这种地位进一步稳固。在30年代经济大危机中,罗斯福新政开创了美国式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为它国所仿效。第四个阶段:二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领袖,金元帝国地位确立,又成为信息革命策源地,同时政治上实施冷战。1991年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美国的单极霸权表现明显。德国现代化进程第一个阶段:19世纪。19世纪初普鲁士借助改革摆脱了民族危机,为德国统一和现代化进程创造条件。19世纪中期,在工业革命推动下,德国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完成统一,资本主义工业经济迅速开展,迅速跃居世界强国,成为旧的世界秩序的挑战者。(1)德国现代化进程中经济现代化与政治现代化不平衡的畸形开展特点明显,以雄厚经济实力为根基的穷兵黩武给德国现代化带来灾难。(2)分裂与统一现象交替出现是德国现代化中的突出现象。19世纪中期的第一次统一是德国现代化的催化剂,但是两次世界大战德国战败,德国均遭受打击,尤其是二战后,德国的分裂,一直到冷战完毕,才通过和平方式重新完成统一。第二个阶段:20世纪前半期。20世纪初,迅速崛起的德国要求重新分割殖民地和势力范围,夺取世界霸权,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随着在一战中战败,德国的现代化进程被《凡尔赛和约》束缚。30年代随着经济大危机爆发和希特勒上台,德国进入法西斯专政时期。纳粹德国异军突起.成为二战的欧洲战争策源地。随着第三帝国的崩溃,德国的现代化进程再次被打断,国家处于分裂状态。第三个阶段:“二战〞后。二战后的德国在冷战背景下分裂成东西德国。西德在盟国扶持下建设了民主制度和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经济迅速开展,一跃成为经济大国。东欧剧变后,1990年德国再次实现统一,成为举足轻重的大国,吸取历史教训,积极推进欧洲一体化进程。俄国现代化进程第一个阶段:沙皇俄国时期。借助两次改革俄国叩开了现代化之门,跻身于资本主义列强。彼得一世改革是一次近代化改革,虽然没有触及农奴制,但是大大促进了俄国工商业开展和文化军事的近代化;1861年改革废除农奴制,为资本主义开展提供了市场、资金和劳动力,使俄国开场进人一个新的经济形态。改革后的俄国向外迅猛扩张,成为一个地域空前广阔的帝国,与此同时国内矛盾加剧,革命风暴在即。为防止革命打击,1905年沙皇政府宣布实行君主立宪,政治现代化迈出了重要一步。〔1〕改革与革命是推动俄国现代化的根本动力,贯穿始终。20世纪前自上而下的改革是俄国历史开展的重要线索;20世纪俄国更多地通过革命来推动现代化,同时,也有了几次重大的改革。(2)俄国现代化面临巨大阻力,进程曲折漫长:1861—1917年是资本主义现代化阶段;1917—1991年是社会主义现代化阶段;1991年后开场第三次现代化转型。(3)现代化进程伴随屡次社会制度的更替。第二个阶段:社会主义俄国时期。十月革命后,苏俄实施了新经济政策,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利用商品与市场恢复开展经济,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斯大林上台后,建设了高度集权的政治经济体制,虽然在短时间内取得了重大成就,但不利于经济长期安康开展。赫鲁晓夫上台后,苏联开场改革,但始终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僵硬的体制最终导致了苏联的崩解。第三个阶段: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联邦在经历了“休克疗法〞带来的经济下滑、地位下降后,到普京时代,逐渐恢复元气:“有效经济〞和总统制共和国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果,困难的现代化之路有了新希望。日本现代化进程第一阶段:19世纪中后期,通过倒幕运动推翻幕府专制,扫除了现代化道路上的第一个障碍;通过“奉还版籍〞、“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又通过明治维新——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成功地实现了“脱亚入欧〞,迅速崛起为东方新型的工业化强国;后又以《普鲁士宪法》为蓝本制定公布《大日本帝国宪法》,奠定了日本现代化政体的根基。(1)通过全面移植西方文明来启动现代化。“脱亚入欧〞口号反映了启动时期的日本强烈地要求和东方古老的封建体制断绝联系。(2)移植西方文明时,注意“和魂洋才〞,即在吸收西方文明中对日本富国强兵有利的因素,同时注意把它与自己的传统文化结合起来,创造出新的文化。(3)推动日本现代化的变革一般是社会精英。这类的变革总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变革。(4)日本现代化过程带有浓厚的军国主义色彩。第二个阶段: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到20世纪中期,是开展并走上歧路阶段。由于日本是后起之秀,其原始积累主要靠野蛮的战争,所不断发动军国主义战争,从甲午战争、日俄战争、侵华战争到太平洋战争,不仅打断了被侵略国的现代化进程,也使日本自身的现代化陷入歧途。第三个阶段:二战后至今的复兴阶段,经历了民主改革,日本完成了明治维新以来没有完成的政治民主化的任务;之后通过《旧金山和约》日本摆脱了美国的占领状态。同时战后日本抓住了第三次科技革命、朝鲜战争、奥运会带来的历史契机,实现了经济腾飞,60年代即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80年代成为最大的债权国和外汇储藏国,创造了经济奇迹。成为世界经济大国以后,日本70年代开展“多边自主外交〞,80年代以来,积极谋求政治大国地位。近代英美法重要法律文献国家文献公布时间机构内容和作用英国《权利法案》1689年议会限制王权:国王未经议会同意,不得终止任何法律或增加税收,议员有言论自由确立“议会至上〞原则和君主立宪制《王位继承法》1701年议会英国国王不得为天主教徒,也不得与天主教徒结婚美国《独立宣言》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宣告美国独立〔“第一个人权宣言〞〕《合众国宪法》1787年制宪会议实行中央与地方分权的国家体制;联邦政府按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原则构建确立了美国的联邦制,解决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以及联邦政府各种权力分配问题,政局得以保持长期稳定,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开展法国《人权宣言》1789年制宪会议集中表达18世纪启蒙思想家的主张,说明了资产阶级自由平等和民主法制原则,否认封建专制特权制度;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对世界产生重大影响《法国民法典》1804年拿破仑从法律上稳固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秩序,促进资本主义开展,打击封建复辟势力;随拿破仑战争传到欧洲各国,动摇了欧洲的封建统治秩序,扩大了法国大革命影响;成为以后欧美国家制定法律的蓝本。近代英美法政治体制英国:君主立宪制〔权利法案〕美国:三权分立的联邦制共和国〔合众国宪法〕法国:1789年,大革命爆发后,大资产阶级掌权时期-君主立宪制〔1791年宪法〕大革命期间,建设资产阶级共和国-法兰西第一共和国1804年,拿破仑帝国〔君主制〕1875年,第三共和国建设,最终确立资产阶级共和制本质:资产阶级的政体,实质表达与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影响政治体制的因素:国情不同〔地理条件、历史传统、民族特点〕;革命时期领导者不同;阶级力量的比照不同等认识:政体形式应遵从宪法规定的人民的真实愿望;应符合本国国情和实际情况;应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开展法国启蒙思想家观点异同共同点:否认封建专制制度,反对中世纪宗教神学,宣扬理性不同点:①构建理想的社会制度问题上:伏尔泰-建设英国式的开明君主制孟德斯鸠-主张君主立宪制,将政府全力划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三权彼此独立,互相制约以防权力腐化和专制暴政卢梭-推崇实行直接民主制的共和国②其他观点:孟德斯鸠-近代法学理论的奠基人,强调政治法律理论的核心是法律的精神伏尔泰-反对教会权威,宣传自由平等思想〔影响最广泛〕卢梭-系统阐述人类的平等和自由问题,开展社会契约学说,强调人民主权〔最激进〕狄德罗-以公开的唯物主义和无神论立场批判唯心主义和天主教神学〔《百科全书》〕两次次工业〔科技革命〕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根本概念是指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生产的过渡。1870年以后,由于科学技术取得重大进展,导致各种新的技术、创造不断,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开展。时间18世纪60年代开场~19世纪中期19世纪70年代~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标志以蒸汽机的创造和使用为标志。以电力的开发、广泛运用为标志开展原因㈠前提〔政治保障〕: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确实立。㈡条件:①海外贸易、殖民掠夺、奴隶贸易积累了大量的资金;②英国成为世界最大殖民国家,国内外的市场不断扩大③圈地运动的进一步开展提供了大量劳动力。④工场手工业的开展积累了生产技术知识;⑤自然科学的进步提供知识条件。1、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的普遍建设与开展提供政治保障2、第一工业革命的经历与物质积累3、启蒙运动的开展提供思想根基、文化气氛。主要成就①纺织:珍妮纺纱机、水力织布机的创造。③动力:瓦特改进了蒸汽机。④交通:富尔敦制成汽船;史蒂芬孙创造火车机车。①电力的开发和广泛应用;②内燃机的创制使用;③新交通工具的创制;④新通讯手段的创造;⑤化学工业建设。两次工业〔科技〕革命的影响一、对资本主义社会开展变化的重大影响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社会经济1、社会生产: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极大提高了生产力,促进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开展。2、生产关系:工厂取代手工工场,成为生产根本组织形式。3、经济构造:工业经济取代农业经济;资本主义经济取代自然经济;纺织、煤炭、钢铁成为主要工业部门。4、社会生活:促进了近代城市的兴起,农村人口流向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